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ME-Arrow/G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批次爆珠香精组分差异
1
作者 刘琪 张华 +4 位作者 叶远青 刘昌泽 袁益来 廖惠云 吴君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以箭型固相微萃取(SPME-Arrow)为样品萃取手段,通过优化萃取头种类、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及萃取时间等条件,构建了高效鉴定爆珠香精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的箭型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Arrow/GC-MS)法... 以箭型固相微萃取(SPME-Arrow)为样品萃取手段,通过优化萃取头种类、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及萃取时间等条件,构建了高效鉴定爆珠香精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的箭型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Arrow/GC-MS)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批次爆珠香精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显著性F检验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筛选显著性差异成分。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优选DVB/CAR/PDMS萃取头,添加2.0 g氯化钠,在60℃下平衡50 min,萃取时间为40 min;经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共鉴定出96种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目标物峰面积的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的色谱峰数量占总峰数量的92.7%,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较好;从不同批次爆珠香精中共筛选出17个潜在差异化合物,通过显著性检验,确定10种显著性差异化合物,分别为α-蒎烯、柠檬烯、桉叶油醇、异胡薄荷醇、薄荷酮(含异构体)、新异薄荷醇、乙酸新薄荷酯、三辛酸甘油酯和二辛酸单癸酸甘油酯。该法可有效区分不同批次爆珠样品的组分差异,具有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可视化强等特点,能够为爆珠产品质量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型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元统计分析 爆珠香精 差异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构建冷藏三文鱼新鲜度等级评价模型
2
作者 周炳武 胡谦 +4 位作者 李国萍 邢冉冉 张九凯 杜欣军 陈颖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4,共8页
为分析不同贮藏时间下冷藏三文鱼的新鲜度变化并构建新鲜度等级评价模型,将新鲜三文鱼在4℃下贮藏,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评分、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 为分析不同贮藏时间下冷藏三文鱼的新鲜度变化并构建新鲜度等级评价模型,将新鲜三文鱼在4℃下贮藏,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评分、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K值、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色泽、剪切力、汁液损失率和持水力等品质指标变化,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划分新鲜度区间,建立三文鱼新鲜度等级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可将三文鱼在4℃下的贮藏期划分为3个区间:0~6 d为新鲜区间,7~8 d为次新鲜区间,9 d及以后为腐败区间,主成分分析显示,TBARS值、TVC、感官评分是评价三文鱼新鲜度的关键指标,建立的Fisher线性判别模型可较好地区分三文鱼肉的3个新鲜度等级。综上,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以判断冷藏三文鱼新鲜度等级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准确判断冷藏三文鱼肉的新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新鲜度等级 评价模型 多元统计分析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QI和多元统计分析的官厅水库水质评价
3
作者 陈慧 黎小红 +3 位作者 谢建枝 阚海明 徐恒康 张微微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7,共13页
官厅水库自2007年恢复为北京备用水源地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库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评估官厅水库近10余年水质特征和明晰库区水体关键污染源,文章选取了水库8个监测断面2011-2020年9项水质... 官厅水库自2007年恢复为北京备用水源地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库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评估官厅水库近10余年水质特征和明晰库区水体关键污染源,文章选取了水库8个监测断面2011-2020年9项水质指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WQI)和多元统计分析探究了官厅水库水质的时空变化及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官厅水库DO、BOD5、COD、高锰酸盐指数和NH_(3)^(-)N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内,TN和TP超出了地表水Ⅲ类标准;DO、BOD5、NO_(3)^(-)-N和TN指标季节差异显著,旱季显著高于雨季;COD、高锰酸盐指数和TP雨季高于旱季,但差异不显著。(2)雨季水质总体优于旱季,基本处于中等和良好水平,尤其自2016年以后水质整体呈现出逐年向好的良好态势,这归因于上游对水库的集中输水和引黄生态补水显著改善了入库口断面水质状况。(3)主成分分析表明,水库上游农业活动和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等产生的氮磷集聚是官厅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有机污染物和自然过程也对库区水质产生了重要影响。(4)官厅水库水质在旱季和雨季均呈现空间异质性。旱季污染最严重的断面是2个入库断面和距离上游河岸带较近的1个库区断面,雨季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为2个入库断面,均以氮磷污染为主;其余库区断面污染风险较低,以有机污染为主;出库断面水质相对清洁,但需关注潜在的氮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官厅水库水环境时空管理政策顶层设计以及污染管控措施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厅水库 水质评价 旱季 雨季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中浅层系混源油为例
4
作者 帕尔扎娜·帕尔哈提 宋宇 +3 位作者 朱凯 石倩茹 黄传炎 蒋恕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3-1176,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是近年来大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该地区中—浅层系原油来源复杂,混合严重,次生变化明显。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高效率、便捷且具有高精度的数据处理手段。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不同地区的油气源对比中运...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是近年来大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该地区中—浅层系原油来源复杂,混合严重,次生变化明显。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高效率、便捷且具有高精度的数据处理手段。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不同地区的油气源对比中运用该方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多元统计分析在混源油油源对比中的应用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以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在揭示研究区中—浅层系原油(沙一段、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和主力烃源岩(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方法,开展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滨海地区各层系烃源岩成熟度差异较小,沙一中、沙一下烃源岩品质更好;烃源岩生烃母质以混合来源为主,其中沙一中、沙一上和东三段形成于弱还原、淡水条件,沙三段、沙一下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淡水—微咸水条件。研究区的次生变化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不同层系原油可分为两类:其中I类原油分布在沙一段,具有低Pr/Ph值、高三环萜烷的特点,主要以沙三段、沙一下和沙一中烃源岩混合供烃;Ⅱ类原油分布在东营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具有较高Pr/Ph值、低三环萜烷的特点,主要以沙一上和东三段烃源岩混合供烃。应用判别分析验证这两类油—源,获得初始验证率100%,交叉验证正确率90.0%,表明油源对比结果可靠。研究成果揭示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混源油油源对比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分析 混源油 油源对比 生物降解作用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耐酸酿酒酵母发酵沙棘果酒品质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特征
5
作者 崔文宇 孙子羽 +1 位作者 满都拉 陈忠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45-350,共6页
该文利用耐酸酿酒酵母HJ-U17及商业酿酒酵母Angel-RW和Excellence-Ds发酵沙棘果酒,测定其酒样的理化、有机酸及挥发性成分等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 该文利用耐酸酿酒酵母HJ-U17及商业酿酒酵母Angel-RW和Excellence-Ds发酵沙棘果酒,测定其酒样的理化、有机酸及挥发性成分等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鉴定不同酿酒酵母发酵沙棘果酒的差异挥发性代谢物及关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HJ-U17发酵沙棘果酒可产生更多种类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酮类、呋喃类及萜烯类物质含量较高。对全部挥发性成分进行PLS-DA分析,发现3组酒样中鉴定到20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构成了沙棘果酒独特的挥发性成分代谢谱。在此基础上结合ROAV分析显示3组酒样中22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对沙棘果酒的特征香气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1的10种挥发性成分塑造了沙棘果酒香气特征轮廓,其菌株特异性与关键呈香物质的强关联性,揭示了酵母代谢功能对果酒风味轮廓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酸酿酒酵母 沙棘果酒 多元统计分析 有机酸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筛选
6
作者 刘东 赵强 +4 位作者 段莹 高展 孟瑾瑾 陈红刚 杜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以18个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为研究材料,通过观察和测定根部性状及9种化合物含量,基于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熵权TOPSIS法分析,对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筛选表现优良的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结果表明,QH003yyf(S2)、TGT(S... 以18个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为研究材料,通过观察和测定根部性状及9种化合物含量,基于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熵权TOPSIS法分析,对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筛选表现优良的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结果表明,QH003yyf(S2)、TGT(S14)、ZH002QS(S18)等材料无病害、单根质量高(0.97~1.54 kg)、须根和芦头粗(31.72~36.00 mm,58.32~68.47 mm)且长(30.5~36.1 cm,5.1~6.8 cm);18个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根部的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总含量符合药典标准要求,其中QH002yyf(S16)、DH002yyfA(S3)、HS002yyf(S1)、TGTYS(S6)、TGT(S14)、ZH001DH(S8)共6个材料的9种化合物总含量高,分别为48.86、46.41、45.88、44.96、44.23、43.81 mg·g-1;熵权TOPSIS法分析综合排序前2位的品系为QH004yyf(S7)和ZH002QS(S18)。综上,TGT(S14)和ZH002QS(S18)可作为唐古特大黄品种选育和栽培的基础材料。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多指标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的评价模式,也可用于其他育种材料的筛选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育种材料筛选 花色 根部性状 多指标联合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市售豆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7
作者 姜锦惠 潘国杨 +7 位作者 陶鑫禹 田野 安飞宇 王亚琦 邓丽 童星 武俊瑞 乌日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23-334,共12页
为研究不同市售豆酱的香气差异,本文以33种我国市售豆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香气感官和理化指标检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筛选出15种质量较优豆酱。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选豆酱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 为研究不同市售豆酱的香气差异,本文以33种我国市售豆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香气感官和理化指标检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筛选出15种质量较优豆酱。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选豆酱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豆酱进行聚类分析,对比不同豆酱之间的香气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5种豆酱被分成A、B、C三组,共检测出39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共发现50种VIP值>1的差异代谢风味物质,种类最多的是酯类物质,可能对豆酱的香气贡献更大。此外,C组豆酱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总量在197.695~307.785 ng/g之间,较A和B组的香气差异更大。3组豆酱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48种,包括3-甲硫基丙醛、苯甲酸乙酯、安息香醛等酱香物质。C组豆酱的3-甲硫基丙醛、油酸乙酯等酱香物质含量较高,且C组豆酱特有1-辛烯-3-醇、2-甲基-1-丁醇、苯乙酸乙酯、糠醛等令人愉悦的香气物质,其香气感官评分排名也位居前列。说明这些物质可能对豆酱的香气感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中国豆酱的风味品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豆酱 感官鉴评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鲜湿米粉专用粉评价体系
8
作者 吴淼源 廖卢艳 +2 位作者 任贤龙 刘操 吴卫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7-316,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大米粉质与鲜湿米粉品质指标的关系,筛选鲜湿米粉专用粉的特征指标及阈值区间。本研究以桂朝米为原料,通过不同制粉方法(干法、湿法、半干法)、磨粉粒度(60、80、100、120目)制备了28种大米粉,测定了大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 为了探究不同大米粉质与鲜湿米粉品质指标的关系,筛选鲜湿米粉专用粉的特征指标及阈值区间。本研究以桂朝米为原料,通过不同制粉方法(干法、湿法、半干法)、磨粉粒度(60、80、100、120目)制备了28种大米粉,测定了大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破损淀粉含量、粒径D_(50)、水合特性、糊化特性,以及鲜湿米粉的质构特性、蒸煮特性、模糊感官评分等指标。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系统评估了大米粉质指标与鲜湿米粉品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鲜湿米粉专用粉的理论评价模型,确定了适用于鲜湿米粉加工的大米粉特征指标及其阈值区间。结果表明,不同制粉工艺制备大米粉的直链淀粉、粗蛋白无显著差异;相同粒度条件下,湿磨粉的综合得分高于干磨粉和半干磨粉,制成鲜湿米粉的感官品质更佳;相同制粉方法下,100~120目时的综合得分和感官得分最高;鲜湿米粉专用粉综合评价模型为Y=−28.141−0.06X_(4)+1.035X_(5)+0.05X_(8)(R^(2)=0.937,P<0.01);适宜加工鲜湿米粉的特征指标阈值区间为:半干磨粉D_(50)在88.65~146.21μm之间,湿磨粉D_(50)在10.34~47.36μm之间;大米粉的吸水性大于10.15 g/g、峰值粘度大于3235.00 cP。本研究有助于企业开发鲜湿米粉专用粉,建立线上配粉系统,对鲜湿米粉专用粉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鲜湿米粉专用粉 评价体系 制粉工艺 磨粉粒度 品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故障检测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浩 冯辅周 +3 位作者 陈财森 朱俊臻 宋超 王安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针对装备动力系统故障预警建模需要大量数据样本的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方法,仅需少量故障数据,构建了装备动力系统故障预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故障预警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示故障。为了更好的监测非线性过程,将核(Kernel)变... 针对装备动力系统故障预警建模需要大量数据样本的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方法,仅需少量故障数据,构建了装备动力系统故障预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故障预警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示故障。为了更好的监测非线性过程,将核(Kernel)变换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适用于少量故障数据条件下的核主成分分析方法(KPCA),采用辛辛那提轴承实验台数据集和装备动力系统数据集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现对装备动力系统运行异常的有效预警。针对故障源难以辨识的问题,基于多元统计贡献图的故障识别方法,对装备动力系统异常情况下的故障源变量进行精确的识别,对故障源进行定位。研究结论和成果可为装备动力系统异常预警模型的设计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分析 故障预警 主成分分析 数据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含量测定和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寄主肉苁蓉质量
10
作者 赵法法 郭晔红 +1 位作者 高培文 贾存勤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96-2506,共11页
目的评价四翅滨藜、梭梭寄主肉苁蓉质量。方法测定营养物质及化学成分(总多糖、淀粉、脂肪、蛋白质、总多酚、总黄酮、维生素C、原花青素、氨基酸、无机元素、脂肪酸)、苯乙醇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管花苷B、红景天苷、毛蕊... 目的评价四翅滨藜、梭梭寄主肉苁蓉质量。方法测定营养物质及化学成分(总多糖、淀粉、脂肪、蛋白质、总多酚、总黄酮、维生素C、原花青素、氨基酸、无机元素、脂肪酸)、苯乙醇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管花苷B、红景天苷、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A、松果菊苷、异毛蕊花糖苷、益母草苷、栀子苷)的含量,再检测差异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四翅滨藜-肉苁蓉中总多糖、淀粉、总黄酮、维生素C含量高于梭梭-肉苁蓉中,而脂肪、蛋白质、总多酚、原花青素含量更低。相较于梭梭-肉苁蓉,四翅滨藜-肉苁蓉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无机元素、脂肪酸、苯乙醇苷。2种寄主药材区分度良好,共有89种差异代谢物,并且大部分在四翅滨藜寄主时积累量更高。共识别出12条差异代谢物匹配度较高的通路,其中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最显著,所含的差异代谢物最多。结论2种寄主肉苁蓉中营养物质、化学成分、苯乙醇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可为该药材进一步寄主选择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四翅滨藜 梭梭 寄主 质量评价 含量测定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水体水化学特征多元统计分析及成因解析
11
作者 张晓文 靳振江 +4 位作者 朱虹颖 秦广法 王诗萱 罗婷 李嘉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4,共13页
研究漓江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可以为漓江的保护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022年5月-2023年4月,采集漓江12个断面一个水文年的水体样品,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分析了16个水化学指标特征,并用因子分析对水化学特征成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漓江... 研究漓江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可以为漓江的保护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022年5月-2023年4月,采集漓江12个断面一个水文年的水体样品,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分析了16个水化学指标特征,并用因子分析对水化学特征成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漓江水体的无机碳(IC)、总碳(TC)、Ca^(2+)、Mg^(2+)、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_(4)^(+)-N)、总磷(TP)、硝酸盐氮(NO_(3)^(-)-N)和总氮(TN)的平均值分别为17.41、20.54、32.74、4.24、1.91、0.19、0.07、1.60和2.10 mg/L,电导率(EC)和pH的平均值分别为222.19μS/cm和8.07。良丰河全年水质类别为Ⅲ类(中等),桃花江全年水质为Ⅳ类(差)和Ⅲ类(中等)各占50%,其余10个断面水质类别以Ⅱ类(良好)为主,占比58.33%~83.33%。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能够解释漓江水化学特征66.66%的变异,其中第一主成分中IC、TC、Mg^(2+)、Ca^(2+)和EC的载荷较高,聚类结果显示,冠岩地下河断面、遇龙河断面和良丰河断面的这5个指标的数值最高;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中高锰酸盐指数、NH_(4)^(+)-N与TP和NO_(3)^(-)-N与TN的载荷较高,聚类结果显示,桃花江断面和良丰河断面这5个指标的数值最高。综上所述,冠岩地下河、遇龙河和良丰河受岩溶作用影响最强;漓江水质整体良好,但桃花江和良丰河存在污染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水体 水化学特征 岩溶作用 污染源识别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产地鹅不食草药材质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巍 杨海峰 +2 位作者 陈毓 王豪 陈晓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3-1583,共11页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鹅不食草质量差异,提高鹅不食草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以Waters XTerra MS C18柱为色谱柱,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鹅不食草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鹅不食草质量差异,提高鹅不食草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以Waters XTerra MS C18柱为色谱柱,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鹅不食草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槲皮素、山柰酚、3-甲氧基槲皮素、山金车内酯D、山金车内酯C、小堆心菊素C、短叶老鹳草素A、羽扇豆醇、β-谷甾醇和蒲公英甾醇含量。对16批鹅不食草多指标成分定量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对不同产地鹅不食草药材进行分组和综合质量评价。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挖掘影响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方法学验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1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96.88%~100.1%之间(RSD<2.0%)。CA结果显示16批鹅不食草聚为3类。PCA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10.187和2.059,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8.361%和15.839%,表明前2个主成分代表鹅不食草94.200%信息量,对鹅不食草质量评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FA结果显示16批鹅不食草样品主成分综合得分在-1.451~1.344,其中浙江和江苏产鹅不食草综合得分较高,排名居于前5位,湖北、湖南和广东产鹅不食草综合得分排名居中,贵州和四川产鹅不食草综合得分排名靠后。OPLS-DA结果显示短叶老鹳草素A、异绿原酸A、小堆心菊素C、槲皮素、山金车内酯C是影响鹅不食草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所建立的HPLC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鹅不食草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可用于不同产地鹅不食草的整体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因子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多组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法的畲药树参综合品质评价
13
作者 徐俊燕 张晓芹 +2 位作者 周丹 毛佳乐 袁宙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56,I0002,共9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畲药树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芥子醛葡萄糖苷、松柏醇、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方法,并采用多...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畲药树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芥子醛葡萄糖苷、松柏醇、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优劣解距离(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method,TOPSIS)法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Waters Xbridge C 18色谱柱;乙腈-0.05%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以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为参照物,建立内参物与其他8个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RCF),进行RCF耐用性考察及色谱峰定位,同时与外标法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HPLC-QAMS法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及W-TOPSIS法对9个成分HPLC-QAMS法含量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挖掘影响畲药树参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建立畲药树参综合质量优劣评价方法。结果9种成分分别在3.27~81.75μg/mL、9.85~246.25μg/mL、0.43~0.75μg/mL、0.31~7.75μg/mL、1.58~39.50μg/mL、0.59~14.75μg/mL、1.26~31.50μg/mL、4.55~113.75μg/mL和1.98~49.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6.82%~100.07%(RSD<2.0%);HPLC-QAMS和外标法(ESM)含量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LC-QAMS法可用于畲药树参多组分定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9.589%,绿原酸、紫丁香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是影响畲药树参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加权TOPSIS法结果显示浙江地区所得畲药树参质量最优,其次为江西、安徽、湖南和湖北产树参,云南和贵州产树参位于排名后4位。结论所建立的HPLC-QAMS多组分定量控制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多元统计分析联合加权TOPSIS法全面客观,可用于畲药树参品质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药树参 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 多元统计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优劣解距离法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芥菜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建忠 戴昀 +8 位作者 叶鑫雨 李国亮 章时蕃 李菲 张慧 袁凌云 陈国户 汪承刚 张淑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建立芥菜营养品质标准评价体系,筛选优良品质的芥菜品种,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对14份芥菜材料的干物质、VC、粗蛋白、粗纤维、葡萄糖、果糖、草酸、苹果酸、柠檬酸9个品质... 为建立芥菜营养品质标准评价体系,筛选优良品质的芥菜品种,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对14份芥菜材料的干物质、VC、粗蛋白、粗纤维、葡萄糖、果糖、草酸、苹果酸、柠檬酸9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份芥菜材料的9个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在16.46%~66.67%之间,说明不同芥菜材料单一指标间的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综合品质得分较高的是1917012、1917396、1917381,较低的是1917351、祥瑞182;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营养品质优良的芥菜材料为1917396、1917397、1917381,较差的为1917152、祥瑞182。综合来看,芥菜材料1917396和1917381表现优异,营养品质好。这2份材料的干物质、VC等含量较高,也证明该评价体系可以极大的消除单一指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营养品质 多元统计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佳鑫 周玲娟 +5 位作者 张丽霞 苏晶 任佳慧 周天浩 王金辉 李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3,共7页
目的分析炒制、姜炙、盐炙不同炮制方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砂仁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经OPLS-DA分析后,以VIP>1.5和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成分,利用... 目的分析炒制、姜炙、盐炙不同炮制方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砂仁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经OPLS-DA分析后,以VIP>1.5和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成分,利用NIST 11谱库检索定性。结果鉴定出49种差异成分,其中只在种子团中发生变化的成分有14种,在果皮中发生变化的成分有22种。砂仁经炮制后能够显著降低种子团中樟脑含量,而炒制则显著增加果皮中乙酸龙脑酯含量,盐炙处理对砂仁中烷烃类成分影响较大,姜炙处理并非仅增加生姜中挥发性成分,体现了炮制机制的复杂性。结论尽管目前并不清楚具体炮制机制,但实验结果为砂仁炮制“减毒增效”作用提供了理论数据,反映出炮制的科学性,从而丰富了砂仁的炮制理论,为深入研究砂仁不同炮制品活性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炮制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元统计分析 成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 被引量:4
16
作者 历帅帅 李鹏飞 +4 位作者 任萃姣 李靖季 罗川 金传山 张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2-1278,共7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定位蟾皮质量标志物范围来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蟾皮中药效相关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蟾皮批次间差异性成分,将药效成分与...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定位蟾皮质量标志物范围来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蟾皮中药效相关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蟾皮批次间差异性成分,将药效成分与特征差异性成分关联,预测质量标志物,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含量测定。结果 蟾皮质量标志物为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能与主要抗肿瘤靶点稳定结合,其含量在多批次样品间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沙蟾毒精、蟾蜍噻咛整体较高,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整体较低。结论 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为蟾皮抗肿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皮 质量标志物 网络药理学 指纹图谱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丹阳 张安然 +6 位作者 陈雨迅 于欢 吴晓莹 朱盈徽 肖小林 龚千锋 叶培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57,I0027,共8页
目的研究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白术漂制工艺的合理制定及炮制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以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的漂制品(第1、2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各漂12、24 h;第3-5阶段漂制品分别... 目的研究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白术漂制工艺的合理制定及炮制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以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的漂制品(第1、2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各漂12、24 h;第3-5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各漂12、24、48 h,漂洗温度均为26℃)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化学成分,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5%-30%B;5-14 min,30%-60%B;14-23 min,60%-70%B;23-31 min,70%-95%B;31-32 min,95%-5%B;32-35 min,5%B),柱温40℃,进样量2μL,流速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质谱数据,扫描范围m/z 50-1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对照品、chemicalbook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质谱数据通过MarkerView1.2软件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异化合物,分析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漂制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从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中共鉴别出55个化学成分,包含白术内酯Ⅰ、Ⅱ、Ⅲ等在内的40个共有成分。其中,从白术生品、第1-5阶段漂制品中分别鉴别出了53、47、49、49、44、46个成分。与白术生品比较,漂制过程中新增了vitexin和dihydrosyrindine 2个成分,未检测到聚-L-组氨酸、尿苷等9个成分,而9-hydroxy-7-oxo-7H-furo[3,2-g]chromen-4-ylβ-D-glucopyranoside、4-octylbenzoic acid等4个成分在漂制过程中呈消失-出现的变化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18个差异化合物,其中白术内酯Ⅰ、Ⅱ、Ⅲ这3个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漂制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都是生品中为最低,第3阶段漂制品中为最高。结论漂制辅料(清水和米泔水)和漂制时间是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产生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漂白术饮片若以白术内酯Ⅰ、Ⅱ、Ⅲ为指标性成分和药效成分,则白术合理的漂制工艺为:白术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漂12 h。该实验可为樟帮特色米泔水漂白术炮制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米泔水 漂制过程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茄衣烟叶生产气候资源配置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勇军 邢卓冉 +4 位作者 时向东 丁松爽 刘旭东 罗小红 欧波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5,共9页
为探究茄衣烟叶生产中的气候资源配置情况,以“云雪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整移栽期以改变烟株生育期内的气候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茄衣烟叶的气候资源配置及其对烟株农艺性状及发酵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 为探究茄衣烟叶生产中的气候资源配置情况,以“云雪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整移栽期以改变烟株生育期内的气候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茄衣烟叶的气候资源配置及其对烟株农艺性状及发酵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烟株大田期的积温、≥10℃有效积温、总降水量与总温差对烟株农艺性状各指标的影响较大,其相关系数分布范围为0.478~0.939,而积温、≥10℃有效积温、平均气温对烟叶总糖、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其相关系数分布范围为-0.955~-1.000。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8项气候指标中提取出气候积累因子与湿度因子2个主因子,进一步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上述二者分别是影响烟株农艺性状和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主因子。以上结果表明,确定茄衣烟株移栽期的主要气候因子依据为大田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综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配置 茄衣烟叶 多元统计分析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合项评级法和多元统计分析五常大米的优势食味品质
19
作者 项雅科 张瑶 +8 位作者 钟葵 赵镭 云振宇 陈剑 汪厚银 胡馨予 邱志平 王晶岩 史波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7,共7页
为探究五常大米的优势食味品质,采用喜好度排序法和改进的适合项评级法(Rate-All-That-Apply,RATA)研究五常市内不同乡镇大米间以及与非五常产地大米的整体喜好度和感官属性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分类回归树对不同产地的大米进行分类。... 为探究五常大米的优势食味品质,采用喜好度排序法和改进的适合项评级法(Rate-All-That-Apply,RATA)研究五常市内不同乡镇大米间以及与非五常产地大米的整体喜好度和感官属性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分类回归树对不同产地的大米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大米具有不同的感官特征,五常市的大米口感清甜润滑有弹性,米饭香气浓郁,食味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产地的大米。并且从外观特征(饱满度、完整度和松散度)、气味特征(米饭香和清香)、滋味特征(清甜味和甜味余味)和口感特征(黏度适口性、软硬度、弹性、润滑感和细腻感)共确定了12个划分不同产地大米的关键感官属性。本研究可为五常大米感官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大米 食味品质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与投影寻踪法对甘蔗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韦江璐 黎正英 +4 位作者 唐利球 闭德金 彭崇 郭强 秦昌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97,103,共6页
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及其7个杂交后代甘蔗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样性分析与投影寻踪法对甘蔗蔗糖分、纤维分等11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与蔗汁直接转光度、蔗汁转化转光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蔗纤维分与出... 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及其7个杂交后代甘蔗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样性分析与投影寻踪法对甘蔗蔗糖分、纤维分等11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与蔗汁直接转光度、蔗汁转化转光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蔗纤维分与出汁率、甘蔗产糖量、蔗渣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蔗渣转光度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糖分相关指标(蔗汁锤度、蔗汁蔗糖分、重力纯度、蔗汁直接转光度及煮液锤度等)对甘蔗蔗糖分具有直接正效应,蔗汁糖分及蔗渣煮液等相关指标(蔗汁锤度、重力纯度、蔗汁转化转光度、煮液转光度)对甘蔗纤维分具有直接正效应。对13个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归为3个主成分,其特征值累积贡献率达85.71%。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投影寻踪分类(PPC)分析,对不同甘蔗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桂糖09-439的综合评分值最高。聚类分析可将甘蔗品种(系)划分为三大类群,河糖11-157为第Ⅰ类群,为高糖高纤维分品种;桂糖09-439为第Ⅱ类群,为早熟高糖品种。本研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投影寻踪法,都筛选出同一高糖甘蔗种质资源品种桂糖09-439、河糖11-157为高糖高纤维分品种,同时发现投影寻踪分类法可作为初筛大量甘蔗种质资源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质指标 多元统计分析 投影寻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