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沫镍/树脂多孔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比强度
1
作者 刘培生 程瑜扬 +2 位作者 程伟 陈斌 李翔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对泡沫镍(平均孔径约为2.7 mm,孔隙率为93.1%)孔棱进行环氧树脂覆层复合,获得孔棱呈复层结构的泡沫镍/树脂多孔复合材料。对所得复合样品进行压缩性能实验,重点分析复合体的机械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样品的压缩强度和比强度均显著高于原... 对泡沫镍(平均孔径约为2.7 mm,孔隙率为93.1%)孔棱进行环氧树脂覆层复合,获得孔棱呈复层结构的泡沫镍/树脂多孔复合材料。对所得复合样品进行压缩性能实验,重点分析复合体的机械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样品的压缩强度和比强度均显著高于原泡沫镍。当泡沫镍(体密度ρr约0.6 g·cm^(-3))施加覆层制成泡沫镍/树脂复合样品(体密度约0.72~0.82 g·cm^(-3))后,其压缩强度从0.75 MPa提高到2.24~2.68 MPa,其对应比强度从1.23 MPa·cm^(3)·g^(-1)提高到3.09~3.27 MPa·cm^(3)·g^(-1)。复合样品的压缩强度与孔隙率符合基于八面体模型理论得出的对应数理关系。根据对应力学模型可知,复合样品整体失效由孔棱芯部优先破坏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泡沫金属 多孔复合材料 泡沫金属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燃烧合成-粉末冶金法制备Al_(2)O_(3)/Cu多孔复合材料
2
作者 杨腾 储爱民 +3 位作者 李滔 赵玉萍 董泽熙 郭世柏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4,共9页
以硝酸铜、硝酸铝、葡萄糖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合成和氢还原法制备了Al_(2)O_(3)/Cu复合粉末,然后将Al_(2)O_(3)/Cu复合粉末与造孔剂氯化钠均匀混合,再将混合粉末冷压成型,最后通过烧结-脱溶工艺制得Al_(2)O_(3)/Cu多孔复合材料(A... 以硝酸铜、硝酸铝、葡萄糖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合成和氢还原法制备了Al_(2)O_(3)/Cu复合粉末,然后将Al_(2)O_(3)/Cu复合粉末与造孔剂氯化钠均匀混合,再将混合粉末冷压成型,最后通过烧结-脱溶工艺制得Al_(2)O_(3)/Cu多孔复合材料(A-C-M)。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末原料和A-C-M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使用万能试验机对A-C-M进行压缩性能测试,研究葡萄糖添加量对燃烧产物粉末的影响,探讨了Al_(2)O_(3)含量对A-C-M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与Cu(NO_(3))_(2)的摩尔比为1时,燃烧产物的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为12.5 m^(2)·g^(-1);燃烧产物经煅烧除碳后,粉末颗粒的孔洞增加,但因高温煅烧产生烧结作用,其比表面积降低为10.2 m^(2)·g^(-1);煅烧产物经氢还原后,粉末颗粒破碎为絮状,然而因还原高温的烧结作用,使获得Al_(2)O_(3)/Cu复合粉末比表面积进一步降低为7.5 m^(2)·g^(-1);随Al_(2)O_(3)含量的增加,A-C-M孔隙率逐渐增加,其抗压缩强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复合材料 溶液燃烧合成 葡萄糖 孔隙率 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石墨烯增强多孔复合材料阶梯圆柱壳的振动特性
3
作者 徐宏达 王宇 +2 位作者 徐自强 贾小羽 于晓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7-326,共10页
对功能梯度石墨烯增强多孔复合材料(FG-GPLRPC)阶梯圆柱壳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Halpin-Tsai微观力学模型以及开胞体理论得到FG-GPLRPC阶梯圆柱壳的有效材料属性。其次,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惩罚参数法推导出壳体结构的能... 对功能梯度石墨烯增强多孔复合材料(FG-GPLRPC)阶梯圆柱壳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Halpin-Tsai微观力学模型以及开胞体理论得到FG-GPLRPC阶梯圆柱壳的有效材料属性。其次,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惩罚参数法推导出壳体结构的能量表达式。最后,采用Jacobi-Ritz法建立壳体结构的振动控制方程,并求得结构的无量纲频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石墨烯质量分数、孔隙系数和边界弹簧刚度值对振动特性的影响显著,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较小,尺寸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不同,并得到了壳体频率随周向波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增强 多孔复合材料 阶梯圆柱壳 一阶剪切变形理论 Jacobi-Ritz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TiO2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丹 李祥村 +3 位作者 贺高红 张洪磊 江广兰 边腾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0,共4页
以四异丙基钛酸酯(TIP)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软模板法将SiO2掺杂到TiO2中,成功制备了SiO2-TiO2有序多孔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测试手段对材料... 以四异丙基钛酸酯(TIP)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软模板法将SiO2掺杂到TiO2中,成功制备了SiO2-TiO2有序多孔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TiO2多孔复合材料中存在Ti—O—Ti、Si—O—Si和Ti—O—Si 3种化学键。将制备的多孔复合材料进一步—SO3H功能化(SiO2-TiO2-SO3H),以水溶液中的碱性品红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改性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经—SO3H功能化的材料具有较优的吸附性能,吸附率达到90%以上。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能很好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经线性拟合得到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SIO2-TIO2 多孔复合材料 —SO3H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发泡PVAL/CMC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敏 杨鱼 +2 位作者 李成涛 李八军 刘智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26,共5页
采用微生物发泡法,将酵母菌作为微生物发泡剂,结合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聚乙烯醇(PVAL)/羧甲基纤维素(CMC)多孔复合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酵母菌与葡萄糖比例(Y/G)、发泡时间、发泡温度和CMC与PVAL比例(CMC/PVAL)对发泡效果的影响... 采用微生物发泡法,将酵母菌作为微生物发泡剂,结合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聚乙烯醇(PVAL)/羧甲基纤维素(CMC)多孔复合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酵母菌与葡萄糖比例(Y/G)、发泡时间、发泡温度和CMC与PVAL比例(CMC/PVAL)对发泡效果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发泡条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PVAL/CMC多孔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当Y/G比例为2.8/1、发泡温度为31℃、发泡时间为60 min、CMC/PVAL比例为0.7/1时,PVAL/CMC多孔复合材料发泡效果最佳,其中CMC/PVAL比例为主要影响因素,此外,Y/G比例对发泡效果的影响也较为显著。SEM照片显示,以酵母菌为发泡剂制备的PVAL/CMC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大孔平均孔径在180μm左右,小孔平均孔径在15μm左右,呈现大孔套小孔的开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 酵母菌 微生物发泡 多孔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活性炭多孔复合材料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国朝 钟婵娟 +1 位作者 李仙芝 陈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81-5182,共2页
将淀粉、活性炭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与甲醛进行缩醛化制备聚乙烯醇/活性炭多孔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处理以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用量为10 g,活性炭为5 g时,最佳的淀粉和甲醛(37%~40%甲醛溶液)用量分别为10 g和6 ml... 将淀粉、活性炭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与甲醛进行缩醛化制备聚乙烯醇/活性炭多孔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处理以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用量为10 g,活性炭为5 g时,最佳的淀粉和甲醛(37%~40%甲醛溶液)用量分别为10 g和6 ml。研究了再生温度对复合材料再生后吸附率的影响,发现最佳再生温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活性碳多孔复合材料 吸附率 印染废水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吸水响应性PVA/HEC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敏 杨鱼 +1 位作者 李成涛 田芙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512,518,共9页
将酵母菌作为微生物发泡剂引入到聚乙烯醇(PVA)/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材料中,结合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PVA/HEC多孔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实验条件下PVA/HEC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吸水性、保水性。通过FTIR和SEM表征样品的微观结构;采... 将酵母菌作为微生物发泡剂引入到聚乙烯醇(PVA)/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材料中,结合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PVA/HEC多孔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实验条件下PVA/HEC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吸水性、保水性。通过FTIR和SEM表征样品的微观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万能拉力试验机分析样品热稳定性、结晶性、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酵母菌发泡PVA/HEC多孔复合材料孔呈大孔套小孔的椭圆状开孔结构,具有快速吸水响应性;保水性良好,24 h后保水率降至最低;与PVA/HEC复合材料相比,PVA/HEC多孔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压缩强度和极限抗压应力分别是13.2、6.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羟乙基纤维素 多孔复合材料 微生物发酵 冷冻-解冻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功能化HA/PLLA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春莉 杨春瑜 +3 位作者 盖艳娇 赵智臻 刘壮 王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7,61,共4页
通过碳二亚胺法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接枝到羟基磷灰石(HA)颗粒表面,增强HA颗粒识别细胞的功能,然后将其均匀地分布于左旋聚乳酸(PLLA)中制备多孔复合材料,分别用XPS和SEM等对HA颗粒和多孔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GD成... 通过碳二亚胺法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接枝到羟基磷灰石(HA)颗粒表面,增强HA颗粒识别细胞的功能,然后将其均匀地分布于左旋聚乳酸(PLLA)中制备多孔复合材料,分别用XPS和SEM等对HA颗粒和多孔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GD成功地接枝到了HA颗粒表面,多孔复合材料中RGD功能化的HA颗粒是纳米尺寸的,且分布均匀;RGD功能化HA/PLLA多孔复合材料的细胞粘附率从普通HA/PLLA多孔复合材料的37.21%提高到了6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 羟基磷灰石(HA) 左旋聚乳酸(PLLA) 多孔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二氧化硅多孔复合材料用于甘蔗糖浆的脱色净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春明 孙晓红 +2 位作者 章福祥 杨雅莉 关乃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252-255,共4页
以冷冻干燥法制备出壳聚糖-二氧化硅多孔复合材料。将所得复合材料进行SEM、N2吸附-脱附分析和TEM表征,并对其进行甘蔗压榨清汁脱色净化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多级孔结构,存在由冷冻干燥制备而成的由壳聚糖及二... 以冷冻干燥法制备出壳聚糖-二氧化硅多孔复合材料。将所得复合材料进行SEM、N2吸附-脱附分析和TEM表征,并对其进行甘蔗压榨清汁脱色净化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多级孔结构,存在由冷冻干燥制备而成的由壳聚糖及二氧化硅共同组成的孔径在50至150nm的大孔及二氧化硅自身具有的平均孔径为13.5nm的介孔,复合材料比表面积为189.6m2/g;复合材料孔壁由壳聚糖和二氧化硅粒子构成,两相结合紧密。壳聚糖-二氧化硅多孔复合材料对甘蔗压榨清汁的脱色效率达到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二氧化硅 冷冻干燥法 多孔复合材料 甘蔗清汁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磷酸盐-BMP多孔复合材料的降解与成骨效应
10
作者 黄学辉 孙淑珍 +2 位作者 吕明 石晓兵 梁克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368,共5页
通过X射线照相术、SEM、EPMA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钙磷酸盐 (CP)多孔陶瓷及钙磷酸盐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 (BMP)多孔复合材料 (CPB)在动物体内的生物降解性、成骨效应以及材料 骨界面的显微结构。用统计学t检验对CP和CPB两种材料植入体内后... 通过X射线照相术、SEM、EPMA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钙磷酸盐 (CP)多孔陶瓷及钙磷酸盐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 (BMP)多孔复合材料 (CPB)在动物体内的生物降解性、成骨效应以及材料 骨界面的显微结构。用统计学t检验对CP和CPB两种材料植入体内后的的新骨形成速率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CPB复合材料的新骨形成速率明显高于CP陶瓷 ;钙磷酸盐矿物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 ,但在体内完全降解是不可能的 ;BMP与CP复合后 ,能明显地加快新骨形成 ,促进钙磷酸盐矿物的降解 ;多孔结构亦有利于矿物降解及新骨形成 ,新骨长入陶瓷孔隙后形成一种互穿网络结构 ,使植入部位力学性能得到强化 ,弥补了材料降解中所导致的力学性能的衰减。据此可以预测 ,通过适当的孔结构和诱导成骨机制 ,可以制备出近乎完全降解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酸盐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 降解性 成骨效应 多孔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研究
11
作者 施咏毅 罗敏清 +2 位作者 毛丽 卢神州 Yong-yi Min-qing Shen-zhou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11,共5页
为了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SF/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骨缺损的修复,采用超声波凝胶干燥法制备了SF/HA复合材料;以脱胶茧丝为增强材料,水溶性淀粉为制孔剂,通过去离子水萃取法除去淀粉,制备了SF/HA多孔复合材料。对其孔... 为了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SF/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骨缺损的修复,采用超声波凝胶干燥法制备了SF/HA复合材料;以脱胶茧丝为增强材料,水溶性淀粉为制孔剂,通过去离子水萃取法除去淀粉,制备了SF/HA多孔复合材料。对其孔隙率及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并将其植入兔股骨缺损处观察修复的情况。SF/HA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接近75%,孔径尺寸分布约从几微米到400μm,并且孔隙之间相互贯通,其抗压强度可达10 MPa以上,植入兔股骨缺损处未见引起骨组织明显的炎症反应及骨坏死,术后12周发现基本修复骨缺损部位,而空白对照组没有骨生成。SF/HA多孔复合材料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基本要求,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多孔复合材料 修复骨缺损 Treatment BONE Defect Composites 兔股骨缺损 抗压强度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骨组织工程支架 法制备 孔隙率 水溶性淀粉 植入 增强材料 炎症反应 去离子水 凝胶干燥 基本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体外降解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小婷 王倩 张普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5-760,共6页
采用溶剂浇铸-盐沥洗法制备了具有较高孔隙率的聚左旋乳酸/羟基磷灰石(PLLA/HA)多孔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了HA含量对制备样品的形貌以及体外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00/10、100/20... 采用溶剂浇铸-盐沥洗法制备了具有较高孔隙率的聚左旋乳酸/羟基磷灰石(PLLA/HA)多孔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了HA含量对制备样品的形貌以及体外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00/10、100/20、100/30、100/40和100/50的PLLA/HA复合材料完全降解时间分别为98天、105天、91天、91天和77天。ATR-FTIR研究显示,100/30、100/40和100/50的复合材料降解过程符合二次幂函数模型,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7天、65天和52天;而100/20和100/10的材料降解行为比较散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多孔复合材料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建军 黄月文 +1 位作者 方天勇 王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9-504,共6页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蓖麻油酸(RA)或二聚蓖麻油酸(DRA)改性的四乙烯五胺(TEPA)(RATEPA/DRATEPA)作为固化剂、水为致孔剂、釉粉为无机填料,通过树脂-水-填料悬浮乳液复合体系聚合法,在室温下合成了环氧树脂多孔材料,采用SEM、压汞仪、电...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蓖麻油酸(RA)或二聚蓖麻油酸(DRA)改性的四乙烯五胺(TEPA)(RATEPA/DRATEPA)作为固化剂、水为致孔剂、釉粉为无机填料,通过树脂-水-填料悬浮乳液复合体系聚合法,在室温下合成了环氧树脂多孔材料,采用SEM、压汞仪、电子万能试验机、TGA对多孔材料的形貌、孔径分布、孔隙率、机械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水相质量分数和填料粒径的增大,多孔材料的孔径和孔隙率增大,压缩强度减小;随着固化剂分子量的增大,多孔材料的孔径和孔隙率减小,压缩强度增大。当填料粒径为40μm,固化剂为RATEPA,m(水相)∶m(树脂相)=2∶1时,多孔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最可几孔径为3.449μm,孔隙率为21.8%,压缩强度为26.89 MPa。TGA和DTG测试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多孔材料的热稳定良好,具有耐高温性能,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多孔复合材料 孔隙率 孔径分布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宫腔液体积对Cu/LDPE多孔复合材料节育器的铜离子释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炼 夏先平 +2 位作者 肖承 葛曼 蔡水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16-19,共4页
采用溶液分析法测定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s)的Cu2+释放速率时,所使用的模拟宫腔液(SUS)的体积远远大于人体宫腔液的实际体积,因此推算IUDs在体内宫腔液中的Cu2+释放速率时需要考虑SUS体积的影响。作者制备了两种不同孔隙度的Cu/LDPE多... 采用溶液分析法测定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s)的Cu2+释放速率时,所使用的模拟宫腔液(SUS)的体积远远大于人体宫腔液的实际体积,因此推算IUDs在体内宫腔液中的Cu2+释放速率时需要考虑SUS体积的影响。作者制备了两种不同孔隙度的Cu/LDPE多孔复合材料IUDs,测定了它们在不同体积SUS中的Cu2+释放速率,探讨了SUS体积对Cu2+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并拟合出了释放初期和释放稳定期SUS体积与SUS中Cu2+浓度之间的关系式。结果发现,在释放初期,SUS体积对Cu2+释放速率影响不大;而在释放稳定期,SUS体积对Cu2+释放速率影响很大,SUS体积越大,Cu2+释放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LDPE多孔复合材料 节育器 模拟宫腔液 释放速率 非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DPE多孔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致孔剂的溶出行为
15
作者 齐程 夏先平 +2 位作者 张伟伟 谢长生 蔡水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68-72,共5页
研究了铜/低密度聚乙烯(Cu/LDPE)多孔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致孔剂(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DTB-HQ)的溶出行为。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对DTBHQ的抽提效果最佳;DTBHQ溶出速率随着抽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慢,随着抽提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根据Fick扩... 研究了铜/低密度聚乙烯(Cu/LDPE)多孔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致孔剂(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DTB-HQ)的溶出行为。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对DTBHQ的抽提效果最佳;DTBHQ溶出速率随着抽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慢,随着抽提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根据Fick扩散第一定律,确立了DTBHQ溶出速率随DTBHQ含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DPE多孔复合材料 节育器材料 致孔剂 抽提溶剂 溶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基多孔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超群 师文钊 +2 位作者 崔杉杉 张曼妍 周红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3,共8页
综述了聚乙烯醇(PVA)基多孔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中乳液模板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法、静电纺丝法、冷冻干燥法、致孔法和相分离法等对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PVA基多孔复合材料在吸附领域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其用于油水分离、无机盐吸... 综述了聚乙烯醇(PVA)基多孔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中乳液模板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法、静电纺丝法、冷冻干燥法、致孔法和相分离法等对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PVA基多孔复合材料在吸附领域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其用于油水分离、无机盐吸附及染料吸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最新进展,展望了通过交联改性赋予其功能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多孔复合材料 成型方法 油水分离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见艳 秦荣 +2 位作者 罗晓民 薛莎 王文琪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3,共7页
水性聚氨酯作为柔性基材在智能可穿戴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和乙二胺乙磺酸钠为原料制备了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并将其作为柔性基材和辅助分散剂;然后利用电化学剥离法制... 水性聚氨酯作为柔性基材在智能可穿戴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和乙二胺乙磺酸钠为原料制备了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并将其作为柔性基材和辅助分散剂;然后利用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填料,通过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出石墨烯/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Gr/SWPU),并成功应用于摩擦电式柔性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烯用量为0.3%时,石墨烯在Gr/SWPU中分散均匀,薄膜吸水率为5.98%,抗张强度可达11.93 MPa,断裂伸长率高达1055.84%,热分解温度升高,表面电阻率为6.53×10^(8)Ω·cm,采用该多孔复合薄膜制备的柔性传感器具有5 V的开路电压,在柔性传感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 石墨烯 多孔复合材料 柔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分离用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红娟 师文钊 +5 位作者 陆少锋 刘瑾姝 马超群 张曼妍 崔杉杉 苏国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1-397,共7页
油水分离是解决水体油类污染的有效途径,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作为油水分离材料,具有特殊的表面润湿性、高吸附性、可循环性和低成本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油水分离用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静电纺丝法、... 油水分离是解决水体油类污染的有效途径,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作为油水分离材料,具有特殊的表面润湿性、高吸附性、可循环性和低成本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油水分离用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静电纺丝法、化学交联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和3D打印法,介绍了高温碳化、化学气相沉积和表面涂层3种对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进行疏水改性的方法,总结了不同改性方法对多孔复合材料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阐述了现有材料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用于油水分离的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多孔复合材料 制备 改性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铝、镁基多孔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19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3,共2页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轻金属材料研究组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铝镁合金多孔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目前以铝和镁及其合金为多孔材料基体核心专利,已获得4项国家发...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轻金属材料研究组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铝镁合金多孔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目前以铝和镁及其合金为多孔材料基体核心专利,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包括3项核心专利和1项外围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明专利 多孔复合材料 铝镁合金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材料制备技术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镁基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钯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氢强化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建成 孙彦丽 +4 位作者 刘喆 严舒 王瑞琪 张慧 白红存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基于氧化还原结合浸渍法,制备得到Pd负载的氧化石墨烯。进一步以NaBH 4为还原剂,室温环境下一步还原制备获得不同Pd负载量的还原氧化石墨烯(Pd-rGO)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Raman、TEM和N 2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明确不... 基于氧化还原结合浸渍法,制备得到Pd负载的氧化石墨烯。进一步以NaBH 4为还原剂,室温环境下一步还原制备获得不同Pd负载量的还原氧化石墨烯(Pd-rGO)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Raman、TEM和N 2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明确不同Pd负载量的Pd-rGO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Pd-rGO复合材料具有高的缺陷程度以及比表面积,孔径均匀分布于3.9~4.2 nm范围内,Pd纳米粒子粒径平均为5 nm,粒径小且分散均匀;通过对材料进行氢气吸附性能测试,获得了Pd-rGO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经过Pd负载的石墨烯基于氢溢出效应,使得石墨烯的储氢容量提高最大达到64.7%。此外,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该复合体系强化储氢机理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复合材料 储氢 石墨烯 钯金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