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杰
屠腾
+1 位作者
纪玉蕊
王莹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性质之一,在本研究所涉及11个因子中,影响ATP分布变异的第一因子是空间位置(纬度,39.79%),然后是环境因子(总氮,18.49%;硝氮,16.24%),其中ATP随纬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01),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27),和硝氮呈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ATP也随有机质、总磷和海拔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P<0.05).沉积物ATP与多种营养元素及其不同形态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通过ATP活性微生物量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沉积物
微生物
三磷酸腺苷
多元回归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豆科绿肥残体对连作蕉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劲明
王禹童
+4 位作者
陈冰
刘满意
王蓓蓓
阮云泽
赵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3-440,共8页
采用室内恒温箱培养方法,探讨2种豆科绿肥残体对连作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连作障碍严重的蕉园土壤为研究背景,共设置4个处理:无残体添加(CK)、添加田菁残体(S)、添加白三叶残体(W)和添加香蕉残体(B)。结果表明:...
采用室内恒温箱培养方法,探讨2种豆科绿肥残体对连作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连作障碍严重的蕉园土壤为研究背景,共设置4个处理:无残体添加(CK)、添加田菁残体(S)、添加白三叶残体(W)和添加香蕉残体(B)。结果表明:(1)在培养第5天时,与CK相比,B、S和W添加后均增加了土壤可培养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的数量;然而在培养第45天,S和W尖孢镰刀菌数量逐渐下降。45d时,与B相比,S和W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33.09%和79.92%;(2)与CK和B相比,S显著降低土壤pH,而W能显著提高pH和速效钾含量;(3)主坐标分析(PCoA)和多元回归树分析(MRT)结果均说明,添加不同豆科绿肥残体(S和W)与CK差异显著,说明不同豆科绿肥残体添加可改善土壤肥力。因此,在高发病香蕉园地,间套作白三叶可改善其土壤理化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状况,对香蕉连作障碍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田菁
白三叶
土壤微生物
主坐标
分析
多元回归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作物-香蕉轮作对香蕉生产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2
3
作者
赖朝圆
杨越
+5 位作者
陶成圆
王一鸣
郭继阳
王蓓蓓
阮云泽
赵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9-306,共8页
以香蕉连作(B)、辣椒-香蕉轮作(B-PE)、甘蔗-香蕉轮作(B-S)、冬瓜-香蕉轮作(B-W)和南瓜-香蕉轮作(B-PU)5个系统为对象,研究了海南岛北部不同作物轮作后对再植香蕉产量、品质、发病率和土壤肥力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香蕉连...
以香蕉连作(B)、辣椒-香蕉轮作(B-PE)、甘蔗-香蕉轮作(B-S)、冬瓜-香蕉轮作(B-W)和南瓜-香蕉轮作(B-PU)5个系统为对象,研究了海南岛北部不同作物轮作后对再植香蕉产量、品质、发病率和土壤肥力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香蕉连作对照B相比,轮作辣椒、甘蔗和冬瓜后再植香蕉(B-PE、B-S、B-W)均能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枯萎病防控率达到66.62%~75.41%),促进香蕉生长(株高增加36.76%~41.80%,茎围增加28.22%~38.42%),产量提高23.17%~45.61%;(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的pH值、速效磷含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均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主坐标分析(PCo A)和多元回归树分析(MRT)结果均显示,轮作辣椒、甘蔗和冬瓜后再植香蕉(B-PE、B-S、B-W)处理间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轮作南瓜后再植香蕉(B-PU)处理和香蕉连作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可见,辣椒-香蕉、甘蔗-香蕉和冬瓜-香蕉轮作处理(B-PE、B-S、B-W)均能提高香蕉产量,改善土壤肥力质量,对香蕉连作障碍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轮作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主坐标
分析
多元回归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杰
屠腾
纪玉蕊
王莹莹
机构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270545)
国家水专项项目(2008ZX07526-002-01)
文摘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性质之一,在本研究所涉及11个因子中,影响ATP分布变异的第一因子是空间位置(纬度,39.79%),然后是环境因子(总氮,18.49%;硝氮,16.24%),其中ATP随纬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01),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27),和硝氮呈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ATP也随有机质、总磷和海拔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P<0.05).沉积物ATP与多种营养元素及其不同形态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通过ATP活性微生物量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营养水平.
关键词
松花江
沉积物
微生物
三磷酸腺苷
多元回归树分析
Keywords
Songhua River
sediment
microbe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 (MRT) analysis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豆科绿肥残体对连作蕉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劲明
王禹童
陈冰
刘满意
王蓓蓓
阮云泽
赵艳
机构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3-44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867006)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704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5CB150503)。
文摘
采用室内恒温箱培养方法,探讨2种豆科绿肥残体对连作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连作障碍严重的蕉园土壤为研究背景,共设置4个处理:无残体添加(CK)、添加田菁残体(S)、添加白三叶残体(W)和添加香蕉残体(B)。结果表明:(1)在培养第5天时,与CK相比,B、S和W添加后均增加了土壤可培养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的数量;然而在培养第45天,S和W尖孢镰刀菌数量逐渐下降。45d时,与B相比,S和W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33.09%和79.92%;(2)与CK和B相比,S显著降低土壤pH,而W能显著提高pH和速效钾含量;(3)主坐标分析(PCoA)和多元回归树分析(MRT)结果均说明,添加不同豆科绿肥残体(S和W)与CK差异显著,说明不同豆科绿肥残体添加可改善土壤肥力。因此,在高发病香蕉园地,间套作白三叶可改善其土壤理化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状况,对香蕉连作障碍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
香蕉
田菁
白三叶
土壤微生物
主坐标
分析
多元回归树分析
Keywords
banana
Sesbania cannabina Pers.
Trifolium repens
soil microorganis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作物-香蕉轮作对香蕉生产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2
3
作者
赖朝圆
杨越
陶成圆
王一鸣
郭继阳
王蓓蓓
阮云泽
赵艳
机构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9-306,共8页
基金
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hdkyxj201713)
海南耕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HNGDg1201502)
+3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1505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142
31760605
31672239)
文摘
以香蕉连作(B)、辣椒-香蕉轮作(B-PE)、甘蔗-香蕉轮作(B-S)、冬瓜-香蕉轮作(B-W)和南瓜-香蕉轮作(B-PU)5个系统为对象,研究了海南岛北部不同作物轮作后对再植香蕉产量、品质、发病率和土壤肥力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香蕉连作对照B相比,轮作辣椒、甘蔗和冬瓜后再植香蕉(B-PE、B-S、B-W)均能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枯萎病防控率达到66.62%~75.41%),促进香蕉生长(株高增加36.76%~41.80%,茎围增加28.22%~38.42%),产量提高23.17%~45.61%;(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的pH值、速效磷含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均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主坐标分析(PCo A)和多元回归树分析(MRT)结果均显示,轮作辣椒、甘蔗和冬瓜后再植香蕉(B-PE、B-S、B-W)处理间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轮作南瓜后再植香蕉(B-PU)处理和香蕉连作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可见,辣椒-香蕉、甘蔗-香蕉和冬瓜-香蕉轮作处理(B-PE、B-S、B-W)均能提高香蕉产量,改善土壤肥力质量,对香蕉连作障碍有缓解作用。
关键词
香蕉
轮作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主坐标
分析
多元回归树分析
Keywords
banana
crop rotation
banana Fusarium wilt disease
Fusarium oxysporu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
分类号
S344.19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刘杰
屠腾
纪玉蕊
王莹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豆科绿肥残体对连作蕉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劲明
王禹童
陈冰
刘满意
王蓓蓓
阮云泽
赵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作物-香蕉轮作对香蕉生产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赖朝圆
杨越
陶成圆
王一鸣
郭继阳
王蓓蓓
阮云泽
赵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