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磊 牛俊英 +2 位作者 尹世敏 钟琪 陈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其中脑梗死135例,脑出血2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 S)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日...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其中脑梗死135例,脑出血2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 S)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画钟测验(CDT)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 M SE)。AD L>26分视为存在生活活动能力障碍,M M SE评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有所区别,分值越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CDT≤3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SDS、SAS总分>50分为抑郁、焦虑状态,>60分,为中度抑郁、焦虑。结果158例脑卒中患者中轻度抑郁17例(10.76%),中、重度抑郁12例(7.60%);轻度焦虑28例(17.72%),抑郁与焦虑并存者21例(13.29%)。57例存在抑郁和焦虑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画钟测验存在障碍的比例(57.89%、42.11%、66.67%)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者(35.64%、29.70%、46.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次数无关,而与卒中后是否存在肢体活动障碍有关,且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易发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可两种状态并存,对患者病死率、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等有较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影响因素分析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发生率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 2003年3月 脑卒中患者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肢体活动障碍 精神心理障碍 急性期患者 2002年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贺永明 杨向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筛选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从我院心内科病人中随机抽取房颤病人99例作为实验组,非房颤病人9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筛选自变量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 目的:筛选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从我院心内科病人中随机抽取房颤病人99例作为实验组,非房颤病人9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筛选自变量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白蛋白水平和左心房大小的临界值。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按P值水平依次为左心房内径[P=0.0001,风险比值(OR)=3.024]、白蛋白水平(P=0.0200,OR=0.730)和三尖瓣关闭不全(P=0.0207,OR=1.699)。左心房内径和白蛋白水平的临界值分别为39.5mm和39.6g/L。由这3个危险因素建立的白蛋白复合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房颤的发生,符合率为84.2%。结论:白蛋白水平、左心房内径大小和三尖瓣关闭不全是预测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自蛋白血症与房颤相关提示"营养不良性"房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病例对照研究 筛选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三尖瓣关闭不全 独立危险因素 左心房内径 蛋白水平 低白蛋白血症 因素分析 左心房大小 营养不良性 预测模型 曲线分析 工作特征 临界值 实验组 内科病 对照组 自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