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新发展阶段下开发区集约节约用地评价及潜力测算——以潍坊市潍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晓娜 田启霞 +1 位作者 刘守刚 于恒恩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在经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以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潍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潍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高,但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布局不合理... 在经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以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潍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潍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高,但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工业用地率问题突出。根据定量化结果和实际情况,潍城经济开发区应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优化产业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等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的“精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新发展阶段 土地集约利用 潍坊市潍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荣月静 张慧 赵显富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体现城市的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特菲尔法的原理,选取了评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指标,以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体现城市的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特菲尔法的原理,选取了评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指标,以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为例,得出各个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趋势的特征,进而提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建议,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各个方面应当协调发展、紧密联系,绝不能顾此失彼,只有把经济设施、社会设施和生态设施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带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特菲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公园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多因素综合评价
3
作者 段丹彤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9期26-29,共4页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在提高城市韧性、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基于GIS对场地进行坡度、缓冲区分析,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个层面构建选址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性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现有的公园应急避...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在提高城市韧性、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基于GIS对场地进行坡度、缓冲区分析,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个层面构建选址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性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现有的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选址综合评价,有利于未来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改造和新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 选址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31
4
作者 温秀琴 汪应宏 +1 位作者 陈晨 彭山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72-12373,12538,共3页
借鉴国内外相关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徐州市为例,建立了3级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了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指标个数由9个降为3个;利用熵值法确定了简化后各新指标的权重;同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徐州各县(... 借鉴国内外相关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徐州市为例,建立了3级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了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指标个数由9个降为3个;利用熵值法确定了简化后各新指标的权重;同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徐州各县(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具体评价,并与徐州市区进行了比较,发现徐州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各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主成分分析 熵值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 被引量:44
5
作者 孟鹏 郝晋珉 +2 位作者 周宁 双文元 洪舒蔓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务用地的配套布局4个方面促进新城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利用 工业用地 新型城镇化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姜超 雷国平 +1 位作者 王诗雨 张松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8,共6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宝泉岭垦区所辖13个农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集约利用3个,适度利用6个,... 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宝泉岭垦区所辖13个农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集约利用3个,适度利用6个,低度利用1个,粗放利用3个;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仍有较大潜力。在充分考虑各级分区特征及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垦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农村居民点 宝泉岭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的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大庆市龙凤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明开宇 雷国平 +2 位作者 张慧 高君峰 张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205,共4页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以大庆市龙凤区居住用地为研究区域,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构建了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了2010年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以大庆市龙凤区居住用地为研究区域,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构建了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了2010年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并且空间差异显著。研究区居住用地集约度处于高度、较高、中等、低度的土地面积分别占到居住用地总面积的12.81%,11.69%,38.35%,36.20%,且居住用地集约度以黎明区块为最高,卧里屯区块最低;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促进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为龙凤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提供了基础支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 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文东 李宛珊 黄春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191-193,224,共4页
以2014年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基于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内外业结合确定此次评价地域,根据功能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办公和特别功能区共107个。对每类建设用地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 以2014年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基于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内外业结合确定此次评价地域,根据功能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办公和特别功能区共107个。对每类建设用地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功能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以中度利用为主,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居住用地、特殊用地和商业用地;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类型区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城区中心地段和城南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核心区辐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次之,城市边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为促进桂平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 中心城区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桂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建设用地一体化定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崔垚 杨剩富 +1 位作者 张鹏 余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3,共9页
研究目的:探索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及差异化量化方法,以西安市高陵区为例,讨论城乡一体化定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提炼城乡一致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进而构建城乡一体土地... 研究目的:探索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及差异化量化方法,以西安市高陵区为例,讨论城乡一体化定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提炼城乡一致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进而构建城乡一体土地定级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定级的目的;(2)为保证城乡土地定级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针对一致性指标和差异性指标采用两步走的方式,在一致性指标结果基础上,区分城乡差异性指标进行再量化处理;(3)实证表明,高陵区城乡建设用地级别总体趋势以城区和泾河工业园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符合高陵区实际。研究结论: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定级是现阶段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该研究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和差异化量化方法有望为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建设用地 土地定级 城乡定级指标体系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国土开发战略研究——以新蔡县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光建 邢雷雷 王钊 《资源与产业》 2021年第4期86-93,共8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国土开发战略选择的重要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进行改进,构建符合当地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国土开发战略选择的重要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进行改进,构建符合当地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县生态保护重要性总体不高,没有极重要区,重要区面积仅占3.93%,主要分布在新阳高速、大广高速两侧以及汝河、洪河等地;农业生产适宜性总体较高,适宜面积占80.67%,呈现"西部、北部、东部高,中部、西南部、东南部低"的分布特征;城镇建设适宜性总体较高,适宜面积占77.24%,呈现"中西部和镇区高,东西部边缘低"的分布特征。今后应按照"五带四片、一区多点"的国土开发战略布局,合理安排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国土开发战略 空间分析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11
作者 唐强 黄何 李妃养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19年第2期43-50,共8页
以广东省2007—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为从创新视角推动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决策参考。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土地集约利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分值,然后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因... 以广东省2007—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为从创新视角推动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决策参考。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土地集约利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分值,然后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中方差贡献率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科技创新与土地集约利用存在正比关系,其中科技创新投入强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科技创新产出水平和科技创新社会环境的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若干促进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土地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原轲 陈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6期168-170,共3页
通过分析驻马店市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匹配程度,初步分析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指数、分指数、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 通过分析驻马店市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匹配程度,初步分析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指数、分指数、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结果表明,驻马店市区域建设用地整体处于一个中等偏上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驻马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主体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 被引量:30
13
作者 郭杰 肖善才 +1 位作者 欧名豪 欧维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94,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为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和整治时序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1)浦口区现实潜力修正系数较大的泰山等街道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为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和整治时序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1)浦口区现实潜力修正系数较大的泰山等街道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该区域受南京市区辐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快、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和农户的整理意愿强烈,而修正系数较小的盘城等街道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依附性大,参与主体的意愿也较低。(2)到2030年浦口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6894.27 hm^2,现实潜力为4382.99 hm^2,占理论潜力的63.57%。(3)根据现实潜力确定浦口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区,Ⅰ级整理区为江浦街道和桥林街道,Ⅱ级整理区为西北部星甸街道、汤泉街道、永宁街道和泰山街道,Ⅲ级整理区为盘城街道、沿江街道、顶山街道。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释放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主体意愿等因素制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应采取区域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村居民点 现实潜力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浦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