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创新驱动下研究生多元互补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
王芳
王昭俊
刘京
张承虎
|
《高等建筑教育》
|
2016 |
9
|
|
2
|
多元互补式研究生教学模式研究——以哈工大暖通学科为例 |
王昭俊
刘京
王芳
张承虎
|
《高等建筑教育》
|
2015 |
7
|
|
3
|
从多元互补论和多元系统论谈译者的主体性 |
张文娟
|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4
|
翻译单位多元互补性理论探析 |
司显柱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1 |
21
|
|
5
|
论环太湖流域郡邑词派词学思想的多元互补与演化融合 |
陈雪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从“信达雅”到“多元互补论”——兼谈诗歌翻译 |
覃学岚
|
《山东外语教学》
|
1997 |
4
|
|
7
|
与多元互补教学相辅相成的研究生多元化考核实践——以建筑节能技术课程为例 |
王芳
王海燕
王砚玲
王昭俊
|
《高等建筑教育》
|
2020 |
2
|
|
8
|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互补”——论中国译学流派发展 |
田鹏
盛昔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4 |
0 |
|
9
|
在“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视角下浅析语言迁移理论中的多元理论互补现象 |
于晓燕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4 |
0 |
|
10
|
不同批评方法的多元互补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7 |
0 |
|
11
|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为例 |
吕敏志
|
《英语教师》
|
2022 |
0 |
|
12
|
科学研究的多元思维 |
贺自爱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3
|
浅谈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转向——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王永昶
|
《艺术家》
|
2024 |
0 |
|
14
|
对国内翻译研究本体回归的思考 |
耿强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9 |
8
|
|
15
|
说绘画 |
马路
|
《中国美术》
|
2016 |
2
|
|
16
|
“似”的内涵──论翻译的内在规律“似” |
黄忠廉
刘丽芬
|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7
|
英语语言融合性学习模式的创新研究 |
李茜
|
《教师》
|
2010 |
0 |
|
18
|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
何继军
|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9
|
试论中古东方文学及其文化底蕴 |
侯传文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1998 |
0 |
|
20
|
亚太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机制问题 |
陈鲁直
|
《经济研究参考》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