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复杂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方前程
商丽
+1 位作者
赵莹
商拥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
多元结构地层中,土体单元触变性高,应力应变路径十分复杂,单一的本构模型不能满足隧道施工变形研究的需要。分析了摩尔库伦、修正剑桥、Druker-Prager和西原正夫等四种本构模型的屈服特性及应力应变关系,通过C++对FLAC软件二次开发,将...
多元结构地层中,土体单元触变性高,应力应变路径十分复杂,单一的本构模型不能满足隧道施工变形研究的需要。分析了摩尔库伦、修正剑桥、Druker-Prager和西原正夫等四种本构模型的屈服特性及应力应变关系,通过C++对FLAC软件二次开发,将本构模型程序化。以兰州轨道交通某大断面车站隧道为工程背景,模拟分析四种模型下大断面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底板隆起、两帮收剑的变化规律,发现摩尔库伦模型中洛德参数可识别土体单元处于压缩或拉伸状态,能较好地拟合地表沉降规律;修正剑桥模型可追踪岩土体的变形能力和抗剪强度随体积改变而变化的特性,能准确判断隧道直墙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Druker-Prager模型因考虑中间主应力及静水压力对相邻单元的作用,可反映出隧道内部土体移出后的底板隆起变形特点。以上规律可为复杂多元结构地层中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提供参考,从而保证隧道建设的高效与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大断面隧道开挖
数值模拟
本构模型
多元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28
2
作者
王德英
刘晓健
+2 位作者
邓辉
刘永江
李德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4-1346,共13页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转换作用与渤海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岩心、镜下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清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潜山地层、圈闭和太古宇储层的影响。研究...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转换作用与渤海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岩心、镜下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清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潜山地层、圈闭和太古宇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渤中19-6区潜山构造受华北、华南和古太平洋3大板块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了前印支期—印支期、印支期—燕山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3次构造转换作用,形成了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和东西向4组断裂体系。印支期北西向断层控制了太古宇和古生界整体的圈闭和地层展布规律;燕山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使潜山圈闭更加复杂化,喜马拉雅期断陷下沉,潜山整体构造面貌最终定型。多幕次构造运动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裂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是太古宇规模性裂缝形成的关键时期,燕山期构造转换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太古宇裂缝储层发育规模,喜马拉雅期构造转换对早期裂缝“再活化”具有显著影响,多期时-空构造转换作用是太古宇发育大规模储层的关键。提出的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作用与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联机制,为中国东部潜山储层预测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途径,对指导类似盆地内的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地层
结构
圈闭成因
太古宇潜山
构造转换
中-新生代
渤中19-6区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复杂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方前程
商丽
赵莹
商拥辉
机构
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210231074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120015)
黄淮学院校级合格课程建设(1501HK153)
文摘
多元结构地层中,土体单元触变性高,应力应变路径十分复杂,单一的本构模型不能满足隧道施工变形研究的需要。分析了摩尔库伦、修正剑桥、Druker-Prager和西原正夫等四种本构模型的屈服特性及应力应变关系,通过C++对FLAC软件二次开发,将本构模型程序化。以兰州轨道交通某大断面车站隧道为工程背景,模拟分析四种模型下大断面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底板隆起、两帮收剑的变化规律,发现摩尔库伦模型中洛德参数可识别土体单元处于压缩或拉伸状态,能较好地拟合地表沉降规律;修正剑桥模型可追踪岩土体的变形能力和抗剪强度随体积改变而变化的特性,能准确判断隧道直墙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Druker-Prager模型因考虑中间主应力及静水压力对相邻单元的作用,可反映出隧道内部土体移出后的底板隆起变形特点。以上规律可为复杂多元结构地层中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提供参考,从而保证隧道建设的高效与优质。
关键词
地铁
大断面隧道开挖
数值模拟
本构模型
多元地层
Keywords
metro
large cross-section tunnel cut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stitutive model
complex stratum
分类号
U455.4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28
2
作者
王德英
刘晓健
邓辉
刘永江
李德郁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国海洋大学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4-1346,共13页
基金
中海油重大科技专项(CNOOC-KJ 135 ZDXM 36 TJ 08 TJ)。
文摘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转换作用与渤海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岩心、镜下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清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潜山地层、圈闭和太古宇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渤中19-6区潜山构造受华北、华南和古太平洋3大板块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了前印支期—印支期、印支期—燕山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3次构造转换作用,形成了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和东西向4组断裂体系。印支期北西向断层控制了太古宇和古生界整体的圈闭和地层展布规律;燕山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使潜山圈闭更加复杂化,喜马拉雅期断陷下沉,潜山整体构造面貌最终定型。多幕次构造运动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裂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是太古宇规模性裂缝形成的关键时期,燕山期构造转换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太古宇裂缝储层发育规模,喜马拉雅期构造转换对早期裂缝“再活化”具有显著影响,多期时-空构造转换作用是太古宇发育大规模储层的关键。提出的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作用与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联机制,为中国东部潜山储层预测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途径,对指导类似盆地内的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元地层
结构
圈闭成因
太古宇潜山
构造转换
中-新生代
渤中19-6区
渤海湾盆地
Keywords
multi-stratigraphic structure
trap genesis
Archean burried hil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MesoCenozoic
Bozhong 19-6 area
Bohai Bay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复杂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
方前程
商丽
赵莹
商拥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
王德英
刘晓健
邓辉
刘永江
李德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