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图谱分析
1
作者 何川 丁洋 万圣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8-1075,共8页
目的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snRNA-seq)技术描绘多发性大动脉炎(TAK)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基因和功能的异质性改变,阐述TAK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收集确诊为TAK患者的PBMC共6例为疾病组(TAK组),同期就诊的健康人群6例PBMC为正常组(NC... 目的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snRNA-seq)技术描绘多发性大动脉炎(TAK)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基因和功能的异质性改变,阐述TAK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收集确诊为TAK患者的PBMC共6例为疾病组(TAK组),同期就诊的健康人群6例PBMC为正常组(NC组)。基于snRNA-seq工作流程建库测序,下机数据采用R 3.6.2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分析等手段对两组PBMC样本池的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TAK患者PBMC的免疫细胞的相对比例和含量都发生了改变;高克隆TCR可高度同源性匹配整合素beta-3的氨基酸序列;T细胞介导的干扰素γ和TNFα通路显著上调;TNFRSF13B+记忆B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所有细胞类型中单核细胞所形成的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始终最多。结论TAK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BMC参与了复杂的调节,多种免疫炎症因子异常表达,其中单核细胞在PBMC的相互作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体蛋白-3(PTX-3)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病情活动性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孙颖 马莉莉 +4 位作者 刘豪 侯君 丁玉芹 严福华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4,406,共6页
目的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 目的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s)检测血浆PTX-3水平,采用Kerr指标作为疾病活动性评定的金标准。结果 TA患者血浆PTX-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8.5±13.9)ng/mL vs.(0.52±0.26)ng/mL,P<0.01]和RA患者[(18.5±13.9)ng/mL vs.(0.73±0.47)ng/mL,P<0.01];且活动期患者PTX-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26.7±16.8)ng/mL vs.(6.2±4.7)ng/mL,P<0.01],并与疾病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Rho=0.78,P<0.01);而健康人与RA患者血浆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后发现,TA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水平(Rho=0.65,P<0.01)、全身血管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程度(Rho=0.67,P=0.04)及管壁增厚程度(Rho=0.54,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PTX-3(≥10.71ng/mL)在评估TA活动性方面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77.78%,准确性为84.44%(ROC曲线下面积=0.95,95%CI:0.89~1.00)。结论 PTX-3有望成为一种评估TA病情活动性的有效的血清学指标,且其血浆水平可能反映了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用于监测疾病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体蛋白-3(PTX-3) 多发性大动脉炎(ta)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1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丛晓亮 戴生明 +2 位作者 赵东宝 赵仙先 景在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及青少年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相关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中女性108例,男性1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6.9±11.0)岁,31例起病... 目的:探讨成人及青少年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相关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中女性108例,男性1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6.9±11.0)岁,31例起病时为青少年(≤18岁)。38.4%的患者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71.2%的患者具有无脉或脉弱,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见于49.6%的患者。与成人患者相比,青少年中全身症状、脉搏减弱及ESR增高较为少见(P<0.05)。动脉造影结果显示Ⅰ型(40%)、Ⅳ型(20.8%)和Ⅴ型(30.4%)多见,而Ⅱa型(4.8%)、Ⅱb型(1.6%)和Ⅲ型(2.4%)少见。成人患者中Ⅰ型TA明显高于青少年患者(P<0.05)。有7/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静止期,但血管病理显示有炎细胞浸润。80例接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随访中58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需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57例经治疗病情得到缓解。36例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21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再狭窄率分别为34.7%及77.3%。结论:与成人TA患者相比,青少年患者中无脉症少见。临床表现为静止期的患者仍可能有活动性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临床特征 治疗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狭窄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占祥 陈福真 +3 位作者 符伟国 王玉琦 杨珏 蒋俊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多发性大动脉炎 ta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昱 刘美含 +4 位作者 石卫东 孙志霞 陈恩琪 张锌 王志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似TA患者39例,均行超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似TA患者39例,均行超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临床疑似TA患者中,超声诊断TA者33例,动脉硬化(AS)者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FMD)者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者2例;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仅有1例FMD患者超声误诊为TA,其余诊断结果均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结论:超声检查能为TA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多发性大动脉炎 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超声表现及活动性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亚红 李建初 +5 位作者 刘赫 王蕾 齐振红 孔晶 蔡胜 戴晴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颈动脉受累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在TA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T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受累颈总动脉管壁厚度。将TA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5...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颈动脉受累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在TA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T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受累颈总动脉管壁厚度。将TA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颈动脉管壁厚度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管壁厚度对TA活动性的评估效果。结果 58例TA患者共106条颈动脉受累,其中76条(71.7%)管壁超声表现为弥漫性、均匀性增厚,增厚管壁呈中等或中低回声。35条(33.0%)管壁呈通心粉征,67条(63.2%)呈靶环征。TA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且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以管壁厚度来判断TA活动状态,最佳诊断阈值为2.25 mm,敏感性为71.4%,特异性66.0%。按照有无管腔狭窄进一步分组,分别确立诊断阈值后,非狭窄组中特异性提高为81.5%,狭窄组中敏感性提高为90.0%。结论靶环征是TA受累颈动脉除通心粉征外的另一超声新征象,有助于TA的超声诊断。管壁厚度对于评估TA活动性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动脉 超声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25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亚男 李善玉 刘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治疗方法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患儿发病年龄为(10.8±3.0)岁,男女比为8∶17。TA临床分型中以Ⅲ型最多(56.0%),常...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治疗方法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患儿发病年龄为(10.8±3.0)岁,男女比为8∶17。TA临床分型中以Ⅲ型最多(56.0%),常以头痛、抽搐、乏力、蛋白尿等为首发症状,25例患儿均有高血压,其中19例有结核感染。22例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缓解,其中16例出现复发;3例患儿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未再出现狭窄。结论儿童尤其是青春期以头痛、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时需注意多发性大动脉炎可能。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常由结核感染引起,因此早期发现与治疗结核感染可有效避免该病的发生。药物治疗儿童TA复发率较高,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结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建红 唐杰 +1 位作者 李俊来 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评价超声对受累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 ,其中病变累及颈总动脉 2 2根 ,锁骨下动脉病变 2 0根 ...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评价超声对受累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 ,其中病变累及颈总动脉 2 2根 ,锁骨下动脉病变 2 0根 ,腹主动脉 5根 ,肾动脉 3根。结果 :病变段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 ,回声偏低 ,管腔狭窄 ,狭窄程度为 3 0 %~ 96%。有 2根颈总动脉、4根锁骨下动脉闭塞。超声对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 95 .5 % ( 2 1/2 2 ) ,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符合率为 90 .0 ( 18/2 0 ) ,二者与血管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动脉炎声像图特征是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 ,回声偏低 ,管腔狭窄或闭塞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地判定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影像 多发性大动脉炎 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公让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7
9
作者 崔炎 刘宝辉 孙莎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28-629,共2页
崔公让教授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濡养,复感外邪而致脉道闭塞,气血不畅引起发病。故治疗应从"虚"、"瘀"论治,以补气生血、活血化瘀为治疗总则。崔老运用通脉活血汤辨证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 崔公让教授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濡养,复感外邪而致脉道闭塞,气血不畅引起发病。故治疗应从"虚"、"瘀"论治,以补气生血、活血化瘀为治疗总则。崔老运用通脉活血汤辨证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崔公让 通脉活血汤 细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欣 徐军 +9 位作者 郭连瑞 李学峰 李建新 陈兵 俞恒锡 齐立行 佟铸 郭建明 张建 谷涌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病变进行了选择性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手术。结果 27例施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其中颈总动脉扩张10例,支架2例;锁骨下动脉扩张6例;腹主动脉扩张4例;肾动脉扩张10例,支架4例;无名动脉扩张1例,支架1例;共置入支架7枚。2例颈动脉扩张时因并发症而终止治疗,其余病例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治疗。27例随访5个月~7年,平均4年,其中<12个月6例,1~3年12例,3~5年6例,>5年3例:11例头晕、视觉异常等脑缺血症状改善;12例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经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血压控制正常;2例肾动脉狭窄在球囊扩张后14、18个月再次发生血压增高,造影显示扩张后肾动脉再次狭窄,再次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后高血压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治疗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月 冷晓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0-313,共4页
CEUS能够直观显示动脉管壁滋养血管灌注情况,既有助于早期、有效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又为TA分期及评价临床药物疗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CEUS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钟兴 黄君 李建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4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钰锟 迟路湘 +6 位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舒茂琴 刘建平 仝识非 景涛 钟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41-2544,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置入术(stenting)]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单独PTA或PTA加支架)治疗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西...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置入术(stenting)]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单独PTA或PTA加支架)治疗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TA的48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31例,年龄19~53(27.6±18.1)岁。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平均42.8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TA、MRA、多普勒血管超声等随访资料。结果通过血管造影在48例TA患者中发现180处病变,并对其中101处严重的病变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在101处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病变中,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29处,颈动脉28处,肾动脉34处,肺动脉2处,冠状动脉8处。101处病变均取得了良好靶病变血运重建术效果,76处(75.2%)没有残余狭窄,25处(24.8%)仅有很少残余狭窄。随访期内(3个月至6年)有3处(12.0%,3/25)仅行PTA治疗的病变发生了再狭窄,有5处(6.5%,5/76)采用PTA+支架治疗的病变发生了再狭窄,所有再狭窄的病变均再次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单纯PTA或PTA加支架置入术等血管内介入是治疗慢性非活动性T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血管内介入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临床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祁雨 张慧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6-398,共3页
脑梗死是多发性大动脉炎少见的并发症。近些年,随着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报道的增多,大动脉炎作为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的病因诊断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的文献报道,对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 脑梗死是多发性大动脉炎少见的并发症。近些年,随着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报道的增多,大动脉炎作为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的病因诊断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的文献报道,对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脑梗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I和MRA表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凌华 许建荣 +2 位作者 杨之晖 李磊 姚秋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52-53,共2页
目的 探讨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 10例MRI和动态增强MRA表现。 10例中的 4例同时行血管造影 ,2例行彩超检查。结果  10例MRI检查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 46个... 目的 探讨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 10例MRI和动态增强MRA表现。 10例中的 4例同时行血管造影 ,2例行彩超检查。结果  10例MRI检查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 46个节段 ,与血管造影、彩超对照比较 ,两者符合率 >70 %。结论 MRITSE序列和动态增强MRA的联合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动脉多发性大动脉炎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多发性大动脉炎行剖宫产术的麻醉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宏 孟静 渠银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9-459,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多发性大动脉炎 剖宫产 麻醉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一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志俊 陆国平 刘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慢性心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破裂尸检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凤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尸体解剖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全血管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动脉管壁增厚、狭窄为主要特征,...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尸体解剖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全血管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动脉管壁增厚、狭窄为主要特征,急性期无特征性症状,可致节段性内膜剥离,形成致命性夹层动脉瘤。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急性期无特征性症状,容易误诊,对无明显原因胸痛青年患者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鉴别诊断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多发性大动脉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志鹏 陈福真 +4 位作者 符伟国 徐欣 孙宝荣 纪元 钟慈声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多发性大动脉炎模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10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要分为4组:1个对照组(NS)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2ml灌胃,实验组分别给予己烯雌酚1mg/(kg·d)(D... 目的 建立大鼠多发性大动脉炎模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10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要分为4组:1个对照组(NS)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2ml灌胃,实验组分别给予己烯雌酚1mg/(kg·d)(DES1组)、2mg/(kg·d)(DES2组)和2mg/(kg·d)加三苯氧胺1mg/(kg·d)(TAM组)胃饲3个月后,观察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病变动脉呈灰白色,管壁僵硬,与无明显病变动脉交替出现;光镜下平滑肌细胞聚集成团束状,晚期被大量纤维组织所取代;电镜下变性平滑肌细胞核膜模糊或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在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周围有许多胶原纤维,病变晚期大量胶原纤维中夹杂萎缩的平滑肌细胞。DES1组、TAM组和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本实验以雌激素诱发大鼠产生类似于人类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疾病模型,提示雌激素参与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大动脉炎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I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佩芬 周康荣 陈祖望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I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 :41例临床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MRISE序列和MRA检查 ,其中 3 5例行动态增强MRA。 41例中的 11例同时行血管造影 ,2 6例行彩超检查。结果 :41例MRI检查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 ...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I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 :41例临床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MRISE序列和MRA检查 ,其中 3 5例行动态增强MRA。 41例中的 11例同时行血管造影 ,2 6例行彩超检查。结果 :41例MRI检查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 14 5段 ,动脉瘤 9个 ,与血管造影、彩超对照比较 ,二者符合率均 >90 %。结论 :MRISE序列、常规MRA和动态MRA的联合应用 ,可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范围和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