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8×4型工程车辆参数化多体动力学建模及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古玉锋 吕彭民 +1 位作者 单增海 曹蕾蕾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8,共6页
针对整车模型包含构件多的特点,运用拓扑结构图的方法建立了某8×4型工程车辆参数化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平顺性仿真结果表明:货箱质心垂直振动主频率的最大误差为4.8%。操纵稳定性的双纽线仿真结果表明:方向盘最大转角误差为3.9%,... 针对整车模型包含构件多的特点,运用拓扑结构图的方法建立了某8×4型工程车辆参数化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平顺性仿真结果表明:货箱质心垂直振动主频率的最大误差为4.8%。操纵稳定性的双纽线仿真结果表明:方向盘最大转角误差为3.9%,横摆角速度的幅值误差为4%,侧向加速度的幅值误差为4.4%,各车轮的最大转角误差为1.97°。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建整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4型工程车辆 多体动力学建模 参数化 仿真与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长度加油软管系统动力学建模及运动特性分析
2
作者 赵文碧 张泽华 +3 位作者 赵瑛 杨骕 屈耀红 席庆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0-928,共9页
空中加油过程中,软管锥套受复杂气流干扰发生飘摆运动,同时在受油机的撞击作用下可产生甩鞭现象,严重制约了空中加油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为了研究软管锥套系统的运动特性,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建立变长度软管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软管材... 空中加油过程中,软管锥套受复杂气流干扰发生飘摆运动,同时在受油机的撞击作用下可产生甩鞭现象,严重制约了空中加油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为了研究软管锥套系统的运动特性,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建立变长度软管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软管材质的阻尼特性、加油吊舱卷盘机构的收放运动、加油过程中存在的紊流及尾涡等风场环境,根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获得软管复杂风场下加油锥套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仿真及Simulink数值计算对软管平稳拖曳状态下锥套的下沉量进行模拟,同时将锥套平稳拖曳阻力Simulink数值结果与NASA公开数据资料进行比较,说明所提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通过数值仿真,确定了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下加油软管的稳定拖曳状态,分析了不同对接速度下软管甩鞭动力学特性,验证了不同测力反馈点对甩鞭抑制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空中加油 绝对节点坐标法 多体动力学建模 复杂风场 甩鞭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牵引电机轴承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方聪聪 关煜彬 +1 位作者 周伟 高广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49-3060,共12页
轨道车辆牵引电机轴承是重要的旋转支承部件,其高速运转过程中内部元件间产生复杂的接触、碰撞与冲击,是滚道表面疲劳损伤、保持架破损与电机振动噪声的重要来源,深入理解牵引电机轴承运转过程中内部元件的动力学特性,对于提高该关键部... 轨道车辆牵引电机轴承是重要的旋转支承部件,其高速运转过程中内部元件间产生复杂的接触、碰撞与冲击,是滚道表面疲劳损伤、保持架破损与电机振动噪声的重要来源,深入理解牵引电机轴承运转过程中内部元件的动力学特性,对于提高该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运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牵引电机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Lagrange多体动力学方法与耦合能量耗散的Hertz接触理论,考虑轴承各部件瞬态动态效应,建立轨道车辆牵引电机轴承的动力学模型。随后,通过与Harris经典理论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轨道车辆某型牵引电机轴承处于不同转速、载荷与径向游隙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转速和径向载荷较小的情况下,在承载区滚子的接触载荷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随着转速加快和径向载荷增大,在承载区滚子的接触载荷分布波动趋于平缓。低转速和较大径向游隙的情况下,内圈质心轨迹朝向无序状态发展且有明显波动,当高转速和较小径向游隙时,内圈质心轨迹稳定且规律性提高,随着转速增大,内圈质心位移运动范围扩大。径向游隙增大的情况下,导致承载区滚子受力逐渐增大,滚子与内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显著增加,从而内圈质心竖直方向加速度变大,运动范围变大且无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建模 动力学特性 轨道车辆 牵引电机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节支反力的移动并联机械手动力学性能验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玉维 周海波 +3 位作者 李彬 赵新华 刘凉 赵磊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7,共6页
提出一种用于验证移动并联机械手动力学建模及数值仿真正确性与有效性的方法。该方法先将移动并联系统某处运动副打开,用关节支反力替代运动副约束,从而形成移动双串联机械手,并以多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分别进行移动并... 提出一种用于验证移动并联机械手动力学建模及数值仿真正确性与有效性的方法。该方法先将移动并联系统某处运动副打开,用关节支反力替代运动副约束,从而形成移动双串联机械手,并以多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分别进行移动并联、双串联机械手动力学建模,采用加权初值法对移动双串联机械手系统进行数值仿真。最后通过对移动并联、双串联机械手动力学数值仿真比较,验证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和数值仿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并联机械手 移动双串联机械手 多体动力学建模 加权初值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杆的太阳帆姿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崔祜涛 骆军红 +1 位作者 崔平远 冯军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0-566,共7页
针对由控制杆、反作用飞轮、有效载荷和太阳帆所组成的太阳帆航天器多体系统,从物理模型出发,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多体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对该类太阳帆航天器的系统能控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太阳帆航天器三轴... 针对由控制杆、反作用飞轮、有效载荷和太阳帆所组成的太阳帆航天器多体系统,从物理模型出发,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多体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对该类太阳帆航天器的系统能控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太阳帆航天器三轴姿态控制的响应特性和行星际轨道转移过程中姿态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星际飞行中利用顶部带有载荷的控制杆和反作用飞轮来对太阳帆航天器进行三轴姿态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帆航天器 控制杆 反作用飞轮 多体动力学建模 非线性系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摇摆环境飞机牵引车牵引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温琦 陈志 +2 位作者 王志 鲍曼雨 褚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52-1057,共6页
为了研究舰船摇摆环境下飞机牵引车的牵引特性,通过对一辆舰载牵引车的实际测试,基于Virtual.Lab Motion软件平台建立了该牵引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经过各种仿真试验,从牵引速度、牵引力及附着力3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舰船摇摆运动对牵引车... 为了研究舰船摇摆环境下飞机牵引车的牵引特性,通过对一辆舰载牵引车的实际测试,基于Virtual.Lab Motion软件平台建立了该牵引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经过各种仿真试验,从牵引速度、牵引力及附着力3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舰船摇摆运动对牵引车牵引特性的影响规律,初步掌握了舰船横摇、纵摇和垂荡及舰船摇摆中心、幅值和周期等因素对飞机牵引车的牵引力、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舰载牵引车牵引特性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为其他轮式舰载车辆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牵引车 舰船摇摆 多体动力学建模 牵引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尾偏转对飞机着陆滑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光旭 张登成 +1 位作者 魏金鹏 李海泉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48,共6页
为了考察平尾偏转角度对飞机着陆滑跑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气动数据储备,利用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能够反映飞机气动特性随迎角和平尾偏角变化而变化的飞机着陆滑跑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飞机平尾偏转工况下进行了着陆滑... 为了考察平尾偏转角度对飞机着陆滑跑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气动数据储备,利用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能够反映飞机气动特性随迎角和平尾偏角变化而变化的飞机着陆滑跑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飞机平尾偏转工况下进行了着陆滑跑仿真计算。经过验证,该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飞机着陆滑跑时不同平尾偏转角度下动力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平尾前缘下偏(拉杆)能够有效缩短着陆滑跑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滑跑 多体动力学建模 平尾偏角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收集机捡拾器仿真优化设计
8
作者 杨杰 张征 +3 位作者 古冬冬 王一言 关阳 仵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为提升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以4JQH-120型号秸秆收集机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不同刀具和排列方式设计三种能够与之搭配工作的捡拾器,分别是刀具都为“Y”型刀,采用双螺旋排布;刀具为锤爪和“Y”形刀依次混装,采用双螺旋排布;刀具为锤爪和“Y... 为提升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以4JQH-120型号秸秆收集机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不同刀具和排列方式设计三种能够与之搭配工作的捡拾器,分别是刀具都为“Y”型刀,采用双螺旋排布;刀具为锤爪和“Y”形刀依次混装,采用双螺旋排布;刀具为锤爪和“Y”形刀对称混装,采用双螺旋排布。通过ANSYS分别对三种捡拾器进行模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最低阶数的固有频率为186.09 Hz,不在设计频率31.67~38.33 Hz内,不会产生共振。选定捡拾器种类、捡拾器转速和行驶速度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利用EDEM-RecurDyn对捡拾装置部分进行联合仿真,明确秸秆被捡拾、破碎的机理。仿真结果表明:各捡拾器均不会发生应力变形;搭载DC捡拾器,在转速为2300 r/min、行驶速度为0.6 m/s时,秸秆捡拾率最高,达81.85%。该研究可以为玉米秸秆收集机以及其他作物捡拾器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捡拾器 刀具排列方式 EDEM-RecurDyn耦合仿真 正交试验 多体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