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会治理如何实现多元协商共治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王红梅
-
机构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0-91,共2页
-
文摘
社会治理多元协商共治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可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构建社会治理多元协商共治模式中,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多元治理思维,加强法治化、制度机制建设,培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多元协商共治
实现路径
-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
-
题名“双一流”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弱势学科的治理逻辑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郭华桥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第6期29-36,共8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BIA150095)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探索"(2012B026)
-
文摘
为适应"双一流"政策三步骤的发展战略,研究型大学尤其是"985工程"高校背负着率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并据此调整学科布局,甚至裁撤弱势学科。高校裁撤弱势学科一方面是基于"优化学科结构"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基于经济和社会资本回报的递增,为了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但"优化学科结构"与直接"裁撤"有本质区别,"优化"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保留了弱势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通的机会,为弱势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双一流"建设对办学资源的投入,"双一流"称号有可能成为高校新一轮竞相追逐的社会资本。所以,高校调整或裁撤弱势学科需警惕其负向影响,即破坏学校学科生态,影响组织稳定。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回归大学的根本任务;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对待弱势学科需持更多的包容态度,保障其基本生存资源,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加强弱势学科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通创新发展;即便裁撤弱势学科也应是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各方利益相关者协商共治。
-
关键词
“双一流”政策
学科评估
弱势学科
学科交叉
多元协商共治
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
Keywords
Double First-rate" policy
discipline evaluation
weak disciplines
interdisciplinary
multi-ple consultation common governance
academic power
administrative power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