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对多元气体的吸附与解吸 被引量:30
1
作者 唐书恒 韩德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论述了用纯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资料进行煤层气开发潜力的评价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利用多元气体的吸附 -解吸资料 ,可以正确评价煤层气的开发潜力 ,预测产出气体的成分变化 。
关键词 多元气体 吸附-解吸 煤层气 经济评价 开发潜力 甲烷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燃环境磷氮系抑爆剂抑制多元可燃气体爆炸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术琳 文拙 +1 位作者 鲁义 杨明瑞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4,共7页
利用CHEMKIN软件,建立了磷氮系抑爆剂磷酸二氢铵(ABC)、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抑制甲烷/乙烯/氢气多元可燃气体爆炸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包含多元可燃气体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磷氮系抑爆剂热分解的化学... 利用CHEMKIN软件,建立了磷氮系抑爆剂磷酸二氢铵(ABC)、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抑制甲烷/乙烯/氢气多元可燃气体爆炸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包含多元可燃气体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磷氮系抑爆剂热分解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共61种组分和259步基元反应。根据模拟计算得到多元可燃气体各关键组分摩尔分数变化、反应平衡时温度变化、氢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摩尔分数变化、温度敏感性系数变化等数据,探究关键抑爆组分并对其反应路径进行分析,揭示抑爆剂的抑爆机制。结果表明,ABC和MCA均对多元可燃气体有较好的抑爆效果,且抑爆效果随ABC和MCA比例的增加而增强,ABC抑爆效果优于MCA。两种抑爆剂皆可通过促进H基和OH基结合,生成更加稳定的H_(2)O从而达到抑爆效果,其中ABC的主要抑爆机制为HOPO和PO_(2)形成2HOPO⇔PO_(2)抑制循环,消耗大量H基与OH基生成更稳定的H2O,切断链式反应从而抑爆;MCA的主要抑爆机制为HNCO消耗H基和OH基生成H_(2)O,切断链式反应从而抑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多元可燃气体爆炸 磷氮系抑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O-BP神经网络在多元有害气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龚雪飞 徐景 +2 位作者 孙寿通 刘萍 简家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2期154-156,160,共4页
针对目前常见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问题,搭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中采用了BP神经网络算法对传感器阵列的4种混合有害气体的响应信号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性... 针对目前常见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问题,搭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中采用了BP神经网络算法对传感器阵列的4种混合有害气体的响应信号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性,又利用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与阈值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通过PSO优化的BP(PSO-BP)神经网络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能够有效解决气体传感器交叉敏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阵列 多元有害气体检测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算法集成神经网络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系统 被引量:9
4
作者 龚雪飞 刘萍 简家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8-942,共5页
针对目前常见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问题,搭建了一套基于传感器阵列和集成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系统。为了提高该系统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提出使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集成神经网络的权重系数的方法,即利用PSO的全局搜索能力,... 针对目前常见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问题,搭建了一套基于传感器阵列和集成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元有害气体检测系统。为了提高该系统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提出使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集成神经网络的权重系数的方法,即利用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对该系统的集成神经网络权重系数进行全局优化,再以优化后的权重系数实现多个神经网络的结论结合。该系统对传感器阵列的4种混合有害气体的响应信号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PSO算法的集成神经网络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网络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神经网络 PSO 传感器阵列 多元有害气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最大爆炸压力的简化计算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志远 胡双启 谭迎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研究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定容、绝热情况下发生爆炸时最大爆炸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煤气的组分及各组分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根据热力工程学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并将该混合气体作为单一气体简化其热化学... 研究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定容、绝热情况下发生爆炸时最大爆炸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煤气的组分及各组分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根据热力工程学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并将该混合气体作为单一气体简化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提出了计算混合气体反应终态温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求解出不同煤气体积分数下最大爆炸压力的理论值;利用爆炸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实测了对应的不同煤气体积分数下的最大爆炸压力值,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所得的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最大爆炸压力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为可燃性气体爆炸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近似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 气体积分数 简化计算方法 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墨铸铁气体多元共渗后腐蚀性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海 陈飞 +2 位作者 杨英歌 万汉成 奚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3,56,共3页
球墨铸铁经过气体多元共渗后可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渗层的相结构与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气体多元共渗处理后,材料表面形成了由Fe_2N和Fe_3N组成的白亮层,扩散层由铁氮化合物和碳化物组... 球墨铸铁经过气体多元共渗后可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渗层的相结构与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气体多元共渗处理后,材料表面形成了由Fe_2N和Fe_3N组成的白亮层,扩散层由铁氮化合物和碳化物组成。因此材料抗腐蚀性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气体多元共渗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壳压力试验中多元混合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褚英杰 李旭朝 +2 位作者 陈自强 刘海涛 方金榕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8,共8页
在核电站安全壳压力试验过程中,由于涂层油漆及维修化学药品挥发而产生的可燃气体易发生扩散、富集现象,加之于高温高压的试验环境,进一步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为提高压力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爆炸极限试验模拟及理论模型计... 在核电站安全壳压力试验过程中,由于涂层油漆及维修化学药品挥发而产生的可燃气体易发生扩散、富集现象,加之于高温高压的试验环境,进一步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为提高压力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爆炸极限试验模拟及理论模型计算,对压力试验环境下7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及其混合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变化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壳内混合可燃物中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甲苯等爆炸下限较低的可燃性气体所占的体积分数越大,压力试验过程中发生火灾的风险越高;初始压力的增加增大而造成爆炸的可能性较小;爆炸极限范围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尤其是爆炸下限的降低增加了安全壳内可燃气体爆炸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混合气体 爆炸极限 压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口铸铁低温气体多元共渗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凯 申超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50-151,154,共3页
利用一种转化装置,实现了多种元素以气体方式进入炉体,对灰口铸铁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氮、碳、氧多元共渗试验;利用SEM对共渗层进行成分分析,并对渗层的硬度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灰口铸铁表面形成的渗层由钝化层和白亮层组成,厚... 利用一种转化装置,实现了多种元素以气体方式进入炉体,对灰口铸铁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氮、碳、氧多元共渗试验;利用SEM对共渗层进行成分分析,并对渗层的硬度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灰口铸铁表面形成的渗层由钝化层和白亮层组成,厚约50μm。最外层钝化层中氧含量显著高于基体,且渗层中氮元素的含量明显提高,在试样表面形成了弥散分布的氮化物;灰口铸铁表面显微硬度显著提高,达到75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口铸铁 气体多元共渗 显微硬度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弹式量热计对工业多元化混合气体可爆性能测试
9
作者 张启交 章伟光 +2 位作者 张德坤 何广平 肖信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Oxygen-bomb calorimeter is firstly used as experimental installation to examine explosion of the multi-mixed gases. By measuring its burning rate, the explosive properties of multi-mixed gases can be determined. The e... Oxygen-bomb calorimeter is firstly used as experimental installation to examine explosion of the multi-mixed gases. By measuring its burning rate, the explosive properties of multi-mixed gases can be deter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is with general practicality on testing explosion of the flammable g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燃烧速率 多元化混合气体 氧弹式量热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气体多元共渗后耐磨性研究
10
作者 周海 万汉城 陈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09,共3页
为了提高上述零件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对40Cr钢进行气体多元共渗处理。对渗层的相结构与形貌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材料表面形成了由ε相组成的白亮层和由氮化物组成的扩散层,氮化物和渗层中存在的硬度很高的碳化物提高... 为了提高上述零件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对40Cr钢进行气体多元共渗处理。对渗层的相结构与形貌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材料表面形成了由ε相组成的白亮层和由氮化物组成的扩散层,氮化物和渗层中存在的硬度很高的碳化物提高了材料的表面硬度。对气体多元共渗后的40Cr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表明处理后40Cr的表面摩擦因数较处理前显著减小,其耐磨性得到较大提高,并随温度提高而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 气体多元共渗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可燃气体对CH4爆炸及其自由基发射光谱影响试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振敏 王子瑾 +2 位作者 苏彬 李逵 石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究矿井火区多元可燃气体对CH4爆炸特性的影响,采用20 L多功能球形气体爆炸试验装置开展爆炸试验,采集爆炸压力参数;通过数字示波器得到CH4爆炸关键自由基OH*和CH2O*的发射光谱信息;从宏观、微观2方面分别分析多元可燃气体对CH4爆炸... 为探究矿井火区多元可燃气体对CH4爆炸特性的影响,采用20 L多功能球形气体爆炸试验装置开展爆炸试验,采集爆炸压力参数;通过数字示波器得到CH4爆炸关键自由基OH*和CH2O*的发射光谱信息;从宏观、微观2方面分别分析多元可燃气体对CH4爆炸特性的影响,并将两者进行关联对比。研究表明:多元可燃气体对CH4爆炸的影响因氧气含量不同呈现不同特征,贫氧状态下多元可燃气体含量的增加对CH4爆炸起到抑制作用,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最后达到富氧状态时变为促进作用;关键自由基发射光谱的相对强度与其对应的爆炸压力参数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不同自由基虽然在参与反应过程中整体变化趋势相同,但是受到氧气含量影响程度不同,相对于OH*而言CH2O*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更易受到氧气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气体 CH4爆炸 多元可燃气体 爆炸压力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混合气体爆炸特性及惰化防爆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宁 李海涛 +5 位作者 任常兴 刘超 王文秀 张国文 赵会军 袁雄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为了完善常见多元混合气体爆炸特性参数数据库,为安全工程师开展城镇燃气防爆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及对废弃管道进行改造、拆除提供依据,采用理论和试验方法对CO2与N2两种惰性气体对液化石油气(LPG)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 为了完善常见多元混合气体爆炸特性参数数据库,为安全工程师开展城镇燃气防爆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及对废弃管道进行改造、拆除提供依据,采用理论和试验方法对CO2与N2两种惰性气体对液化石油气(LPG)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惰化剂对LPG的抑爆效果。结果表明:LPG体积分数为4.0%、CO2体积分数为22%时,LPG可燃气退出爆炸区间,此时极限氧体积分数为15.54%;LPG体积分数为3.5%、N2体积分数为32%时,LPG可燃气退出爆炸区间,此时极限氧体积分数为13.545%;两种惰化剂对LPG爆炸特性的抑制规律基本相似,但CO2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N2。当CO2和N2充入的体积分数均为20%时,最大爆炸压力到达时间分别由166 ms延长到1 222 ms和826.30 ms;两种惰化剂用量在体积分数大于10%之前,对最大爆炸压力到达时间的影响均较小,因此在工程应用中采用惰化方式抑爆,惰化剂充入的体积分数需高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爆炸特性 多元混合气体 极限氧体积分数 惰化防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钢气体多元共渗与感应加热复合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鲍雪君 卢存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67-68,84,共3页
对20钢表面进行低温气体多元共渗,再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快速淬火与回火处理。研究了处理后样品表面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并与QPQ处理工艺进行比较,为开发一种经济、节能且环保的新型复合处理工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 感应加热淬火 金相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理论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秋菊 万孟赛 +2 位作者 邵俊程 钟鸣宇 郭宇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9,共6页
为准确掌握和预测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开展2种多元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理论预测模型研究。第1种模型针对“多种可燃气体+多种惰性气体”在空气中或氧气中混合,基于求解可燃气体绝热火焰温度的总比热特性方法以及化学平衡反应中的贫燃... 为准确掌握和预测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开展2种多元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理论预测模型研究。第1种模型针对“多种可燃气体+多种惰性气体”在空气中或氧气中混合,基于求解可燃气体绝热火焰温度的总比热特性方法以及化学平衡反应中的贫燃料(富氧)反应,提出该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预测模型;第2种模型针对“可燃气体+惰性气体+氧气”混合,基于热平衡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各组分浓度、淬灭电势及燃烧潜热,提出该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预测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时,第1种模型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性,且表现出较高的准确度;第2种模型具有使用简单的特点,且扩展了LCR(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极限 多元可燃气体 绝热火焰温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可燃性气体爆炸压力与中间产物发射光谱特性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振敏 高帅帅 +3 位作者 李逵 王涛 苏彬 刘利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工业生产中爆炸事故往往是由多元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的,为研究乙烷(C 2 H 6)、乙烯(C 2 H 4)、一氧化碳(CO)、氢气(H 2)对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选取多组分可燃气体甲烷爆炸压力特性和自由基发射光谱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 工业生产中爆炸事故往往是由多元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的,为研究乙烷(C 2 H 6)、乙烯(C 2 H 4)、一氧化碳(CO)、氢气(H 2)对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选取多组分可燃气体甲烷爆炸压力特性和自由基发射光谱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陕西省工业过程安全与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搭建的多功能球形气体/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和单色仪进行爆炸实验测试,同步采集时间—压力曲线、中间产物(OH,CH 2 O)的发射光谱信号,考察多组分可燃气体浓度对甲烷爆炸压力特性和中间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氧状态下,多组分可燃气体加剧了甲烷—空气混合体系的爆炸剧烈程度,随着体系中氧气含量的减少、由富氧状态变为贫氧状态、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转变为阻尼作用,爆炸压力特性与中间产物发射光谱参数的影响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均呈高度正相关;多元混合体系爆炸剧烈程度越大,自由基发射光谱达到峰值的速度越快,自由基更早、更快的积累是加剧爆炸程度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多元可燃气体 爆炸压力 基元反应 火焰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混合气体对CH_(4)爆炸影响的反应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振敏 刘荣玮 +1 位作者 王超 苏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为深入研究多元混合气体对CH_(4)爆炸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选取C_(2)H_(6),C_(2)H_(4),CO,H_(2)典型可燃气体,采用CHEMKIN软件构建零维封闭均相反应器模型,研究其对CH_(4)爆炸反应过程的影响,模拟分析以CO为主导的混合气体对CH_(4)最大爆... 为深入研究多元混合气体对CH_(4)爆炸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选取C_(2)H_(6),C_(2)H_(4),CO,H_(2)典型可燃气体,采用CHEMKIN软件构建零维封闭均相反应器模型,研究其对CH_(4)爆炸反应过程的影响,模拟分析以CO为主导的混合气体对CH_(4)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温度和爆炸过程中关键自由基(H,O,OH)的影响,同时对H+OH自由基最大体积分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理论当量状态下各单一气体对CH_(4)爆炸过程的影响规律作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气体的添加对CH_(4)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温度有明显促进作用;爆炸过程中H自由基最大体积分数持续增加,O和OH自由基最大体积分数变化与CH_(4)体积分数有关;多元混合气体对CH_(4)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温度影响与单一H2或CO对其影响规律相似,对关键自由基(H,O,OH)的影响规律与CO更为接近。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了影响CH_(4)爆炸过程的关键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混合气体 CH_(4)爆炸 数值模拟 反应动力学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提高造粒机挤压模具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唐唯 杨川 孙祥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6-139,共4页
由特殊高铬铸铁制备的对辊式复合肥料造粒机挤压模具,通常采用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模具常出现机械加工变形、表面耐磨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对普通45钢加工的挤压模具进行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与传... 由特殊高铬铸铁制备的对辊式复合肥料造粒机挤压模具,通常采用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模具常出现机械加工变形、表面耐磨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对普通45钢加工的挤压模具进行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处理的高铬铸铁模具相比,新工艺处理后的45钢模具其表面硬度、耐磨性能和整体韧性大幅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1倍。因此,采用新工艺流程简单,可解决挤压模具机械加工变形、耐磨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模具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 耐磨性 模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O-BP神经网络在多元有害气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桑晓丹 《广东蚕业》 2017年第6期5-6,共2页
针对常见的有害气体的检测,建立PSO-BP神经网络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从检测系统的建立入手,分析了PSO-BP神经网络的特点、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PSO-BP神经网络的优势。
关键词 PSO-BP神经网络 多元有害气体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量法制备气体标准物质的称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方正 潘义 +3 位作者 江月军 杨嘉伟 李红霞 聂巍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12,共5页
结合国际称量法制备气体标准物质的标准ISO 6142,提出以质量比较仪为称量工具,制备二元混合气体标准物质和多元混合气体标准物质的称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式。并以称量法制备10μmol/mol氮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为例,比较两种方... 结合国际称量法制备气体标准物质的标准ISO 6142,提出以质量比较仪为称量工具,制备二元混合气体标准物质和多元混合气体标准物质的称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式。并以称量法制备10μmol/mol氮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为例,比较两种方式的评定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两种不确定评定方式比国际标准ISO 6142中使用机械天平的称量相对标准不确定评定方式更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二元混合气体 多元混合气体 气体标准物质 称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表面多元共渗改性层的微动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军 郑健峰 +2 位作者 莫继良 何莉萍 朱旻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9,共5页
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将碳、氮、硫、氧元素同时渗入LZ50钢表面形成改性层。在对改性层进行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改性层及LZ50钢基体在干态不同位移幅值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及其动力学特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轮廓仪对磨痕形貌进行... 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将碳、氮、硫、氧元素同时渗入LZ50钢表面形成改性层。在对改性层进行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改性层及LZ50钢基体在干态不同位移幅值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及其动力学特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轮廓仪对磨痕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元共渗改性层厚度约60μm,基本由疏松层,化合物层和扩散层组成,化合物层硬度最高,为典型的高硬度多孔结构;改性层改变了LZ50钢的微动运行区域,使得混合区的范围缩小,滑移区向小位移方向移动;由于疏松层的固体润滑作用,与基体LZ50钢相比,在微动初期摩擦因数较低;多元共渗改性层可以显著降低LZ50钢的磨损,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在混合区和滑移区,改性层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剥层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 改性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