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变量时滞系统的解耦模糊内模控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娟 陈岳峰 +1 位作者 潘立登 曹柳林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7,共5页
针对时滞多变量耦合系统,研究了带有多时滞的多变量稳定过程的解耦内模控制,根据开环系统的时滞给出了一种时滞系统多变量解耦方法,由于理想的多变量时滞系统内模控制器设计复杂,且根据内模控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一般是高阶的,因此采用... 针对时滞多变量耦合系统,研究了带有多时滞的多变量稳定过程的解耦内模控制,根据开环系统的时滞给出了一种时滞系统多变量解耦方法,由于理想的多变量时滞系统内模控制器设计复杂,且根据内模控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一般是高阶的,因此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模糊内模控制器。其宗旨是首先根据过程对象的模型,设计多变量时滞解耦的预补偿器,对其进行对角优势化,利用补偿后的主对角元素作为内模控制的预估模型,设计了多通道模糊内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解耦能力,鲁棒性强;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时滞系统 解耦 模糊控制 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庞国仲 孙丽华 +1 位作者 刘军 薛福珍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9-102,共4页
基于Smith预估技术和多变量线性系统解耦鲁棒理论,研究了多变量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得到在Smith预估严格匹配时闭环系统稳定,且摄动系统为鲁棒对角优势。
关键词 多变量时滞系统 鲁棒稳定性 Smith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时滞系统的设定点滤波器设计
3
作者 葛月霆 楚明辉 +2 位作者 杜星瀚 靳其兵 蒋北艳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24,共5页
针对多变量时滞系统存在的超调过大、强耦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等效开环传递函数的设定点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等效传递函数对多变量系统进行解耦,进而对解耦后的广义系统设计内模控制器,然后通过系统响应的峰值、峰... 针对多变量时滞系统存在的超调过大、强耦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等效开环传递函数的设定点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等效传递函数对多变量系统进行解耦,进而对解耦后的广义系统设计内模控制器,然后通过系统响应的峰值、峰值时间以及滞后时间设计设定点滤波器,从而优化多变量系统的响应输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消除各回路间的耦合,实现完全解耦,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响应输出的超调量。方法设计简单,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时滞系统 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内模控制 设定点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多变量过程信息融合解耦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甄子洋 王道波 王志胜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9-552,共4页
针对工业过程中时滞多变量线性系统各回路间存在的强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融合估计的解耦控制方法.通过融合主通道和相应耦合通道的期望输出软约束信息和控制能量软约束信息,估计出二次性能指标下的最优自适应解耦控制律.进一步对... 针对工业过程中时滞多变量线性系统各回路间存在的强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融合估计的解耦控制方法.通过融合主通道和相应耦合通道的期望输出软约束信息和控制能量软约束信息,估计出二次性能指标下的最优自适应解耦控制律.进一步对无限预见期望输出信息进行一步预见等效处理,获得计算更简单的近似最优解耦控制律.实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解耦控制器具有计算量小、解耦程度可调以及控制品质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系统 解耦控制 信息融合 最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发酵过程的建模仿真与控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薛福珍 庞国仲 林盛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2-508,共7页
针对啤酒发酵过程的特点 ,建立了数学模型 ,设计了多变量温度控制系统 ,并提出一种面向工业过程的多变量时滞系统仿真方法 .该控制系统已在自行研制的AUTO 2 0 0 0集散控制系统中实现 ,并成功用于安徽圣泉啤酒厂的啤酒发酵温度控制 .现... 针对啤酒发酵过程的特点 ,建立了数学模型 ,设计了多变量温度控制系统 ,并提出一种面向工业过程的多变量时滞系统仿真方法 .该控制系统已在自行研制的AUTO 2 0 0 0集散控制系统中实现 ,并成功用于安徽圣泉啤酒厂的啤酒发酵温度控制 .现场运行情况表明 ,系统可靠性高 ,适应性强 ,有效提高了啤酒的质量和产量 ,取得了每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控制 系统辩识 多变量时滞系统仿真方法 AUTO-2000 DCS 啤酒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