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桉树无性系多区域联合测试的G×E分析及选优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楚彪
罗建中
+3 位作者
何文亮
卢万鸿
林彦
区余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117,共10页
【目的】对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五个地点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评价,以筛选出优良无性系。【方法】基于3.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数据。首先联合五个地点数据对各性状进行...
【目的】对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五个地点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评价,以筛选出优良无性系。【方法】基于3.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数据。首先联合五个地点数据对各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然后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单地点和多地点方差分析,以无性系、无性系×重复(地点)为随机效应,得出各性状的方差分量以及各无性系的BLUP值,从而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值。最后综合AMMI模型与BLUP-GGE模型选择优良无性系及适生环境。【结果】1)该研究表明各生长性状中的不同亲本、无性系、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亲本中,粗皮桉×韦塔桉的各性状表现较好,其年均材积和蓄积量可达到每株0.0690 m^(3)、26.6 m^(3)·hm^(-2)a^(-1);不同无性系中,EC245为较为优良的无性系,材积和年均蓄积量可达每株0.0909 m^(3)、118.46 m^(3)·hm^(-2)a^(-1),但保存率(77.8%)相对较低;不同地点中,雷州地区的无性系生长表现最好,平均材积和保存率分别为每株0.0836 m^(3)、85.5%,海口地区生长表现最差,平均材积和保存率分别为每株0.0238 m^(3)、55.5%。2)多地点联合的方差分析及遗传参数表明,无性系各性状与环境互作达到显著水平(P<0.01),同时各性状的重复力介于0.7174~0.8695之间。不同性状的效应量中,树高的环境效应量(43.2%)、互作效应量(17.0%)远大于其他性状,胸径的环境效应量(26.5%)、互作效应量(8.8%)最低,说明树高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胸径却较稳定;不同地点中,树高重复力介于0.6539~0.9018,胸径重复力介于0.6791~0.9301,材积重复力较高介于0.6808~0.9360,蓄积量重复力介于0.4811~0.9250,说明材积适合作为目标性状进行选优。3)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表明基于材积性状的AMMI与BLUP-GGE双标图结果略有不同。两模型一致得出雷州为理想环境以及EC245为高材积无性系,其次是EC234、CM1509。AMMI模型得出稳定性较高的是EC244、EC228和EC238,最低的是EC245,并且筛选出EC245为高材积、低稳定的无性系;但是BLUP-GGE模型得出稳定性较高的是EC244、EC232和EC224,最低的是EC238,并且筛选出EC245为高材积、中等稳定的无性系。【结论】综合评价EC245为高材积、稳定性中等的无性系,且其在各个地点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重复力
多区域测试
AMMI模型
BLUP-G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楸树高产高氮利用效率无性系筛选及G×E互作分析
2
作者
王智勇
周梦岩
+6 位作者
陈文义
麻文俊
王军辉
张一
吴创业
罗志斌
周婧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试验地点6年生13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异速生长模型计算其生物量,通过对氮含量的测定,计算氮素利用效率,并对无性系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利用ASReml-R程序包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得到3个试验地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BLUP数据,使用可视化BLUP-GGE双标图对其进行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3个试验地点土壤含氮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曹县、永城和牡丹区。不同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同一地点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地点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2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发现无性系6-7、008-1、1-3和2-8的生物量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无性系8401、6-7、2-8和20-01的氮素利用效率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对不同无性系的适应性分析发现,无性系2-8在牡丹区和曹县地点适应性最强,无性系1-3在永城地点适应性最强。对不同无性系高生产力与稳定性分析发现,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且在3个试验地点较稳定的优良无性系;无性系1-3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008-1为生物量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较低且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结论】基于不同土壤含氮量下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排序结果,结合BULP-GGE双标图中适应性、高生产力和稳定性分析,筛选出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型无性系,可栽植范围较广;无性系1-3为低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牡丹区等土壤含氮量较低的地点;无性系008-1为高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曹县等土壤含氮量充足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生物量
氮素利用效率
BLUP-GGE
多区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桉树无性系多区域联合测试的G×E分析及选优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楚彪
罗建中
何文亮
卢万鸿
林彦
区余端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
广东海洋大学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117,共10页
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FYBB2021MB002)
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桉树资源库(PT2021-04)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17KJCX031,2019KJCX014)。
文摘
【目的】对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五个地点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评价,以筛选出优良无性系。【方法】基于3.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数据。首先联合五个地点数据对各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然后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单地点和多地点方差分析,以无性系、无性系×重复(地点)为随机效应,得出各性状的方差分量以及各无性系的BLUP值,从而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值。最后综合AMMI模型与BLUP-GGE模型选择优良无性系及适生环境。【结果】1)该研究表明各生长性状中的不同亲本、无性系、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亲本中,粗皮桉×韦塔桉的各性状表现较好,其年均材积和蓄积量可达到每株0.0690 m^(3)、26.6 m^(3)·hm^(-2)a^(-1);不同无性系中,EC245为较为优良的无性系,材积和年均蓄积量可达每株0.0909 m^(3)、118.46 m^(3)·hm^(-2)a^(-1),但保存率(77.8%)相对较低;不同地点中,雷州地区的无性系生长表现最好,平均材积和保存率分别为每株0.0836 m^(3)、85.5%,海口地区生长表现最差,平均材积和保存率分别为每株0.0238 m^(3)、55.5%。2)多地点联合的方差分析及遗传参数表明,无性系各性状与环境互作达到显著水平(P<0.01),同时各性状的重复力介于0.7174~0.8695之间。不同性状的效应量中,树高的环境效应量(43.2%)、互作效应量(17.0%)远大于其他性状,胸径的环境效应量(26.5%)、互作效应量(8.8%)最低,说明树高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胸径却较稳定;不同地点中,树高重复力介于0.6539~0.9018,胸径重复力介于0.6791~0.9301,材积重复力较高介于0.6808~0.9360,蓄积量重复力介于0.4811~0.9250,说明材积适合作为目标性状进行选优。3)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表明基于材积性状的AMMI与BLUP-GGE双标图结果略有不同。两模型一致得出雷州为理想环境以及EC245为高材积无性系,其次是EC234、CM1509。AMMI模型得出稳定性较高的是EC244、EC228和EC238,最低的是EC245,并且筛选出EC245为高材积、低稳定的无性系;但是BLUP-GGE模型得出稳定性较高的是EC244、EC232和EC224,最低的是EC238,并且筛选出EC245为高材积、中等稳定的无性系。【结论】综合评价EC245为高材积、稳定性中等的无性系,且其在各个地点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
关键词
桉树
重复力
多区域测试
AMMI模型
BLUP-GGE模型
Keywords
Eucalyptus
repeatability
multi-area test
AMMI model
BLUP-GGE Model
分类号
S72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楸树高产高氮利用效率无性系筛选及G×E互作分析
2
作者
王智勇
周梦岩
陈文义
麻文俊
王军辉
张一
吴创业
罗志斌
周婧
机构
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综合试验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盐碱地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温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D2200301-4)。
文摘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试验地点6年生13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异速生长模型计算其生物量,通过对氮含量的测定,计算氮素利用效率,并对无性系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利用ASReml-R程序包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得到3个试验地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BLUP数据,使用可视化BLUP-GGE双标图对其进行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3个试验地点土壤含氮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曹县、永城和牡丹区。不同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同一地点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地点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2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发现无性系6-7、008-1、1-3和2-8的生物量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无性系8401、6-7、2-8和20-01的氮素利用效率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对不同无性系的适应性分析发现,无性系2-8在牡丹区和曹县地点适应性最强,无性系1-3在永城地点适应性最强。对不同无性系高生产力与稳定性分析发现,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且在3个试验地点较稳定的优良无性系;无性系1-3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008-1为生物量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较低且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结论】基于不同土壤含氮量下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排序结果,结合BULP-GGE双标图中适应性、高生产力和稳定性分析,筛选出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型无性系,可栽植范围较广;无性系1-3为低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牡丹区等土壤含氮量较低的地点;无性系008-1为高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曹县等土壤含氮量充足的地区。
关键词
楸树
生物量
氮素利用效率
BLUP-GGE
多区域测试
Keywords
Catalpa bungei
biomass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BULP-GGE
multi-area experiment
分类号
S722.3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桉树无性系多区域联合测试的G×E分析及选优
王楚彪
罗建中
何文亮
卢万鸿
林彦
区余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楸树高产高氮利用效率无性系筛选及G×E互作分析
王智勇
周梦岩
陈文义
麻文俊
王军辉
张一
吴创业
罗志斌
周婧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