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毒 瘀 虚论治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守富 李建生 张伯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9-690,共2页
重点论述了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肺启动"的中医发病机制,"毒"是MODSE发生的重要因素,"瘀"是发病的重要环节,"虚"是病重难复的重要病机。因此,治疗上宜毒、瘀、虚并治,孰多孰少,适... 重点论述了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肺启动"的中医发病机制,"毒"是MODSE发生的重要因素,"瘀"是发病的重要环节,"虚"是病重难复的重要病机。因此,治疗上宜毒、瘀、虚并治,孰多孰少,适其度而行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扶正固本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滤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罗辉遇 谢长江 +1 位作者 古英明 陈飞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35-1636,1641,共3页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滤(CVVH)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ICU科收治的27例MODS患者CVVH过程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滤(CVVH)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ICU科收治的27例MODS患者CVVH过程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MODS患者PT、APTT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FIB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h患者总体PT、APTT、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稀释组患者治疗前PT和治疗后12hAPTT较后稀释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对应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TT在治疗后48h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出血倾向和易栓状态通常存在于MODS患者中;CVVH不加重患者凝血功能的紊乱;治疗后48h的APTT水平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凝血功能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周莲 朱建芳 +6 位作者 彭艳 温姗琳 董姝媛 王亚萍 李昱洁 叶菡 卢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住院24d后病情好转出...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住院24d后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出院后规律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门诊随访。结论对于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护理重点在于早期维持正常或高水平的循环、呼吸功能,在尽快恢复机体灌注供氧的同时加强各器官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基因调控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静 乔万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9期1634-1636,共3页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危重病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失控性发展导致了MODS的发生,本文侧重介绍细胞凋亡和炎症介质基因调控、基因治疗在SIRS和MODS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NF—KB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血浆中VWF、FⅧ和AT-Ⅲ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珮仪 刘卫江 +2 位作者 江慧琳 谢长江 冯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Ⅷ因子(FⅧ)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MODS患者被列为观察对象。测定血浆VWF、ⅧF和AT-Ⅲ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Ⅷ因子(FⅧ)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MODS患者被列为观察对象。测定血浆VWF、ⅧF和AT-Ⅲ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MODS组血浆VWF和FⅧ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1;MODS组中,死亡组血浆VWF和FⅧ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1和P<0.05。MODS患者血浆VWF和FⅧ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6和0.705,AT-Ⅲ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52,P<0.01。结论:VWF、FⅧ和AT-Ⅲ在MOD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反映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患者血浆 临床意义 VWF FⅧ 抗凝血酶-Ⅲ(AT-Ⅲ) APACHEⅡ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MODS 慢性健康评分 病情严重程度 正常对照组 观察对象 急性生理 0.05 发病过程 水平 Ⅷ因子 健康者 死亡组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6
作者 谭清武 李庆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老年医学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综述国内外对于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老年病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外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死亡率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华斌 张卫 李华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56-657,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普外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病死率的方法。方法对普外科住院的265例合并有心、肺、肝、胃肠、肾、脑、血液等器官功能不全(2种或2种以上)患者的病死率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995~1... 目的探讨降低普外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病死率的方法。方法对普外科住院的265例合并有心、肺、肝、胃肠、肾、脑、血液等器官功能不全(2种或2种以上)患者的病死率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995~1996年、1997~1998年与2001~2002年MODS患者病死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MODS病因的认识,积极处理原发病,树立整体观点是降低普外科MODS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普外科 原因分析 1995~1996年 2001~2002年 1997~1998年 死亡率 syndrome MODS 病死率 外科住院 整体观点 显著性 原发病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谭清武 李庆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81-982,共2页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危重病医学的重大研究课题,建立和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模型动物选择、模型判定标准、常用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动物模型...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危重病医学的重大研究课题,建立和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模型动物选择、模型判定标准、常用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69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谭清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69例肺部感染并发MODS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病例均有1种以上的慢性基础疾病,82.9%的病例有4种以上慢性基础疾病,最多...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69例肺部感染并发MODS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病例均有1种以上的慢性基础疾病,82.9%的病例有4种以上慢性基础疾病,最多者有11种慢性基础疾病。首衰器官涉及肺、心、肾、胃肠等4个器官,其中以肺居首位;原有功能受损器官的首衰率显著高于原有功能未受损器官(P<0.001);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E分期、肾衰竭和外周循环衰竭是肺部感染并发MODSE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和其他功能受损的器官是肺部感染并发MODSE的首衰器官;MODSE分期、肾衰竭和外周循环衰竭是肺部感染并发MODSE的死亡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和救治处于衰竭前期阶段的病例,有效保护和改善各器官功能,特别是加强对肾功能和外周循环功能的保护和改善,有可能降低MODSE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肺部感染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国芳 孙锦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8期642-643,共2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临床综合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家兔急性期血浆和心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11
作者 刘晓亮 臧秀贤 +1 位作者 董均树 曲世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6-538,共3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家兔急性期血浆和心肌内一氧化氮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结扎家兔肠系膜上动脉致肠缺血制备 MODS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家兔开腹不结扎肠系膜上动...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家兔急性期血浆和心肌内一氧化氮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结扎家兔肠系膜上动脉致肠缺血制备 MODS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家兔开腹不结扎肠系膜上动脉 ;采用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测定法测定 MODS家兔急性期血浆和心肌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和心肌中一氧化氮在 6h即有明显升高 ( P<0 .0 5 ) ,1 2 h仍有升高趋势 ( P<0 .0 1 ) ,2 4 h升高最明显 ( P<0 .0 1 ) ,此时心肌细胞损伤最严重。结论 :一氧化氮在 MOD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家兔 急性期 血浆 心肌 一氧化氮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直视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12
作者 张诚 李强 +1 位作者 吴庆琛 陈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2-624,共3页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人的防治体会。方法:本研究对近10年来心内直视术后未预防组和预防组发生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轻、中、重进行分层分析,并采取Mantel-hae...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人的防治体会。方法:本研究对近10年来心内直视术后未预防组和预防组发生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轻、中、重进行分层分析,并采取Mantel-haenszel检验,对MODS的防治进行探讨。结果:未采取防治措施组与采取防治措施组,在轻度患者中无显著差异(Fisher’s确切概率法,P=0.2132,P>0.05);在中、重度患者中,采用卡方检验(χ2=13.5641,P=0.0002和χ2=33.5149,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9.2371,P<0.05);合并3层做总的Mantel-haenszel检验表明(Cochran-Mantel-Haenszel卡方χ2=49.2371,P<0.001),认为未预防组和预防组结果有差异显著。结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加强呼吸循环及胃肠道管理、预防感染是防治MODS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心内直视术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胆管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内镜治疗时机的探讨
13
作者 李年丰 张阳德 彭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82-58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阶段的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severe type,ACST)的内镜治疗时机。方法在采取常规吸氧、抗休克等内科治疗措施稳定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对9例进...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阶段的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severe type,ACST)的内镜治疗时机。方法在采取常规吸氧、抗休克等内科治疗措施稳定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对9例进入MODS阶段的ACST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或电针开窗术、网篮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或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结果9例均于35min内顺利完成内镜治疗,7例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1和2阶段于术后1—2周内恢复,2例已进入临床第3阶段于术后2周内死亡。结论对于尚未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3阶段的重ACST应尽早行内镜下治疗,对于已经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3或第4阶段的病人应以控制器官衰竭、恢复器官功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管炎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伟 丁国栋 +1 位作者 林珍 亢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27-1528,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160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窒息112例,重度窒息48例。统计功能不全器官的比例,分析窒息程度与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68例(42.5%)患儿并发MODS,...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160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窒息112例,重度窒息48例。统计功能不全器官的比例,分析窒息程度与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68例(42.5%)患儿并发MODS,重度窒息患儿MODS发病率(75%)和病死率(38.9%)高于轻度窒息患儿MODS的发病率(28.6%)和病死率(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患儿心脏损伤的发生率(68.8%)最高,其次为肺(35.0%)、肾脏(31.9%)、脑(21.3%)。结论窒息新生儿常合并MODS,窒息程度与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弘 吴福根 +1 位作者 吴旭丽 林彩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 ,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 ,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2 5 2例危重儿 ,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 16 1例 ,占 6 3 9%。最终发展为MODS的 84例 ,占 5 2 2 % ,死亡 32例 ,病死率为 38 1%。产伤、窒息、患儿成熟度及胎粪羊水污染易发展为MODS ,死亡率明显高于非MODS组。结论SIRS和MODS在NICU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 ,而围产因素严重影响其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新生儿 SIRS M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清武 李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6年因肺部感染在我院住院或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驻石家庄地区60岁以上的师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393例的病历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是否诱发MODSE将393例...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6年因肺部感染在我院住院或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驻石家庄地区60岁以上的师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393例的病历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是否诱发MODSE将393例患者分为MODSE组(169例)和非MODSE组(224例)。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病危险因素,再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肺心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颈椎病、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红蛋白、清蛋白、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红蛋白、低清蛋白、高血尿素氮和高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红蛋白、低血清清蛋白,高血尿素氮和高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老年人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龙文 黄凤瑞 +2 位作者 褚海波 施国君 杜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7年第2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 综合征 胃肠外营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鱼胆中毒患者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
18
作者 叶静 黄云剑 梁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72-2372,2375,共2页
关键词 鱼胆中毒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多器官功能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19
作者 齐艳 张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期,病毒多潜伏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可出现HHV-6的再激活。我国超过80%的健康成年人群可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HHV-6 DNA,但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发病较为罕... 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期,病毒多潜伏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可出现HHV-6的再激活。我国超过80%的健康成年人群可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HHV-6 DNA,但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发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HHV-6B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血液及脑脊液中高置信度的HHV-6B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 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20
作者 齐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一例39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意识不清和无尿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弥漫性脑水肿,CT高密度处斑块内对比剂蓄积区高密度影面积为38 HU,初步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SAH、不全性肠梗阻、脓毒症。入院后患者突发... 一例39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意识不清和无尿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弥漫性脑水肿,CT高密度处斑块内对比剂蓄积区高密度影面积为38 HU,初步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SAH、不全性肠梗阻、脓毒症。入院后患者突发双眼上翻、肢体抽搐,降钙素原超过100 ng/mL,血压低,出现感染性休克。采用亚胺培南强化抗感染治疗后,患者降钙素原呈缓慢下降趋势,肾功能恢复正常,腹内压降至正常,尿量逐渐增多,但血小板计数仍呈下降趋势。腰椎穿刺见无色清亮脑脊液流出,脑脊液生化及常规结果均正常,排除SAH及颅内感染可能,考虑头颅CT所示为假性SAH。患者入院第3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中转剖腹探查术+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术,术中见阑尾化脓坏疽、肠管表面脓苔附着、腹腔内大量脓液。患者术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意识清楚,复查头颅CT结果正常。患者术后第19天出院,出院3个月随访无特殊不适,再未出现腹痛、腹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