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及营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冠喜
吴小芹
叶建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7-1361,共5页
为研究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multivorans WS-FJ9的解有机磷机制,对该菌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进行了探讨并对其降解有机磷的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冰浴超声破碎及液体培养的方法对WS-FJ9胞外、胞内及膜周质提取液的磷酸酶...
为研究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multivorans WS-FJ9的解有机磷机制,对该菌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进行了探讨并对其降解有机磷的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冰浴超声破碎及液体培养的方法对WS-FJ9胞外、胞内及膜周质提取液的磷酸酶活性及不同营养条件下磷酸酶活性和解磷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multivorans WS-FJ9能分泌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且以分泌酸性磷酸酶为主,均定域为胞外酶;该菌株解有机磷的最适碳、氮和磷源分别为葡萄糖、硫酸铵和卵磷脂,降解培养基中卵磷脂的最适浓度为0.5 g/L。研究结果为生物菌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
解有机磷机制
磷酸酶
定域
降解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冠喜
吴小芹
叶建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885-6894,共10页
长期或不当施用草甘膦会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造成破坏作用。微生物是生物修复的重要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降解酶处理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研究有机磷农药降解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分离松树...
长期或不当施用草甘膦会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造成破坏作用。微生物是生物修复的重要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降解酶处理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研究有机磷农药降解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分离松树根际土壤的高效解磷细菌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multivorans)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采用添加不同浓度草甘膦NA平板接种WS-FJ9菌株观察其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分别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氮源或磷源,探讨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利用状况;采用低进水量间歇式反应器法(FBR)测定了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动力学参数;利用Plackett-Burman(PB)、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RSM)筛选与优化影响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的主要因素。WS-FJ9菌株有效降解草甘膦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4%;WS-FJ9菌株在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氮源或磷源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亲和性常数(K s值)为65μL/mL,对草甘膦降解的极限浓度(S min)为21.9μL/mL;通过PB试验,筛选出3个影响菌株降解草甘膦的关键因素为培养温度、葡萄糖及硫酸铵的加入量,通过CCD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草甘膦降解率的关键因素的二阶模型,确定了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的最优实验操作条件为:培养温度27.7℃,葡萄糖和硫酸铵的加入量分别为0.67、0.50 g/L。实验条件下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最高为7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噬
伯克
霍尔德
氏
菌
降解
草甘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RAW264.7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2
3
作者
方瑶
潘静
+4 位作者
李倩
顾江
唐彬
张卫军
毛旭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建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摸索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培养条件、构建模型的感染条件(e.g.感染复数,感染时间),通过吉姆萨染色、透射电镜、活细胞工作站动...
目的建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摸索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培养条件、构建模型的感染条件(e.g.感染复数,感染时间),通过吉姆萨染色、透射电镜、活细胞工作站动态观察等确证胞内感染和宿主细胞的形态变化,分析病原菌侵袭率、胞内复制率和宿主反应性来评价该模型中病原菌侵入RAW264.7特点和病理损伤类型。结果确定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的一般培养条件,感染复数MOI=100感染宿主细胞,170g离心5min后37℃共孵1h以利于细菌侵入胞内,含250μg/ml卡那霉素的DMEM-10培养以杀死胞外病原菌。形态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后最早8h可观察到异物多核巨细胞(MNGC),RAW264.7细胞伸出伪足,相互融合。感染初期(<3h)TNF-α升高较快,9h后则下降至低值,直至感染后期(15~24h)再次升高。结论成功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胞内感染模型,拟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
伯克
霍尔德
氏
菌
小鼠巨
噬
细胞(RAW264
7)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及营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冠喜
吴小芹
叶建仁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入侵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7-1361,共5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61)
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专项项目(BE2008393)
+1 种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1-055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摘
为研究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multivorans WS-FJ9的解有机磷机制,对该菌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进行了探讨并对其降解有机磷的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冰浴超声破碎及液体培养的方法对WS-FJ9胞外、胞内及膜周质提取液的磷酸酶活性及不同营养条件下磷酸酶活性和解磷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multivorans WS-FJ9能分泌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且以分泌酸性磷酸酶为主,均定域为胞外酶;该菌株解有机磷的最适碳、氮和磷源分别为葡萄糖、硫酸铵和卵磷脂,降解培养基中卵磷脂的最适浓度为0.5 g/L。研究结果为生物菌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
解有机磷机制
磷酸酶
定域
降解
优化
Keywords
organophosphorus-degrading mechanism phosphatase localization degradation optimization
分类号
Q943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冠喜
吴小芹
叶建仁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885-6894,共10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61)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LX11-055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资助项目
文摘
长期或不当施用草甘膦会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造成破坏作用。微生物是生物修复的重要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降解酶处理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研究有机磷农药降解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分离松树根际土壤的高效解磷细菌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multivorans)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采用添加不同浓度草甘膦NA平板接种WS-FJ9菌株观察其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分别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氮源或磷源,探讨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利用状况;采用低进水量间歇式反应器法(FBR)测定了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动力学参数;利用Plackett-Burman(PB)、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RSM)筛选与优化影响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的主要因素。WS-FJ9菌株有效降解草甘膦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4%;WS-FJ9菌株在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氮源或磷源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亲和性常数(K s值)为65μL/mL,对草甘膦降解的极限浓度(S min)为21.9μL/mL;通过PB试验,筛选出3个影响菌株降解草甘膦的关键因素为培养温度、葡萄糖及硫酸铵的加入量,通过CCD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草甘膦降解率的关键因素的二阶模型,确定了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的最优实验操作条件为:培养温度27.7℃,葡萄糖和硫酸铵的加入量分别为0.67、0.50 g/L。实验条件下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最高为72.83%。
关键词
多噬
伯克
霍尔德
氏
菌
降解
草甘膦
优化
Keywords
Burkholderia multivorans degradation glyphosat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RAW264.7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2
3
作者
方瑶
潘静
李倩
顾江
唐彬
张卫军
毛旭虎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文摘
目的建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摸索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培养条件、构建模型的感染条件(e.g.感染复数,感染时间),通过吉姆萨染色、透射电镜、活细胞工作站动态观察等确证胞内感染和宿主细胞的形态变化,分析病原菌侵袭率、胞内复制率和宿主反应性来评价该模型中病原菌侵入RAW264.7特点和病理损伤类型。结果确定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的一般培养条件,感染复数MOI=100感染宿主细胞,170g离心5min后37℃共孵1h以利于细菌侵入胞内,含250μg/ml卡那霉素的DMEM-10培养以杀死胞外病原菌。形态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后最早8h可观察到异物多核巨细胞(MNGC),RAW264.7细胞伸出伪足,相互融合。感染初期(<3h)TNF-α升高较快,9h后则下降至低值,直至感染后期(15~24h)再次升高。结论成功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胞内感染模型,拟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类鼻疽
伯克
霍尔德
氏
菌
小鼠巨
噬
细胞(RAW264
7)
细胞模型
Keywords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B. pseudomallei)
RAW264.7 cell
cell model
分类号
R378.99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及营养条件优化
李冠喜
吴小芹
叶建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
李冠喜
吴小芹
叶建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RAW264.7细胞模型的建立
方瑶
潘静
李倩
顾江
唐彬
张卫军
毛旭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