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引信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甘霖 张合 张祥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2-947,共6页
由于受系统功耗和空间的限制,常规弹药激光引信无法采取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实现多发多收,同时传统的激光大视场探测方式无法满足小型化、结构简单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方案,建立弹目交汇捕获率数... 由于受系统功耗和空间的限制,常规弹药激光引信无法采取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实现多发多收,同时传统的激光大视场探测方式无法满足小型化、结构简单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驱动单发单收大视场探测方案,建立弹目交汇捕获率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弹目距离以及不同转速下目标捕获率。并针对系统电磁干扰影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复合屏蔽电磁信号对回波信号的干扰,加工制作了原理样机,进行了抗电磁干扰实验以及不同距离动态旋转目标探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有效屏蔽系统电磁干扰,在转速50 000 r/min时能保证距离为8 m的目标可靠捕获,使大视场全向探测激光引信在常规弹药上的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激光引信 发单 大视场探测 目标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发单收谐振型电磁波测井线圈系刻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智忠 邢博文 +3 位作者 张超 刘国强 李艳红 安慧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1-907,I0013,共8页
增大源距是提高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探测深度的有效方法,但是接收信号随源距增大严重衰减。本文将谐振原理引入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采用双发单收谐振型线圈系结构,提高接收线圈的电压幅度。实验室通常采用刻度环模拟地层电导率,... 增大源距是提高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探测深度的有效方法,但是接收信号随源距增大严重衰减。本文将谐振原理引入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采用双发单收谐振型线圈系结构,提高接收线圈的电压幅度。实验室通常采用刻度环模拟地层电导率,开展仪器响应特性研究。双发单收谐振型线圈系的刻度方法与传统的开路线圈系结构完全不同。本文基于DOLL几何因子理论,对双发单收谐振型线圈系刻度环参数选择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参数选择应该兼顾相对平稳度与刻度环电阻分辨度,以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比较了均匀地层中接收线圈开路和谐振响应特性,表明谐振方法只增大了接收响应的幅值而没有改变幅度比,验证了刻度环参数选择方法的正确性以及谐振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度环 谐振线圈 发单 随钻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扫描单发单收面阵近场成像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旭 杨琪 +2 位作者 邓彬 曾旸 王宏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近年来,扫描单发单收面阵近场成像技术在安检、医疗等民用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距离徙动算法在对回波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多步近似和插值操作,并且忽视了信号传播衰减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 近年来,扫描单发单收面阵近场成像技术在安检、医疗等民用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距离徙动算法在对回波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多步近似和插值操作,并且忽视了信号传播衰减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扫描单发单收面阵近场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保留回波模型中的幅度衰减因子,并根据目标回波方程特性对方位维和高度维执行卷积操作,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相干累加等步骤对回波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目标图像。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以在保证图像重构效率的前提下提升重构质量,还能够有效减少信号空间传播损耗对较远处目标带来的成像质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单面阵 距离徙动算法 信号传播衰减 快速傅里叶变换 近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单收模式下基于CDT的无源雷达成像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馨文 王俊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6年第5期257-26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在多发单收模式下基于相干多普勒层析(CDT)成像的无源雷达成像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单个接收机接收的来自不同视线角的各电视台的反射信号等效成单站回波信号,利用CDT成像算法对旋转目标成像。该算法只需提取电视台的载频信号,... 提出了一种在多发单收模式下基于相干多普勒层析(CDT)成像的无源雷达成像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单个接收机接收的来自不同视线角的各电视台的反射信号等效成单站回波信号,利用CDT成像算法对旋转目标成像。该算法只需提取电视台的载频信号,计算简单。文中对算法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单 相干多普勒层析 无源雷达成像 回波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基于BiDirectional体制的MISO-SAR系统
5
作者 蒋海 宋红军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5期571-581,共11页
Bi Directional体制是德宇航在2012年提出的一种通过单星单次飞行实现秒级重访的新体制,基本原理是利用相控阵电扫描方式生成双波束天线方向图,同时发射两个脉冲照射方位向前后两块成像区域,将同时接收到的脉冲在多普勒域进行带通滤波分... Bi Directional体制是德宇航在2012年提出的一种通过单星单次飞行实现秒级重访的新体制,基本原理是利用相控阵电扫描方式生成双波束天线方向图,同时发射两个脉冲照射方位向前后两块成像区域,将同时接收到的脉冲在多普勒域进行带通滤波分离,并分别成像。该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基于Bi Directional体制的多发单收(Multi Input Single Output,MISO)SAR系统,将传统的双波束同发同收改进为分时先后发射和同时接收,利用发射时较优的方向图抑制方位模糊(AASR),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文中给出了频谱分离效果、AASR分析和系统设计流程,给出了改进前后的点目标1维和2维成像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改进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Bi Directional体制与其它几种单星短时重访体制的对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SAR 多发单(miso) 栅瓣 方位模糊比(AA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布式天基SAR系统低速运动目标检测的空时波形优化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黎薇萍 洪伟 +1 位作者 陶海红 廖桂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83-2388,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空时波形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零相关区序列集应用于多发单收体制下的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系统,实现了在单颗接收卫星上直接进行地面运动目标检测(SAR-GMTI),使得多颗卫星之间不需要进行通讯和数据传送.这种特殊的二相编码... 本文提出了一种空时波形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零相关区序列集应用于多发单收体制下的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系统,实现了在单颗接收卫星上直接进行地面运动目标检测(SAR-GMTI),使得多颗卫星之间不需要进行通讯和数据传送.这种特殊的二相编码信号作为发射信号,其回波信号与多路发射信号分别进行匹配之后的输出信号均在特定区域(主峰旁边)值很小而且具有一致的主瓣形状和旁瓣形状,因此对于目标附近的强杂波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波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多发单雷达系统 零相关区域序列集 波形优化 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卫星多发射波形-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陶海红 黎薇萍 +1 位作者 洪伟 廖桂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803-2809,共7页
针对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系统的地面低速运动目标检测,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发射正交编码信号的单接收GMTI处理系统体制,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对多发射正交编码波形的性能要求,并基于此给出了相应的正交波形优化设计方法.在这种新的系统体... 针对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系统的地面低速运动目标检测,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发射正交编码信号的单接收GMTI处理系统体制,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对多发射正交编码波形的性能要求,并基于此给出了相应的正交波形优化设计方法.在这种新的系统体制中,采用不同卫星分别发射优化后的正交波形,在接收卫星上将回波信号分别和各个发射信号匹配得到不同发射卫星所对应的图像,然后利用基于图象域的多通道、多像素二维联合自适应处理进行地面低速运动目标检测,这样避免了多颗卫星之间的数据传送,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处理性能.采用的正交波形优化设计方法以接收回波信号中匹配出各发射卫星的一维像性能为优化准则,即利用一维像的主瓣形状和旁瓣性能的约束来实现.波形正交性、算法收敛性、杂波相消以及动目标检测方面的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验证了该系统以及相应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小卫星雷达 地面低速运动目标检测 多发单体制 波形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综合检测技术在防渗墙质量检测中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苏全 梁国钱 刘超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5,88,共4页
在介质软弱的情况下,钻孔取芯、取样很难实现;由于对混凝土芯样、土样产生扰动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在一些特殊结构和特殊条件下,结构产生破损还会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同时,检测评价范围窄,成果缺少代表性,很难了解工程整体结构、... 在介质软弱的情况下,钻孔取芯、取样很难实现;由于对混凝土芯样、土样产生扰动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在一些特殊结构和特殊条件下,结构产生破损还会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同时,检测评价范围窄,成果缺少代表性,很难了解工程整体结构、地基、基础内部的完整性、连续性、均质性等情况,因而很难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评价。在对大坝塑性土混凝防渗墙质量进行检测时,利用超声波双孔单发单收和双孔层析成像综合检测技术,可以在尽可能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直观、可靠、经济地对塑性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均质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发单 层析成像 塑性混凝土 防渗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噪声环境下正交空时分组码误符号率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旭东 林斌 刘其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2-397,共6页
对于脉冲和高斯加性混合噪声环境下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采用最大似然译码的混合噪声多发单收近似等效模型.利用矩母函数分析方法,推导出了Rayleigh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误符号率闭式表达式的渐近解.对采用M-PSK和M-QA... 对于脉冲和高斯加性混合噪声环境下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采用最大似然译码的混合噪声多发单收近似等效模型.利用矩母函数分析方法,推导出了Rayleigh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误符号率闭式表达式的渐近解.对采用M-PSK和M-QAM调制方式的不同空时分组编码方案在混合噪声环境下误符号率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蒙特卡洛仿真结果与解析性能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分组码 误符号率 混合噪声 多发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道差错对多发射天线选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铭杰 陈如山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2-658,共7页
对于多发单收天线(MISO)通信系统,考虑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的差错(ECSI)。研究正交空时分组码的MISO系统的多天线选择,提出了一种CSI差错的选择性信道序统计特性求解方法。在独立的平坦瑞利衰落信道和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调制下,推导了... 对于多发单收天线(MISO)通信系统,考虑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的差错(ECSI)。研究正交空时分组码的MISO系统的多天线选择,提出了一种CSI差错的选择性信道序统计特性求解方法。在独立的平坦瑞利衰落信道和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调制下,推导了一种较准确的系统比特误码率(BER)切诺夫上界解析式。最后系统BER性能上界的数值结果和仿真结果研究表明:多发射天线选择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能有效地抵抗ECS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射天线选择 信道状态信息 正交空时组码 多发单天线系统 比特误码率 切诺夫上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BC的多发射天线选择的传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庄铭杰 林比宏 彭国祥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8,74,共5页
对于多发单收的天线系统(MISO),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SI)和等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的情况下,利用反馈的CSI,对采用正交空时组码(STBC)的N选择n(N≥n,即n-NTx)的MISO系统进行研究。给出了求解选择性信道的序系数,推导了n-NTx系统的边缘概率... 对于多发单收的天线系统(MISO),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SI)和等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的情况下,利用反馈的CSI,对采用正交空时组码(STBC)的N选择n(N≥n,即n-NTx)的MISO系统进行研究。给出了求解选择性信道的序系数,推导了n-NTx系统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pdf)。在独立的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中,完整地导出了n-NTx系统关于BPSK/QPSK调制的比特误码率(BER)性能界的理论表达式。为了与没有天线选择(即满复杂度)的系统进行性能比较,给出了BER的理论分析值和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它们的结果均表明多天线选择系统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舰船工程 多发单天线系统 研究正交空时组码 瑞利衰落信道 概率密度函数 比特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相关区序列集的空时自适应处理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燕秀林 郭晶晶 陶海红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1,共5页
在多发单收的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SAR-GMTI)雷达系统中,虽然多颗卫星之间不需要数据传送就能在接收卫星上实现地面运动目标检测,但存在由于空间发射互相正交的一组波形而导致SAR成像相干积累的积分旁瓣过高的问题,从而影响... 在多发单收的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SAR-GMTI)雷达系统中,虽然多颗卫星之间不需要数据传送就能在接收卫星上实现地面运动目标检测,但存在由于空间发射互相正交的一组波形而导致SAR成像相干积累的积分旁瓣过高的问题,从而影响对后续的图像域杂波相消性能。因此,文中提出了将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用于发射零相关区序列集(ZCZcodes)信号的星载多入单出系统,这样不用考虑积分旁瓣对SAR成像质量和图像域杂波相消性能带来的影响,且计算量较SAR-GMTI算法小,同样不需要数据传送也在接收卫星上实现了地面运动目标检测。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相关区序列集 空时自适应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 多发单体制 积分旁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噪声对空时分组码性能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王旭东 岳殿武 +1 位作者 刘其中 林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24-2627,共4页
该文对脉冲及非高斯噪声环境下空时分组码(STBC)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脉冲和高斯加性混合噪声模型,利用矩母函数(MGF)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多发单收(MISO)近似等效模型,推导出Rayleigh衰落信道下MISO空时分组码误符号率(SER)闭式表达式的... 该文对脉冲及非高斯噪声环境下空时分组码(STBC)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脉冲和高斯加性混合噪声模型,利用矩母函数(MGF)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多发单收(MISO)近似等效模型,推导出Rayleigh衰落信道下MISO空时分组码误符号率(SER)闭式表达式的渐近解。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脉冲噪声发生概率、脉冲噪声与高斯噪声功率比条件下STBC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高信噪比情况下,混合噪声也将会使STBC系统性能显著降低。蒙特卡洛仿真结果验证了SER闭式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分组码 脉冲噪声 矩母函数 多发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噪声衰落信道中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误码率
14
作者 王旭东 林斌 刘其中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77-2681,共5页
从信噪比(SNR)观点对脉冲噪声环境下衰落信道中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的理论误符号率(SER)进行了分析。基于STBC引入的标量等效矩阵,给出了STBC解码后每符号瞬时SNR的概率密度函数。假设信道为准静态平坦衰落,并将信道干扰噪声建模为ε... 从信噪比(SNR)观点对脉冲噪声环境下衰落信道中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的理论误符号率(SER)进行了分析。基于STBC引入的标量等效矩阵,给出了STBC解码后每符号瞬时SNR的概率密度函数。假设信道为准静态平坦衰落,并将信道干扰噪声建模为ε-高斯混合分布。推导了Rayleigh、Rician及Nakagami-m三种衰落信道下采用MPSK和MQAM调制方式的OSTBCSER闭式表达式。该闭式解可以用于评估脉冲噪声环境中OSTBC的性能。此外,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噪声 衰落信道 正交空时分组码 多发单 误符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算法的涡旋电磁波引信超分辨测向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丽华 闫晓鹏 +2 位作者 刘强 郝新红 章鸿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63-1268,共6页
为提高防空导弹无线电引信在低信噪比(SNR)背景下的测向精度,提出了基于传播算子算法(PM)的涡旋电磁波引信超分辨测向方法。通过相控均匀圆阵依次发射不同轨道角动量模态涡旋电磁波照射目标,基于多发单收(MISO)模型推导目标探测回波模型... 为提高防空导弹无线电引信在低信噪比(SNR)背景下的测向精度,提出了基于传播算子算法(PM)的涡旋电磁波引信超分辨测向方法。通过相控均匀圆阵依次发射不同轨道角动量模态涡旋电磁波照射目标,基于多发单收(MISO)模型推导目标探测回波模型;通过对回波方程的近似变形构造接收信号矩阵;采用PM算法构造空间谱函数,进行谱峰搜索,实现对目标水平方位角的估计。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在低信噪比、少阵元情况下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电磁波 轨道角动量 引信测向 多发单(miso) 传播算子算法(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辐射源的机载无源SAR成像算法
16
作者 胡武明 王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4-80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外辐射源的单发单收模式的机载无源SAR成像方法。该方法基于单个外辐射源,利用载机作规则的环形运动来合成等效雷达孔径对地面静止目标进行成像。由于接收到的数据非均匀且数据量较少,通过对接收回波数据进行坐标变换和插... 提出一种基于外辐射源的单发单收模式的机载无源SAR成像方法。该方法基于单个外辐射源,利用载机作规则的环形运动来合成等效雷达孔径对地面静止目标进行成像。由于接收到的数据非均匀且数据量较少,通过对接收回波数据进行坐标变换和插值运算,直接在频域数据空间利用二维傅里叶变换重建目标的散射函数分布。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SAR成像 发单模式 坐标变换 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