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高速机械开关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万迪 张升 +3 位作者 李伟 方春恩 刘远 张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4-985,共12页
为了研究高速机械开关核心部件在分闸过程中受形变、应力和疲劳的影响,采用数学建模和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方法,以Workbench为平台实现基于电磁场、力学场、瞬态结构场以及疲劳寿命的操动机构分闸过程分析。首先,利用建模软件建立高速... 为了研究高速机械开关核心部件在分闸过程中受形变、应力和疲劳的影响,采用数学建模和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方法,以Workbench为平台实现基于电磁场、力学场、瞬态结构场以及疲劳寿命的操动机构分闸过程分析。首先,利用建模软件建立高速机械开关分闸模型;其次,通过多物理场仿真核心部件的应力与形变分布;最后,分析高速机械开关在不同材质、结构和放电电流条件下,对斥力盘、驱动杆、连轴器的疲劳寿命和机构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材料为航空铝7075-T6并倒角的斥力盘形变较小;适当的斥力盘厚度与驱动杆直径可有效减少应力和形变;采用40Cr的连轴器疲劳寿命最长;减小斥力峰值能有效减小形变应力与延长疲劳寿命,对延长斥力作用时间效果不明显。该文对于高速机械开关在单一电磁场无法有效反映分闸过程中核心部件形变应力、疲劳的问题,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械开关 WORKBENCH 多场耦合仿真 疲劳 驱动杆 连轴器 斥力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涡轮盘榫槽电解拉削仿真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赖建华 王石莉 +1 位作者 刘嘉 朱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榫槽是航空发动机涡轮盘上的重要结构,电解拉削是实现该结构高效、低成本制造的潜在解决方案。为了掌握电解拉削加工参数对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电解拉削多场耦合模型,阐明了工具阴极长度对加工间隙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 榫槽是航空发动机涡轮盘上的重要结构,电解拉削是实现该结构高效、低成本制造的潜在解决方案。为了掌握电解拉削加工参数对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电解拉削多场耦合模型,阐明了工具阴极长度对加工间隙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优选的工具阴极长度参数。开展了平面电解拉削加工试验,探究了进给速度和加工间隙对工件表面质量和型面进出口去除量差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较优的加工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加工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并有效控制了型面进出口去除量差。最后,采用优化的参数开展了典型涡轮盘榫槽结构单元件的电解拉削加工试验,试件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和轮廓重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榫槽 电解拉削 多场耦合仿真 参数优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磁性物质的磁悬浮仿真及密度测量
3
作者 夏能 颉俊 +2 位作者 张承谦 赵朋 傅建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3-478,共6页
利用COMSOL、Fluent和EDEM软件,仿真预测出不同磁悬浮装置下样品密度与悬浮高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在理论分析磁悬浮检测装置与原理的基础上,采用COMSOL软件模拟装置的磁场分布,通过拟合得到中心线上磁场强度表达式,并利用Fluent与EDEM软... 利用COMSOL、Fluent和EDEM软件,仿真预测出不同磁悬浮装置下样品密度与悬浮高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在理论分析磁悬浮检测装置与原理的基础上,采用COMSOL软件模拟装置的磁场分布,通过拟合得到中心线上磁场强度表达式,并利用Fluent与EDEM软件耦合预测样品的悬浮高度.通过不同密度、不同磁铁间距的磁悬浮分组实验,验证数值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当磁铁间距为45mm时,样品密度与悬浮高度呈线性关系,测量偏差为-0.001 5~0.013 0g/cm^3;当磁铁间距为60mm时,样品密度与悬浮高度服从多项式函数关系,测量偏差达到-0.006 4~0.013 0g/cm^3.该数值仿真方法使用方便且密度检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磁性物质 磁悬浮 密度测量 多场耦合仿真 COMSOL Fluent-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数值与半物理仿真技术综述
4
作者 王继河 孟云鹤 +5 位作者 宋佳凝 陆璐 张鑫 郭兴 周金灵 张居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238,共6页
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具有超高精度指标需求、子系统间强耦合等特点,造成传统的航天器数值和半物理仿真技术难以直接应用到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的数值和半物理仿真验证中。为促进适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的数值和半物理仿真技术的研究,本... 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具有超高精度指标需求、子系统间强耦合等特点,造成传统的航天器数值和半物理仿真技术难以直接应用到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的数值和半物理仿真验证中。为促进适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的数值和半物理仿真技术的研究,本文首先调研了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所涉及的数值和半物理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数值仿真系统、光/机/热/自引力多场耦合仿真技术、地面半物理仿真验证技术等。而后,总结提出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在数值和半物理仿真技术方面需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数值仿真体系架构设计技术、全任务流程仿真技术、高速高精度的多场耦合仿真技术和高置信度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地面半物理仿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探测系统数值与半物理仿真 仿真体系结构设计 全任务流程仿真 多场耦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胞超导射频腔整腔调谐场平坦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岩 马震宇 +7 位作者 徐凯 常强 张志刚 罗琛 黄雪芳 郑湘 赵申杰 赵玉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104,共9页
简述了用于分析多胞超导射频腔场平坦度调节的微扰理论,推导了场平坦度的理论计算方法。针对超导腔微小范围内的纵向拉伸/挤压,进行理论计算分析与结构-电磁多物理场模拟计算以求得变形前后腔体场平坦度及其变化趋势,所得结果表明:理论... 简述了用于分析多胞超导射频腔场平坦度调节的微扰理论,推导了场平坦度的理论计算方法。针对超导腔微小范围内的纵向拉伸/挤压,进行理论计算分析与结构-电磁多物理场模拟计算以求得变形前后腔体场平坦度及其变化趋势,所得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深入验证了该微扰理论的有效性。在多胞超导射频腔的加工制造、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两种方法—包括预调谐过程中的“先单胞后整腔”和运行时腔体调谐过程中“整腔拉伸/挤压”方法,基于分析结果,这两种方法正确性和合理性均在理论上得以验证。在超导射频腔腔型设计的第一阶段—单胞优化设计过程中加入结构-电磁多物理场分析,可使腔型优化设计过程更加高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单胞(包括端胞和中间胞)的频率敏感度应尽可能接近或相等,以保证在腔变形期间始终保持较好的场平坦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射频 微扰理论 平坦度调节 多场耦合仿真 腔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道扰流体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温度梯度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戴潼雨 李鸿坤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1,共9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内部过高的温度梯度会导致电池失效,如何降低SOFC温度梯度、提高电池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至关重要。结合电、热、流动和传质物理场建立了SOFC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内部过高的温度梯度会导致电池失效,如何降低SOFC温度梯度、提高电池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至关重要。结合电、热、流动和传质物理场建立了SOFC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准确性;通过SOFC模型研究了SOFC温度和温度梯度分布情况,确定了电池反应区最大温度梯度为优化指标,提出了扰流体流道结构设计,并在考虑功率密度的影响情况下,证明了扰流体结构的有效性。对扰流体结构的形状、高度和宽度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发现:扰流体主要是通过改变流体流速和反应层氧气浓度来影响反应区最大温度梯度的,扰流体对于流道压降的改变主要影响了损失功率密度;最终确定了圆弧扰流体结构(h=0.8 mm,d_(1)=4.0 mm)为较优结构,在净功率密度与传统直流道相同时,最大温度梯度为43.35 K/cm,相比传统直流道,降低了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多场耦合仿真 温度梯度 扰流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对PLA熔融沉积过程的残余应力影响
7
作者 于康 朱琦 +2 位作者 李晗侨 张卿卿 屠大维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熔融沉积成型(FDM)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聚乳酸(PLA)作为热塑性材料,其结晶过程对制件的残余应力影响较大。因此,建立了PLA的多场耦合FDM工艺动态仿真模型,将整个动态模型分为热传导分析、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以及残余应... 熔融沉积成型(FDM)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聚乳酸(PLA)作为热塑性材料,其结晶过程对制件的残余应力影响较大。因此,建立了PLA的多场耦合FDM工艺动态仿真模型,将整个动态模型分为热传导分析、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以及残余应力形成3个部分。利用温度场和翘曲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情况下PLA的结晶动力学对制件内部平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在缓慢冷却的结晶情况下,由于结晶放热,PLA内部温度急剧上升,热膨胀应力大于结晶收缩应力,整体平面应力呈现拉伸状态,最大应力值约为5 MPa。在快速冷却的非结晶状态下,PLA内部为热收缩应力,稳定平均值为1.5 MPa。最终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塑材料FDM过程中,结晶能够提高结构刚度,但会导致某些区域出现断裂,而非结晶状态下的打印过程中会发生翘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热塑性材料 结晶动力学 多场耦合仿真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