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养老多元协同模式构建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建辉 刘慧 +1 位作者 黄新辉 杨建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期193-195,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农村养老多元协同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该文通过分析农村养老多元协同的可行性,深入探讨了农村养老多元协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农村养老多元协同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该文通过分析农村养老多元协同的可行性,深入探讨了农村养老多元协同模式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总结出其主要存在机制不完善、资金不充足、基础设施不健全、人才建设失衡和观念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旨在为改善农村养老现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从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 多元协同模式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47
2
作者 赵慧勤 陈晓慧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6-8,共3页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以服务区域文化产业为导向,政府、相关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重点从多元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体制机制六个方面进行该模式的...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以服务区域文化产业为导向,政府、相关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重点从多元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体制机制六个方面进行该模式的构建,对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实现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性监管视角下社会组织内部多元协同监管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琳 周荣庭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7-184,共8页
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是关键因素。文章以回应性监管理论为理论视角,以深度访谈法获取大量采访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 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是关键因素。文章以回应性监管理论为理论视角,以深度访谈法获取大量采访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对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监管主体和监管内容进行质性评价,构建回应性管理视角下社会组织内部多元协同监管模式,并基于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多样化监管策略,以期解决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困境,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应性监管 社会组织 内部治理 多元协同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驱动模式 被引量:13
4
作者 陆小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9-364,共6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低碳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支撑点。新型城镇化要构建以创新驱动、低碳发展为本质要求的低碳创新驱动模式,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低碳城市空间。所谓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低碳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支撑点。新型城镇化要构建以创新驱动、低碳发展为本质要求的低碳创新驱动模式,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低碳城市空间。所谓低碳创新驱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目标,通过面向低碳、节能、生态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道路转变。新型城镇化内涵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5个领域的低碳创新驱动。根据创新主体的不同,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驱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以及多元协同型等模式。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指导,构建多元协同型低碳创新驱动模式,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与公众在新型城镇化低碳创新驱动中发挥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整合与积极发挥这些主体的作用,从不同的主体层面选择有效的创新驱动路径。在政府层面,制定低碳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低碳创新政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制保障;在企业层面,发挥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低碳自主创新能力,树立低碳企业形象;在科研院所层面,鼓励低碳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增加必要经费投入,建立低碳创新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在社会组织和公众层面,培育低碳创新服务组织,鼓励公众参与和共建共享,构建低碳创新的众创空间,营造低碳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低碳发展 低碳创新驱动 多元协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