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金/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复合物/蛋白A定向固定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龚俊华 郑峻松 +2 位作者 宋明辉 李艳 程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478-2482,共5页
目的以金纳米粒子修饰的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电极,将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及蛋白A(PA)共修饰于其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AFP)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ITO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纳米金,... 目的以金纳米粒子修饰的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电极,将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及蛋白A(PA)共修饰于其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AFP)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ITO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纳米金,随后将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滴涂于ITO玻璃电极的纳米金膜上,最后利用壳聚糖的吸附性及在酸性(pH=6.5)环境的负电性,静电吸附蛋白A并定向固定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制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AFP浓度在1.0~250.0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5ng/ml,反应达到稳定电流所用时间为6min,并且电流值相对标准差小于3%。结论成功构建一次性使用、价格低廉的新型传感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甲胎蛋白 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复合物 蛋白A ITO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纳米复合物修饰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艳 程平 +3 位作者 龚俊华 郑峻松 王猛 徐泽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及半胱氨酸盐酸盐共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随后利用壳聚糖和硫堇分子中大量的正... 目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及半胱氨酸盐酸盐共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随后利用壳聚糖和硫堇分子中大量的正电荷氨基固定纳米金(GNPs)并吸附半胱氨酸盐酸盐(CH),最后用戊二醛(GA)交联甲胎蛋白特异性抗体制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甲胎蛋白抗原(AFP)浓度在0.1~200.0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7ng/ml。结论成功建立了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该方法制备简单,线性范围宽,检测下线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纳米复合物 半胱氨酸盐酸盐 免疫传感器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g-N-羧甲基-2-硫代-4,5-2H咪唑啉酮-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固定漆酶基化学传感器的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涵 龚兰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9,共8页
通过壳聚糖-g-N-羧甲基-2-硫代-4,5-2H咪唑啉酮(CTS-g-N-CSIDZ)非共价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方式制备固定漆酶载体,该复合物载体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漆酶活性中心与载体上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来固定漆酶,较大程度地保持了游离漆酶... 通过壳聚糖-g-N-羧甲基-2-硫代-4,5-2H咪唑啉酮(CTS-g-N-CSIDZ)非共价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方式制备固定漆酶载体,该复合物载体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漆酶活性中心与载体上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来固定漆酶,较大程度地保持了游离漆酶活性位原始构象。将固定了漆酶的复合物附着在裸玻碳电极上便构筑了复合物固定漆酶修饰玻碳电极。在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这种复合物载体对漆酶的担载量、固定漆酶比活力、稳定性、重复使用性及其催化2,6-二甲氧基苯酚(DMP)氧化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还对基于此种复合物固定漆酶修饰玻碳电极作为化学传感器(以DMP作为底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具有较高的固酶担载量(81.7 mg/g)和固定漆酶比活力(1.33 U/mg);而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的复合物固定漆酶修饰玻碳电极对底物DMP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对DMP的米氏常数KM是0.0918 mmol/L),较高的灵敏度(3680 mA.L/mol),较低的检测限(3.3×10-4mmol/L),较高的响应选择性,良好的重现性、重复使用性和长期稳定性。这种漆酶基电极有望用作电流型特定结构的酚类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酶动力学 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廷凯 李光明 +1 位作者 刘乐浩 李铁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2-1736,共5页
采用混酸法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以及采用超声凝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再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r)不小于5万和不小于10万)、碳纳米管/高密度壳聚糖、碳纳米管/羧化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盐... 采用混酸法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以及采用超声凝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再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r)不小于5万和不小于10万)、碳纳米管/高密度壳聚糖、碳纳米管/羧化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盐酸盐复合材料。通过SEM、HRTEM及XRD对产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利用循环伏安法对H2O2在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盐酸盐对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包覆效果,包覆层厚度约为3.5nm,静置12h后具有良好的溶液分散性;碳纳米管/壳聚糖盐酸盐修饰玻碳电极改善了H2O2的氧化还原电流,同时还降低了H2O2的氧化还原的过电势,对其电化学催化性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静电自组装 电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19
5
作者 谭学才 韦冬萍 +1 位作者 邓光辉 黄在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研究了维生素C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0.2 mol/L PBS(pH6.0)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和增敏效应,其氧化峰电位由+0.5 V负移至+0.1 V(vs.AgCl/A... 研究了维生素C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0.2 mol/L PBS(pH6.0)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和增敏效应,其氧化峰电位由+0.5 V负移至+0.1 V(vs.AgCl/Ag)。对修饰剂碳纳米管的用量、支持电解质、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进行了优化。采用半微分伏安法进行定量测定,其线性范围为4.0×10^-6~2.0×10^-3mol/L,r=-0.998 3,检出限为1.0μmol/L。对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其电极反应为具有吸附特性和不可逆的电极过程,测得参加反应的质子数为2,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系数为0.59。测定了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回收率在93%~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化学修饰电极 维生素C 电化学行为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复合物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抑瘤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佳 刘思思 +3 位作者 黎雁英 叶元 金美华 周英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cisplatin-carbon nanotube-chitosan-folic acid,DDP-SWCNT-CHI-FA)复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制备DDP-SWCNT-CHI-FA复合物,测定复合物中顺铂的药载浓度;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卵巢癌细胞的作... 目的探讨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cisplatin-carbon nanotube-chitosan-folic acid,DDP-SWCNT-CHI-FA)复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制备DDP-SWCNT-CHI-FA复合物,测定复合物中顺铂的药载浓度;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DDP细胞中铜转运蛋白-1(human copper transporter-1,h CTR-1)的表达。结果 SWCNT-CHI-FA和FA-CHI携载顺铂的载药率分别为125.7%和46.08%;顺铂和DDP-SWCNT-CHI-F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IC50分别为(8.27±0.39)μg/μl和(5.18±0.83)μg/μl,对其耐药株SKOV3/DDP的IC50分别为(37.43±1.24)μg/μl和(28.23±1.17)μg/μl;SKOV3/DDP细胞中DDP-SWCNT-CHI-FA组的h CTR-1蛋白表达水平较顺铂组低。结论制备的DDP-SWCNT-CHI-FA复合物具有高载药率;可以增强顺铂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复合物 铜转运蛋白-1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及氧化锌纳米复合物修饰丝印电极的制备及在去甲肾上腺素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玉婷 田辉 +2 位作者 王诗 陶莉 丁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3-957,共5页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及氧化锌纳米复合物修饰的丝印电极(MWNTs-ZnO SPE)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的方法。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即抛型MWNTs-ZnO丝印电极,去甲肾上腺素在此电极上0.28 V处可产生灵敏的响应电流。应用方波伏安法测定NE的线性...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及氧化锌纳米复合物修饰的丝印电极(MWNTs-ZnO SPE)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的方法。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即抛型MWNTs-ZnO丝印电极,去甲肾上腺素在此电极上0.28 V处可产生灵敏的响应电流。应用方波伏安法测定NE的线性范围为0.75~50μmol/L,r2=0.999 3,检出限(S/N=3)为0.3μmol/L。该法简单、快速、灵敏,且电极成本低、可批量制作,适用于大批量样品中NE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及氧化锌纳米复合物(MWNTs-ZnO) 丝印电极(SPE) 去甲肾上腺素(NE)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1,4-二氨基蒽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8
作者 刘荣军 罗志辉 韦庆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5-768,共4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为基板,运用简单磁力搅拌方法,通过π-π堆积作用,使1,4-二氨基蒽醌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上,获得了聚氨基蒽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DAAQ/MWCNT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 以多壁碳纳米管为基板,运用简单磁力搅拌方法,通过π-π堆积作用,使1,4-二氨基蒽醌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上,获得了聚氨基蒽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DAAQ/MWCNT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GCD)等方法对PDAAQ/MWCNT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3~4 nm厚的聚氨基蒽醌层原位生长在多壁碳纳米管上,这种独特的结构极大地增加了复合物的比表面积和聚氨基蒽醌的利用率。分散性能好的PDAAQ/MWCNTs复合物具有高的赝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1 4-二氨基蒽醌 聚氨基蒽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血红素-离子液体三元复合物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传感研究
9
作者 尹争志 包可婷 沈红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6-400,共5页
将溶解有血红素(Hemin)的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IL),与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GMWNTs)混合研磨,在形成巴基凝胶的过程中,制得GM-WNTs-Hemin-IL三元复合物,扫描电镜显示该复合物呈凝胶形态。复合物修饰电极后,Hemin表现良好... 将溶解有血红素(Hemin)的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IL),与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GMWNTs)混合研磨,在形成巴基凝胶的过程中,制得GM-WNTs-Hemin-IL三元复合物,扫描电镜显示该复合物呈凝胶形态。复合物修饰电极后,Hemin表现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异相电子传递速率为4.5s-1。该电极对过氧化氢呈现灵敏的电催化传感响应,线性范围为2.0~240.0μmol/L,检测限为0.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 血红素 离子液体 三元复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吸附剂吸附甲基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琳 沈婷婷 +1 位作者 蒋茹 朱华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1694,共4页
以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和磁性γ-Fe2O3粒子为原料,通过微乳化法制备出磁性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吸附剂。运用XRD和VSM等手段对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吸附剂配比、吸附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无机阴离子、温度等因... 以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和磁性γ-Fe2O3粒子为原料,通过微乳化法制备出磁性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吸附剂。运用XRD和VSM等手段对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吸附剂配比、吸附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无机阴离子、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Fe2O3磁性粒子和多壁碳纳米管被壳聚糖包裹;引入多壁碳纳米管显著提高了吸附容量;吸附剂的最佳投加量为0.6 g/L;甲基橙初始浓度增大,去除率下降,吸附量上升;酸性环境有利于吸附;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吸附动力学较好地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分子内扩散模型是吸附控制机制之一;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62.9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多壁碳纳米管 Γ-FE2O3 吸附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诱导羟基磷灰石仿生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俊 陈治清 胡常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制备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作为骨引导再生膜,诱导羟基磷灰石仿生合成,研究低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对复合膜仿生矿化的影响。方法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在仿生溶液中仿生矿化,并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镜(SEM... 目的制备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作为骨引导再生膜,诱导羟基磷灰石仿生合成,研究低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对复合膜仿生矿化的影响。方法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在仿生溶液中仿生矿化,并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膜表面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将复合膜分别与血清蛋白和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结果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表面矿化生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且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程度影响羟基磷灰石晶体的体积。当多壁碳纳米管的浓度为1%(质量分数)时,羟基磷灰石晶体的体积最小,约9.6 nm。多壁碳纳米管能够促进复合膜吸附蛋白(P<0.05),并且在实验早期(<2 h),1%浓度吸附量最高。同时,碳管的添加能够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1%浓度最为显著(P<0.05)。结论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具有促进骨形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油酸复合物纳米流体车削GCr15钢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集俱 高超 +3 位作者 徐正亚 丁云鹏 李特 许雪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05-2214,2226,共11页
针对切削液不易渗入到切削区起润滑作用的问题,提出利用内部填充油酸(OA)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物为添加剂制备纳米流体,该纳米流体更易渗入到切削区,且复合物可在切削时释放油酸起增强润滑的作用。首先测试了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能... 针对切削液不易渗入到切削区起润滑作用的问题,提出利用内部填充油酸(OA)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物为添加剂制备纳米流体,该纳米流体更易渗入到切削区,且复合物可在切削时释放油酸起增强润滑的作用。首先测试了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能,考察了它在微量润滑(MQL)条件下车削GCr15钢的性能,然后研究了切削过程中复合物的冷却润滑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MWCNTs相比,复合物能更好地提高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传热性和润湿性;与普通乳化液相比,复合物纳米流体车削时的切削力减小约15%,切削温度降低约25%,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减小16%,刀具耐用度提高了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油酸复合物 纳米流体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DNA/血红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翠玲 王学亮 +1 位作者 同元辉 郁章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在壳聚糖(CTS)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烘干后依次滴加血红蛋白(Hb)、DNA及CTS溶液.制成了壳聚糖/DNA/血红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的GCE(简示为CTS/DNA/Hb/MWCNTs/GCE)。采用方波伏安法及循环伏安法研...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在壳聚糖(CTS)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烘干后依次滴加血红蛋白(Hb)、DNA及CTS溶液.制成了壳聚糖/DNA/血红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的GCE(简示为CTS/DNA/Hb/MWCNTs/GCE)。采用方波伏安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膜内DN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5.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复合膜内的DNA在电极上于0.46 V(vs.SCE)处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峰,DNA氧化峰电流与其质量在1.0~5.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5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DNA血红蛋白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膜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聚醚醚酮三元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曹剑飞 鲁越 +2 位作者 陈和春 张丽芳 熊成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6,123,共5页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刚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PEEK被认为是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但是PEEK本身的生物惰性却阻碍了其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通过预混与注塑加工,本课题组成功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刚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PEEK被认为是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但是PEEK本身的生物惰性却阻碍了其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通过预混与注塑加工,本课题组成功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羟基磷灰石(HA)/聚醚醚酮三元纳米复合物。结果表明,MWCNTs/HA/PEEK三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传统的HA/PEEK二元复合材料。此外,该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1~2周后,材料表面能够自发沉积出磷灰石层,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与骨诱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三元复合物 多壁碳纳米管 生物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同时检测多巴胺、抗坏血酸及尿酸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许宇智 苏星鹏 +2 位作者 赵欣 戴宗 邹小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35-1240,共6页
将水溶性离子液体([BMIM]N(CN)2)、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壳聚糖(CS)三者结合,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MWCNTs-IL-CS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图显示,MWCNTs在... 将水溶性离子液体([BMIM]N(CN)2)、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壳聚糖(CS)三者结合,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MWCNTs-IL-CS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图显示,MWCNTs在IL-CS中能良好分散,并形成均一多孔的结构。MWCNTs-IL-CS/GCE对DA、AA、UA均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可有效降低其过电位,提高检测灵敏度。AA-DA、DA-UA的氧化峰电位差分别为208 mV和114 mV。该修饰电极实现了DA、AA和UA的同时测定,DA、AA和U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0~425μmol/L、0.020~2.25 mmol/L和0.05~10.0 mmol/L,检出限(S/N=3)分别为1.01、10.7、42.9μmol/L。该方法有望用于实际样品中DA、AA和UA的同时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电化学同时检测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核-壳结构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米红宇 张校刚 +2 位作者 黄建书 叶向果 杨苏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319-1322,共4页
通过微波法快速合成了核.壳结构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显微镜(TEM)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TEM结果显示,掺杂态的聚苯胺近乎均匀的沉积在多壁碳纳... 通过微波法快速合成了核.壳结构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显微镜(TEM)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TEM结果显示,掺杂态的聚苯胺近乎均匀的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上,沉积厚度约为10-15nm。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均表明所合成的复合物在1mol/L H2SO4电解质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单电极比电容可达到200F/g,较之于纯多壁碳纳米管电极(18Fig)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物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防污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守刚 刘丹 王洪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89-4695,共7页
通过控制溶液的p H,在酸性条件下制备了单层多巴胺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然后以戊二醛作为反应中间桥梁,共价接枝制备得到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法(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 通过控制溶液的p H,在酸性条件下制备了单层多巴胺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然后以戊二醛作为反应中间桥梁,共价接枝制备得到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法(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管壁外面和管端都被均匀包覆起来,包覆层厚度在6 nm左右;采用多巴胺单层膜包覆碳纳米管,达到了减小对碳纳米管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增加表面活性基团数量的目的,使得复合材料中壳聚糖的接枝量增加到71.78%。复合材料兼具了壳聚糖和碳纳米管在抑菌性、缓释、硅藻生长抑制方面优异的性能,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鳗弧菌及小舟形藻、成排舟形藻的防污性能实验中,复合材料在抑菌及抑制硅藻生长方面均表现出广谱、长效的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制备 纳米材料 多巴胺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单壁碳纳米管介导植物瞬时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晶慧 姚晓青 +2 位作者 罗军玲 吴刚 闫晓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验证单壁碳纳米管(SWNT)介导的新型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COOH-SWNT)为原材料,构建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EI-SWNT),探索验证PEI-SWNT复合物对外源基因的结合比例以及保... 为验证单壁碳纳米管(SWNT)介导的新型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COOH-SWNT)为原材料,构建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EI-SWNT),探索验证PEI-SWNT复合物对外源基因的结合比例以及保护作用,使用PEI-SWNT复合物将RED以及UBQ10-EGFP等荧光质粒转化到油菜的原生质体和烟草叶片中。结果表明,PEI-SWNT纳米材料成功与外源目的基因结合,并对外源目的基因进行保护,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PEI-SWNT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以成功地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烟草 遗传转化 碳纳米管 聚乙烯亚胺单碳纳米管复合物(PEI-SWNT) 植物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纳米铂-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计时电流法测定过氧化氢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小梅 邓祥 +1 位作者 吴狄 唐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2-1045,共4页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1mg分散在5g·L^(-1)壳聚糖溶液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将上述电极置于氯铂酸(1+99)溶液中,于电位-0.2V下电沉积90s,制得纳米铂-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玻破电极(nanoPt/MWCNT's-CTS/GCE)。采用...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1mg分散在5g·L^(-1)壳聚糖溶液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将上述电极置于氯铂酸(1+99)溶液中,于电位-0.2V下电沉积90s,制得纳米铂-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玻破电极(nanoPt/MWCNT's-CTS/GC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电极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在pH 7.0的0.1mol·L^(-1)磷酸盐底液中,该传感器对过氧化氮具有明显的电催化还原作用。过氧化氢浓度在6.30×10^(-7)~1.52×10^(-3)mol·L^(-1)范围内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13X10^(-1)mol·L^(-1)。对0.35邪mmol·L^(-1)过氧化氢标准溶液连续测定8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 壳聚糖 玻碳电极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超高纯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检测Pb^2+ 被引量:8
20
作者 利健文 黄象金 韦寿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3-818,共6页
基于壳聚糖(chitosan,CS)独特的吸附、螯合性能以及超高纯单壁碳纳米管(ultra-high purity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uhp-SWCNT)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电催化活性构建一种灵敏检测Pb^2+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超声法制备壳聚糖-超高纯单... 基于壳聚糖(chitosan,CS)独特的吸附、螯合性能以及超高纯单壁碳纳米管(ultra-high purity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uhp-SWCNT)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电催化活性构建一种灵敏检测Pb^2+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超声法制备壳聚糖-超高纯单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用于修饰玻碳电极。采用电化学阻抗(EIS)和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表征了CS/uhp-SWCNT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CS和uhp-SWCNT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电流响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DPSV法检测Pb^2+,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5~30μg·L^-1和30~60μ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μg·L^-1(S/N=3)。构建的传感器成功用于检测水样中Pb^2+,测定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几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超高纯单碳纳米管 铅离子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