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控器件励磁系统的多变量反馈线性化控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毛承雄 何金平 +1 位作者 王丹 陆继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3-60,10,共8页
全控器件励磁系统不仅具有常规励磁系统的控制功能,还能够在网侧对系统补偿无功,为发电机提供更多阻尼,从而改善系统的阻尼特性,但随着控制变量的增加和系统结构的变化,使得整个系统变的更加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加大。针对这种复杂... 全控器件励磁系统不仅具有常规励磁系统的控制功能,还能够在网侧对系统补偿无功,为发电机提供更多阻尼,从而改善系统的阻尼特性,但随着控制变量的增加和系统结构的变化,使得整个系统变的更加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加大。针对这种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首先分析网侧无功补偿与网侧并联等效阻抗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基于三阶同步发电机模型的全控器件励磁系统的等效模型。以控制转子功角和机端电压稳定为目标,采用多变量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基于此等效模型的两输入两输出非线性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线性控制(电压自动调节器+电力系统稳定器)方法,所提非线性控制策略在系统受到大干扰的情况下,依然能较好地增强系统阻尼,并且随着补偿容量的提高,阻尼效果更好;当系统参数发生改变时,依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相比线性控制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控器件励磁 多变量反馈线性化 非线性控制 无功补偿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多时滞的不确定多变量反馈系统的鲁棒稳定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继涛 邓飞其 +1 位作者 刘永清 张银萍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4,108,共3页
用矩阵测度研究了具有时滞的不确定系统 ,给出了在多变量反馈控制律作用下 ,系统指数渐近稳定的判别准则 ,推广和改进了文 [1~
关键词 矩阵测度 不确定性 时滞 多变量反馈系统 鲁棒稳定化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不确定多变量反馈时变系统的鲁棒稳定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继涛 刘永清 邓飞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57,共3页
用矩阵测度和时滞微分不等式研究了具多时滞的不确定多变量时变系统 ,给出了在多变量时变反馈控制律作用下 ,系统指数渐近稳定和BIBO稳定的判别准则 ,并推广和改进了前人的工作 .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时滞 多变量反馈时变系统 鲁棒稳定化 BIBO稳定性 反馈控制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时滞的不确定多变量反馈系统的鲁棒稳定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钟守铭 黄廷祝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37-839,共3页
1引言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虽然复杂工业过程与控制对象可以用线性数学模型来描述,但由于模型的误差、测量的误差和线性化近似等,不确定性就会出现在控制系统中.这些不确定项给原来稳定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带来了许多研究课题,已经... 1引言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虽然复杂工业过程与控制对象可以用线性数学模型来描述,但由于模型的误差、测量的误差和线性化近似等,不确定性就会出现在控制系统中.这些不确定项给原来稳定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带来了许多研究课题,已经引起了自动控制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稳定化 不确定性 多变量反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反馈系统的BIBO稳定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道义 钟守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0-96,共7页
研究了多变量反馈控制系统的BIBO稳定化问题,对于每一个子系统应用稳定化的局部状态反馈,利用Lyapunov函数和结合矩阵Rlccati方程,导出了保证多变量反馈控制系统BIBO稳定化的条件。所获得的这些条件有所改进... 研究了多变量反馈控制系统的BIBO稳定化问题,对于每一个子系统应用稳定化的局部状态反馈,利用Lyapunov函数和结合矩阵Rlccati方程,导出了保证多变量反馈控制系统BIBO稳定化的条件。所获得的这些条件有所改进,并推广了文献[6]的主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O稳定化 多变量反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接触器多变量反馈吸持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庄杰榕 许志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6-1526,共11页
该文针对单一电流闭环控制引起的电磁接触器吸持高频噪音以及无法自适应调节吸持参考电流等问题,提出多变量反馈控制思路:通过分析线圈电流强迫上升现象的约束条件,建立铁心分离反馈变量,改变依赖本体结构、预先设定吸持电流参考的现有... 该文针对单一电流闭环控制引起的电磁接触器吸持高频噪音以及无法自适应调节吸持参考电流等问题,提出多变量反馈控制思路:通过分析线圈电流强迫上升现象的约束条件,建立铁心分离反馈变量,改变依赖本体结构、预先设定吸持电流参考的现有控制模式,自动获取接触器当前工况下的临界吸持电流,适应本体参数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对接触器智能控制具有普遍意义;引入母线电压前馈变量,以电流反馈为内环推导了闭环占空比的控制规律,验证控制规律的闭环稳定性,有效减小了线圈电流纹波及谐波,抑制铁心振动幅值,降低高频噪音;为实现多变量反馈控制策略,设计一种新型的四工作模态接触器控制拓扑,对去磁回路进行动态组合,在宽电压范围内缩短接触器吸持到分断的动作延时。相关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噪音 多变量反馈 临界电流 闭环占空比 动态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源逆变器的多变量线性状态反馈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先飞 郑建勇 胡敏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54,共4页
针对Z源逆变器具有的非线性特征,以及提高直流侧电压控制对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提出适用于Z源逆变器独立发电系统的多变量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方案。首先,利用功率平衡在dq坐标系下建立了Z源逆变器的6阶系统模型,分析表明该系统属于3输入3... 针对Z源逆变器具有的非线性特征,以及提高直流侧电压控制对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提出适用于Z源逆变器独立发电系统的多变量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方案。首先,利用功率平衡在dq坐标系下建立了Z源逆变器的6阶系统模型,分析表明该系统属于3输入3输出的非线性系统;继而,利用求李导数的方法进行坐标变换,获得新坐标系下的系统可观可控的线性状态方程;在Z源电容电压的控制方程中引入了电感电流的附加控制以保证系统坐标变换时产生的一阶内部动态的稳定性;电压控制采用PI控制器确保了目标电压的无误差输出;最后,通过Simulink建立了仿真模型,验证了在负载性质变化时和输入电压变化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逆变器 直流侧电压控制 多变量线性状态反馈 负载变化 响应速度 内部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复合数字多变量状态空间反馈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文勇 肖立业 +2 位作者 任晋旗 张志丰 欧阳羿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55-58,66,共5页
在三相三线制系统中,动态电压恢复器面临的主要控制问题是不平衡暂降下对系统三相不平衡的补偿问题。通过正负序分量分解并在正负序坐标下进行建模和控制的方法虽能较好地抑制三相不平衡,但由于正负序分解带来的延迟具有较慢的动态响应... 在三相三线制系统中,动态电压恢复器面临的主要控制问题是不平衡暂降下对系统三相不平衡的补偿问题。通过正负序分量分解并在正负序坐标下进行建模和控制的方法虽能较好地抑制三相不平衡,但由于正负序分解带来的延迟具有较慢的动态响应速度。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复合数字多变量状态空间反馈控制的方法。在检测到暂降发生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采用单数字多变量状态空间反馈法进行控制,进入稳态时通过控制量的分解无缝地切换到双数字多变量状态空间反馈法,检测到暂降结束时再无缝地切换到单数字多变量状态空间反馈法。该方法同时实现了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和较高的稳态精度。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压恢复器 复合数字多变量状态空间反馈控制 电压暂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耦合反馈的电动助力转向模糊PID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玉兰 吕福麟 +2 位作者 贠海涛 曹爱霞 谢建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7,共7页
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离线仿真模型。在分析经典PID控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耦合反馈的电动助力转向模糊PID控制方法。利用离线仿真和台架实验对所提... 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离线仿真模型。在分析经典PID控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耦合反馈的电动助力转向模糊PID控制方法。利用离线仿真和台架实验对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的多变量耦合反馈模糊PID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操纵的轻便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仿真 多变量耦合反馈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飞行包线LQG/LTR多变量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迎清 吴丹 张华 《航空发动机》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根据某型涡喷发动机不同飞行条件、不同工作状态设计了一组双变量LQ/LTR控制器,同时利用一个神经网络对这组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进行拟合,以使发动机在全飞行包线内各工作状态都有良好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飞行包线内,控制系统... 根据某型涡喷发动机不同飞行条件、不同工作状态设计了一组双变量LQ/LTR控制器,同时利用一个神经网络对这组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进行拟合,以使发动机在全飞行包线内各工作状态都有良好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飞行包线内,控制系统不但有良好的鲁棒性,而且调节性能良好,能满足发动机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飞行包线 多变量控制器 设计 航空发动机 LQG/LTR方法 神经网络 多变量反馈控制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逆变不同控制回路动态交互作用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薇 郭春义 杨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3,I0019,共14页
为了研究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和逆变侧各换流器控制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文中首先建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推导得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根据单通道分析设计理论建立等效单... 为了研究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和逆变侧各换流器控制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文中首先建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推导得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根据单通道分析设计理论建立等效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出不同控制回路的耦合控制通道,定量评估系统强度、逆变侧交流联络线与控制参数等对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整流侧或逆变侧交流系统强度降低时,两侧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增强;当交流联络线长度缩短时,逆变侧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MMC)控制回路间的动态交互增强,各控制环节参数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最后,在PSCAD/EMTDC上搭建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详细仿真模型,验证所建立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及上述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 多变量反馈控制理论 交互作用 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交互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炜 郭春义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757-3765,共9页
针对由彼此落点接近的一条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MMC-HVDC)线路和一条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 针对由彼此落点接近的一条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MMC-HVDC)线路和一条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线路所构成的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基于多变量反馈控制理论建立可定量分析和评估MMC-HVDC与LCC-HVDC控制系统之间交互影响的等效独立控制通道。在此基础之上,定量分析评估LCC定关断角控制器、锁相环以及MMC锁相环、外环控制器、环流抑制器对MMC-HVDC与LCC-HVDC控制系统交互作用及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PSCAD/EMTDC上搭建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详细仿真模型,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多变量反馈控制理论 交互影响 稳定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导向模型的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管理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涛 王忠良 +1 位作者 杨立云 曹江卫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95,共4页
为了提高轻型卡车串联型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一种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系统控制导向非线性数学模型。该系统数学模型将串联型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视为多端输入和多端输出系统:输入由发动机节气门开度、液压泵排量和最大排量以及... 为了提高轻型卡车串联型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一种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系统控制导向非线性数学模型。该系统数学模型将串联型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视为多端输入和多端输出系统:输入由发动机节气门开度、液压泵排量和最大排量以及机械制动转矩组成;输出由发动机速度、发动机转矩、蓄电池压力、车辆速度和燃油流量组成。设计线性二次型积分控制器并且应用于提出的串联型液压混合动力车辆模型上,能够实现低液面控制器输出随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能有效节约发动机燃油消耗,操纵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系统 液压混合动力 模型控制 多变量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