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变量模式分析在反社会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1
作者 蒋伟雄 刘华生 +3 位作者 廖坚 廖云杰 唐艳 王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0,共5页
从静息态功能连接角度使用多变量模式,研究了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脑网络的异常连接模式。结果表明了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成功地对ASPD患者和对照体进行了分类,并且ASPD患者最大的变化是静息态网络、注意网络、视觉认知网络和小脑这些网... 从静息态功能连接角度使用多变量模式,研究了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脑网络的异常连接模式。结果表明了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成功地对ASPD患者和对照体进行了分类,并且ASPD患者最大的变化是静息态网络、注意网络、视觉认知网络和小脑这些网络之间的失连。该研究使用多模式分析方法成功地提取了反社会人格的异常信息,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这种高危人群的综合评估与识别提供了线索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多变量模式分析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模式分析观察慢性颈肩痛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连接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方毅 刘倩 +3 位作者 李博 赵长江 陈怡 余成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519,共6页
目的 基于多变量模式分析(MVPA)观察慢性颈肩痛(CNSP)患者静息态下全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 对27例CNSP患者(CNSP组)及15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头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CNSP组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偏相关法基于rs-fMRI... 目的 基于多变量模式分析(MVPA)观察慢性颈肩痛(CNSP)患者静息态下全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 对27例CNSP患者(CNSP组)及15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头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CNSP组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偏相关法基于rs-fMRI构建脑网络,以MVPA法对CNSP及健康受试者进行分类,定位组间存在差异的功能连接,分析CNSP组上述功能连接强度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以MVPA法区分CNSP进行分类的准确率为90.48%。组间脑功能连接强度存在差异脑区涉及默认网络、额顶网络、边缘网络及感觉运动网络等。CNSP患者右侧眶部额下回-左侧缘上回功能连接强度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96,P=0.009),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角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上回功能连接强度与VAS均呈正相关(r=0.398、0.461,P=0.039、0.015)。结论 CNSP患者脑网络内与疼痛感受及情绪异常相关的眶部额下回、眶部额中回、角回、枕中回及枕上回等多个脑区存在功能连接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病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多变量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表示的帕金森功能连接模式定位(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勇斌 李远清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3-848,共6页
在脑成像数据分析中,基于稀疏表示的模式定位算法在群组水平分析中具有非常优秀的性能,但在单个数据集的情况下结果还不尽如人意.为此,文中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通过基于原始数据集生成多个派生数据集的方法,来改善算... 在脑成像数据分析中,基于稀疏表示的模式定位算法在群组水平分析中具有非常优秀的性能,但在单个数据集的情况下结果还不尽如人意.为此,文中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通过基于原始数据集生成多个派生数据集的方法,来改善算法在单个数据集分析中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在性能上有显著的提高.文章随后将该改进算法应用于帕金森病异常功能连接模式定位分析之中,得到广泛分布于全脑的与该疾病相关的269个异常功能连接,由此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可能有助于加强对与该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定位 稀疏表示 多变量模式分析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导的功能连接在精神分裂症脑异常检测及其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雪 宋颖超 +3 位作者 郑明明 陈亚媛 秦文 梁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基于原始时间序列一阶导的相关分析构建功能连接(derivativ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考察其检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脑功能异常的能力以及其对SZ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基于一阶自回归模型构建仿真时间序列,比较... 目的基于原始时间序列一阶导的相关分析构建功能连接(derivativ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考察其检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脑功能异常的能力以及其对SZ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基于一阶自回归模型构建仿真时间序列,比较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和dFC刻画时间序列相关性的异同。纳入91例SZ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计算116个脑区间的FC和dFC,分别针对FC和dFC进行逐条连接的组间比较,再利用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基于FC和dFC区分SZ和HC,以评估dFC在SZ辅助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仿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FC,dFC对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更不敏感,更能反映两个脑区神经活动时间序列之间的互相关关系。真实数据分析结果表明,SZ组和HC组间比较FC和dFC结果有较大重叠性,即49条连接的FC和dF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即36条连接仅FC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14条仅dFC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与dFC区分SZ和HC的正确率分别为82.98%和82.40%,而两者融合后可进一步提高分类准确率至84.59%。结论dFC具有刻画脑功能连接信息的能力,与传统FC有互补性,两者联合能更全面地刻画SZ的脑异常连接模式,因此,dFC也可作为SZ辅助诊断的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多变量模式分析 一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负连接异常特征及其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淑贤 宋颖超 +3 位作者 李逸凡 陈亚媛 秦文 梁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27-733,共7页
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静息态负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分析负FC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辅助诊断SZ患者的潜在价值。方法对SZ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 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静息态负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分析负FC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辅助诊断SZ患者的潜在价值。方法对SZ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将全脑划分为272个脑区并计算脑区间FC,分别识别出两组被试有统计学意义的负FC,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异常的负FC与临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基于负FC进行多变量模式分析以区分SZ和HC。结果最终纳入91例SZ患者和91名HC,共检测出207条负FC。相比于HC组,SZ组异常的负FC有12条,占207条负FC的5.80%,其中11条为异常减弱(Bonferroni校正,P<0.05)。SZ患者的负FC与幻听量表总分(r=-0.24,P=0.02),以及与思维语言和沟通能力评估量表加权总分(r=0.26,P=0.01)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负FC的空间分布模式可以有效识别SZ,正确率为72.6%,高于随机分类正确率(置换检验,P<0.001)。结论SZ患者静息态负FC存在异常,且与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负FC具有作为SZ辅助诊断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临床变量 多变量模式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区分健康老年人认知水平的MVPA方法研究
6
作者 汪方毅 唐杰庆 +3 位作者 刘倩 余成新 李博 丁帆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5,共8页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数据构建脑网络,建立多变量模式分析(multivariate pattern analysis, MVPA)实现健康老年人认知水平的有效区分。材料与方法 使用公开数据集中55名认知优(...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数据构建脑网络,建立多变量模式分析(multivariate pattern analysis, MVPA)实现健康老年人认知水平的有效区分。材料与方法 使用公开数据集中55名认知优(认知优组)和43名认知差(认知差组)的健康老年人,基于全部受试者的静息态fMRI数据,建立MVPA方法对健康老年人认知水平进行区分。其中,脑网络构建和特征选择使用高斯Copula互信息(Gaussian Copula mutual information, GCMI),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完成分类,然后与现有的MVPA方法区分健康老年人的认知水平作对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一致性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本文建立的MVPA方法实现了健康老年人认知水平的有效区分,分类准确率达到77.22%,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81.82%、72.09%和0.77。另外,认知差组的一致性功能连接强度相对于认知优组有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普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对非线性敏感的GCMI进行脑网络的构建并选择特征,结合SVM可以实现健康老年人认知水平的有效区分。通过分析一致性功能连接,发现其强度减弱可能导致认知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致性功能连接对于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健康老年人 认知水平 分类 多变量模式分析 脑网络 高斯Copula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决策的动态功能网络研究
7
作者 蒋伟雄 谭敬德 +4 位作者 胡春光 黄任之 李勇帆 姜华 王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73-678,共6页
目的研究与青少年风险决策相关的动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材料与方法基于49个对象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动态窗技术进行了动态功能网络的构建,并使用低频振荡振幅作为特征对风险决策行为进行了预测和网络分析。结果动态功能连接较好... 目的研究与青少年风险决策相关的动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材料与方法基于49个对象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动态窗技术进行了动态功能网络的构建,并使用低频振荡振幅作为特征对风险决策行为进行了预测和网络分析。结果动态功能连接较好地预测了风险决策行为(r=0.3612,P=0.0108),并提取了与之相关的功能网络模式,即与风险决策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主要位于网络之间,且默认网络的预测能力最强,然后是两个控制网络即额顶网络和带状盖网络。结论本研究使用动态功能连接较好地预测了风险决策行为,更重要的是从动态功能网络上阐明了风险决策行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决策 动态功能连接 脑网络 多变量模式分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