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插入配体的形状对键合DNA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3 位作者 徐宏 任祥忠 刘建忠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4,共4页
合成了 2个多吡啶过渡金属镍 (Ⅱ )配合物 [Ni(phen) 2 IP]2 + 和 [Ni(phen) 2 PIP]2 + ,利用质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黏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配合物与DNA... 合成了 2个多吡啶过渡金属镍 (Ⅱ )配合物 [Ni(phen) 2 IP]2 + 和 [Ni(phen) 2 PIP]2 + ,利用质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黏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配合物与DNA能够以插入模式作用 ,并且由于配合物中的插入配体IP和PIP的形状不同 ,从而使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强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配合 小牛胸腺DNA 插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配体的锌(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应臣 陈书阳 +2 位作者 邱东方 冯玉全 宋文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7-1522,共6页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5(12)nm,b=1.2721(9)nm,c=1.0658(7)nm,β=92.506(12)°。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2,6-吡啶二羧酸中的1个氮和2个羧基氧原子与锌髤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8)nm,b=1.3838(8)nm,c=2.0270(11)nm,β=106.133(10)°。配体中每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镍髤配位,也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28.9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 锌髤配合 配合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及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罗世霞 陈晓靓 +2 位作者 朱淮武 张笑一 卫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5-808,共4页
合成并表征了有机配体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L)及其镍(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确定目标配合物组成为C15H21N3O4Ni.H2O,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镍(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 合成并表征了有机配体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L)及其镍(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确定目标配合物组成为C15H21N3O4Ni.H2O,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镍(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谱学性质,进而推断出镍(Ⅱ)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配体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以2个酰胺负离子N和1个吡啶环N原子为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Ni(Ⅱ)通过三齿形式配位;配合物中Ni(Ⅱ)采取dsp2杂化轨道方式与配位原子构成配位键,中心金属Ni(Ⅱ)的配位数为4,1个Ni(Ⅱ)与1个三齿配体L和1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平面正方形构型的低自旋镍(Ⅱ)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酰胺 ()配合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对甲氧基苯基三联吡啶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付伟伟 邝代治 +3 位作者 张复兴 刘洋 李薇 匡云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4-658,共5页
通过溶剂热方法,用4′-对甲氧基苯基三联吡啶(meophtpy)与NiSO4.7H2O、NaClO4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i(meophtpy)2].(ClO4)2,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 通过溶剂热方法,用4′-对甲氧基苯基三联吡啶(meophtpy)与NiSO4.7H2O、NaClO4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i(meophtpy)2].(ClO4)2,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镍原子与2个4′-对甲氧基苯基三联吡啶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该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235.5、278.5、342 nm显示了三联吡啶的特征吸收峰,在396 nm显示了三联吡啶的特征荧光发射峰。根据循环伏安法分析其电化学性质,该配合物在-0.82 V有一个Ni2+的标准还原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三联吡啶 荧光光谱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基二硫纶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镍(Ⅱ)配合物的光谱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彭正合 蔡苹 +3 位作者 房晨婕 郭文勇 邓克检 周运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5-771,共7页
报道了标题配合物Ni(mnt)(dmbpy)溶液的电子光谱、粉末样品部分IR光谱及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结果.PM3方法的几何优化表明,该配合物分子为平面结构,其对称性属于C_(2v)点群,基态为自旋三重态.结合ZINDO方法的CI计算,解释了实测电子光谱,发... 报道了标题配合物Ni(mnt)(dmbpy)溶液的电子光谱、粉末样品部分IR光谱及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结果.PM3方法的几何优化表明,该配合物分子为平面结构,其对称性属于C_(2v)点群,基态为自旋三重态.结合ZINDO方法的CI计算,解释了实测电子光谱,发现该配合物在可见区450~550nm存在本质上属于配体dmbpy到配体mnt^(2-)的荷移跃迁(LL′CT).建立了解析复杂分子振动光谱的一种新方法:根据理论计算所得三维动态图象,对于每一个正则模,先给出固定不动的点,再给出关键性的振动类型.在本方法中,用符号η(X)定义了一种新的沿给定方向起伏或跳动式的振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甲基2 2-联吡啶 ()配合 光谱 二氰基二硫纶 IR光谱 电子光谱 解析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3-甲醛缩氨基硫脲合镍(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边贺东 李春英 +3 位作者 梁宇宁 郭桂全 于青 梁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7-533,共7页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吡啶-3-甲醛缩氨基硫脲(HL)合镍(Ⅱ)、锌(Ⅱ)配合物。在配合物[NiL2](1)中,镍(Ⅱ)离子与来自2个脱氢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在配合物[Zn(HL)2(C2H5OH)2(H2O)2](NO3)2(2)中,锌(Ⅱ...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吡啶-3-甲醛缩氨基硫脲(HL)合镍(Ⅱ)、锌(Ⅱ)配合物。在配合物[NiL2](1)中,镍(Ⅱ)离子与来自2个脱氢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在配合物[Zn(HL)2(C2H5OH)2(H2O)2](NO3)2(2)中,锌(Ⅱ)离子与2个中性配体、2个乙醇分子和2个水分子配位,配位原子在锌(Ⅱ)离子周围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通过荧光吸收法研究了配合物1、2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均以插入形式进入DNA的碱基对。此外,还研究了配体及2个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炭疽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1对上述测试菌种无抑制作用,配合物2对前面3种有弱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配合 氨基硫脲 DNA作用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异三核锰(Ⅱ)铜(Ⅱ)锰(Ⅱ)、镍(Ⅱ)铜(Ⅱ)镍(Ⅱ)和三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建中 潘硕文 +4 位作者 程鹏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27-1631,共5页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1)、[Ni3(Ped)2](NO3)2(H2O)(2)和[Ni3(Ped)2](Ac)2(H2O)2(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4)和[CuMn2(Ped)2](N...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1)、[Ni3(Ped)2](NO3)2(H2O)(2)和[Ni3(Ped)2](Ac)2(H2O)2(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4)和[CuMn2(Ped)2](NO3)2(H2O)2(5)(H2Ped=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电子顺磁共振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进行了热分析。测定了配合物(5)的变温磁化率,研究了配合物(5)中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具有高自旋基态的非正规自旋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草酰胺 三核()配合 异三核锰()铜()锰()配合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羧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性能
8
作者 罗鹏 姜茜 +1 位作者 卢凤阳 钟国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0-2166,共7页
以2-吡啶甲酸(2-Hpic)、吡啶-2,6-二甲酸(2,6-H_(2)pda)为主配体,咪唑(Him)、2-甲基咪唑(2-Hmim)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两例Cu(Ⅱ)配合物[Cu(pic)(im)(Him)]·2H_(2)O(1)和[Cu(2,6-pda)(2-Hmim)(H_(2)O)_(2)](2-Hmim)(2),用元素分析、X... 以2-吡啶甲酸(2-Hpic)、吡啶-2,6-二甲酸(2,6-H_(2)pda)为主配体,咪唑(Him)、2-甲基咪唑(2-Hmim)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两例Cu(Ⅱ)配合物[Cu(pic)(im)(Him)]·2H_(2)O(1)和[Cu(2,6-pda)(2-Hmim)(H_(2)O)_(2)](2-Hmim)(2),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制得的Cu(Ⅱ)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分别制备了纳米氧化铜,并探究了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氧化铜均能够很好地降解MB染料,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研究了Cu(Ⅱ)配合物的抑菌性能,发现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尤其是配合物1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6 mm,且两种配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高药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羧酸 Cu()配合 纳米氧化铜 光催化降解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氟—2,2'—联吡啶钴(Ⅱ)(Ⅲ)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几何异构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筱玲 曲凡歧 +1 位作者 姚俊志 JanzenA.F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8-412,共5页
本文报道4-氟-2,2′-联吡啶(fbpy),[Co(fbpy)_3]3ClO_4(Ⅰ),[Co(fbpy)_3](Ⅱ)和[Ni(fbpy)_3]Cl_2(Ⅲ)的合成和后三者的几何异构体.从^(19)F NMR光谱证实;配合物(Ⅰ)在水溶液中是d^6抗磁体系,存在面式(fac)和径式(mer)两种刚性几何异构体... 本文报道4-氟-2,2′-联吡啶(fbpy),[Co(fbpy)_3]3ClO_4(Ⅰ),[Co(fbpy)_3](Ⅱ)和[Ni(fbpy)_3]Cl_2(Ⅲ)的合成和后三者的几何异构体.从^(19)F NMR光谱证实;配合物(Ⅰ)在水溶液中是d^6抗磁体系,存在面式(fac)和径式(mer)两种刚性几何异构体,两者比例是1:3;配合物(Ⅱ)和(Ⅲ)分别是d^7和d^8顺磁体系,^(19)F NMR光谱是宽峰但仍可辨认出也都存在1:3的fac和mer.此外用~1H NMR测磁矩的方法验证了三个配合物的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配合 氟联吡啶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α-吡啶基硫脲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循环伏安行为
10
作者 张征 徐琰 +2 位作者 周正民 卢会杰 樊耀亭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合成了N,N’-双(α-吡啶)基硫脲镍(Ⅱ)配合物,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和溶剂化效应。
关键词 配合 循环伏安法 合成 吡啶基硫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Ⅱ)-2,6-双(1-苯基亚氨基甲基)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动力学
11
作者 廖蓓玲 陈美基 +1 位作者 蒋毅民 谭黎峰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0-392,共3页
以2,6-二乙酰吡啶为原料合成了Ni[C5H3N(CCH3N—C6H5)2]2(PF6)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其组成.对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TG-DTA分析,研究了其热分解动力学,求得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反应机理为二... 以2,6-二乙酰吡啶为原料合成了Ni[C5H3N(CCH3N—C6H5)2]2(PF6)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其组成.对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TG-DTA分析,研究了其热分解动力学,求得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反应机理为二级反应,机理函数f(a)=(1-a)2,活化能为155.22 kJ/mol.配合物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da/dt=Ae-E/RT.(1-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乙酰吡啶 席夫碱配合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配合物重铬酸四吡啶合镍(Ⅱ)[Py_4Ni(HCrO_4)_2,TPND]:合成、晶体结构和氧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艳梅 王炳祥 +3 位作者 魏旭东 刘玮炜 李邨 胡宏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87-990,共4页
本文合成了双金属配合物重铬酸四吡啶合镍?犤Py4Ni(HCrO4)2,TPND犦,晶体结构解析表明,TPND是一个以Ni?为中心的正八面体配合物,而每两个分子之间由两个Cr-O-Cr桥相连接。并对TPND的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很高的脱氢活性,对芳香... 本文合成了双金属配合物重铬酸四吡啶合镍?犤Py4Ni(HCrO4)2,TPND犦,晶体结构解析表明,TPND是一个以Ni?为中心的正八面体配合物,而每两个分子之间由两个Cr-O-Cr桥相连接。并对TPND的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很高的脱氢活性,对芳香酮腙的脱氢氧化产率较高(8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配合 [Py4Ni(HCrO4)2 TPND] 重铬酸四吡啶() 合成 晶体结构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6,6′-二甲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思慧 刘婷 钟国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2-1456,共5页
以2,2′-联吡啶-6,6′-二甲酸(6,6′-H_(2) bpdc)和乙酸镍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配合物[Ni(6,6′-Hbpdc)_(2)]·4H_(2) O(1)。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对配合物1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以2,2′-联吡啶-6,6′-二甲酸(6,6′-H_(2) bpdc)和乙酸镍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配合物[Ni(6,6′-Hbpdc)_(2)]·4H_(2) O(1)。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对配合物1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单晶结构显示,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112(9)nm、b=1.0849(9)nm、c=1.2676(11)nm、α=112.672(2)°、β=101.025(3)°、γ=90.008(3)°。配合物1的中心Ni^(2+)与配体中的N、O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并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反应包括脱水和配体的氧化分解,最后残余物为N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6 6′-二甲酸 ()配合 水热法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形状对多吡啶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5 位作者 张培新 任祥忠 李翠华 洪伟良 刘建忠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8,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髤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髤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Cu(DPPZ)2]2+与DNA的结合较强,而[Cu(HPIP)2]2+与DNA的结合较弱。CD光谱显示配合物[Cu(DPPZ)2]2+、[Cu(PIP)2]2+和[Cu(HPIP)2]2+的加入会导致DNA的CD光谱减弱。而[Cu(IP)2]2+的加入则会使DNA的CD光谱增强。同时,[Cu(IP)2]2+与DNA结合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DNA构型转换,即DNA从B型转换成Z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配体 CD光谱 影响 作用 减弱 体形 铜()配合 吡啶 取代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RN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宏 邓洪 +4 位作者 胡红雨 刘建忠 巢晖 刘杰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pic metho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Ru (Ⅱ) complex with yeast tRNA systemat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binds to yeast tRNA with an intercalative mode possibly, and interacts with yeast tRNA enantiosel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pectroscopic method is effective on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u (Ⅱ) complexes with RNA.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is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new RNA-targeting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光谱学研究 多吡啶钌()配合 RNA 相互作用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Cu(Ⅱ)、Ni(Ⅱ)与N-氧化-2,6-二甲酰吡啶Schiff碱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阎世平 程鹏 +4 位作者 夏庆 许宏山 姜宗慧 廖代正 王耕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Robson和Okaw等用2,6-二甲酰-4-取代的酚和合适的多胺缩合成了一系列的大环双核配体及其双核配合物(a),并对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谱和磁性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N-氧化-2,6-二甲酰吡啶和多胺缩合生成大环配体及... Robson和Okaw等用2,6-二甲酰-4-取代的酚和合适的多胺缩合成了一系列的大环双核配体及其双核配合物(a),并对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谱和磁性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N-氧化-2,6-二甲酰吡啶和多胺缩合生成大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报道。为研究大环双核体系中不同桥连原子对金属间磁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首次以N-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 N-氧化-2 6-二甲酰吡啶 双核配合 大环配合 磁性 结构 西佛碱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翠莲 吴悦 +2 位作者 周益明 李一志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71-1776,共6页
制备了一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ipy)2(Pyap)](PF6)2(1)(bipy=2,2′-联吡啶,Pyap=4-(2-吡啶亚甲氨基)-苯酚),研究了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UV-Vis、PL、XRD、CV、IV等表征。将配合物1的水... 制备了一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ipy)2(Pyap)](PF6)2(1)(bipy=2,2′-联吡啶,Pyap=4-(2-吡啶亚甲氨基)-苯酚),研究了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UV-Vis、PL、XRD、CV、IV等表征。将配合物1的水溶液自然蒸发,得到配合物[Ru(bipy)2(Pyap)](PF6)2·H2O(2)的晶体,我们测定了它的单晶结构,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乙腈溶液在410~490nm处有较宽的对应于MLCT跃迁的紫外吸收峰。在波长为400nm光的激发下,分别在436、463、490nm处各出现了1个荧光发射峰。其CV曲线表明1有2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在-0.158V处有1个不可逆的氧化峰。用配合物1作为光敏染料组装成电池,测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为0.025mW,短路电流Isc为0.142mA,开路电压Voc为402mV,填充因子ff为0.444,光电转化效率η为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钌()配合 敏化染料 太阳能电池 晶体结构 光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溴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乙烯聚合反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建超 梅铜简 +1 位作者 王学虎 刘玉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0-1204,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溴α-二亚胺及其镍配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FTIR、元素分析和XPS等方法进行表征.用配合物作为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得到高支化度的聚乙烯,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如Al/Ni摩尔比、聚合温度以...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溴α-二亚胺及其镍配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FTIR、元素分析和XPS等方法进行表征.用配合物作为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得到高支化度的聚乙烯,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如Al/Ni摩尔比、聚合温度以及配体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Al/Ni摩尔比为800时,该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活性高达55 g PE/(mol Ni.h.Pa),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与不含吸电子基团Br的同类催化剂相比,活性相当,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聚合所得聚乙烯支化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溴α-二亚胺 ()配合 乙烯聚合 支化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缬二肽-铜(Ⅱ)-多吡啶配合物合成、表征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杨 任祥祥 +1 位作者 庄楚雄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662,共7页
本文合成了3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Gly-L-Val)(Phen)].3.5H2O(1)、[Cu(Gly-L-Val)(TATP)].2H2O(2)和[Cu(Gly-L-Val)(DPPZ)].1.5H2O(3)[Gly-L-Val=甘缬二肽,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 本文合成了3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Gly-L-Val)(Phen)].3.5H2O(1)、[Cu(Gly-L-Val)(TATP)].2H2O(2)和[Cu(Gly-L-Val)(DPPZ)].1.5H2O(3)[Gly-L-Val=甘缬二肽,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率测定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和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对DNA有较强的键合作用,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配合物在还原剂维生素C存在下对pBR322DNA具有显著的断裂作用。配合物对DNA键合及断裂作用大小为配合物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肽铜()配合 多吡啶配体 甘缬二肽 核酸酶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联吡啶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福沛 陈自卢 +3 位作者 胡瑞祥 梁宏 周朝晖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9-703,共5页
苦味酸锌与44′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配合物Zn44′bpy2H2O2pic2·2H2O44′bpy44′联吡啶pic-苦味酸根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晶胞参数a=1.43902b=1.14181c=2.29083nmβ=9... 苦味酸锌与44′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配合物Zn44′bpy2H2O2pic2·2H2O44′bpy44′联吡啶pic-苦味酸根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晶胞参数a=1.43902b=1.14181c=2.29083nmβ=95.081°V=3.7491nm3Z=4该配合物由44′联吡啶与金属配位形成多孔的二维网二维网再由未配位的水分子及苦味酸根离子通过氢键作用沿a轴方向堆积得三维网状结构且未配位的水分子、苦味酸根离子被包合在网络之中展示出一定的包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4 4′-联吡啶 苦味酸根 包合现象 苦味酸锌 锌()配合 合成 超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