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划分征地区片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海军 张德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14-616,共3页
提出“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划分征地区片”的主要思想和技术路线;以晋江市征地区片价测算中征地区片划分为例,验证了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征地区片价测算中,“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划分征地区片”是一种测算便捷、结果实用的好方法.
关键词 征地区片价测算 划分征地区片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空间聚类 K-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被引量:5
2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4 位作者 袁晓妮 司锦 秦岩 解丽丹 王锦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311-314,共4页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实证对象,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成本和效益等因素的限制性修正系数,计算...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实证对象,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成本和效益等因素的限制性修正系数,计算河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并借助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89. 51万hm^2,其中南阳市理论潜力最大,为11. 39万hm^2,济源市理论潜力最小,为0. 51万hm^2;(2)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35. 80万hm^2,商丘市现实潜力最大,为4. 73万hm^2,现实潜力最小的为济源市,仅有0. 19万hm^2。根据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现实潜力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可释放潜力分别占全省现实潜力的57. 15%、38. 12%、5. 92%;(3)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部差异较大,应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制定差别化的土地整理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农村居民点整理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限制性修正系数 理论潜力 现实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农村宅基地定级研究——以江西省潢溪镇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心怡 赵小敏 +1 位作者 郭熙 许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7-1366,共10页
农村宅基地质量定级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因素选择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是确定宅基地质量定级结果的关键。研究以江西省潢溪镇为例,借鉴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确定潢溪镇宅基地定级因素因子,使... 农村宅基地质量定级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因素选择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是确定宅基地质量定级结果的关键。研究以江西省潢溪镇为例,借鉴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确定潢溪镇宅基地定级因素因子,使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德尔菲法确定各个因素权重,借助GIS手段划分定级单元,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对宅基地质量进行评价,用总分值频率分布直方图法对单元分值进行断点。评价结果将潢溪镇农村宅基地划分为三级:一级土地181. 98 hm^2,占农村宅基地总面积的30. 12%,二级土地302.20 hm^2;占总面积的50.02%;三级土地120.00 hm^2,占总面积的19.86%。农村宅基地定级为建立农村宅基地定级估价制度奠定基础,为宅基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提供保障,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宅基地 层次分析 潢溪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适宜性与迫切性评价的国土空间整治分区研究——以镇安县为例
4
作者 周璐红 张怡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为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县域规划,选择秦岭山区的镇安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三维魔方法、四象限法,进行农业种植、城镇开发与生态保护功能分区,根据整治适宜性与迫切性进行次序分区,叠加识别优势区。结果表明:1)国土空... 为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县域规划,选择秦岭山区的镇安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三维魔方法、四象限法,进行农业种植、城镇开发与生态保护功能分区,根据整治适宜性与迫切性进行次序分区,叠加识别优势区。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中农业种植区、城镇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占比为50.16%、11.87%和37.97%,分别集中于县域东南部、中心交通要塞地带和西部区域。2)国土空间次序分区中优先、重点、适度、暂缓整治区占比分别为23.30%、34.57%、12.08%、30.06%,分别集中于永乐街道、县域西部、县域东南和回龙镇、县域中东部区域。3)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农业优先种植区集于中南部,宜高效发展农业生产;城镇优先开发区位于永乐街办,紧邻农业优先发展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生态优先保护区位于木王镇、月河镇,发展农田生态,促进生态保护区建设,达成生态生产经济综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分区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三维魔方 四象限 镇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安霞霞 杨广斌 许元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为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与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该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九级评分体系定性与定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余庆县各乡镇... 为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与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该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九级评分体系定性与定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余庆县各乡镇总体土地集约利用平均综合得分为0.47,总体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利用水平;10个乡镇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在低度利用水平以上,不存在粗放利用。其中,小腮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值最高,为0.609,达到集约利用水平,其余乡镇为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水平;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区位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东南部和位于县域中心交汇处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北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乡镇比低的乡镇地势平坦,水系密布,平坝地区占地面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余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31
6
作者 温秀琴 汪应宏 +1 位作者 陈晨 彭山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72-12373,12538,共3页
借鉴国内外相关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徐州市为例,建立了3级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了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指标个数由9个降为3个;利用熵值法确定了简化后各新指标的权重;同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徐州各县(... 借鉴国内外相关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徐州市为例,建立了3级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了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指标个数由9个降为3个;利用熵值法确定了简化后各新指标的权重;同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徐州各县(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具体评价,并与徐州市区进行了比较,发现徐州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各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主成分分析 熵值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被引量:117
7
作者 王新盼 姜广辉 +2 位作者 张瑞娟 赵婷婷 曲衍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250,共10页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基础上,修正得到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结合基本农田质量现状及其限制因子可改造程度,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和经整治后可建成2个层次上划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区适宜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农田有6036.98hm2,占基本农田总量的43.54%。其中1026.70hm2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集中分布在马昌营镇和大兴庄镇等西南平原乡镇,其他5010.28hm2为经整治后可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区和半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立足区域特点,分类推进,已具备建设条件的西南部平原区应致力于打造高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平原区需要重点协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关系,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半山区应在提升农田质量的同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分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逐级修正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 被引量:44
8
作者 孟鹏 郝晋珉 +2 位作者 周宁 双文元 洪舒蔓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务用地的配套布局4个方面促进新城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利用 工业用地 新型城镇化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市胶北镇10个村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洁 王瑷玲 +2 位作者 姜曙千 邹县委 孙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44-249,共6页
村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村庄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在明确村庄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以胶州市胶北镇10个村庄为例,构建了村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村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村庄... 村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村庄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在明确村庄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以胶州市胶北镇10个村庄为例,构建了村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村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村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其中3个村庄低度利用,7个村庄中度利用,无村庄过度利用或集约利用。在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合理利用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提高村庄生活便利度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建议。该研究可为开展村庄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乡村 环境管理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胶北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佳 雷国平 +1 位作者 柳杨 徐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4,共7页
耕地利用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1990—2009年河南省耕地利... 耕地利用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1990—2009年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水平,最后利用协调度模型判断影响耕地利用效益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1990—2009年河南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20a间耕地利用系统协调度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总体上由极不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状态。为实现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通过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加大土地整治和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科技,加大惠农支农力度,控制人口数量等方面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益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协调度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超 雷国平 +1 位作者 王诗雨 张松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8,共6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宝泉岭垦区所辖13个农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集约利用3个,适度利用6个,... 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宝泉岭垦区所辖13个农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集约利用3个,适度利用6个,低度利用1个,粗放利用3个;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仍有较大潜力。在充分考虑各级分区特征及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垦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农村居民点 宝泉岭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的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大庆市龙凤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明开宇 雷国平 +2 位作者 张慧 高君峰 张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205,共4页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以大庆市龙凤区居住用地为研究区域,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构建了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了2010年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以大庆市龙凤区居住用地为研究区域,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构建了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了2010年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并且空间差异显著。研究区居住用地集约度处于高度、较高、中等、低度的土地面积分别占到居住用地总面积的12.81%,11.69%,38.35%,36.20%,且居住用地集约度以黎明区块为最高,卧里屯区块最低;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促进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为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提供了基础支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 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文东 李宛珊 黄春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191-193,224,共4页
以2014年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基于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内外业结合确定此次评价地域,根据功能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办公和特别功能区共107个。对每类建设用地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 以2014年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基于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内外业结合确定此次评价地域,根据功能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办公和特别功能区共107个。对每类建设用地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功能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以中度利用为主,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居住用地、特殊用地和商业用地;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类型区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城区中心地段和城南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核心区辐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次之,城市边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为促进桂平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 中心城区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桂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桂菊 吴明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99-102,108,共5页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实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东省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实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东省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广东省2000~2013年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变化规律比较明显,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先缓慢下降后快速增长,生态效益逐年提高,而社会效益逐年下降,两者对综合效益的正负影响大致相抵;(2)经济效益的贡献率最大且远远超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地均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地均财政收入、路网密度、地均拥有中小学数量和城市污水处理率5个指标影响显著,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广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的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效益评价 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 熵值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建设用地一体化定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垚 杨剩富 +1 位作者 张鹏 余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3,共9页
研究目的:探索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及差异化量化方法,以西安市高陵区为例,讨论城乡一体化定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提炼城乡一致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进而构建城乡一体土地... 研究目的:探索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及差异化量化方法,以西安市高陵区为例,讨论城乡一体化定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提炼城乡一致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进而构建城乡一体土地定级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定级的目的;(2)为保证城乡土地定级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针对一致性指标和差异性指标采用两步走的方式,在一致性指标结果基础上,区分城乡差异性指标进行再量化处理;(3)实证表明,高陵区城乡建设用地级别总体趋势以城区和泾河工业园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符合高陵区实际。研究结论: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定级是现阶段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该研究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和差异化量化方法有望为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建设用地 土地定级 城乡定级指标体系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监测预警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28-135,共8页
【目的】探明合肥市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评价体系,为当地制定水土利用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ARCGIS可视化功能并结合EVIEWS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和... 【目的】探明合肥市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评价体系,为当地制定水土利用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ARCGIS可视化功能并结合EVIEWS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3个维度构建由16个指标组成的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合肥市及其辖区2009-2018年水土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合肥市水土资源承载力警情状况逐年缓解,由2009年的0.379警报状态下调至2018年的0.600临界预警状态;合肥市所辖行政区划的水土资源承载力警情逐年下调;通过EVIEWS构建VAR模型得到的3个子系统间呈现冲击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人口增长,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着重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等合肥市未来水土资源规划的建议。【结论】该监测预警评价体系可为当地及类似地区制定水土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承载力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ARCGIS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原轲 陈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6期168-170,共3页
通过分析驻马店市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匹配程度,初步分析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指数、分指数、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 通过分析驻马店市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匹配程度,初步分析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指数、分指数、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结果表明,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整体处于一个中等偏上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驻马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主体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 被引量:30
18
作者 郭杰 肖善才 +1 位作者 欧名豪 欧维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94,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为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和整治时序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1)浦口区现实潜力修正系数较大的泰山等街道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为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和整治时序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1)浦口区现实潜力修正系数较大的泰山等街道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该区域受南京市区辐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快、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和农户的整理意愿强烈,而修正系数较小的盘城等街道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依附性大,参与主体的意愿也较低。(2)到2030年浦口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6894.27 hm^2,现实潜力为4382.99 hm^2,占理论潜力的63.57%。(3)根据现实潜力确定浦口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区,Ⅰ级整理区为江浦街道和桥林街道,Ⅱ级整理区为西北部星甸街道、汤泉街道、永宁街道和泰山街道,Ⅲ级整理区为盘城街道、沿江街道、顶山街道。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释放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主体意愿等因素制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应采取区域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村居民点 现实潜力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浦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珲春市城区土地定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博 李淑杰 +1 位作者 黄烁秋 梁珍玮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为确定珲春市城区土地级别,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对珲春市土地级别进行了划分,并利用市场价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土地级别界线一般平行于道路;... 为确定珲春市城区土地级别,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对珲春市土地级别进行了划分,并利用市场价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土地级别界线一般平行于道路;河流等障碍物两侧的土地质量差异明显;土地级别由高至低呈环状过渡,距珲春市中心区愈近,土地级别愈高;土地级别与商服中心在空间上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土地定级 ARCGIS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珲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庆阳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协调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鲁学孟 刘学录 +3 位作者 张晶 赵天明 刘永康 王全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究甘肃省庆阳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庆阳市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指数,应用... [目的]探究甘肃省庆阳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庆阳市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指数,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变化特征及耦合协调关系。[结果]①庆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达到了高度集约利用水平。②庆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下降趋势,均衡度逐渐降低,优势度逐渐增强。③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耦合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性越来越强,相对呈现出协调、稳定的发展趋势。[结论]2007-2016年庆阳市土地集约水平总体变化呈逐年上升状态,但信息熵呈下降趋势,是由于大力开发未利用地,植树造林使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结构两系统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性越来越强。说明庆阳市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结构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耦合模型 甘肃省庆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