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在心脏术后尿液引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华珍 黄萍 梁广妮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2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在心脏手术后尿液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1例,观察组使用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引流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一种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在心脏手术后尿液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1例,观察组使用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引流袋,比较两组病人尿路感染率及24h尿量记录误差、每小时尿量记录耗时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尿路感染率、24h尿量记录误差、每小时尿量记录耗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脏手术后病人应用可连续计量的多功能引流装置,能准确、快捷地测量尿量,为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引流装置 尿量 心脏手术 尿液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引流袋的制作及其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朱茜 罗悦 +1 位作者 邹鸿星 许国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B期75-76,共2页
目的介绍多功能引流袋的制作及其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自行研制了多功能引流袋,并应用于院前救护患者68例,其中腹部外伤行腹腔引流29例、肠外露2例、胸部外伤行胸腔闭式引流37例;引流袋放置时间最短30 s,最长12 min,平均6.2 mi... 目的介绍多功能引流袋的制作及其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自行研制了多功能引流袋,并应用于院前救护患者68例,其中腹部外伤行腹腔引流29例、肠外露2例、胸部外伤行胸腔闭式引流37例;引流袋放置时间最短30 s,最长12 min,平均6.2 min。结果引流过程中,患者无特殊感觉,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肺复张后肺水肿、纵膈摆动等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外露肠管无损伤、坏死,引流袋无脱落。结论多功能引流袋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使原有的急救器材及其功能得到了更新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引流 院前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115例重症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代天国 徐波 +4 位作者 冉红兵 邱银秀 程进强 刘应凯 高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63,共4页
重症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3.95%(115/2 910),其中男女比1.88∶1,平均年龄53岁(6~83岁),牙源性感染占80%,农村人群占79.13%。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为9.5 d(3~30 d),仅33.91%就诊于1周内。入院前3.48%的患者未接受过... 重症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3.95%(115/2 910),其中男女比1.88∶1,平均年龄53岁(6~83岁),牙源性感染占80%,农村人群占79.13%。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为9.5 d(3~30 d),仅33.91%就诊于1周内。入院前3.48%的患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19.13%自服消炎药,县、乡两级医院仅对9例患者开髓、6例患者脓肿切排。入院后8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多功能引流管辅助冲洗技术治疗,32例采用传统治疗。多功能引流管治疗组治愈率(90%vs 75%,P=0.03),住院天数(15.01±0.53 vs 18.13±0.85,P=0.02),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1.89±0.43 vs 16.25±0.84,P<0.00),医生换药频次(5.71±0.28 vs 23.75±1.63,P<0.00)等均优于传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多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颈部 多功能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