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攻击性行为装扮游戏矫正的多基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清 王晓辰 +1 位作者 程利国 郑日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幼儿装扮游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设计(A、B、C、D四阶段共20天)对三名幼儿园大班具有明显攻击行为的研究对象进行装扮游戏矫正。设计8个融合移情训练和榜样学习的装扮游戏,分别于多基线设计的B、C、... 目的:探讨幼儿装扮游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设计(A、B、C、D四阶段共20天)对三名幼儿园大班具有明显攻击行为的研究对象进行装扮游戏矫正。设计8个融合移情训练和榜样学习的装扮游戏,分别于多基线设计的B、C、D阶段干预研究对象一、二、三。结果:研究对象一在B、C、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均显著减少(5.4±1.1、3.4±1.3、1.8±0.8/9.8±2.5,F=23.97,P<0.001),研究对象二在C、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B均显著减少(6.0±2.2、3.0±1.6/13.2±1.8、10.2±1.9,F=28.17,P<0.001),研究对象三在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B、C均显著减少(2.8±0.8/12.4±1.5、10.0±1.2、11.0±1.6,F=52.37,P<0.001)。三个研究对象在矫正期D的攻击性行为次数没有显著差异(F=1.59,P=0.23)。结论:采用集体装扮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攻击性行为 游戏矫正 多基线设计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生的个案研究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罗玫 熊宁宁 +4 位作者 汪秀琴 邹建东 蒋萌 刘芳 符为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77-1080,共4页
个案研究设计适合于提出研究假说 ,这种假说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得到临床确认 ,这也适用于先导性临床试验 (pilotstudy) ,即在设计正式的临床试验之前 ,对要研究的药物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其设计类型包括简单的A B时序设计、经典的A ... 个案研究设计适合于提出研究假说 ,这种假说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得到临床确认 ,这也适用于先导性临床试验 (pilotstudy) ,即在设计正式的临床试验之前 ,对要研究的药物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其设计类型包括简单的A B时序设计、经典的A B A反转设计、替代治疗设计、多基线设计。该设计应用的前提是治疗在较短时间能表现出最大效应 ,并且效应是短暂的 ,一旦治疗停止 ,则病情可逆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 ,则必须考虑成组设计。个案研究的方法一般依赖于“A”阶段的稳定基线期。该研究方法不适宜对急性或易变的疾病状况进行研究 ,而适用于对具有稳定病症表现的慢性或复发性疾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研究设计 简单A-B时序设计 经典A-B-A反转设计 替代治疗设计 多基线设计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疗盗汗反思“辨病论治”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35-2237,共3页
通过运用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碧桃干、锻牡蛎等收敛止汗之品治疗盗汗的数个有效医案,证明中医辨病论治的有效性。据此认为,不能因为辨证论治的优越性而轻易否定辨病论治在中医治疗学的地位。从古代本草对药物主治的阐述可... 通过运用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碧桃干、锻牡蛎等收敛止汗之品治疗盗汗的数个有效医案,证明中医辨病论治的有效性。据此认为,不能因为辨证论治的优越性而轻易否定辨病论治在中医治疗学的地位。从古代本草对药物主治的阐述可知中医药学最初起源于辨病论治。对于病机相对比较单纯的疾病,可以运用辨病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所谓的辨证论治往往包含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内容。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在很大程度是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出来的。辨病论治具有容易掌握、运用方便、疗效确切、易于重复、不受中医证型欠缺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困扰等优点。大量以固定成方或中成药治疗某专病的临床试验及实践,其实都是对中医辨病论治功用的"默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汗 辨病论治 辨证论活 多基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2
4
作者 刘兴华 韩开雷 徐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追踪评估,其中YBOCS采用周测施测。结果:多基线个案设计的图形观察分析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强迫症状有明显减轻的趋势,其治疗效果在追踪期得到了维持。Wilcoxon相关样本检验发现,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及YBOCS总分、强迫思维分量表分、强迫行为分量表分均是后测低于前测,而FFMQ的观察、描述、正念行动和不判断得分均是后测高于前测。结论: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未来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正念 认知行为疗法 多基线个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