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扩增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杀伤性T淋巴细胞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凯 李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1989-1991,共3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扩增培养的方法,并进行细胞毒检测。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再按一定比例体外与经处理骨髓瘤细胞集落及巨噬细胞混合培养(MTLC)可获得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扩增培养的方法,并进行细胞毒检测。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再按一定比例体外与经处理骨髓瘤细胞集落及巨噬细胞混合培养(MTLC)可获得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异性CTL细胞,进行鉴定并进一步观察其杀伤特性。结果:混合培养7d后,即可扩增出大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证实主要是CD8+细胞,这些具有杀伤活性的CTL细胞体外对自身骨髓瘤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应用自体骨髓瘤细胞集落、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并在IL-2作用下,是体外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可行方法,CTL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有望提高骨髓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扩增 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杀伤性t淋巴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治疗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晗 薛磊 +4 位作者 徐慧 张旭晗 刘欣 朱薇波 王兴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0-1756,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AA-CT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使用含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NY-ESO-1,MAGE-A3,MAGE-A4,WT1,Survi...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AA-CT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使用含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NY-ESO-1,MAGE-A3,MAGE-A4,WT1,Survivin,PRAME,LMP2A和LMP1)的混合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刺激共培养细胞毒性T细胞(CTL),测定细胞产物表型,并对7例回输后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利用IFN-γELISpot试验检测输注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AA-CTL含量的变化。结果:平均82.98%的TAA-CTL产物为CD3^+T细胞,包括42.09%的CD4^+T细胞和25.32%的CD8^+T细胞,其中70%表达效应记忆标记(CD45RO^+CD62L^-CCR7^-)。每例患者接受1-4次TAA-CTL回输,均无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提示一定的疗效;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高峰期常出现在输注后2-3周左右。结论:TAA-CTL初步显示了其对MM和NH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还需更大样本量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抗原特异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多发性骨髓 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点CD38/CD138 CAR-T细胞的构建及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
3
作者 潘璐 刘航宇 +4 位作者 王景鸿 孙大玮 赵松柏 鞠吉雨 宋绚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6-1193,共8页
目的:构建靶向CD38和CD138分子抗原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D38/CD138 CAR-T细胞),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CAR-T细胞技术,基于MM细胞高表达CD38和CD138抗原,分别构建靶向CD38、CD138的C... 目的:构建靶向CD38和CD138分子抗原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D38/CD138 CAR-T细胞),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CAR-T细胞技术,基于MM细胞高表达CD38和CD138抗原,分别构建靶向CD38、CD138的CD38 CAR-T与CD138 CAR-T细胞,以及同时靶向CD38与CD138的CD38/CD138 CAR-T细胞,实验分为未处理T、CD38 CAR-T、CD138 CAR-T和CD38/CD138 CAR-T细胞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表型,利用LDH释放法检测各种CAR-T细胞对MM细胞RPMI8226和U266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CD38 CAR-T、CD138 CAR-T和CD38/CD138 CAR-T细胞。CD38/CD138 CAR-T细胞倾向于向记忆表型分化,表达较高水平的增殖分子(CD25)、激活分子(CD27)和较低水平的耗竭分子(PD-1、CTLA-4、TIM-3)(均P<0.001),而且CD38/CD138 CAR-T细胞不易于耗竭和衰老,且表达较低水平的r-H2AX、p-p53、p21和p16蛋白(均P<0.01)。在不同效靶比条件下,CD38/CD138 CAR-T细胞较CD38 CAR-T、CD138 CAR-T细胞对RPMI8226和U266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均P<0.001)。结论:靶向CD38和CD138治疗MM的CD38/CD138 CAR-T细胞在体外具有较优表型及较强的抗肿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CD38/CD138 CAR-t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B12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何川 张晓慧 +2 位作者 陈萍 庄文卓 李炳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14,共8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中部分个体在初诊时即存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然而其临床意义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维生素B12在造血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MM患者髓外病变、免疫功能及预后中的关联。...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中部分个体在初诊时即存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然而其临床意义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维生素B12在造血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MM患者髓外病变、免疫功能及预后中的关联。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初治MM患者,根据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分为降低组(37例)和正常组(55例)。结果显示,维生素B12降低组的髓外浸润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26.5%vs 17.0%,P=0.031)。生存分析表明,维生素B12降低组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缩短(OS:P=0.0123;PFS:P=0.0136)。此外,该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计数均呈降低趋势,且维生素B12水平与总T细胞计数(R=0.2717,P=0.0135)和CD4+T细胞计数(R=0.2175,P=0.0497)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初诊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MM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提示其在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及髓外病变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维生素B12 髓外浸润 t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丁婕 顾炎 +5 位作者 赵四书 吴雨洁 史青林 屈晓燕 李建勇 陈丽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76-1880,共5页
目的:检测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以评估T淋巴细胞亚群在初诊老年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定量检测39例初诊老年MM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T细胞和CD8... 目的:检测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以评估T淋巴细胞亚群在初诊老年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定量检测39例初诊老年MM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计数,以及CD4/CD8比值,评估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在初诊老年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1.5(3.0-66.0)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绝对值、CD4/CD8比值与预后正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提示,低CD4^+T细胞绝对值和低CD4/CD8比值是影响中位生存(OS)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初诊时CD4/CD8比值和CD4^+T细胞计数减低是老年MM不良预后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作为影响临床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腾 王晓晨 +2 位作者 吕纯懿 王金鑫 徐瑞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231,共7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法治愈,面临复发与难治的困境。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是一种在MM治疗中有巨大潜力的新型免疫疗法,但目前关于其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较少。目的系统评价CAR-T治疗MM的疗效及安...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法治愈,面临复发与难治的困境。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是一种在MM治疗中有巨大潜力的新型免疫疗法,但目前关于其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较少。目的系统评价CAR-T治疗MM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安全高效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选自建库至2019年11月已发表的CAR-T治疗MM的临床试验英文文献,以总反应率、严重不良事件(AEs)发生率(≥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结局指标,使用R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并按照预处理方案、共刺激分子、CAR-T抗原类型分组进行亚组分析及Meta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临床研究,包括1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AR-T治疗MM的总反应率为0.88〔95%CI(0.83,0.93)〕,严重AEs发生率为0.90〔95%CI(0.83,0.98)〕,CRS发生率为0.92〔95%CI(0.85,1.00)〕。亚组分析及Meta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不同预处理方案MM患者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1);其中,Flu+Cy组、Cy组、无预处理组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高于HDM+ASCT组(P<0.05)。共刺激分子4-1BB组总反应率高于CD28组,严重AEs发生率低于CD28组(P<0.05)。不同抗原类型MM患者总反应率、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49、0.023);其中,BCMA组总反应率低于LCAR-B38M组、BCMA+CD19组,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高于CD19组(P<0.05);LCAR-B38M组、BCMA+CD19组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高于CD19组(P<0.05)。结论CAR-T治疗MM具有良好的疗效,虽然有一定的可控安全风险。预处理方案、共刺激分子以及CAR-T抗原类型均是影响疗效及安全性的因素。因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质量不一,上述结论尚待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 总反应率 不良事件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IL-17、IL-35和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7
作者 徐昭娟 赵冬 +3 位作者 李付平 王英芳 肖汇颖 王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4-1448,共5页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t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17 白介素-35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程骁赪 张晓黎 +1 位作者 叶娴 石晓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4-62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34例初诊MM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ALC分为ALC<1.3×109/L(n=15)和ALC≥1.3×109/L(n=19)...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34例初诊MM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ALC分为ALC<1.3×109/L(n=15)和ALC≥1.3×109/L(n=19)两组,分析其初发时ALC绝对数与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与否、临床分期、分组以及与血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初诊时患者外周血ALC为(0.4-2.9)×109/L(中位数1.3×109/L)。ALC<1.3×109/L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20%)明显低于ALC≥1.3×109/L组(57.9%,χ2=4.9696,P<0.05),同时外周血CD4的表达和CD4/CD8比值显著下调,CD8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骨质破坏、临床分期、分组和血清LDH、β2-MG、肌酐、白蛋白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M患者初诊时ALC可作为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数 多发性骨髓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严志民 刘彦权 +4 位作者 黄走方 梁艳 林洁 沈建箴 陈鑫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功能状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情阶段及预后的关系,为MM患者预后分析及病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家医院共8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6例健...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功能状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情阶段及预后的关系,为MM患者预后分析及病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家医院共8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入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心成员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肌酐(CRE)以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并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上述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M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MM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MM患者CD4^(+)T、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且与MM分期呈负相关(r=-0.964,r=-0.653),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减低越明显;而CD8^(+)T、NK细胞比例则与MM分期呈正相关(r=0.891,r=0.728),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升高越显著。MM患者Treg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CD4^(+)T细胞)水平在疾病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5.87±0.92)%、(7.97±1.32)%、(11.52±4.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期MM患者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病情阶段的患者(P<0.01)。MM患者Treg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CD4^(+)T细胞)的比例与β2-MG浓度、LDH水平呈正相关性(r=0.793,r=0.536),但与HGB、ALB以及CRE无显著性相关性。MM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MM分期密切相关(r=0.839,r=0.917,r=0.746),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越高;而血清IFN-γ水平与MM疾病分期呈负相关(r=-0.689),随疾病分期增加其水平逐渐减低(P<0.01);IL-2、IL-4水平与病情阶段无显著相关性,但总体较对照组均上调(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核心成员及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与MM患者病情进展、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MM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病情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其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霞 丁慧芳 +4 位作者 徐敏 邢健 鲁光 王椋 刘国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影响。方法:42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0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影响。方法:42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0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22例,除接受合适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YS评分2.09,瘤细胞15.56%,β2微球蛋白11.36 mg/L,血清M蛋白26.58 g/L;24 h尿液轻链9.86 mg和肌酐120.33μmol/L,而化疗组上述指标检测分别为:2.66.28.22%、17.52 mg/L,36.26 g/L、14.76mg和200.19μmol/L(P值均<0.05)。联合组CD4^+CD25^+/CD4^+细胞数为3.5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为15.20%,均明显低于化疗组4.68%和27.55%(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可使CD4^+CD25^+Treg细胞活化增强,配合化疗可进一步清除残存的肿瘤细胞,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免疫疗法 树突细胞 杀伤细胞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及与肿瘤负荷、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滢 李娟 +2 位作者 黄蓓晖 刘俊茹 郑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5-990,共6页
目的:研究接受硼替佐米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硼替佐米对MM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及与肿瘤负荷、疗效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初治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T... 目的:研究接受硼替佐米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硼替佐米对MM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及与肿瘤负荷、疗效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初治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改变,对比12例接受传统方案化疗患者,分析Treg细胞变化与M蛋白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关系。结果:早期MM患者Treg细胞低于晚期患者,化疗后获缓解患者的Treg细胞下降(P<0.01),而化疗后未缓解患者Treg改变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清β2-MG下降>50%的MM患者Treg细胞下降较β2-MG下降≤50%的患者Treg变化更明显(P<0.05)。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化疗后患者Treg改变较传统方案化疗明显,且与缓解状态及血清β2-MG改变相关(P<0.05)。结论:Treg细胞是反映MM患者肿瘤负荷的指标。硼替佐米方案及传统方案化疗均对MM患者Treg细胞有清除作用,而硼替佐米对MM患者Treg抑制强于传统方案,且与疗效、肿瘤负荷相关,提示下调Treg细胞可能是硼替佐米治疗MM的有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硼替佐米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赵霞 许庆 +5 位作者 丁慧芳 徐敏 邢健 鲁光 孙彩凤 刘国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0-496,共7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影响,从而探讨以上治疗对MM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方法:...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影响,从而探讨以上治疗对MM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方法:将50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4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26例,除接受适合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并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指标(Th1/Th2比值、Ag NORs比值、TGF-β)的差异。结果:3周期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PS评分为2.10±0.49;瘤细胞百分比为(28.55±7.11)%;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为(10.21±3.03)mg/L;血清M蛋白水平为(27.11±6.87)g/L;24h尿液轻链为(9.11±3.66)mg;肌酐水平为(159.33±29.68)μmol/L]均优于化疗组患者[2.59±0.52;(37.34±12.89)%;(17.22±4.21)mg/L;(35.26±12.32)g/L;(14.87±4.06)mg;(254.19±37.46)μmol/L](P值均<0.05)。联合组CD3+CD8+比例[(24.68±7.38)%]、CD4+CD25+[(1.22±0.26)%]、CD4+CD25+/CD4+[(3.58±1.69)%]、TGF-β含量[(1.32±0.39)ng/m L]均明显低于化疗组[(27.56±6.59)%、(1.45±0.40)%、(4.67±2.77)%、(1.49±0.59)ng/m L](P<0.05);CD3+CD4+/CD3+CD8+比值[(1.46±0.33)%]、Th1/Th2比值(1.49±0.29)、Ag NOR比值[(5.06±0.69)IS%]均明显高于化疗组[(1.38±0.28)%、(1.32±0.31)、(4.37±0.67)IS%](P<0.05),提示联合治疗组对MM具有更有效的免疫调节功能。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M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使MM患者Th2向Th1逆转,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免疫疗法 树突细胞 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彤 王洪涛 刘卓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9-284,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在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因遗传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目前主要治疗的手段;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开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耐药等因素仍然会导致治疗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在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因遗传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目前主要治疗的手段;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开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耐药等因素仍然会导致治疗的失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淋巴细胞治疗是近5年来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方法,通过基因修饰的手段,使T细胞能够能特异性识别靶抗原,并以非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1VIHC)限制性的方式杀伤靶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的杀伤作用。目前,CAR-T治疗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尤其在B系来源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然而就多发性骨髓瘤的CAR技术治疗而言,未见系统的文献复习。因此,本文就可查阅到的以不同靶点的CAR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体内及体外实验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多发性骨髓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敏树突状细胞介导CTL抗骨髓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晓辉 梁辉 陈琳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7-449,482,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树突状细胞(骨髓瘤致敏DC和未致敏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自身骨髓瘤的细胞免疫。方法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34+细胞诱生DC,将MM患者骨髓瘤冻融物冲击致敏DC。MTT法检测骨髓瘤抗原致敏和未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 目的比较两种树突状细胞(骨髓瘤致敏DC和未致敏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自身骨髓瘤的细胞免疫。方法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34+细胞诱生DC,将MM患者骨髓瘤冻融物冲击致敏DC。MTT法检测骨髓瘤抗原致敏和未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患者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骨髓瘤冻融物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患者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率远大于非致敏DC。结论患者骨髓瘤冻融物致敏的DC能有效诱导自身T细胞抗骨髓瘤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介导 实验研究 骨髓CD34^+细胞 CtL 细胞t淋巴细胞 骨髓细胞 多发性骨髓 Mtt法检测 DC诱导 t细胞 细胞免疫 冲击致敏 抗原致敏 杀伤 患者 自身 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骨髓瘤细胞效应
15
作者 刘军民 李玉峰 +2 位作者 宣恒报 李媛媛 邓之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特异性免疫杀伤效应。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和TNF-α体外联合诱导生成DC,用DEAE-纤维素提取法自MM患者血清中分离、纯化M蛋白。以... 目的:探讨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特异性免疫杀伤效应。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和TNF-α体外联合诱导生成DC,用DEAE-纤维素提取法自MM患者血清中分离、纯化M蛋白。以M蛋白冲击致敏DC(同时设未致敏的D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分析DC免疫表型,并与自体T淋巴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5。1Cr释放法测定T细胞对不同靶细胞(患者骨髓瘤细胞、U266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M蛋白致敏的DC激发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未致敏的DC(P<0.05);同时负载M蛋白DC激活的T细胞杀伤活性也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细胞对U266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结论:M蛋白致敏DC能有效诱导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M蛋白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