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Zn/CNT三维多孔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对甲基橙的无光催化降解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熙 李生娟 +2 位作者 索路路 程志海 丁剑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5-340,共6页
以碳纳米管(CNTs)、纳米ZnO/Zn复合粉体和造孔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为原料,通过超声分散、真空抽滤、焙烧的方法制备ZnO/Zn/CNT三维多孔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的... 以碳纳米管(CNTs)、纳米ZnO/Zn复合粉体和造孔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为原料,通过超声分散、真空抽滤、焙烧的方法制备ZnO/Zn/CNT三维多孔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样品内部存在大量的连通孔,ZnO/Zn复合粉体均匀分散于CNTs所构筑多孔结构的孔隙中.在多孔复合结构的制备过程中,ZnO晶体结构未发生变化也无杂质生成.多孔复合结构对模拟污染物甲基橙的暗室催化降解结果证明,由于独特的孔结构存在和ZnO与CNTs的协同作用,使得样品在80min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复合结构 ZnO/Zn纳米粉体 无光催化降解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金属多孔复合结构面外压缩吸能特性实验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雪 闫雷雷 +1 位作者 卢天健 常青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轻量化及多功能一体化设计成为武器装备性能提升的迫切目标需求,以金属点阵和金属泡沫为代表的金属多孔材料由于具有超轻、超强、高能量吸收率及多功能可设计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金属点阵结构的屈曲及泡沫金属的低强度问题成为... 轻量化及多功能一体化设计成为武器装备性能提升的迫切目标需求,以金属点阵和金属泡沫为代表的金属多孔材料由于具有超轻、超强、高能量吸收率及多功能可设计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金属点阵结构的屈曲及泡沫金属的低强度问题成为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通过将泡沫金属填充到金属点阵孔隙中的方法获得3种不同几何构型的多层金属多孔复合结构——泡沫铝填充双层金属波纹板,并对其承载及能量吸收特性进行了面外压缩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新型金属多孔复合结构单位质量峰值压缩强度及单位质量能量吸收可分别高达其对应的空心结构的9.3及21.8倍,甚至和泡沫铝这一优异吸能材料相比仍可分别提高19%和20%。耦合增强机理表明正是泡沫铝的填充改变了波纹芯体的屈曲变形模式,使其转化为更为复杂高阶的屈曲变形模式,产生耦合增强效应,从而引起强度及能量吸收效率的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复合结构 泡沫金属 面外压缩 应力应变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Zn/CNT多孔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无光催化降解 被引量:1
3
作者 宁翔 李生娟 +3 位作者 张熙 王树林 李应涛 余泽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1-725,711,共6页
以碳纳米管(CNTs)为基础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造孔剂,构筑多孔结构,并将水解反应所得的氧化锌/锌复合纳米颗粒附着在孔隙结构中,制得氧化锌/锌/碳纳米管多孔复合结构,氧化锌纳米棒直径约30~60nm,长径比可达40。对复合结... 以碳纳米管(CNTs)为基础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造孔剂,构筑多孔结构,并将水解反应所得的氧化锌/锌复合纳米颗粒附着在孔隙结构中,制得氧化锌/锌/碳纳米管多孔复合结构,氧化锌纳米棒直径约30~60nm,长径比可达40。对复合结构的微观结构及成分表征显示,制备ZnO/Zn/CNT多孔复合结构的过程中,无杂质生成,氧化锌晶体结构也没有发生变化。多孔复合结构对模拟污染物的暗室催化降解研究结果显示,复合结构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时起主要作用的是ZnO纳米棒,在多孔结构中受力变形产生电子空穴对,在无光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且孔径越大、水流冲击力越强,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氧化锌纳米棒 多孔复合结构 无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复合结构的抗冲击传感器研究
4
作者 张洪磊 陈爽 +1 位作者 李靖 钟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29,共4页
传统柔性力学传感器抗冲击性能较差,内部结构容易损坏,本文基于多孔复合结构,提出了一种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柔性基底,掺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抗冲击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力学测试该传感器最高达到794 kPa的弹性模量与... 传统柔性力学传感器抗冲击性能较差,内部结构容易损坏,本文基于多孔复合结构,提出了一种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柔性基底,掺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抗冲击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力学测试该传感器最高达到794 kPa的弹性模量与50 kJ/m^(3)的吸能值;电学测试压力传感范围为0.2 Pa~60 kPa,在2 kPa应力范围内灵敏度达到26.1 kPa^(-1)。进一步地,在人体手腕弯曲实验中,能明显检测出手腕弯曲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优异的传感性能与吸能特性,在可穿戴电子皮肤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阻传感器 多孔复合结构 吸能特性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热管的制备及其传热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蒋雪微 连利仙 +1 位作者 唐海 刘颖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37,共6页
根据热管各部分的功能差异,以纳米多孔铜粉和不规则铜粉为原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热管;该热管蒸发段多孔芯为两层结构,管壁侧为由纳米多孔铜粉烧结而成的小孔隙层,工质腔侧为由不规则铜粉烧结而成的大孔隙层,绝... 根据热管各部分的功能差异,以纳米多孔铜粉和不规则铜粉为原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热管;该热管蒸发段多孔芯为两层结构,管壁侧为由纳米多孔铜粉烧结而成的小孔隙层,工质腔侧为由不规则铜粉烧结而成的大孔隙层,绝热段和冷凝段多孔芯则均为由不规则铜粉烧结而成的大孔隙层。采用自组装的传热性能测试装置研究了热管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的小孔隙层可以提供较高的毛细力,大孔隙层可以提供较大的工质流动通道,从而提升热管传热能力;与单层均匀多孔芯热管相比,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热管表现出了更高的抗重力传热能力,在完全抗重力条件下(倾斜角度为90°)的传热极限功率高达90 W,比由纳米多孔铜粉和不规则铜粉烧结而成的单层均匀多孔芯热管分别提升了2.9倍和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复合结构多孔 微纳结构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结构材料发展及研究现状
6
作者 丁新隆 王芳 王飞跃 《农业工程》 2023年第4期77-82,共6页
讨论和分析了各种典型的周期性多孔结构、非周期性多孔结构和复合多孔结构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现状,介绍了多孔结构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多孔结构 周期性多孔结构 非周期型多孔结构 复合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