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和LMDI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子龙 张意萍 +2 位作者 吕诗雨 孙颖琦 晏欣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2-708,共17页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区域间协同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构建了地级市尺度水资源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12、2015和2017年黄河流域水足迹的时空格局演变和城市间虚拟水转移特征,并采用对数迪氏指数(LMDI)模型探究水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足迹在时间上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演变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下游高,上游低”的区域格局;虚拟水转移主要集中在省域内部,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梯度导向特征;经济增长和技术因素等是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各因素对水足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驱动机制差异,将78个城市划分为5类水足迹驱动模式,为分区施策、精准提升流域城市节水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PM_(2.5)足迹评估——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莹莹 王赵明 +4 位作者 沈瑞华 姚磊 王旭 杨毅 李博雨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41-4154,共14页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PM_(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的扩展显著加剧了PM_(2.5)的排放。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PM_(2.5)的来源和治理,但如何量化各省份的PM_(2.5)足迹,并系统分析其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仍然是一...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PM_(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的扩展显著加剧了PM_(2.5)的排放。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PM_(2.5)的来源和治理,但如何量化各省份的PM_(2.5)足迹,并系统分析其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了2007—2017年中国生产PM_(2.5)足迹(PF_(P)),消费PM_(2.5)足迹(PF_(C))以及省际间隐含PM_(2.5)足迹(EP_(F))的转移量。结果显示,PF_(P)和PF_(C)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PF_(P)始终大于PF_(C)。各省份对PF的贡献差异显著,多数省份EP_(F)出口量超过本省PF_(P)总量的一半,三分之一省份需通过进口EP_(F)的方式来满足发展需求。同时,中国向海外EP_(F)的转移重心正在由沿海向内陆迁移。从部门贡献来看,在研究期间,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始终是PF_(P)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省份的特点对大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不断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足迹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省际转移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结构分解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乐英 赵义义 +1 位作者 苗长虹 杜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37-8750,共14页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路径;通过结构分解方法,追踪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区域内外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区域内外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呈净贸易隐含碳转出区域,主要由中间投入的贸易方式进入其他各省的生产需求时导致。该流域的生产供应和整体需求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对东南沿海省份的供应和需求正逐渐减少。区域外的最终需求和本地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出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的最终需求和区域外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入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此外,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是影响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前者对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者则主要起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隐含碳排放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中美贸易隐含能源、碳排放的测算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中 王刚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6-426,共11页
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数据,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增加值贸易规模及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账户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测算出中美外贸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总体水平及... 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数据,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增加值贸易规模及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账户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测算出中美外贸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总体水平及其行业结构。研究表明:1995-2009 年,中国对美国的增加值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但随后受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增加值出口规模有所减小;相比于美国,中国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较高,从而导致较大规模的隐含能源和隐含碳出口,长期处于隐含能源和隐含碳净输出国地位,且净输出规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行业结构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等能源行业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隐含能源 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以西部大开发12个省、市、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9
5
作者 方爱平 李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52-56,共5页
"十二五"时期,我国西部区域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十二五"时期,我国西部区域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DEA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对西部区域12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局部和全局性的比照分析,最后,对西部区域科技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西部大开发 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区域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的我国会展业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铁成 刘力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34-45,共12页
在事件活动领域,相对于体育活动,关于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何将与会展相关的产业和区域全部纳入其中以避免失真和漏损,是会展经济影响研究的难点之一。该研究首次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通过将波及的12个产业部门... 在事件活动领域,相对于体育活动,关于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何将与会展相关的产业和区域全部纳入其中以避免失真和漏损,是会展经济影响研究的难点之一。该研究首次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通过将波及的12个产业部门进行归并,计算了我国30个省区会展产业的区域及区域间影响力,并以广交会为案例,进行了会展间接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而且几乎所有的省区都会产生相互间的波及效应;在总产出层面,会展产业的影响力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我国会展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案例研究表明,第104届广交会的间接经济影响约为162.43亿元(其中广东占比最高,为35.09%),直接与间接效应之比为1:2.94;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五个产业部门受广交会影响较大,合计占比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业 中国 间接经济影响 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广交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区域农业投入产出模型与农民增产增收对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蒋青松 张兴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932-15935,共4页
介绍了南疆农业投入与产出现状:一是农业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二是化肥使用量过大,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三是水资源紧张,维系生态环境平衡压力巨大;四是南疆农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不明显,农业仍是弱势产业;五是南疆... 介绍了南疆农业投入与产出现状:一是农业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二是化肥使用量过大,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三是水资源紧张,维系生态环境平衡压力巨大;四是南疆农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不明显,农业仍是弱势产业;五是南疆经济的主体仍是农业经济,南疆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选取阿克苏地区为代表,依据2002~2007年投入与产出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南疆区域农业投入产出模型。在对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DPS软件,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加以修正和检验,进而对所得结果的经济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相关模型进行了补充说明。针对现阶段严重制约南疆地区农业经济产出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维系生态环境平衡;四是增强农业投保意识,尽量减少风险损失;五是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路线,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 投入产出模型 增产增收 主成分法 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初湖北与我国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田艳平 穆婷婷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25,共8页
通过构建湖北省、中部其他四省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等三区域间三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对新世纪初湖北省与中部其他四省及全国其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时湖北省虽与其他区域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关... 通过构建湖北省、中部其他四省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等三区域间三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对新世纪初湖北省与中部其他四省及全国其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时湖北省虽与其他区域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关联效应,但总体上看,在新世纪初,这种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湖北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本省的市场需求。新世纪初的湖北省与其他区域间经济推动或拉动的相互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投入 产出模型 产业关联 湖北省 其他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钢铁行业虚拟污水转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宇平 张霖子 +1 位作者 赵晶 于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8,共7页
为深入了解中国钢铁行业的虚拟污水排放及转移情况,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钢铁行业虚拟污水排放量(本次尚未收集西藏数据),分析了虚拟污水排放情况及虚拟污水贸易格局,识别出了净承接污染... 为深入了解中国钢铁行业的虚拟污水排放及转移情况,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钢铁行业虚拟污水排放量(本次尚未收集西藏数据),分析了虚拟污水排放情况及虚拟污水贸易格局,识别出了净承接污染排放地区和净转出污染排放地区。结果显示:钢铁行业万元增加值污水排放强度呈由北到南逐渐递增的趋势;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虚拟污水排放总量达1.32×10^(9) t,各地区的钢铁行业虚拟污水排放量差异明显,其中河北省的排放量最大,占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排放量的17.99%,其次为河南省、江西省,分别占11.80%、7.61%;钢铁行业虚拟污水贸易格局整体由水质较好的浙江省、江苏省等转移至水质较差的河北省、河南省等;2012年河北省向其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输送钢铁,导致河北省产生2.39×10^(8) t的虚拟污水,占河北省本省所用钢铁虚拟污水排放量的69%。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建立污染转移补偿机制及提高技术创新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污水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污水排放强度 钢铁行业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碳消费产业转移实证检验
10
作者 侯普光 杨琳 王云青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基于对碳消费的中间投产在外贸转移中的隐含可能,文章以我国作为对象国,并按照贸易过程中的国内产业转移为最终投产碳消费测度对象构建多区域投产模型,按照效率、技术、结构和投产规模效应以及进出口国的相应产品占比与碳排放条件验证... 基于对碳消费的中间投产在外贸转移中的隐含可能,文章以我国作为对象国,并按照贸易过程中的国内产业转移为最终投产碳消费测度对象构建多区域投产模型,按照效率、技术、结构和投产规模效应以及进出口国的相应产品占比与碳排放条件验证针对我国贸易的产业转移条件下的碳消费隐藏部分的排放条件。结果证实:我国近阶段出口以及贸易推动的经济增长仍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但我国在对美贸易出口中实现了产品单位碳消费逐步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产业转移 碳消费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京津冀区域产业溢出及反馈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李佳 王浩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3-128,F0003,共7页
采取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京津冀区域细化的产业部门分类,并分析各细分产业间的关联情况,对三地各自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反馈效应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各产业关联结构紧密,集聚性强,三次产业乘数... 采取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京津冀区域细化的产业部门分类,并分析各细分产业间的关联情况,对三地各自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反馈效应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各产业关联结构紧密,集聚性强,三次产业乘数效应均强于津冀两地,其工业与农业对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强;北京与天津高端类产业关系密切并促进产业升级;天津工业的乘数效应排名最高,服务业紧随其后,天津工业带动了河北传统产业的产出;天津与北京优势产业分布结构相似,未能形成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工业是河北经济的支柱力量,对京津各产业溢出效应很弱,未能有效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发挥三地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三地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以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乘数效应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隐含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天骄 许钤川 温璐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151,共10页
本文依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9省2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并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绝对碳排放强度及相对碳排放强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 本文依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9省2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并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绝对碳排放强度及相对碳排放强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消费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大于生产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东部地区依旧是长江经济带相互贸易往来的最大受益者,而中部地区的优势逐渐被西部地区所取代。未来,长江经济带应当实行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中西部地区亟需实现向绿色制造转变以及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而东部地区则有必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促进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隐含碳排放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丕群 郁广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4X期4-6,共3页
本文通过编制西部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包括资源占用部分),分析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西部资源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了列系数模型的结构和在西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阐述了资源占用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研究资源的制约... 本文通过编制西部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包括资源占用部分),分析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西部资源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了列系数模型的结构和在西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阐述了资源占用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研究资源的制约作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经济发展 列系数模型 资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世后两岸四地人才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向前 黄种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82,共4页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两岸四地人才流动极其频繁,入世后这种趋势进一步 加剧,可以尝试建立中华地区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用于分析两岸四地经济、社会、人口等关系,从 而为中华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入世 人才资源 投入产出模型理论 人力资源 应用 区域经济 社会 人口 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省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构造——以河南省为例
15
作者 商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081-3084,共4页
以河南省和全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MRIO模型,提出一种构建两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简单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省产业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多(两)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在研究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时具... 以河南省和全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MRIO模型,提出一种构建两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简单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省产业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多(两)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在研究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利用地区区位商可以对多地区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初步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区位熵 mrio模型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关联、结对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对江浙沪及其帮扶地区的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崔建刚 孙宁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4,103,共9页
东西部结对扶贫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运用传统的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编制了苏陕、浙川、沪滇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别比较分析了三组结对扶贫地区产业关联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被帮扶地区区域内乘数效应普遍较低,产业布局... 东西部结对扶贫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运用传统的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编制了苏陕、浙川、沪滇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别比较分析了三组结对扶贫地区产业关联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被帮扶地区区域内乘数效应普遍较低,产业布局分散化特征明显;帮扶地区对被帮扶地区产业的溢出效应远远小于后者对前者的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就结对扶贫地区不同产业的溢出效应而言,存在溢出错位现象,即本地区对另一地区溢出效应较强的产业未必是本地区的主导产业,而是与另一地区的主导产业相对应的产业。因此,要根据结对扶贫地区间产业关联特征,加快产业有序转移,提高区域间结对扶贫的溢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关联 结对扶贫 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中国省际贸易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商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34-137,共4页
区域贸易在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引力模型、边界效应模型和空间互动模型探讨中国省际贸易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贸易表现出不对称性、空间相关性等特征;地区间的贸易受经济规模影响,无论是贸易输... 区域贸易在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引力模型、边界效应模型和空间互动模型探讨中国省际贸易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贸易表现出不对称性、空间相关性等特征;地区间的贸易受经济规模影响,无论是贸易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会对贸易产生积极作用;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区域贸易的主要因素,邻近地区间贸易更为活跃,但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空间关联 引力模型 空间互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大地带间的产业关联及其溢出和反馈效应--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吴福象 朱蕾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0-152,共13页
本文对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的前、后向联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的显... 本文对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的前、后向联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的显著,中部地区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纽带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协调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产业协调和区域福利补偿,必须加快产业转移,扩大区域间公共知识溢出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全球价值链 产业关联 溢出和反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河南省区域创新协同度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桂林 许如意 +1 位作者 王新政 李明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9-1066,共8页
运用协同理论构建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序参量指标体系,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测度与分析河南省2004—2018年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子系统有序度与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河南省区域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与复合系统协... 运用协同理论构建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序参量指标体系,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测度与分析河南省2004—2018年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子系统有序度与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河南省区域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协同度大小由负到正,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形成,协同效应逐渐明显。计量经济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动态关系,并且创新投入是创新产出的格兰杰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投入产出 协同度模型 计量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O的中国区域投资诱发的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德明 何红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采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定量核算了2007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投资活动所诱发的经济增长拉动和能源消耗双重效应。结果表明:各区域投资活动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外溢现象明显,能源消耗强度指标也呈现明显区域化差异,如京津、东部... 采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定量核算了2007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投资活动所诱发的经济增长拉动和能源消耗双重效应。结果表明:各区域投资活动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外溢现象明显,能源消耗强度指标也呈现明显区域化差异,如京津、东部沿海、南部沿海承接的经济拉动效应的能耗强度最低,经济增长的能源效率较高。认为当前区域投资政策的制定需充分考虑经济增长拉动的外溢性和资源环境的硬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 固定资本形成 经济增长 能源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