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格格 周玉玺 葛颜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92,共13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双重背景下,探索实施多元生态补偿方式是提升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关键。该研究在科学测度多元生态补偿方式和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为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双重背景下,探索实施多元生态补偿方式是提升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关键。该研究在科学测度多元生态补偿方式和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为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检验了多元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多元生态补偿方式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发挥了显著提升作用,在控制村级哑变量、补充其它控制变量、数据缩尾处理、更换因变量权重测算方式和使用工具变量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多元生态补偿方式会通过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释放家庭发展性消费支出和激发农户内生致富动力,进而提升农户家庭发展韧性。(3)异质性分析表明,多元生态补偿方式对老一代、低收入水平和低学历的弱势农户群体发展韧性的影响更为显著,表现出“底层保障型”特征。(4)分维度来看,虽然输血型生态补偿方式和造血型生态补偿方式均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发挥了多维提升作用,但造血型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要明显优于输血型生态补偿方式。该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在发展相对滞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区,需重视多元生态补偿方式在破解农户家庭发展困境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多元生态补偿方式提升家庭发展韧性的异质性特征,适当降低生态补偿政策的参与门槛,形成以“造血型生态补偿方式为主,输血型生态补偿方式为辅”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这对提升生态补偿的政策效应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区 多元生态补偿方式 家庭发展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