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LI-RADS分级标准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蔡宁 石惠 +1 位作者 李真真 郭君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联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分级标准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直径≤3 cm的肝脏结节患者86例(132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联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分级标准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直径≤3 cm的肝脏结节患者86例(132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肝硬化再生结节38例(54个结节)记为良性组,SHCC 48例(78个结节)记为恶性组。比较2组LI-RADS分级和Mp-MRI参数[增强率(ER)、平均强化时间(MET)、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表观扩散系数(ADC)、脂肪分数(FF)],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经LI-RADS分级标准诊断,132个结节中共检出阳性76个,阴性56个,其中假阳性10个,假阴性12个;恶性组ER、MET、MSI、ADC低于良性组,FF、MSD高于良性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MRI参数联合LI-RADS分级标准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S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95%CI:0.892~0.977),约登指数为0.811,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92.59%,优于各Mp-MRI参数及LI-RADS分级单独诊断;恶性组不同病理分级结节LI-RAD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MET、MSI、ADC在高分化结节中最高,中分化结节次之,低分化结节最低,FF、MSD在低分化结节最高,中分化结节次之,高分化结节最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I-RADS分级、ER、MET、MSI、ADC与SHC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FF、MSD与SHCC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Mp-MRI参数联合LI-RADS分级标准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SHCC的价值可靠,且能为临床评估SHCC病理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再生结节 小肝癌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分级标准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立鹏 阳青松 +3 位作者 张威 王振 陈玉坤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6-1241,共6页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PCa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非常关键。目前PCa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PCa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非常关键。目前PCa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但这些方法的诊断效能均较低。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推广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成为目前公认的诊断PCa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其不仅能够进行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还能进一步预测PCa病理评分,以及指导后续的靶向穿刺及局部治疗。mpMRI对PCa的精确诊断和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就其在PCa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肿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疾病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慧燕 郑泽宇 许乙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4-626,共3页
目的:运用3.0T MR探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PCa及25例BPH病例的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资料,比较PCa与BPH组T2W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CE表... 目的:运用3.0T MR探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PCa及25例BPH病例的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资料,比较PCa与BPH组T2W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CE表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Ca与BPH组ADC值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价3种序列联合运用时ACR PI-RADS V2评分对两种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外周带及中央腺体癌灶于T2WI呈结节状或片状的低信号(34/36),于DWI呈结节状或片状的明显高信号(33/36),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Ⅱ、Ⅲ型(36/36);BPH组中央腺体为多发混杂信号的结节,DWI结节为等或稍高信号(24/25),外周带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25/25),DWI呈等-稍高信号(24/2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Ⅰ、Ⅱ型(25/25);外周带癌灶与BPH组外周带、中央腺体癌灶与BPH组中央腺体的ADC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 PI-RADSV2评分对鉴别中央腺体癌与BPH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95%、80.00%、79.55%,对鉴别外周带癌与BPH则分别为68.42%、82.61%、76.19%。结论:T2WI、DWI及DCE组合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结合ACR PI-RADS V2评分系统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膀胱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白晶晶 张璐 +1 位作者 王效春 杨国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a)发病率居全球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前列,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早期精准诊断BCa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对于治疗决策制订和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 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a)发病率居全球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前列,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早期精准诊断BCa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对于治疗决策制订和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以其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结构功能多层次信息呈现,为BCa早期精准诊断提供了关键成像手段。近年来,随着影像组学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影像组学挖掘隐藏在多序列图像中的微观尺度信息,在肿瘤诊断、疗效评估、预后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系统综述了mpMRI影像组学在BCa术前分级预测、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和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病理分级 淋巴结转移 肌层浸润 疗效评估 预后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邢朋毅 孟英豪 +1 位作者 阳青松 陈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8-815,共8页
前列腺癌(PCa)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工具,可以改善前列腺病变的检测、分类和体积量化。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AI)的一个分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mpMRI图像,在识别前列腺病变方面有较好的... 前列腺癌(PCa)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工具,可以改善前列腺病变的检测、分类和体积量化。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AI)的一个分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mpMRI图像,在识别前列腺病变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加强PCa的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提高放射科医师诊断效率和准确度的工具。本文总结了AI在前列腺mpMRI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前列腺分割,病变检测、分割,以及病变分类表征等,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技术在老年男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郑雪 康冰琦 +6 位作者 崔津津 刘贯中 王新江 杨雪 王曙霞 朱平 姚洪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探索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应变技术在老年男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CMR检查老年男性患者50例... 目的探索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应变技术在老年男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CMR检查老年男性患者50例,根据是否诊断为HCM分为HCM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使用后处理软件CVI42获得2组左心室及左心房基本功能参数及应变参数,左心室参数包括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等,左心房参数包括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被动应变(passive strain,εe)、左心房的舒张早期峰值负应变率(peak early negative strain rate,SRe)和左心房舒张晚期峰值负应变率(peak late negative strain rate,SRa)等,比较2组左心室及左心房基本功能参数及应变参数。结果HCM组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D和3D的GLS、εe、SRe、SR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D GLS、SRa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HC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7(95%CI:0.766~0.959)、0.740(95%CI:0.597~0.854)、0.929(95%CI:0.820~0.983),敏感性分别为76.92%、57.69%、84.62%,特异性分别为70.83%、83.33%、91.67%,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2D GLS和SRa。结论CMR心肌应变技术对于老年男性HCM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心肌病 肥厚性 LOGISTIC模型 心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神经微环境潜在磁共振成像影像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齐东 戚轩 +3 位作者 杨宏楷 杜兵 翟承凤 何永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200,共7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男性中患病最多、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PCa神经微环境与肿瘤进展、手术根治程度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神经微环境中的神经密度(neural density,ND)、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男性中患病最多、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PCa神经微环境与肿瘤进展、手术根治程度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神经微环境中的神经密度(neural density,ND)、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以及神经内分泌特征(neuroendocrine features,NEF)与TMPRSS2 ERG基因、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核因子κB,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等的表达密切相关。挖掘与该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相关的影像标志物可以早期识别PCa神经微环境从而影响临床诊疗方案。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可以识别PNI及NEF的潜在影像标志物。基于磁粒子成像技术(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MPI)、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图像分类模型可以进行神经可视化。新兴神经影像技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扩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DSI)、神经突定向扩散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以及基于吩噁嗪的近红外荧光团的设计合成与神经成像技术,在显示及预测ND、PNI、NEF也蕴含着独特的价值。本文就PCa患者神经微环境潜在影像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揭示PCa神经微环境的神经生理机制,为后续诊疗过程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神经微环境 影像标志物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神经可视化 磁共振弥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RADS v2.1不同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钟宇 田芳 +2 位作者 邹明宇 张立波 刘文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5-920,共6页
目的基于PI-RADS v2.1不同参数磁共振成像[快速双参数磁共振成像(fast bp-MRI)、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活检前接受前列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前列腺特异性抗... 目的基于PI-RADS v2.1不同参数磁共振成像[快速双参数磁共振成像(fast bp-MRI)、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活检前接受前列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PSA>4 ng/mL)患者临床资料,非前列腺癌44例,前列腺癌44例。前列腺癌中外周带(PZ)28例,移行带(TZ)16例,进行多参数磁共振扫描(包括T2WI、DWI和DCE序列),以PI-RADS v2.1为诊断标准,在PZ及TZ中单独对T2WI、DWI和DCE进行评分。将所有患者进行完整的磁共振序列检查,分成3种方案(fast bp-MRI、bp-MRI、mp-MRI)分别对图像进行总体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种检查方案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的PI-RADS v2.1评分,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取约登指数最大值所对应的PI-RADS v2.1评分为临界值,计算3种检查方案诊断前列腺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3种检查方案的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I-RADS v2.1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ast bp-MRI、bp-MRI、mp-MRI方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903、0.9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PI-RADS v2.1评分≥4分为临界值,mp-MRI的敏感度最高;fast bp-MRI与bp-MRI的特异度相当,略高于mp-MRI;mp-MRI的准确度最高,fast bp-MRI的准确度最低。结论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最高,bp-MRI诊断效能与之相近,可保留bp-MRI诊断以供选择临床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ADS v2.1 磁共振成像 参数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和双参数磁共振评估前列腺癌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
9
作者 姬健智 张倩 +2 位作者 曹亮 牛猛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120,共3页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MRI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还在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评估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欧洲泌尿放射生殖学会建议使用完整的多参数磁共振进行检查,但关于其中的动态增...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MRI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还在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评估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欧洲泌尿放射生殖学会建议使用完整的多参数磁共振进行检查,但关于其中的动态增强检查争议较多。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双参数MRI和多参数MRI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别不大。多数文献均讨论对比剂带来的不良反应或其他危险,关于动态增强的优点鲜有文献讨论。笔者综述了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序列并对双参数MRI与多参数MRI做出对比,同时重点讨论了目前争议最大的动态增强序列,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参数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深度迁移学习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10
作者 郭冉 彭如臣 +3 位作者 李艳翠 沈秀芝 郝攀 信瑞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82,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深度迁移学习(deep transfer learning,DTL)特征建立模型,以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深度迁移学习(deep transfer learning,DTL)特征建立模型,以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3年7月本院18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EC患者的临床信息及术前MRI图像。并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31例)和测试集(56例)。在轴位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及对比增强T1加权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采用ResNet50、ResNet101及DenseNet121网络建立12种DTL模型,接着,采用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三种决策级融合方法建立融合模型,并从中选取最佳模型作为最终的DTL模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临床特征后建立临床模型,并使用logistic回归联合DTL和临床特征建立DTL-临床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诊断EC患者LVSI的效能,通过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探讨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测试集中,基于ADC图像建立的ResNet101模型在诊断EC患者LVSI时表现出最高的AUC值,为0.850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6~0.963]。。采用平均值融合方法建立的融合模型,在测试集中AUC值最高,达到了0.932(95%CI:0.868~0.996),为最佳DTL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EC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DTL-临床联合模型在测试集中AUC为0.934(95%CI:0.871~0.997),诊断效能优于临床模型[AUC为0.554 (95%CI:0.436~0.671),P<0.001],与DTL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P=0.814及0.402),DCA显示临床净获益更大。结论 基于术前多参数MRI建立的DTL模型,以及将DTL特征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建立的联合模型,能有效预测EC患者LVSI状态,诊断效能优于临床模型。DTL在小样本EC的MRI数据中表现优异,为LVSI术前预测提供重要临床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特征和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模型
11
作者 王泽远 于栓宝 +3 位作者 郑浩轲 陶金 范雅峰 张雪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1,共8页
目的:分析与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LNM)相关的临床特征,构建PLNM的术前预测模型,以减少不必要的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extende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ePLND)。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回... 目的:分析与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LNM)相关的临床特征,构建PLNM的术前预测模型,以减少不必要的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extende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ePLND)。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2014—2024年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和ePLND的344例患者,其中77例(22.4%)患者淋巴结阳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MRI报告和组织病理结果,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241例,70%)和验证集(103例,3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PLNM的术前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P=0.021)、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P=0.002)、fPSA/tPSA(P=0.011)、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P<0.001)、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P=0.004)、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8(P=0.005)、临床T分期(P<0.001)和MRI显示的淋巴结受累(MRI-indicated lymph node involvement,MRI-LNI)(P<0.001)是预测PLNM的显著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OR=91.24,95%CI:13.34~968.68)、PI-RADS评分(OR=7.64,95%CI:1.78~138.06)和MRI-LNI(OR=4.67,95%CI:1.74~13.24)是预测P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多因素模型的预测效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83]显著优于单一指标[阳性针数百分比(AUC=0.806)、PI-RADS评分(AUC=0.679)和MRI-LNI(AUC=0.768)]。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表明,多因素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和显著的净收益,在6%的截断值下只漏检了约5.2%的PLNM(4/77),而减少了约53%的ePLND(139/267),显示出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PI-RADS评分和MRI-LNI是P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多因素模型可显著提高预测效果,为指导临床ePLND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淋巴转移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VI-RADS评分在膀胱癌中的应用及进展
12
作者 王承炎 刘华琼 +2 位作者 高文鑫 姜兴岳 许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6-181,共6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及分期较为困难,使膀胱癌患者的诊治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2018年,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及分期较为困难,使膀胱癌患者的诊治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2018年,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技术所提出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I-RADS)得到了日本腹部放射学会、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及欧洲泌尿外科影像学会的共同认可。VI-RADS评分可对膀胱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类,为临床医生对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本文就VI-RADS在膀胱癌中的诊断效能、VI-RADS参数及诊断膀胱癌时最佳临界值的选择、VI-RADS与影像组学的联合等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肿瘤大小和肿瘤所在部位对VI-RADS的影响等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肌层浸润 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默认网络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强 马红卫 +3 位作者 王祎 苏婧 辛志伟 张清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2,共6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即睡眠时因上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或气流减少,表现为睡眠碎片化和间歇性低氧。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是大脑在静息状态下活跃的网络,参与自我反思、记忆、内在思维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即睡眠时因上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或气流减少,表现为睡眠碎片化和间歇性低氧。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是大脑在静息状态下活跃的网络,参与自我反思、记忆、内在思维等认知过程。DMN损伤是OSA发生认知障碍的关键因素,多参数MRI技术对全面检测DMN的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基于多参数MRI技术对近年来OSA DMN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SA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默认网络 认知障碍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预测研究
14
作者 陈媛慧 雷雨萌 史文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构建的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构建的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IP组(n=36)和IP组(n=69)。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筛选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并评价其区分力。构建融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4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扩散系数(DCavg)、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增加是患者发生IP的保护因素,乳酸(Lac)增加是危险因素(P<0.05);6个深度学习模型中,支持向量机模型性能最优,准确度为0.952(100/105),灵敏度为0.957(66/69),特异度为0.944(34/36);3种模型对患者IP发生情况均有较好的区分力;4种模型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且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基于临床特征、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构建的融合模型能够实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IP的准确预测,并提供个性化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静 黄豆豆 +2 位作者 陈峻帆 罗银灯 刘玥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上不同感兴趣区的影像组学模型和结合影像组学、PI-RADS 2.1评分、临床变量的综合模型在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2个医疗中心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245例:渝中院区176例...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上不同感兴趣区的影像组学模型和结合影像组学、PI-RADS 2.1评分、临床变量的综合模型在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2个医疗中心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245例:渝中院区176例,其中低侵袭性组[Gleason评分≤7(3+4)]77例,高侵袭性组[Gleason评分≥7(4+3)]99例;江南院区69例(低侵袭性组33例,高侵袭性组36例)。所有患者行多参数MRI检查后,在多参数MRI图像上分割2种ROI:肿瘤病变区域(tumor region, TR)和前列腺区域(prostate gland, PG)。评估与前列腺癌侵袭性相关的临床变量,并记录每位患者的PI-RADS 2.1评分。使用逻辑回归算法作为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多个前列腺癌侵袭性分层模型:影像组学模型(ModelTR、ModelPG、ModelPG+TR)、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影像组学-PIRADS联合模型、临床-PIRADS联合模型和影像组学-临床-PIRADS综合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各模型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收益。结合影像组学评分、独立临床变量和PI-RADS2.1评分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通过校准度、区分度和临床应用评价列线图性能。结果 在3种影像组学模型中,ModelPG+TR的AUC值为0.919,高于ModelTR(AUC=0.874)和ModelPG(AUC=0.887)。在联合模型中,影像组学-PIRADS-临床综合模型的AUC为0.954,优于影像组学模型(AUC=0.919)、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AUC=0.919)、影像组学-PIRADS联合模型(AUC=0.921)和临床-PIRADS联合模型(AUC=0.769)。列线图在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风险分层性能(AUC=0.919)和校准效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影像组学模型ModelPG+TR和影像组学-临床-PIRADS综合模型获得了较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结合前列腺和肿瘤区域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可准确评估前列腺癌的侵袭性;结合影像组学、PI-RADS 2.1评分和临床变量的综合模型能进一步提高对前列腺癌侵袭性的评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肿瘤 侵袭性 前列腺体积 肿瘤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和机器学习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晶 罗天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发病率不断升高。CSVD通常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发病率不断升高。CSVD通常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多参数MRI和机器学习在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辅助诊断和发病机制探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阐明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及其早期诊断提供全面、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数MRI改良PI-RADS评分4分和5分病灶的最大径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预测效果
17
作者 田宇轩 阮明健 +5 位作者 刘毅 李德润 吴静云 沈棋 范宇 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4,共8页
目的:评估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中将病灶最大径15 mm作为4分升级为5分标准的合理性并进行改良,以提升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 目的:评估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中将病灶最大径15 mm作为4分升级为5分标准的合理性并进行改良,以提升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9—2022年间接受前列腺MRI检查及穿刺的患者,将这组患者作为训练集,2023年的患者作为验证集,对病灶进行定位及测量最大径。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计算出病灶最大径预测csPC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最佳截断值,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缩小组间差异,在验证集中进行诊断效能的比较。结果:训练集的589例患者中,358例(60.8%)的病灶位于外周带,231例(39.2%)位于移行带,496例(84.2%)为csPCa病变。外周带病灶的中位直径小于移行带病灶(14 mm vs.19 mm,P<0.001)。ROC分析最大径对csPCa的预测效果,外周带病灶(AUC=0.709)与移行带病灶(AUC=0.6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计算得出外周带病灶的截断值为11.5 mm,移行带病灶为16.5 mm。通过在验证集中计算截断值对应的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发现按病灶位置进行分层可以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为0.170。结论:将15 mm作为病灶PI-RADS评分4分升级为5分的标准过于笼统,外周带病灶的截断值小于移行带病灶,应考虑对不同位置的病灶分开设定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临床决策规则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变量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敏感性
18
作者 赵青 苏桐 +5 位作者 代婷 王锐 张硕 陶阳 吕发金 欧阳祖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变量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敏感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8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并...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变量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敏感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8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并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173例)和验证队列(75例),所有患者在行NAT前均接受mpMRI检查。采用Miller-Payne(MP)分级系统评估NAT疗效,MP 1~2级视为对NAT反应不敏感,MP 3~5级视为对NAT反应敏感。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图像勾画肿瘤区域并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变量,包括年龄、月经状态、分子亚型、化疗方案、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增值指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变量和Rad-score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和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Rad-score(P<0.001)、ER表达状态(P=0.001)、化疗方案(P=0.031)与乳腺癌NAT疗效敏感显著相关。Rad-score与ER表达状态、化疗方案所构建的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在训练队列中AUC为0.845(95%CI:0.780~0.910),验证队列中AUC为0.820(95%CI:0.718~0.923)。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对NAT敏感性方面有较高的区分度(C指数:训练队列为0.842,验证队列为0.822),校准曲线显示一致性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较高的总体净效益。结论mpMRI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病理变量的联合模型及列线图能准确预测乳腺癌对NAT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组学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治疗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细胞毒性水肿的影响
19
作者 胡少坤 肖培伦 +4 位作者 张海默 李天睿 陈超 于淼 王晓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1-548,共8页
目的:采用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脉冲梯度自旋回波(PGSE)等多参数MRI扫描结合多种组织病理学技术观察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后再灌注(CIRI)对脑组织细胞毒性水肿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建立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采用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脉冲梯度自旋回波(PGSE)等多参数MRI扫描结合多种组织病理学技术观察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后再灌注(CIRI)对脑组织细胞毒性水肿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建立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60 min再灌注(IR-60 min)组、IR-120 min组及IR-180 min组。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CIRI模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结合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鉴定模型;多参数MRI扫描、结合脑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毒性水肿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HE染色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示,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侧大脑皮质水肿程度加重;T2WI结果示,IR-60 min组损伤开始累及大脑皮质,IR-120 min组损伤已完全累及大脑皮质,IR-180 min组损伤最重(P<0.05),大脑中线明显向对侧移位。各缺血侧大脑皮质相对表观弥散系数、水交换时间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且呈上升趋势;各缺血侧大脑皮层细胞膜通透性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缺血侧大脑皮质AQP4、IL-1β、TNF-α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且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60、120及180 min后再灌注均可导致脑损伤,且缺血时间的延长会加重脑细胞毒性水肿,120 min是CIRI模型的最佳缺血时间;多参数MRI可活体监测大鼠CIRI后脑组织微结构变化,为早期临床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MRI)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 水通道蛋白4(AQP4) 脑水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高低场强多参数MRI对PI-RADS(第2版)定性诊断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承琳 高歌 +3 位作者 李飞宇 方冬 王鹤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对比1.5T和3.0T多参数MRI(mpMRI)结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从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前列腺mpMRI检查的患者中,筛选出以定性诊断前列腺癌为目的、且在检查后3个月内取得... 目的:对比1.5T和3.0T多参数MRI(mpMRI)结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从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前列腺mpMRI检查的患者中,筛选出以定性诊断前列腺癌为目的、且在检查后3个月内取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结果的447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68.7±9.0)岁,PSA(15.4±14)ng/mL。其中75例使用1.5T MR仪,372例使用3.0T MR仪。检查序列包括常规T2WI、DWI(b=0、800s/mm2)和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Gleason评分≥7认为是临床显著癌。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入组病例使用PI-RADS v2进行独立阅片分析,将1.5和3.0T mpMRI的诊断结果进行诊断效能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447例中经病理证实的临床显著前列腺癌195例(43.6%)。1.5T和3.0T两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和0.89,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5.0%和85.8%,特异度分别为91.4%和80.7%,阳性预测值为92.7%和76.1%,阴性预测值为94.1%和88.8%;两组间诊断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场强多参数MRI对PI-RADS v2定性诊断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场强 前列腺癌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