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及展望 |
樊祖荫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11
|
|
2
|
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和声特征研究——以平果哈嘹《时逢好年景》与马山三顿欢《孤苦吟》为例 |
戴伟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3
|
蜀羌多声部民歌的体裁形式探论 |
肖萍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黔西北苗族多声部民歌探析 |
杨明刚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5
|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多声部民歌及其未来走向 |
王梅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6
|
壮族多声部民歌的表演实践与认知模式 |
朱腾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壮族三声部民歌产生年代小考 |
黄滔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87 |
1
|
|
8
|
广西民歌复调技法探析 |
梁甫基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6
|
|
9
|
从中西多声部音乐的比较谈起 |
樊祖荫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5
|
|
10
|
对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2014海口·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
樊祖荫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1
|
樊祖荫教授学术之路管窥 |
徐天祥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1
|
|
12
|
异曲同工 不谋而合——我国民间音乐多声手法与西方近现代和声技法之比较 |
阮弘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