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的扣件结构多参数拟合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崔晓璐 黄博 陈光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研究扣件结构参数对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基于轮轨摩擦耦合自激振动的观点建立了小半径曲线轨道整体道床支承的轮轨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仿真验证了轮轨摩擦自激振动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研究了扣件结构中各参数对轮... 为研究扣件结构参数对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基于轮轨摩擦耦合自激振动的观点建立了小半径曲线轨道整体道床支承的轮轨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仿真验证了轮轨摩擦自激振动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研究了扣件结构中各参数对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综合考虑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了预测轮轨摩擦自激振动发生可能性的扣件结构多参数拟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道床支承的小半径曲线轨道上,轮轨间饱和蠕滑力引起的轮轨摩擦自激振动是诱导该区间钢轨波磨的关键因素,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主要发生在300 Hz和320 Hz;根据扣件结构的多参数拟合方程,在适当范围内,扣件的垂向阻尼为1000 N·s/m,扣件间距为1.0 m组合时,可以降低小半径曲线轨道上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钢轨波磨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自激振动 扣件结构 最小二乘法 多参数拟合 钢轨波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拟合测井曲线环境校正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勇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3期70-75,共6页
以地震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在西湖凹陷的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测井和地震等基础资料的质量是影响地震反演效果的关键因素。凹陷中的探井,受地质条件、钻井工艺等因素的限制,井眼条件差,从而造成反演必须的声波和密度曲线失真。... 以地震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在西湖凹陷的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测井和地震等基础资料的质量是影响地震反演效果的关键因素。凹陷中的探井,受地质条件、钻井工艺等因素的限制,井眼条件差,从而造成反演必须的声波和密度曲线失真。针对这个问题,在分析声波、密度等曲线与自然伽马、中子等曲线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参数拟合重构的校正方法,并进行了合理性验证。校正后的曲线,其井震标定和反演效果都得到了改善,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储层预测 环境校正 多参数拟合 密度 伽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融合的页岩气地质甜点预测技术在川东南C工区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裴思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9,共7页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储层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准确预测页岩气甜点区是贯穿整个勘探开发流程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页岩气地质甜点预测多为基于单参数拟合方法展开,预测结果依赖于单一参数反演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以四川盆地东南部C...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储层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准确预测页岩气甜点区是贯穿整个勘探开发流程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页岩气地质甜点预测多为基于单参数拟合方法展开,预测结果依赖于单一参数反演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以四川盆地东南部C工区为研究目标区,开展了基于多参数融合方法的地质甜点预测技术应用。该方法从实际测井资料分析出发,以有机碳含量(w(TOC))、孔隙度、含气量为标准值,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其与地震弹性参数的多元回归公式,并通过叠前反演得到相应的弹性参数体,完成该地区地质甜点参数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纵向上与实际测井资料吻合,平面上与研究区地质认识相符。页岩气地质甜点的准确预测,降低了勘探开发风险,研究成果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可信的地球物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甜点 敏感参数 多参数拟合 叠前反演 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膨胀阀初始开度的影响因素及拟合计算研究
4
作者 赖孝成 连彩云 +1 位作者 吴俊鸿 廖敏 《制冷与空调》 2019年第12期51-56,共6页
本文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电子膨胀阀最优初始开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基于多组变量(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压缩机运行频率)组合测试结果,确认最优初始开度与各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拟合公式;最后通过分析多组温度组合工况下制冷系统... 本文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电子膨胀阀最优初始开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基于多组变量(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压缩机运行频率)组合测试结果,确认最优初始开度与各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拟合公式;最后通过分析多组温度组合工况下制冷系统的稳定时间和压底过热度,证明了多参数拟合初始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膨胀阀 初始开度 影响因素 多参数拟合 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地应力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何英明 王瑞和 +2 位作者 臧艳彬 雷杨 何英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4-277,共4页
针对地应力计算中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广泛采用传统牛顿类算法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将人工智能理论引入该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交叉因子的改进粒子群优化方法。以川东北大湾地区为例,反演计算求得了相应的地应力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算... 针对地应力计算中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广泛采用传统牛顿类算法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将人工智能理论引入该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交叉因子的改进粒子群优化方法。以川东北大湾地区为例,反演计算求得了相应的地应力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对初值的依赖性,具有优良的拟合残差统计特性,拟合曲线波动性小,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方法 多参数拟合 应力场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