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NN-多策略融合红尾鹰算法实时优化的改进滑模频率偏移孤岛检测方法
1
作者 李斌 姚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68-2978,I0087,共12页
孤岛检测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功能之一,传统滑模频率偏移法(slip-mode frequency shift,SMS)的检测时间较长,且存在检测盲区,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多策略融合红尾鹰算法... 孤岛检测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功能之一,传统滑模频率偏移法(slip-mode frequency shift,SMS)的检测时间较长,且存在检测盲区,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多策略融合红尾鹰算法实时优化的改进滑模频率偏移孤岛检测方法。首先,针对复杂的传统SMS方程,提出一种对数与符号结合的扰动函数,简化检测过程;其次,设计一种混沌映射、非线性因子和麻雀警戒机制等融合策略以改进红尾鹰算法(red-tailed hawk,RTH),并采用改进红尾鹰算法(improved red-tailed hawk,IRTH)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同时,提出一种BP-IRTH(back propagation-improved red-tailed hawk,BP-IRTH)方法,采集电压频率、有功和无功功率等信号,通过BP-IRTH实时优化扰动系数;然后,分别对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检测盲区和优化设计进行分析论证;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单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兼顾电能质量,同时极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频率偏移 孤岛检测 红尾鹰算 实时优化 单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浸入吸收边界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方法
2
作者 陈汉明 陈柯吉 +2 位作者 王玲谦 韩己航 周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9-1086,共18页
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直接进行逆时偏移是避免常规静校正不准对偏移成像影响的有效手段.准确模拟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需要考虑起伏的自由边界,但对于逆时偏移而言,为避免与自由地表相关多次波的干扰,需要采用吸收边界条件.然而,由... 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直接进行逆时偏移是避免常规静校正不准对偏移成像影响的有效手段.准确模拟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需要考虑起伏的自由边界,但对于逆时偏移而言,为避免与自由地表相关多次波的干扰,需要采用吸收边界条件.然而,由于矩形网格阶梯近似的问题,适用于水平地表的吸收边界并不能直接用于起伏地表.当考虑起伏地表时,通常将波动方程转换到曲线坐标系下求解,但该方法将成倍地增加计算量,且当地表剧烈起伏时还存在数值求解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平面波透射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适用于起伏地表的浸入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中波场沿地表法向的吸收衰减,有效避免了来自地表的边界反射.浸入吸收边界基于传统的矩形网格剖分,无需网格映射,其实现过程仅涉及少量非整数网格节点的波场插值,计算效率高.以浸入吸收边界为基础,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方法,实现了对起伏地表地震数据的直接偏移成像.二维和三维波场数值模拟算例证实浸入吸收边界条件能有效地吸收来自地表的边界反射,即使当地表存在不可导的奇异点时,浸入吸收边界条件仍能获得良好的吸收效果,且能在长时间的模拟过程中保持稳定.二维合成数据的逆时偏移测试证实基于浸入吸收边界的逆时偏移方法能对地表采集的地震数据直接偏移成像,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起伏地表 浸入边界 吸收边界条件 有限差分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像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应用
3
作者 王昀 孙敏傲 +5 位作者 陈浩 王雅如 肖云飞 向晨 严泽宇 刘文龙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81,共15页
利用传统的基于偏移成像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式得到的成像结果比较准确,对靶区的分析也较为直观,但传统的偏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波场模拟,因而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要考虑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 利用传统的基于偏移成像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式得到的成像结果比较准确,对靶区的分析也较为直观,但传统的偏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波场模拟,因而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要考虑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阶段的时效性。为了给复杂地区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提供更精确、更快捷的论证手段,开展了基于快速偏移成像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评价技术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作者关于观测系统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快速偏移成像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的快速偏移成像方法的主要步骤为点扩散函数计算和高维空间褶积,利用给定模型和观测系统高效获取Hessian近似算子,再和模型反射率(高波数信息)进行高维空间卷积,最终实现对地下目标体的高效成像。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尺寸、不同横纵比和不同炮道密度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该方法在西南高陡构造、西北缝洞体、南海复杂断块工区观测系统评价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偏移成像 观测系统设计 快速偏移成像 正演模拟 点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余弦基小波束的观测系统沉降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帮玉 吴如山 高静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5-643,共9页
将局部余弦基小波束波场分解、传播与观测系统沉降法叠前深度偏移相结合,推导了源-检波器观测系统沉降法传播算子.本算法中,先对频率域的共点源和共点检波器道集做局部余弦小波束分解,然后分别沿共小波束源和共小波束检波器在深度方向... 将局部余弦基小波束波场分解、传播与观测系统沉降法叠前深度偏移相结合,推导了源-检波器观测系统沉降法传播算子.本算法中,先对频率域的共点源和共点检波器道集做局部余弦小波束分解,然后分别沿共小波束源和共小波束检波器在深度方向延拓得到下一层波场.每个深度的波场,都等效于把源和检波器放在该层后所能接收到的地震记录,每点的像值由炮点和检波点重合时的零时刻波场值给出.通过二维SEG/EAGE盐丘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偏移成像结果验证该方法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另外,结果显示该方法继承了小波束域波场延拓在速度扰动较大情况下波传播及成像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束 观测系统沉降 局部余弦基 叠前深度偏移 单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局域化dreamlet单程波算子的观测系统沉降法偏移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帮玉 吴如山 +1 位作者 高静怀 徐宗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05-3517,共13页
Dreamlet偏移成像目的是探索一类能够对地震波场和单程波传播算子同时分解和压缩的理论和方法,也即实现在压缩域的传播与成像、地震数据在时间和空间的非平稳性质,决定了要实现地震数据的有效稀疏表示,分解方法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 Dreamlet偏移成像目的是探索一类能够对地震波场和单程波传播算子同时分解和压缩的理论和方法,也即实现在压缩域的传播与成像、地震数据在时间和空间的非平稳性质,决定了要实现地震数据的有效稀疏表示,分解方法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具有局域化性质.Dreamlet由时间和空间局部分解原子的张量积构成,可以看作一种脉冲-小波束形式的波场分解原子.时空局域化的dreamlet单程波传播算子在对波场沿深度方向延拓时,地震数据在时间轴上总是向同一方向流动.随着深度的增加,部分用于成像浅层结构的数据归位至其空间位置后被dreamlet算子丢弃,波场的有效记录时间变短,每一步用于波场延拓的计算量也相应下降.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本文介绍dreamlet传播算子与观测系统沉降法偏移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观测系统沉降法偏移每一步都将记录到的所有数据向下延拓,沉降后的波场等效于把源和检波器都放置在目标深度所能接收的反射数据.Dreamlet观测系统沉降过程只保留用于成像观测系统下部地质结构的有效数据,自动丢弃已经用于成像观测系统上部而对下部成像没有贡献的信号.本文通过二维SEG/EAGE叠后和Marmousi叠前数据算例展示了dreamlet传播算子应用于观测系统沉降法偏移的这一特点.数值算例结果显示,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前提下,该偏移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传播数据量,为发展一种快速高效的偏移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amlet 观测系统沉降 局部余弦基 单程波方程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法共成像点道集偏移速度建模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振春 姚云霞 +1 位作者 马在田 王华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93,共8页
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效果对偏移速度场相当敏感 ,建立正确的偏移速度场是实现高质量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关键 .首先应用成像精度高的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抽取共成像点道集 ;然后基于摄动法通过参数化速度函数和改进的剩余曲率分析建立... 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效果对偏移速度场相当敏感 ,建立正确的偏移速度场是实现高质量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关键 .首先应用成像精度高的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抽取共成像点道集 ;然后基于摄动法通过参数化速度函数和改进的剩余曲率分析建立偏移速度误差和成像深度误差的定量关系 ;最后采用单参数 /多参数联合迭代反演实现偏移速度建模 .对Marmousi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复杂地质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建模和成像效果 ,一般只需分析和控制主要反射层 ,通过 3~ 4次迭代就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偏移速度 反演 MARMOUSI模型 地震勘探 摄动 地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模频率偏移法的孤岛检测盲区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刘芙蓉 王辉 +1 位作者 康勇 段善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孤岛检测是光伏系统并网必备的功能,其性能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所采用的孤岛检测策略,也取决于检测策略中参数的设置,不当的设置直接导致检测能力不足或给电网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本文对滑动频率偏移法孤岛检测方法的工作机理和电网失压后... 孤岛检测是光伏系统并网必备的功能,其性能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所采用的孤岛检测策略,也取决于检测策略中参数的设置,不当的设置直接导致检测能力不足或给电网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本文对滑动频率偏移法孤岛检测方法的工作机理和电网失压后公共点电压的频率偏移轨迹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算法参数下孤岛检测的盲区分布,为合理设置、优选算法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频率偏移 孤岛检测 并网光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保金 姬继法 +4 位作者 徐朝繁 袁洪克 廖旭 白云 万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8,共8页
在简要介绍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原理、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和沈阳2个城市的活断层探测实例,探讨了采用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进行活断层探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对地... 在简要介绍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原理、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和沈阳2个城市的活断层探测实例,探讨了采用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进行活断层探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对地下构造的重现性好、探测结果可实时分析解释等特点,在第四纪覆盖层较薄、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采用该方法可快速对被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距地震反射 最佳接收窗口 活断层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新武 吴律 宋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1-326,共6页
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 ,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 ,为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中 ,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偏移算法 ... 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 ,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 ,为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中 ,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偏移算法 .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 ,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一系列各方向的径向线上 ,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 .投影完成后 ,形成一系列的独立的二维叠前测线 ,可采用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偏移 ,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 ,在时间切片上进行反投影 ,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结果 .实际应用表明 ,用本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时 ,深度偏移剖面对横向分辨率有所提高 ,对陡地层和小断层的成像效果有所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东投影 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偏移 径向剖面 反投影 地下地质构造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介质各向异性伪谱法逆时偏移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伟国 熊水金 +1 位作者 徐华宁 钱荣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572,682+513,共7页
在Thomsen精确相速度方程和弱各向异性假设前提下,将VTI相速度方程拓展为TTI介质相速度方程,进而得到TTI介质的P波方程。利用伪谱算法对P波方程进行了正演和逆时偏移,并和各向同性F-X域深度偏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对于各向异性... 在Thomsen精确相速度方程和弱各向异性假设前提下,将VTI相速度方程拓展为TTI介质相速度方程,进而得到TTI介质的P波方程。利用伪谱算法对P波方程进行了正演和逆时偏移,并和各向同性F-X域深度偏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对于各向异性介质,利用各向同性的偏移算法得到的结果会有误差,成像结果有明显的畸变;②在考虑效率和精度的前提下,伪谱法由于其利用快速二维傅里叶变换解决空间导数的计算问题,这对于实际应用中计算成本颇高的逆时偏移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③推导的近似方程在弱各向异性条件下可以较好地应用于TTI介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I介质 各向异性 伪谱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叠前偏移要求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秦广胜 蔡其新 刘学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5-29,共5页
常规3D观测系统设计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其主要目的是得到规则采样的叠加数据体,能够用叠后偏移进行成像。与叠后偏移使用规则的叠加数据体不同,叠前偏移使用相对不规则的炮检对数据。3D观测系统不规则的空间采样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偏... 常规3D观测系统设计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其主要目的是得到规则采样的叠加数据体,能够用叠后偏移进行成像。与叠后偏移使用规则的叠加数据体不同,叠前偏移使用相对不规则的炮检对数据。3D观测系统不规则的空间采样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偏移噪声,从而部分降低叠前偏移的效果。从叠前偏移的需要出发进行观测系统设计,这对于充分发挥叠前偏移技术优势、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从叠前偏移成像要求出发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根据采样均匀和面元属性一致性原则设计观测系统模板,获得良好的空间采样,并利用聚焦束、叠前偏移响应、正演模型和波场照明等技术对观测系统逐步优化,得到符合叠前偏移成像要求并能解决地质问题的观测系统。该技术在东濮凹陷QK工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观测系统设计 叠前偏移 聚焦束 叠前偏移响应 波场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偏移干涉术的薄膜厚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石一磊 苏俊宏 +1 位作者 杨利红 徐均琪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83,共5页
为解决薄膜厚度的高精度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偏移干涉术的薄膜厚度测量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一个实际SiO2薄膜样片进行测试,通过对所获取的干涉图进行相位解包及数据分析处理,实现对薄膜样片厚度的精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 为解决薄膜厚度的高精度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偏移干涉术的薄膜厚度测量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一个实际SiO2薄膜样片进行测试,通过对所获取的干涉图进行相位解包及数据分析处理,实现对薄膜样片厚度的精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非接触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所测薄膜厚度的峰谷值为0.162μm,均方根值为0.043μm,为薄膜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检测方法上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偏移干涉 干涉图 薄膜 薄膜厚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程和双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田东升 王云专 +4 位作者 李义鹏 石颖 柯璇 李婷婷 刘淑芬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4,96,共7页
叠前深度偏移是获得地下构造映像的有效手段,而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层有更好的适应性.分析基于单程波方程的相移法、相移加插值法、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傅里叶有限差分法和基于双程波方程的逆时... 叠前深度偏移是获得地下构造映像的有效手段,而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层有更好的适应性.分析基于单程波方程的相移法、相移加插值法、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傅里叶有限差分法和基于双程波方程的逆时偏移方法,借助于地堑模型与盐丘模型,测试5种逆时偏移方法成像复杂构造的精度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可实现横向变速地下构造成像,相比于基于双程波方程的逆时偏移方法,单程波方程方法对垂直断层等高陡倾角构造成像有局限性;逆时偏移方法对垂直断层、盐丘下边界等复杂构造可以清晰成像,辅以精确的地层速度,逆时偏移方法在地震资料成像领域中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相移 相移加插值 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傅里叶有限差分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性源瞬变电磁短偏移探测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薛国强 闫述 陈卫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65-2370,共6页
为了解决大深度、高分辨探测地下矿产资源的难点问题,基于近区测深的优越性,提出一种电性源短偏移瞬变电磁装置(SOTEM),并对该装置下的探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时间域近场响应特性以及探测深度等面探测能力的分析,认为SOTEM明显优于长... 为了解决大深度、高分辨探测地下矿产资源的难点问题,基于近区测深的优越性,提出一种电性源短偏移瞬变电磁装置(SOTEM),并对该装置下的探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时间域近场响应特性以及探测深度等面探测能力的分析,认为SOTEM明显优于长偏移瞬变电磁(LOTEM)。接地线源短偏移瞬变电磁法比回线源瞬变电磁法易于施工,且探测深度较大和探测精度相对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源 瞬变电磁 偏移 全场域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剩余油监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兴兵 周磊 +1 位作者 严良俊 胡文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5-612,419-420,共8页
利用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wtem)水平电场分量对高阻薄层电阻率变化灵敏这一地球物理特征,开展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剩余油监测试验。对时移长偏移瞬变电磁法资料采用归一化残差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突出了高阻薄层电阻率的变化... 利用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wtem)水平电场分量对高阻薄层电阻率变化灵敏这一地球物理特征,开展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剩余油监测试验。对时移长偏移瞬变电磁法资料采用归一化残差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突出了高阻薄层电阻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时移Lowtem方法在试验区获取的电阻率残差图、剩余油预测平面分布图与已知的勘探和开发信息相吻合,初步表明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对剩余油边界的探测和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距瞬变电磁 剩余油 高阻薄层 水平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移—份额法的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恒义 刘卫东 石秋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3-68,共6页
研究目的:利用偏移份额模型研究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为区域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偏移—份额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偏移份额比在空间上差异巨大;城镇用地、独立工... 研究目的:利用偏移份额模型研究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为区域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偏移—份额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偏移份额比在空间上差异巨大;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属于增长性结构,农村居民点用地、特殊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属于衰退性结构;各地对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竞争优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及其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域经济要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偏移—份额模型将区域空间和建设用地结构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一段时期内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和空间配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建设用地结构 偏移-份额 空间配置 金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谱法的VSP逆时偏移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孙文博 孙赞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96-2203,共8页
逆时偏移被认为是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成像的精确偏移方法,尤其是能够有效地对回转波、绕射波、多次波等各种波动现象进行成像.近几年来随着并行计算机和存储设备的快速发展,逆时偏移方法备受关注.本文采用伪谱法实现了VSP逆时偏移,该方... 逆时偏移被认为是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成像的精确偏移方法,尤其是能够有效地对回转波、绕射波、多次波等各种波动现象进行成像.近几年来随着并行计算机和存储设备的快速发展,逆时偏移方法备受关注.本文采用伪谱法实现了VSP逆时偏移,该方法不仅实施简便,而且计算效率高,精度好.并运用反周期扩展法来消除伪谱法中特殊的周期性边界效应问题.对VSP绕射点模型进行试算,分析了因覆盖次数不足在近井区产生的假象问题.对地堑模型和半圆隆起模型也获得了较好的VSP逆时偏移成像效果.并分别对VSP全波波场及分离出的上行波场进行了逆时偏移成像,可明显发现直达波在炮点和检波点位置处收敛成像,也产生了很强的成像噪声.最后对某地区实际观测的VSP资料进行了逆时偏移成像,并与Kirchhoff法VSP偏移结果和地面地震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显示了VSP逆时偏移在近井区成像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逆时偏移 伪谱 反周期扩展 边界条件 Laplacian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电磁测深的静态偏移及校正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阎述 陈明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在电磁法勘探中,频率域电磁测深法也存在静态偏移与校正问题。本文从不同物质界面的边界条件出发研究了静态偏移产生的机理,较为圆满地解释了地表电性不均匀造成的频率测深场强分量按某一常系数增减而与频率无关的现象。文中以山东横... 在电磁法勘探中,频率域电磁测深法也存在静态偏移与校正问题。本文从不同物质界面的边界条件出发研究了静态偏移产生的机理,较为圆满地解释了地表电性不均匀造成的频率测深场强分量按某一常系数增减而与频率无关的现象。文中以山东横河煤矿频率测深资料为例,指出了空间滤波等低通校正方法,应在地表电性不均匀造成的影响与地下地质构造、地质体产生的电性效应相比可视为“高频”的情况下才能奏效;而相位校正法则无此限制,适应性较强,但有时反演的稳定性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域 电磁测深 静态偏移 电磁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法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偏移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山山 聂勋碧 邓玉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37-54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虚谱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的地震偏移方法。这种混啥方法是在计算速度、精度和占用计算机内存等方面对虚谱法和有限元法进行折衷的一种选择,其目的是构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地震偏移方法。该方法从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出发,... 本文提出了一种虚谱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的地震偏移方法。这种混啥方法是在计算速度、精度和占用计算机内存等方面对虚谱法和有限元法进行折衷的一种选择,其目的是构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地震偏移方法。该方法从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出发,沿反时方向进行波场计算,使混合法偏移能够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并能有效地减弱计算中产生的层间混响。本文采用混合法偏移理论进行了试算,其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复杂波场的偏移计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谱 有限元 逆时偏移 反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规则测区三维地震偏移的边界吸收层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玉学 张关泉 周瑞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0-706,共7页
对不规则测区的地震资料直接进行三维偏移不仅可减少计算量 ,而且可提高偏移剖面的质量 .本文在单程波方程中增加了一项简单的阻尼因子 ,其作用如同在实际不规则测区的外部有一个薄吸收层 .因为波穿越这个薄层时 ,波场值迅速衰减 ,所以... 对不规则测区的地震资料直接进行三维偏移不仅可减少计算量 ,而且可提高偏移剖面的质量 .本文在单程波方程中增加了一项简单的阻尼因子 ,其作用如同在实际不规则测区的外部有一个薄吸收层 .因为波穿越这个薄层时 ,波场值迅速衰减 ,所以偏移时把吸收层外边界处的波场值取为零所产生的反射非常微弱 .又因为不规则测区零边界条件偏移程序极易编制 ,所以就可以实现对不规则测区的地震资料直接进行三维偏移 .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吸收层 不规则测区 偏移 吸收层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