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宏-细观损伤演化及“两带”发育位置判识
被引量:
2
1
作者
魏江波
王双明
+6 位作者
刘浪
蔚保宁
种德雨
刘智振
李东奎
庄登登
周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目的】黄河中游煤炭开采区采动覆岩破坏特征与“两带”空间结构演化是采空区注浆充填开采领域亟需破解的关键难题。【方法】为准确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以陕北凉水井煤矿42205工作面为地质原型,根据现场钻孔资料,采用颗粒流...
【目的】黄河中游煤炭开采区采动覆岩破坏特征与“两带”空间结构演化是采空区注浆充填开采领域亟需破解的关键难题。【方法】为准确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以陕北凉水井煤矿42205工作面为地质原型,根据现场钻孔资料,采用颗粒流离散元方法构建采煤数值模型,模拟分析采动覆岩微裂隙发育、破断岩块分布、垂向位移变化、力链结构演化和空隙率演化等采动覆岩损伤特征和规律,综合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和形态,结合现场实测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基于宏-细观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精准判识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采动覆岩微裂隙发育数量随着工作面推进呈正相关关系,且表现为先幂指数增长后线形增长的两阶段特征;在基载比接近1.0且采动覆岩“上三带”完整条件下,采动覆岩破断岩块平均长度随岩层高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对数增长特征。(2)采动覆岩强力链拱随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其高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而跨度同步工作面推进速度;受覆岩载荷不断增大,强力链拱的破坏是岩层破断致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增大的内在原因;强力链拱内强力链结构自下而上表现出垂向密集分布和近水平稀疏分布的双区段特征。(3)采动覆岩空隙率与岩层高度呈负相关关系,垮落带沿两侧松散区向中部压实区,采动覆岩空隙率平均由30%逐渐非线性减小至10%左右;融合多源信息综合判识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平均为69.00 m,裂采比平均为19.71,垮落带发育高度平均为19.63 m,垮采比平均5.61;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形态呈“正梯形”特征。该研究结果相较于传统单因素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在工程应用方面可为黄河中游采空区垮落带矸石浆体高效充填空间精准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损伤
多场信息融合
力链
空隙率
“两带”发育位置
数值模拟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MRSVD和信息融合的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预示
被引量:
3
2
作者
梁海英
许昕
+1 位作者
潘宏侠
赵雄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4期190-194,229,共6页
对于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中信号成分复杂、潜在故障征兆难以识别问题,提出基于多分辨奇异值分解能量特征和多场信息融合的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采集不同状态下供输弹系统的振动信号通过进行MRSVD分解,得到1个相似信号和8个...
对于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中信号成分复杂、潜在故障征兆难以识别问题,提出基于多分辨奇异值分解能量特征和多场信息融合的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采集不同状态下供输弹系统的振动信号通过进行MRSVD分解,得到1个相似信号和8个细节信号,提取这些分量信号的能量特征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其能量相对值;然后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所提取的能量特征进行故障识别;为了提高故障识别准确率,将振动信号和声压信号用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识别。实验结果表明,MRSVD能量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提取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特征,且经多场信息融合后可提高故障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供输弹系统
多分辨奇异值分解
灰色关联分析
多场信息融合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宏-细观损伤演化及“两带”发育位置判识
被引量:
2
1
作者
魏江波
王双明
刘浪
蔚保宁
种德雨
刘智振
李东奎
庄登登
周静
机构
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地质研究院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陕西能源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0415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4MD753979)
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024BSHSDZZ 210)。
文摘
【目的】黄河中游煤炭开采区采动覆岩破坏特征与“两带”空间结构演化是采空区注浆充填开采领域亟需破解的关键难题。【方法】为准确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以陕北凉水井煤矿42205工作面为地质原型,根据现场钻孔资料,采用颗粒流离散元方法构建采煤数值模型,模拟分析采动覆岩微裂隙发育、破断岩块分布、垂向位移变化、力链结构演化和空隙率演化等采动覆岩损伤特征和规律,综合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和形态,结合现场实测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基于宏-细观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精准判识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采动覆岩微裂隙发育数量随着工作面推进呈正相关关系,且表现为先幂指数增长后线形增长的两阶段特征;在基载比接近1.0且采动覆岩“上三带”完整条件下,采动覆岩破断岩块平均长度随岩层高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对数增长特征。(2)采动覆岩强力链拱随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其高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而跨度同步工作面推进速度;受覆岩载荷不断增大,强力链拱的破坏是岩层破断致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增大的内在原因;强力链拱内强力链结构自下而上表现出垂向密集分布和近水平稀疏分布的双区段特征。(3)采动覆岩空隙率与岩层高度呈负相关关系,垮落带沿两侧松散区向中部压实区,采动覆岩空隙率平均由30%逐渐非线性减小至10%左右;融合多源信息综合判识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平均为69.00 m,裂采比平均为19.71,垮落带发育高度平均为19.63 m,垮采比平均5.61;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形态呈“正梯形”特征。该研究结果相较于传统单因素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在工程应用方面可为黄河中游采空区垮落带矸石浆体高效充填空间精准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采动损伤
多场信息融合
力链
空隙率
“两带”发育位置
数值模拟
黄河中游
Keywords
mining-induced damage
multi-field information fusion
force chain
void fraction
locations of the caving and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s
numerical simulation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分类号
TD32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RSVD和信息融合的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预示
被引量:
3
2
作者
梁海英
许昕
潘宏侠
赵雄鹏
机构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4期190-194,22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5491)
文摘
对于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中信号成分复杂、潜在故障征兆难以识别问题,提出基于多分辨奇异值分解能量特征和多场信息融合的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采集不同状态下供输弹系统的振动信号通过进行MRSVD分解,得到1个相似信号和8个细节信号,提取这些分量信号的能量特征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其能量相对值;然后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所提取的能量特征进行故障识别;为了提高故障识别准确率,将振动信号和声压信号用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识别。实验结果表明,MRSVD能量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提取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特征,且经多场信息融合后可提高故障识别准确率。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供输弹系统
多分辨奇异值分解
灰色关联分析
多场信息融合
故障识别
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
ammunition supply system
MRSV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ulti-field information fusion
fault diagnosis
分类号
TH165.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宏-细观损伤演化及“两带”发育位置判识
魏江波
王双明
刘浪
蔚保宁
种德雨
刘智振
李东奎
庄登登
周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MRSVD和信息融合的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预示
梁海英
许昕
潘宏侠
赵雄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