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代多元文化交融路径与机制的四维解析
1
作者 潘立建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100,共7页
辽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游牧与农耕文明深度交融的典范,其多元文化互动机制突破了传统“汉化论”的单一叙事,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共存”治理模式。在政治层面,辽朝通过“南北面官制”的双轨治理与科举制度的推行,既保留契丹旧俗,又吸纳中原... 辽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游牧与农耕文明深度交融的典范,其多元文化互动机制突破了传统“汉化论”的单一叙事,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共存”治理模式。在政治层面,辽朝通过“南北面官制”的双轨治理与科举制度的推行,既保留契丹旧俗,又吸纳中原官僚体系,为文化并存提供制度保障;经济层面,草原丝路与榷场贸易构建了跨区域物质流动网络,促使农牧文明在技术、商品与习俗层面深度互渗;宗教层面,萨满教、佛教与儒道思想的共存与调和,重塑了社会信仰体系;社会结构方面,通过婚姻联盟、士人流动及“因俗而治”政策,形成“习俗可变而认同不悖”的融合机制。辽代文化交融的核心在于以制度创新将差异转化为治理资源,既维护族群特性,又构建超越胡汉对立的共同体意识。这一模式不仅为金元清等后世政权提供了治理范本,亦对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多元文化交融 南北面官制 草原丝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交融视角下中国古代织物莲纹造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艾茜 赵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5,共8页
莲纹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突出的代表之一,在古代染织纹样史研究中,较少从多角度解读其映照的跨文化交流。文章结合现存实物考证,梳理莲纹造型流变,分析其所见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及对外国纺织品的影响。研究认为:早期莲纹基于“十”字形... 莲纹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突出的代表之一,在古代染织纹样史研究中,较少从多角度解读其映照的跨文化交流。文章结合现存实物考证,梳理莲纹造型流变,分析其所见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及对外国纺织品的影响。研究认为:早期莲纹基于“十”字形结构发展为“四叶式”,具有本土自身的发展体系。北朝至唐代织物中“莲座”图式受到古希腊罗马建筑和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莲花化生”图式映射出佛教生命思想及世俗吉祥寓意;由“宝相莲花”图式管窥中日纺织艺术交流,“滴珠窠”图式是蒙元时期中国与伊朗纺织文化交流的例证,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纺织品中石榴形莲纹反映了中国莲花原型的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纹样 莲纹造型 丝绸之路 多元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乡土文学特征与教育
3
作者 刘凤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乡土文学又称为乡土小说,此概念源于鲁迅先生的《故乡》,尽管他未对"乡土文学"做出正面定义,但勾画了当时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此后,茅盾进一步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提出除特殊的风土人情外,普遍性的对于命运的挣扎也是乡土... 乡土文学又称为乡土小说,此概念源于鲁迅先生的《故乡》,尽管他未对"乡土文学"做出正面定义,但勾画了当时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此后,茅盾进一步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提出除特殊的风土人情外,普遍性的对于命运的挣扎也是乡土文学的重要特征。乡土文学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将主人公的命运与特定乡土背景融为一体,或批判农村落后和农民疾苦,或惋惜农民愚昧的认知,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浓郁乡土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 地域文化色彩 《故乡》 乡土气息 茅盾 多元文化交融 风土人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数字经济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4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变革的步伐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网络时代下,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催生文化产业的新思路、新业态、新模式,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生产、消费的方式与习惯。中...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变革的步伐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网络时代下,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催生文化产业的新思路、新业态、新模式,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生产、消费的方式与习惯。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为文化产业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坚实支撑。文化产业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们对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却未能跟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历史脉络、逻辑框架与实践应用之间仍未形成有效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数字经济 多元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召开
5
作者 张田芳 闫珠君(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2023年5月12-15日,第二届“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 2023年5月12-15日,第二届“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组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 多民族文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敦煌莫高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领军人才 多元文化交融 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疏口古村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久君(文/图) 张晓薇(文/图) 苏东宾(文/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I0003-I0004,共2页
1.古村概况与历史沿革疏口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琅琚镇,面积约1km2,东望武夷山,西达抚河,南临琅琚河、富屯溪,北靠信江。明代形成以吴氏为主、多姓聚居,士、农、商多种行业并存,儒、释、道多元文化交融的"两街、十八巷、二... 1.古村概况与历史沿革疏口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琅琚镇,面积约1km2,东望武夷山,西达抚河,南临琅琚河、富屯溪,北靠信江。明代形成以吴氏为主、多姓聚居,士、农、商多种行业并存,儒、释、道多元文化交融的"两街、十八巷、二十一池"村落空间格局。古村内祠堂、文官府第、民居等林立在抚河之滨,池塘南绕,水屋相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溪县 村落空间 富屯溪 江西省抚州市 历史沿革 古村 多元文化交融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文明交流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7
作者 陶蓉蓉 闫珠君(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3年2月27日至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与兰州城市学院共同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兰州城市学院丝绸之路民族史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组联合承办的“丝绸之路... 2023年2月27日至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与兰州城市学院共同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兰州城市学院丝绸之路民族史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组联合承办的“丝绸之路文明交流史学术研讨会”在敦煌研究院兰州院部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 民族史研究 丝绸之路 国家社科基金 交流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领军人才 多元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