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特色疗法对痰瘀痹阻证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黎耀和 古学奎 黄凤蕊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5-2469,共5页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疗法对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汤剂组、汤剂熏洗组和针药熏洗组,每组50例,3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汤剂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加减,汤剂熏洗组在汤剂组基础上加用特色熏洗方,...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疗法对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汤剂组、汤剂熏洗组和针药熏洗组,每组50例,3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汤剂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加减,汤剂熏洗组在汤剂组基础上加用特色熏洗方,针药熏洗组在汤剂熏洗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MNCV)、生化指标(CXCL1、CXCR2),生存质量(FACT/GOG-Ntx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针药熏洗组总有效率高于汤剂组和汤剂熏洗组(P<0.05)。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评分、生化指标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加快(P<0.05),以针药熏洗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8周,3组FACT/GOG-Ntx评分降低(P<0.05),以针药熏洗组更明显(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改善痰瘀痹阻证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提高预后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XCL1/CXCR2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涤痰汤 特色熏洗方 针刺 常规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结合疗法 CXC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噬异常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润洁 何晓晴 +2 位作者 崔兴 刘奎 崔思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47-2153,共7页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约20%-40%的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可能会影响化疗药物剂量及种类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自噬包括线粒体自噬作用贯穿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治疗过...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约20%-40%的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可能会影响化疗药物剂量及种类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自噬包括线粒体自噬作用贯穿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用药,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等副作用。中医结合临床辨证论治采用"温经化瘀"的思路,使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中药,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和缓解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多发性骨髓 周围神经病变 MTOR 线粒体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运动训练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仲伟莹 汤芳 +10 位作者 徐岚 于梅梅 何娜 谷苏梅 张梦姣 朱霞明 陆茵 卫峰 毛燕琴 王洪霞 翟英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模式(Exercise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y,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基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模式(Exercise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y,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运动训练,干预组进行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持续4周。干预前后对两组生活质量、神经病变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共59例患者(干预组31例,对照组28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107.23±12.21)分,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得分[7.00(7.00,9.00)]分,对照组分别为(95.04±15.11)分、[9.00(9.00,10.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能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化疗 周围神经病变 运动干预 四肢运动训练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马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平平 王蒙 +1 位作者 伍燕平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3-468,共6页
目的:探讨泊马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以泊马度胺治疗为基础的化疗。结果:40例患... 目的:探讨泊马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以泊马度胺治疗为基础的化疗。结果:40例患者中初诊MM伴EMD患者8例,难治/复发MM伴EMD患者32例;伴骨相关髓外病变(EMD-B)21例,软组织相关髓外病变(EM-S)19例。与EM-B组相比,EM-S组LDH更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P<0.05),且无进展生存期(PFS)更短(11对21.5个月,P=0.0363)。32例患者完成3个疗程,进行短期疗效评估,初诊组与难治复发组3药及以上联合方案的使用率及ASCT治疗无差异(87.50%对93.75%,P>0.05;25.00%对15.63%,P>0.05)。相较于难治复发组,初诊患者总体缓解率(ORR)明显升高(83.33%对57.70%,P<0.05)。初诊组的深度缓解率(VGPR+CR)优于难治复发组(50.00%对29.62%,P<0.05),初诊组的无效率(SD+PD)明显低于难治复发组(33.33%对65.38%,P<0.05),而初诊组的部分缓解率(PR)、死亡率与难治复发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随访26个月,患者中位PFS 1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M-S、高危遗传学异常、诱导治疗未达部分缓解(PR)或以上、2线及以上治疗失败与PFS短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诱导治疗最佳疗效未达PR或以上、EM-S类型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液学不良反应16例,3/4级为3例,1/2级13例;最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乏力和腹胀,反应轻微,可耐受。结论:泊马度胺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MM伴髓外病变的患者中早期有效率高、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髓外病变 泊马度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
5
作者 陈小丽 冯一梅 +1 位作者 孙爱华 杜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488-488,共1页
总结25例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后密切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掌握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级,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对... 总结25例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后密切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掌握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级,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对患者使用硼替佐米后提高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组25例诱发周围神经病变其中1级20例、2级3例、3级2例,通过治疗护理,25例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均得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 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妮 贾亚春 +5 位作者 梁肖 慕艳华 杜轲 魏雅萌 郭艳妮 孔光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研究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optineurin,OPTN)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情况,探讨OPTN基因参与MM发生发展的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利用3个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GSE6477、GSE1... 目的研究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optineurin,OPTN)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情况,探讨OPTN基因参与MM发生发展的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利用3个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GSE6477、GSE136324和GSE24080),分析OPTN在MM中的表达;通过收集MM患者临床骨髓标本,利用qRT-PCR实验进一步验证OPTN在MM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OPTN在MM预后和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MM转录组数据,根据OPTN 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界,将MM患者分为OPTN高、低表达组,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从而挖掘OPTN在MM中的潜在临床意义及其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结果OPTN在MM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OPTN表达变化与MM患者的国际分期体系(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显著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OPTN表达变化可区分正常人和MM患者。生存分析显示OPTN低表达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GO、KEGG和GSE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OPTN可能通过调控NOD样受体、NF-κB、TNF及RAS/MAPK等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自噬及调节细胞免疫反应等参与MM的进程。结论OPTN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可能作为MM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数据库(GEO)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OPTN) 多发性骨髓(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与护理
7
作者 叶国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原发性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
8
作者 吴春佳 张汉哲 +3 位作者 沈东辉 王海峰 张维杰 王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9-543,共5页
报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患者,男,60岁,亚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史,2个月前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以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首发临床症状,入院后完善肌... 报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患者,男,60岁,亚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史,2个月前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以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首发临床症状,入院后完善肌电图、腰椎穿刺、肾穿刺、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后确诊,并给予相关治疗。本病作为神经系统罕见病,发病率较低,尽早诊断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前提。然而该病极易误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延误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原发性轻链淀粉样变性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周围神经病变 多发性骨髓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髓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亚楠 甘思林 +7 位作者 仵菲斐 王卫敏 李帅全 马杰 郭荣 姜中兴 岳保红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6-479,共4页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浆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M蛋白、外周血...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浆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M蛋白、外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指标、骨髓浆细胞比例、免疫表型特点、溶骨改变、髓外病变等疾病特征的关系。结果: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CCR7阳性者24例,阳性率为45.28%,CCR7阳性组髓外病变发生率高于CCR7阴性组(29.17%vs 3.45%)(P<0.05)。结论: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较高,其高表达与髓外病变发生相关,CCR7可能是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髓外病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CCR7 髓外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路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5-948,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单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部分患者在就诊时或在诊治过程中发现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EMP),称为并发髓外病变(EMD)的MM,对其运用常规治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单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部分患者在就诊时或在诊治过程中发现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EMP),称为并发髓外病变(EMD)的MM,对其运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本文重点就伴EMD的MM在浸润形式,部位及机制,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伴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脂质体阿霉素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曼 李新 +5 位作者 张佳佳 汤然 詹晓凯 范斯斌 赵凤仪 黄仲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伴继发髓外病变(secondary extramedullary disease,sEMD)后应用脂质体阿霉素(liposomal doxorubicin,LPD)治疗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伴继发髓外病变(secondary extramedullary disease,sEMD)后应用脂质体阿霉素(liposomal doxorubicin,LPD)治疗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安全性,以及RRMM患者出现sEMD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的40例RRMM伴sEMD、接受L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初诊基线特征,继发sEMD的临床表现。观察其应用LPD的疗效、不良反应与PFS;并根据sEMD临床特点对其进行亚组分析,多因素分析得出sEMD-OS预后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e system,ISS)Ⅲ期为继发EMD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完成中位5(3~9)个疗程的LPD治疗,2个疗程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0.0%,13例完成6个疗程及以上化疗,ORR为100%;3级以上不良反应率为5%;预计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8.0个月(95%CI:7.5~8.5),界标分析示LPD≥6个疗程组相比于<6个疗程组PFS延长(P=0.093)。预计sEMD中位OS(median OS,mOS)为22.0个月(95%CI:18.2~25.8),1年OS率为73.6%,2年OS率为38.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骨旁sEMD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250 U/L为sEMD-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含LPD方案治疗RRMM继发EMD短期疗效好,安全性高。非骨旁sEMD及LDH>250 U/L预后不良,此类患者需寻求其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复发/难治性 脂质体阿霉素 继发髓外病变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对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田 郭姗琦 +5 位作者 智亚芹 李倩 夏冰 王亚非 张翼鷟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45-848,共4页
目的:分析放疗对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初诊时伴有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放疗疗效及对预后的... 目的:分析放疗对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初诊时伴有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放疗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2例患者中位年龄60(31~81)岁,髓外病变最多见于软组织(69.2%)。其中13例患者接受放疗,中位放疗剂量45Gv。患者预计总生存(OS)时间为42.5个月。而接受放疗与否对患者总缓解率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b≤110g/L(P=0.009)、β2-MG≥5.5(P=0.049)为该类患者预后不良指标;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β2-MG为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结论:放疗不能改善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MM患者的预后,可能需要联合硼替佐米等新药或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放疗 髓外病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干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玮 曹慧琴 崔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2,I0005,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苷改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首先检测伴或不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然后获取芍药苷对应靶点。在PC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苷改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首先检测伴或不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然后获取芍药苷对应靶点。在PC12细胞系中观察芍药苷对硼替佐米毒性的治疗作用,并研究芍药苷是否会影响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及药物毒性量表、疼痛评分量表的积分呈正相关性。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芍药苷可以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硼替佐米可以显著抑制PC12的活性,升高其IL6水平(P<0.01)。而芍药苷可以降低IL6的水平,但在骨髓瘤细胞中芍药苷不影响硼替佐米的药效。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芍药苷干预硼替佐米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临床如何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芍药苷 周围神经病变 白细胞介素6 网络药理学 多发性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病变:MRI和X线检查的比较
14
作者 张海栋(译) 王仁法(校)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3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X线检查 MRI 骨髓病变 STIR序列 影像诊断 四肢骨骼 西门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通络汤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神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王苗 张楠 +3 位作者 杨东 马芹 蒋玥 张亮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温经通络汤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神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经硼替佐米治疗后相关的周围神经毒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温经通络汤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神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经硼替佐米治疗后相关的周围神经毒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经通络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疼痛、生活质量、IL-6和CRP水平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后研究组(80.00%)较对照组(53.33%)高,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病变程度和VAS评分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神经病变程度和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C30功能量表评分、QOL-C30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升高,QOL-C30症状量表评分、QOL-C30单项指标评分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QOL-C30功能量表评分、QOL-C30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QOL-C30症状量表评分、QOL-C30单项指标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6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下调,且治疗后研究组CRP、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硼替佐米而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常规甲钴胺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通络汤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病变程度和神经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通络汤 多发性骨髓 周围神经毒性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CD56表达与髓外病变和髓外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高 黄秀娟 +4 位作者 牛彤 魏驰 程明霞 韩彩娟 孙延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表达与髓外病变和髓外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据CD56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6+和CD56-组,分析其与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疾病和髓外复发的关系。结果:99例初组髓外复发发生率低于CD56-组(1.56%...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表达与髓外病变和髓外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据CD56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6+和CD56-组,分析其与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疾病和髓外复发的关系。结果:99例初组髓外复发发生率低于CD56-组(1.56%vs 34.29%,P<0.01)。结论:CD56在MM中表达较高,其低表达与髓外病变发生和髓外复发相关,CD56可能是预测MM发生髓外病变和髓外复发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髓外病变 髓外复发 CD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骨髓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迪 王雯娟 张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骨髓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诊断的20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初诊时骨髓涂片、外周血细胞涂片和...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骨髓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诊断的20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初诊时骨髓涂片、外周血细胞涂片和骨髓组织切片,结合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20例患者骨髓浆细胞形态为原始细胞型(16例)和多形性型(4例),5例患者外周血涂片片尾处可以看到幼稚浆细胞,约占外周血细胞数的1%-4%。骨髓组织原幼浆细胞增生,呈结节型、塞实型分布,骨髓纤维化占12例(60%)。13例治疗中出现非骨旁髓外病变骨髓瘤患者,统计自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到髓外侵犯出现的中位时间,网状纤维染色0-1级组为23.7±3.7个月,2-3级组为10.5±3.2个月(P=0.02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患者在初次诊断骨髓瘤时骨髓浆细胞形态多为未成熟型,骨髓组织原幼浆细胞呈结节型、塞实型分布,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化。网状纤维密度间接地反映了骨髓幼稚浆细胞的增殖程度和恶性程度,在疾病的早期对于髓外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非骨旁髓外病变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晁瑶 范丽 +1 位作者 高晓云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绘制OS和PFS曲线;Log-rank检验用于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β2微球蛋白≥2.7 g/L、乳酸脱氢酶≥250 U/L、血清钙≥2.75 mmol/L、骨髓中浆细胞比例≥60%是影响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血清钙≥2.75 mmol/L、骨髓中浆细胞比例≥60%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髓中浆细胞≥60%为影响患者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血清钙≥2.75 mmol/L为影响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MM伴发EMD者以IgG型居多。原发性EMD组缓解深度达到≥VGPR较复发EMD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EMD组中位OS时间短于复发E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3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EMD组缓解深度达到≥VGPR较复发EMD组低;原发性EMD组OS时间短于复发EMD组。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未能改善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患者预后,原发性EMD组患者的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髓外病变 硼替佐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浸润临床分析(附21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屈晓燕 卢瑞南 +2 位作者 陆化 李建勇 陈丽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59-1562,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诊或诊治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13例MM患者中并发EMD的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213例MM患者中,21例(9...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诊或诊治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13例MM患者中并发EMD的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213例MM患者中,21例(9.9%)并发EMD,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初诊时12例(5.6%)合并EMD(A组),病程中有9例(4.2%)合并EMD(B组)。中位随访2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0个月;A、B两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4个月和3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8);A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2个月,B组患者出现髓外复发后,再次缓解率仅为44.4%(4/9),获得缓解患者中位DOR为7个月,髓外复发后中位OS仅为7个月。结论:MM合并EMD并不少见,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MM患者病程中出现髓外复发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髓外病变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D方案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缓解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贾静 刘爱军 +4 位作者 陈文明 吴垠 李燕郴 冷芸 高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4-738,共5页
目的:分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分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8例NDMM患者,统计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4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34~79)岁,Durie-Salmon分期Ⅲ期患者44例;ISS分期Ⅱ期患者15例,Ⅲ期患者19例,12例伴浆细胞瘤,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占32.5%.全部患者接受RVD方案化疗,中位4(1~9)个周期,总有效率97.9%,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35.4%,4个周期较2个周期化疗后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以上疗效提高为(84.6% vs. 64.1%);平均采集CD34+细胞数4.2(±2.6)×106/kg;诱导治疗后下一代流式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率为20.6%,其中2例移植前MRD阳性者在移植后MRD转阴.治疗过程中2例发生3~4级血液学毒性,未发生3级以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结论:采用RVD方案治疗NDMM患者4个疗程,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且不影响干细胞采集.RVD诱导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提高MRD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来那度胺 硼替佐米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