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的京津冀地区虚拟水核算 被引量:39
1
作者 曹涛 王赛鸽 陈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799,共12页
通过贸易与消费调控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途径之一。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可为地区间虚拟水贸易战略提供依据。基于2012年京津冀地区投入产出表与生产用水量构建了跨地区虚拟水核算模型,计算了隐含在经济贸... 通过贸易与消费调控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途径之一。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可为地区间虚拟水贸易战略提供依据。基于2012年京津冀地区投入产出表与生产用水量构建了跨地区虚拟水核算模型,计算了隐含在经济贸易中的虚拟水总量及各地区各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拉动系数,分析了各部门虚拟水进出口情况,识别了重点耗水部门。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呈现虚拟水净出口状态,其中净出口部门主要为北京的服务与交通业,河北的农业和制造业。京津冀的农业、矿业和水供应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水量大,应注重提升用水效率及节水技术的开发;三地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与交通业的平均拉动系数较大,这说明其他部门生产活动对该部门依赖性较大,其单位产出的提高将带动整个地区更多虚拟水量的投入。此外,河北的农业和制造业为京津冀各部门输送了大量虚拟水,为各部门生产提供了支撑,是节水的重点部门,应着重调整其产业结构,并从直接和间接用水两方面入手减少水资源消耗。计算了京津冀地区不同部门的直接、间接水资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拉动系数,以及部门间的虚拟水贸易情况,结果可为该地区部门间水资源配置和虚拟水战略的制定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京津冀地区 贸易与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我国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Upmanu LALL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62-69,共8页
分析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细分我国30个省区(不涉及西藏)及42个经济部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分析各省区虚拟水流动的空间、部门、需求格局,指出我国在实施虚拟水战略中,应重点提高新疆、黑龙江等... 分析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细分我国30个省区(不涉及西藏)及42个经济部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分析各省区虚拟水流动的空间、部门、需求格局,指出我国在实施虚拟水战略中,应重点提高新疆、黑龙江等虚拟水流出、净流出较高省区的生产用水效率;加强改善山东等虚拟水流入、净流入较高省区的消费习惯,重点调整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需求,结合虚拟水主要来源,合理调整其贸易结构。两方面调整中均应对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部门予以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虚拟水战略 用水管理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田贵良 李娇娇 李乐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共8页
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之一,分析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实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内、... 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之一,分析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实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内、外经济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动关系,依据多区域投入产出核算原理,基于产业经济、贸易数据及产业部门用水量,设计2012年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框架,计算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并评价净输出省区虚拟水贸易状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全国贸易中,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呈虚拟水净输出状态。上海、浙江和重庆为虚拟水净输入区,其余省区均为虚拟水净输出区,其中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虚拟水净输出状态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不协调。②长江经济带各省区主要虚拟水输入、输出产业部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下游区域和上游地区重庆主要虚拟水输出产业为制造业,中游区域和上游地区四川、贵州、云南主要输出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③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贸易中,各省区贸易联系呈现出沿长江流域地理分布的特征。上游地区间贸易交流频繁,与中下游区域贸易联系不强,而中下游区域间贸易交流频繁。上海、浙江是虚拟水主要流向地,江苏、湖南是各省区虚拟水主要来源地。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应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转变区域间贸易结构;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根据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性和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合理制定产业和贸易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虚拟水贸易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甘肃省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乔磊 马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81-86,124,共7页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甘肃省生态足迹有利于把握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以2012年中国30省(市、自治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甘肃省与全国各经济区之间不同产业生态足迹互相占用情况以及甘肃...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甘肃省生态足迹有利于把握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以2012年中国30省(市、自治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甘肃省与全国各经济区之间不同产业生态足迹互相占用情况以及甘肃省生态足迹。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占用沿海地区、西北、中部、地区生态足迹,其中工业间接占用生态足迹是各地区生态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的主要成因;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最高,主要以直接占用甘肃省农业为主;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高达30.1 hm 2,是甘肃省土地面积的17.8倍,生态承载能力堪忧;甘肃省8部门中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人均生态足迹较低,分别为0.17 hm 2与0.07 hm 2,万元GDP生态足迹较低,土地利用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投入产出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水资源转移网络的特征解构与演化因素分析
5
作者 秦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3,170,共8页
基于2007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和用水量数据,依据多区域投入产出核算原理对区域间的水资源转移关系进行识别,进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对跨区域水资源转移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区域间... 基于2007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和用水量数据,依据多区域投入产出核算原理对区域间的水资源转移关系进行识别,进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对跨区域水资源转移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区域间的水资源转移关系已经发展为明显的网络结构形态,但是整体网络的关联性、稳定性及传导效率还有待提升,且呈现出“中心-外围”的非均质特征,江苏和广东分别成为生产侧和消费侧水资源转移网络的核心节点;出度中心度较高的新疆、黑龙江、湖南和江西等地更多地承担着“生产者”角色,入度中心度较高的广东、重庆、浙江和陕西等地更多地承担着“消费者”角色,而中介中心度较高的江苏、安徽和河南等地更多地承担着“中转者”角色;QAP分析显示地理空间邻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均有利于跨区域水资源转移网络的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区域转移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视角的中国水足迹地区间差异:“总量-结构-效率”分析框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兆丹 Upmanu LALL +1 位作者 王张琪 田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5-94,共10页
我国水资源短缺地区间差异问题正引起各界关注,分析比较各地区用水总量、结构及效率,是我国构建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在"总量-结构-效率"分析框架下,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锡尔指数空间... 我国水资源短缺地区间差异问题正引起各界关注,分析比较各地区用水总量、结构及效率,是我国构建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在"总量-结构-效率"分析框架下,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锡尔指数空间差异分解、伪基尼系数差异成因分解等方法,分析我国30省级行政区(除西藏)42经济部门生产视角下水足迹(生产水足迹)地区间差异及其成因,为我国合理高效调整生产以降低水足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生产水足迹总量、结构、效率地区间差异明显。2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是其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成因(贡献率69.46%),而农林牧渔业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是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的重要贡献因子(贡献率59.19%),其关键因子为该部门最终需求量经济区域间差异(贡献率74.57%);水资源压力指标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源自经济区域内省区间可利用水资源量对应差别。3农林牧渔业直接用水系数与最终需求量、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最终需求量、住宿餐饮业用水乘数与最终需求量等省区间差别分别是三大产业生产水足迹省区间差异主要贡献因子。4生产水足迹强度省区间差异主要源于农林牧渔业生产水足迹强度对应差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对工业生产水足迹废弃率省区间差异的贡献高于其他经济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生产视角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差异分解 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计算——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钟章奇 孙翊 +1 位作者 刘晓 王铮 《热带地理》 2015年第6期785-796,共12页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上海市为例全面了探讨城市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贸易对城市产业与最终消费部门碳排放及其减排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7年上海市各部门的国内贸易隐含碳总量为68.97 Mt CO2,约占当年上...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上海市为例全面了探讨城市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贸易对城市产业与最终消费部门碳排放及其减排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7年上海市各部门的国内贸易隐含碳总量为68.97 Mt CO2,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42.31%;而其国际贸易隐含碳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为44.39和25.93 Mt CO2,分别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27.23%和15.91%。与此同时,2007年上海市最终消费的国内贸易隐含碳总量为13.63 Mt CO2,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8.36%;而其国际贸易隐含碳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为4.58和0.59 Mt CO2,分别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2.81%和0.36%。此外,上海市的国际与国内贸易隐含碳流入量和流出量等均存在显著的部门差异。而在国内贸易中上海市贸易隐含碳的流入与流出上,流入上海的贸易隐含碳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是河北、浙江、湖北、江苏和河南,接受流出上海的贸易隐含碳量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是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和安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减排责任 贸易隐含碳排放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视角的江苏省与我国其他省区水足迹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1 位作者 石常峰 马超 《水利经济》 2017年第2期16-21,共6页
基于生产视角,在"总量-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相关指标"分析框架下,比较江苏省与我国其他省区水足迹并分析差异成因。研究表明:(1)总量比较中,江苏生产水足迹在30省区按该水足迹由高到低排序中位居第11位。(2)产业结构比较中,江... 基于生产视角,在"总量-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相关指标"分析框架下,比较江苏省与我国其他省区水足迹并分析差异成因。研究表明:(1)总量比较中,江苏生产水足迹在30省区按该水足迹由高到低排序中位居第11位。(2)产业结构比较中,江苏生产水足迹高于其他19省区,主要源于其较高的居民生活直接用水、农林牧渔业最终需求量及直接用水系数、纺织业直接用水系数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终需求量。(3)需求结构比较中,江苏生产水足迹高于其他19省区,主要与其较高的虚拟水出口量、居民生活直接用水、城镇居民最终需求有关。(4)相关指标比较中,江苏水资源压力指标值高于其他15省区的主要原因是江苏水资源总量较低;江苏生产水足迹强度仅高于天津对应值,两者差异主要源于两省市生产水足迹差异;江苏工业生产水足迹废弃率(71.51%)高于其他27省区废弃率,且与江苏较高的年工业废水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生产视角 绿水发展 用水管理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省域-部门层面隐含碳排放权价值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明翔 靳雨琪 +1 位作者 戚书豪 孟彦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9-73,共5页
当前碳排放权价值评估主要在企业或项目层面开展,缺少区域和产业部门层面的评估。由于国内价值链的发展,省域-部门获得增加值引致的碳排放除了包含本省域-部门的直接碳排放,还包括其他省域-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文章将隐含碳排放权视为省... 当前碳排放权价值评估主要在企业或项目层面开展,缺少区域和产业部门层面的评估。由于国内价值链的发展,省域-部门获得增加值引致的碳排放除了包含本省域-部门的直接碳排放,还包括其他省域-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文章将隐含碳排放权视为省域-部门的生产要素投入,假设省域-部门分配的隐含碳排放权等于其引致的隐含碳排放量,省域-部门获得的增加值即其隐含碳排放权的价值。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省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省域-部门碳排放数据,通过构建环境拓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模型,首次评估了中国31个省份41个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权价值。研究发现不同省份不同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权价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南方地区的隐含碳排放权价值普遍高于北方地区,第三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权价值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部门。因此,不同省份和部门应采用适配自身情况的碳定价政策并制定不同省域-部门间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平衡机制以体现碳定价政策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隐含碳排放权 贸易隐含碳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保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压力结构特征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欣瑾 高玉屏 周申蓓 《水利经济》 2021年第6期16-23,42,78,共10页
如何优化水资源压力结构是“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继续支撑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解决的约束性问题。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采用压力指数法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虚拟水视角分析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 如何优化水资源压力结构是“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继续支撑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解决的约束性问题。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采用压力指数法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虚拟水视角分析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压力结构特征和虚拟水流动对区域压力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间实际压力年均值和变化趋势差距明显,其中上海、江苏压力值远高于其他省市,二者对过境水的依赖性较强;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主要呈现虚拟水对内净流出状态,且安徽和江西的虚拟水净流出量为上升趋势;总体上,通过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对缓解上海、浙江和重庆的水资源压力的贡献较大,而对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地区却呈压力加剧的作用力。提出包括建立科学的产业结构并进一步推进节水力度、改善区域内外贸易结构、协调虚拟水和实物水流出量等实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压力的区域空间均衡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资源压力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虚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钢铁足迹的脱钩趋势与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欣 罗子凡 +2 位作者 王化璇 高寒 熊翌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5-732,共8页
钢铁是维持现代社会经济系统运转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引发了对钢铁资源的大量需求,与此同时,钢铁的生产与消费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威胁人民群众健康.从消费侧视角出发,探究钢铁足迹的脱钩趋势和演变特征,对理解我国的钢... 钢铁是维持现代社会经济系统运转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引发了对钢铁资源的大量需求,与此同时,钢铁的生产与消费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威胁人民群众健康.从消费侧视角出发,探究钢铁足迹的脱钩趋势和演变特征,对理解我国的钢铁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核算并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钢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趋势,并揭示了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钢铁足迹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6年,我国钢铁足迹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经历了从强脱钩到扩张性耦合、再到弱脱钩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钢铁需求差异.从最终消费需求结构看:2016年我国73%的钢铁足迹由投资拉动,其中建筑业、其他制造业和交通部门贡献了98%的投资相关的钢铁足迹;家庭消费贡献了14%的钢铁足迹,轻工业、其他制造业、交通部门和生活性服务业贡献了约82%的家庭消费引发的钢铁足迹.基于我国钢铁足迹的演变特征与脱钩趋势引导终端钢铁消费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重点部门以需定产、合理消费,有助于实现钢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足迹 消费侧核算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脱钩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