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渤海海域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立新 夏庆龙 +3 位作者 刘春成 沈章洪 明君 周东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解决气层地震成像模糊的问题,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分64个线束进行滚动施工,每个线束采集2条平行于电缆方向的二维测线和19条垂直于电缆方向的三维测线,在现场处理得到的二维测线上,模糊带内转换波的成像... 为解决气层地震成像模糊的问题,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分64个线束进行滚动施工,每个线束采集2条平行于电缆方向的二维测线和19条垂直于电缆方向的三维测线,在现场处理得到的二维测线上,模糊带内转换波的成像很好。室内资料处理时先处理纵波资料,再在此基础上处理转换波资料。由于转换波与纵波勘探的原理不同,转换波资料的处理有一些特点:共转换点的概念、水平分量的极化、Inline分量和Crossline分量的旋转、动静校正、转换波的三维DMO。分析了造成转换波三维叠加后频率下降的原因,并对转换波资料的解释做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模糊带 多分量地震勘探 转换波 C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岩性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赵邦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7-409,423,共14页
由于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增加了横波信息,降低了储集层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储集层流体识别和预测的可能性,因而受到了石油工业界的普遍重视。但因横波传播的特殊性,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采集、处理及解释方面都与传统纵波勘探不同。为了... 由于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增加了横波信息,降低了储集层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储集层流体识别和预测的可能性,因而受到了石油工业界的普遍重视。但因横波传播的特殊性,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采集、处理及解释方面都与传统纵波勘探不同。为了推动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自2002年起,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的广安气田、松辽盆地的徐深气田和柴达木盆地的三湖地区进行了二维或三维多分量地震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试验结果表明,转换波在松辽深层火成岩体和柴达木三湖含气构造的成像效果优于纵波,可以更好地圈定气藏的边界;在苏里格和广安致密砂岩气藏描述中,提高了储集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精度,为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据。随着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在复杂岩性油气藏勘探和油气评价与开发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 转换波 岩性气藏 流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检波一体化三分量地震仪及其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怀秀 彭苏萍 朱国维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8,共4页
讨论了一种微型便携式地震仪的设计思路 ,该仪器具有本安防爆 ,重量轻、低功耗、高精度、高采样率等特点 ,内置三分量检波器 ,采集数据原位数字化且原位存储 ,能极大限度地抵抗外界干扰 ,提高采集信号的信噪比 ,实现了地震勘探检波一体... 讨论了一种微型便携式地震仪的设计思路 ,该仪器具有本安防爆 ,重量轻、低功耗、高精度、高采样率等特点 ,内置三分量检波器 ,采集数据原位数字化且原位存储 ,能极大限度地抵抗外界干扰 ,提高采集信号的信噪比 ,实现了地震勘探检波一体化的理想采集条件。该仪器适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高精度浅层多波勘探 ,如岩土体强度的原位测试、残余煤厚探测与工程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检波一体化 分量地震仪 多波多分量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的OBC三维多波多分量地震观测正演模拟并行算法实现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丽 顾汉明 +3 位作者 成景旺 刘春成 刘志斌 杨小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5-674,共10页
针对海上OBC三维地震观测正演数值模拟的海量计算需求,研究并实现了基于信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MPI)并行平台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并行算法。该算法能够以三维任意偶阶空间精度从X,Y和Z3个方向同时实现并行运算... 针对海上OBC三维地震观测正演数值模拟的海量计算需求,研究并实现了基于信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MPI)并行平台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并行算法。该算法能够以三维任意偶阶空间精度从X,Y和Z3个方向同时实现并行运算,可以任意选择空间并行计算方向以及并行计算的进程个数。在算法实现过程中,引入了进程坐标系的概念,使得每一个参与计算的进程对应一个进程坐标,通过进程坐标来判断边界条件的使用;同时引入虚拟进程以方便模型边界处的数据交换。通过层状模型采用不同计算进程个数的正演计算验证了该并行算法的可行性和运行效率;最后对海上某靶区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Patch观测系统下的多波多分量地震观测正演并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C观测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 MPI 进程坐标系 并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盲稀疏脉冲反褶积的弹性波全波形反演低频补偿方法
5
作者 贺庆钰 何兵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8-79,共1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盲稀疏脉冲反褶积的地震数据低频补偿算法来补偿多分量地震数据中缺失的低频成分,为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提供低频成分丰富的输入数据,利用该数据实现了初始纵横波速度模型的正确构建。首先依据褶积理论,利用地下反射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盲稀疏脉冲反褶积的地震数据低频补偿算法来补偿多分量地震数据中缺失的低频成分,为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提供低频成分丰富的输入数据,利用该数据实现了初始纵横波速度模型的正确构建。首先依据褶积理论,利用地下反射系数的稀疏性构造L1范数约束的目标函数,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和稀疏反演方法求解稀疏反演问题,实现对低频缺失地震数据的全带宽拓频,并采用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将观测记录压缩为尖脉冲。再将其与低频成分丰富的子波褶积重构出富含低频信息的多分量地震记录并用之进行时间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最后,将该反演结果作为初始模型,采用不依赖子波的时间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算法获得最终反演结果。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在低频缺失和子波不准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勘探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低频补偿 压缩感知 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多分量专辑序言
6
作者 Allen Bertagne 朱光明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4期1-2,共2页
收集和分析切变波(S波)信息最近越来越成为很多工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因为石油公司试图使用这些数据来改善地下成像和更好地了解地下储层。虽然,80年代陆上就己记录S波,但是,因为很多数据质量问题和成本太高,这项技术在当时并没得到发... 收集和分析切变波(S波)信息最近越来越成为很多工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因为石油公司试图使用这些数据来改善地下成像和更好地了解地下储层。虽然,80年代陆上就己记录S波,但是,因为很多数据质量问题和成本太高,这项技术在当时并没得到发展。现在,海上环境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得到较高的信噪比。并且,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有迅速降底的潜力,新油田的收益有可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多分量勘探 海上地震勘探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量微测井方法在转换波静校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军 任华育 +1 位作者 杨德义 曹志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2,共9页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制约多波多分量勘探的瓶颈。与常规微测井相比,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获取纵波信息的同时也能接收横波信息,从而可以准确计算出纵、横波速度及低(降)速带分层结构,得到各检波点处静校正量,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以沁水...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制约多波多分量勘探的瓶颈。与常规微测井相比,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获取纵波信息的同时也能接收横波信息,从而可以准确计算出纵、横波速度及低(降)速带分层结构,得到各检波点处静校正量,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以沁水盆地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中的某条测线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中激发、地面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微测井施工设计、处理及解释方法,认为井中激发、地面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方法在水平分量上可以记录到可靠的横波信息,频谱分析可见垂直分量主频高、频带宽,两个水平分量频带和主频都低于垂直分量;地面三分量检波器可以不受地表条件影响灵活安置,其“背对背”安置方式可以压制高频噪声;横波是续至波,叠加于其它波的背景之中,初至走时不易直接拾取,需通过偏振分析进一步处理。经三分量微测井校正后的时间剖面上同相轴连续性明显改善,静校正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勘探 分量微测井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转换波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多分量地震数据P/S波分离的深度学习方法
8
作者 黄河 王腾飞 +2 位作者 程玖兵 熊一能 朱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5-1219,共15页
多分量地震记录P/S波分离是多波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环节.常规方法大多依据两种波模式视速度或偏振特征的差异,基于信号分析或偏振投影实现模式解耦.在许多实际的地震-地质条件下,这些基于信号特征假设或表层参数模型的P/S波分离方... 多分量地震记录P/S波分离是多波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环节.常规方法大多依据两种波模式视速度或偏振特征的差异,基于信号分析或偏振投影实现模式解耦.在许多实际的地震-地质条件下,这些基于信号特征假设或表层参数模型的P/S波分离方法往往不太有效.为此,本文将各向同性介质条件下的地面多分量地震数据P/S波分离视为非线性的逐点预测问题,借助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进行求解.以国际标准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创建弹性参数样本库和P/S波分离标签数据集的有效方法.实验表明,丰富的训练样本保证了深度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在测试数据体上取得了明显优于经典的偏振投影分离方法的处理效果,而且摆脱了对表层介质参数的依赖性,为多分量地震数据反射PP波和PS波成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勘探 P/S波分离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增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技术发展中心
9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技术中心 钻探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 试验基地 地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资料在转换波层位标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莉莉 曹立斌 +3 位作者 梁波 吴战培 杨冬梅 凌振翔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83-185,19,共3页
利用VSP资料可以较好地解决地面多分量转换波的层位标定问题,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首先利用水平分量的下行横波获得横波初至,利用水平分量的上行转换波获得上行转换波的双程时间剖面,利用垂直分量剖面获得纵波初至;然后由纵波初至和横波... 利用VSP资料可以较好地解决地面多分量转换波的层位标定问题,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首先利用水平分量的下行横波获得横波初至,利用水平分量的上行转换波获得上行转换波的双程时间剖面,利用垂直分量剖面获得纵波初至;然后由纵波初至和横波初至得到转换波的时-深关系;再通过转换波的时-深关系和双程时间剖面对过井转换波剖面进行层位标定。应用该方法对广安地区05GA3C04线过GA101井的地面三分量转换波偏移剖面进行了层位标定,并将标定结果用于纵波与转换波的联合解释和岩性剖面解释,得到的结果与工区内的钻井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勘探 转换波 层位标定 零井源距VSP资料 时-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类型煤体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分析和纵横波联合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彭苏萍 杜文凤 +2 位作者 苑春方 勾精为 何兵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1-1322,共12页
本文以对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淮南矿区主采煤层13-1煤为例,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结构煤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富集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 本文以对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淮南矿区主采煤层13-1煤为例,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结构煤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富集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基础和主要技术方法,并建立了煤层气富集区预测的测井参数门限和多波地震勘探的技术指标,首次明确指出煤层气富集区和煤矿瓦斯突出灾害区有本质不同,并在地球物理标志中有明显的分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富集区 瓦斯突出灾害区 测井技术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纵、横波层位对比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劲风 傅旦丹 +2 位作者 刘一峰 王桂水 高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7,共8页
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及其与纵波资料对比标定层位 ,是应用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解释的基础。采用全波列测井资料制作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需要考虑地层倾角、岩层各向异性、横波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纵、... 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及其与纵波资料对比标定层位 ,是应用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解释的基础。采用全波列测井资料制作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需要考虑地层倾角、岩层各向异性、横波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纵、横波资料对比中 ,又需要考虑极性、井资料的深时转换、子波带宽等的影响。本文从模型资料和莺歌海盆地实测多分量资料出发 ,研究了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以及纵、横波对比标定中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地震记录 深时转换 地震资料 多分量地震勘探 入射角 子波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兵寿 高琨鹏 徐国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基于矢量波动理论的多波地震技术在解决各向异性地层的精确勘探方面具有理论基础优势,纵、横波深度域成像是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之一,多分量联合逆时偏移是实现纵、横波深度域成像的重要方法之一。总结了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弹性... 基于矢量波动理论的多波地震技术在解决各向异性地层的精确勘探方面具有理论基础优势,纵、横波深度域成像是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之一,多分量联合逆时偏移是实现纵、横波深度域成像的重要方法之一。总结了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弹性波延拓和纵、横波成像中各个环节的实现思路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TI介质中弹性波方程逆时偏移领域重点技术主要包括:三分量地震数据之间的频谱一致性处理技术、各向异性随机边界构建技术、各向异性逆时偏移的噪声压制技术、数据驱动的TI介质中的纵、横波解耦技术、更准确的纵、横波传播方向求取技术和横波三叉区的处理与成像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TI介质 弹性波方程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 逆时偏移 波场重构 纵、横波分离 成像条件 坡印廷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和特征描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翥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油气藏,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根据当前应用的技术状况,分别对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实际数据处理与解释、岩溶地震数据解释技术、裂缝储层综合描述等4个问题进行了评述与讨论。在我国西部碳...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油气藏,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根据当前应用的技术状况,分别对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实际数据处理与解释、岩溶地震数据解释技术、裂缝储层综合描述等4个问题进行了评述与讨论。在我国西部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应用的模型有裂隙各向异性模型和随机介质模型,应用的方程有波动方程和粘弹波动方程。实际数据处理与解释包括基于速度各向异性研究的处理与解释方法;基于多波多分量数据的处理解释技术;基于叠前数据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各向异性叠前地震属性提取等四个方面。岩溶地震数据解释技术和裂缝储层综合描述是两项针对性的解释技术,它们均以常规解释技术如构造解释、层序地层学解释等为基础,因此提倡多学科、多信息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型储层 岩溶地质 地震速度各向异性 多波多分量勘探 叠前数据弹性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