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国不同地区传统发酵香肠的风味和品质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扈莹莹 刘跃 +4 位作者 程慧琳 黄德伟 巴音巴特·巴依尔塔 张浪 徐宝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224,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合肥、哈尔滨、黄山、苏州和成都)传统发酵香肠的风味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发酵香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L^(*)值、a^(*)值和b^(*)值具有显著差异。电子舌结果表... 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合肥、哈尔滨、黄山、苏州和成都)传统发酵香肠的风味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发酵香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L^(*)值、a^(*)值和b^(*)值具有显著差异。电子舌结果表明,苏州和成都发酵香肠的鲜味、丰富度和咸味高于哈尔滨、合肥和黄山。电子鼻结果表明,W5S传感器在不同地区发酵香肠中具有最高的响应值。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发酵香肠中共鉴定出121种挥发性化合物,筛选出26种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桉叶油醇、柠檬醛和苯甲醛分别是哈尔滨、苏州和成都发酵香肠中最关键的挥发性化合物,而(E)-2-壬醛是合肥和黄山发酵香肠中最关键的挥发性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黄山、苏州和合肥发酵香肠具有相似的气味特征,而黄山和合肥发酵香肠则具有相似的滋味特征。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筛选出25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P<0.05,VIP值>1)。关键挥发性化合物与滋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辛烯-3-醇、己醛、庚醛和(E)-2-壬醛在调节滋味感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本研究可为提升传统特色发酵香肠风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风味轮廓 关键挥发性化合物 电子鼻 电子舌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北方馒头品质评价体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闫博文 管璐静 +6 位作者 赵建新 范大明 杨化宇 蔡一芥 马申嫣 连惠章 张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4-219,224,共7页
以17种市售北方馒头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物性指标和感官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了适用于北方馒头的品质评价体系。通过对原料的物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当相似系数为0.90时,硬度、咀嚼度、胶着性可归为... 以17种市售北方馒头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物性指标和感官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了适用于北方馒头的品质评价体系。通过对原料的物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当相似系数为0.90时,硬度、咀嚼度、胶着性可归为一类,故选用硬度代替咀嚼度与胶着性。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北方馒头物性指标和感官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硬度、弹性、比容、径高比及色差L值可作为北方馒头品质评价体系中的关键物性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以关键物性指标为基础的综合得分公式Z=0.115X_1+0.452X_2+0.391X_3+0.421X_4+0.017X_5(X_1:硬度; X_2:弹性; X_3:比容; X_4:径高比; X_5:L;),用于北方馒头的物性品质的评价。此外,选取了10种市售北方馒头进行验证,可知该品质评价体系与感官评价体系的结果基本一致,进而说明基于多元统计学方法的北方馒头品质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馒头 品质评价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油塔子品质评价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利通 陈舒唱 +4 位作者 沈阿倩 冯作山 阿比旦木·卡地尔 刘世忍 黄文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44-250,共7页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19种乌鲁木齐市售油塔子物性品质指标与感官品质间的联系,建立油塔子品质评价体系。结果显示,油塔子物性指标系统聚类分析,当平方欧式距离为2.5时,对应相关性分析中的相关系数为0.954~0.990(P<0.01),结合散点...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19种乌鲁木齐市售油塔子物性品质指标与感官品质间的联系,建立油塔子品质评价体系。结果显示,油塔子物性指标系统聚类分析,当平方欧式距离为2.5时,对应相关性分析中的相关系数为0.954~0.990(P<0.01),结合散点分布图,表明硬度可代替咀嚼性与胶着性。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油塔子物性指标和感官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硬度、弹性、比容、高径比及色差L值可作为乌鲁木齐市售油塔子品质评价体系中的关键物性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以关键物性指标为基础的综合得分公式:F=-0.12887X_(1)+0.26533X_(2)+0.095951X_(3)-0.159X_(4)+0.231551X_(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塔子 品质评价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火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含量研究
4
作者 吕世懂 曲良冉 +4 位作者 吴万富 张继光 尹艳梅 蒋绍松 陈春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9,共9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和核桃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学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区分,并找出引起它们差异的关键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火麻籽油相对密度分别在0.9228~0.9238之间,折光指数分别在1.4770~1.4778之间;火麻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并且γ-亚麻酸仅在火麻籽油中检出。在火麻籽油样品中,都不同程度检出了Δ^(9)-THC,含量在0.15~42.76 mg/kg之间。结合脂肪酸组分及含量,PCA、CA和OPLS-DA能较好实现不同类型油脂的区分,并且油酸、硬脂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是实现不同类型油脂区分的关键变量。实验结果证明火麻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含有的Δ^(9)-THC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我国对火麻籽油及火麻相关食品中Δ^(9)-THC实施检测识别,并制定相关检测和限量要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油 脂肪酸组成 Δ^(9)-四氢大麻酚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传峰 邱文兴 +5 位作者 刘煊 王世哲 乔宇 涂子仪 曹锋 刘双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26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采用蒸、水煮、油炸、空气炸、微波加热、烤制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熟制,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 为探究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采用蒸、水煮、油炸、空气炸、微波加热、烤制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熟制,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感官评分、电子舌、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指标评价克氏原螯虾滋味变化。结果表明,6种熟制后的克氏原螯虾中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醇类5种、醛类16种、酮类7种、酯类4种、杂环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烃类1种且不同加工方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波加热、蒸制与油炸能产生更丰富的气味,其中油炸处理后虾肉中检测出了最多的香味物质如2-甲基丁酸甲酯、(E)-2-庚烯醛,能使油炸后克氏原螯虾产生特殊的脂肪香味,感官品质最高;水煮能促进虾肉生成更多鲜味氨基酸、鲜味核苷酸和更少的苦味氨基酸,使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最大为23.6 g MSG/100 g;烤制所得游离氨基酸总量最大,但其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感官品质也相对较低。因此,油炸与水煮熟制克氏原螯虾风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熟制方式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对水稻种子耐镉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牟美睿 刘洋 +1 位作者 刘海学 杨仁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9,共7页
为了筛选耐镉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24份不同耐镉程度的水稻品种进行了代谢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水稻耐镉差异性代谢物。结果表明... 为了筛选耐镉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24份不同耐镉程度的水稻品种进行了代谢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水稻耐镉差异性代谢物。结果表明:24份水稻种子共检测出59种主要代谢产物,有机酸类物质可将不同耐镉水平的水稻区分开;同时结合PLS-DA与T检验筛选后得出4种差异代谢物(VIP>1,p<0.05),其中9,12-亚油酸主要存在于低耐品种,而丙二酸、扁桃酸和D-甘露醇主要存在于高耐品种中。说明有机酸类物质与水稻耐镉性相关,可作为区分水稻种子耐镉差异的标志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水稻 差异代谢物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源油定量判析方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陶国亮 秦建中 +3 位作者 腾格尔 张美珍 付小东 楼章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1,386,共6页
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定量判识混源油气烃源组成比例的方法。首先总结其一般步骤,提出了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4个问题:端元油成熟度差异导致生物标志物参数非线性变化、高演化或强降解条件下混源油常规生物标志物... 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定量判识混源油气烃源组成比例的方法。首先总结其一般步骤,提出了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4个问题:端元油成熟度差异导致生物标志物参数非线性变化、高演化或强降解条件下混源油常规生物标志物参数失效、复杂地质条件下端元样品难以获得、多元混源条件下实验流程及地球化学指标变化规律复杂。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针对这4个问题的研究对策:生物标志物定量法、筛选特殊生物标志物、多元数理统计学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协助处理数据法。最后,重点介绍了使用多元数理统计学方法定量判析混源比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指出应用该方法,可以在不知道端元样品、不进行混源实验的情况下,直接计算混源油气中端元的数量、组成和贡献比例,该方法在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混源油气比例时具有特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混源实验 混源比例 多元数理统计学分析 交替最小二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