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磁浮列车线路匹配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一 朴明伟 兆文忠 《铁道机车车辆》 2007年第B10期82-86,共5页
线路匹配性能是指高速轨道车辆与不同线型缓和曲线之间相互动力作用所决定的匹配性能。为了研究高速磁浮车辆的线路匹配性能,进行了1列3车车组曲线通过性能仿真分析。与轮轨导向不同,高速磁浮导向是在主动导向控制下电磁导向力使整个... 线路匹配性能是指高速轨道车辆与不同线型缓和曲线之间相互动力作用所决定的匹配性能。为了研究高速磁浮车辆的线路匹配性能,进行了1列3车车组曲线通过性能仿真分析。与轮轨导向不同,高速磁浮导向是在主动导向控制下电磁导向力使整个走行部准确地沿轨道中心线无接触悬浮运行。为了消除传统曲线计算公式存在的误差以满足磁浮线路的高精度和连续光滑要求,利用基于样条函数技术的新方法设计了如下两种线形缓和曲线:正弦形和圆整基本线形。1列3车车组的曲线通过性能仿真对比表明:根据高速磁浮导向原理,当有超高限速曲线通过时,正弦形缓和曲线具有优越的线路匹配性能;而圆整基本线形(仍属于三次抛物线)则不具备良好的线路匹配性能;当无超高曲线通过时两者匹配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车辆 多体动力学与控制 缓和曲线 线路匹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列车组装模型及导向原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朴明伟 曹玉峰 +1 位作者 梁树林 兆文忠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为了研究高速磁浮导向及曲线通过性能,利用组装模型曲线通过仿真,提出了磁浮导向原理及菱形变位解决方案。基于三类基本模块(悬浮导向单元、悬浮框架和车体及牵引机构),组装半车(2转向架)模型、整车模型和动车组模型。这些组装模型具有... 为了研究高速磁浮导向及曲线通过性能,利用组装模型曲线通过仿真,提出了磁浮导向原理及菱形变位解决方案。基于三类基本模块(悬浮导向单元、悬浮框架和车体及牵引机构),组装半车(2转向架)模型、整车模型和动车组模型。这些组装模型具有约束的柔顺性、动力学与控制的高度集成性和模块化组装等特点。曲线通过仿真表明:在主动导向控制下,电磁横向力应使走行部弯曲并与轨道对中。与轮轨转向架类似,前后悬浮框架间的菱形变位可以降低电磁横向力,提高悬浮转向架的横向稳定性。由于车体端部摆杆摆角较大,所以车体空气弹簧支承刚度对两端电磁横向力产生了非常敏感的影响,进而产生端部减载问题。这种端部横向力敏感变化及端部减载问题得到了测试数据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多体动力学与控制 悬浮转向架 磁浮导向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车辆车桥耦合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朴明伟 王建一 +1 位作者 梁世宽 兆文忠 《铁道机车车辆》 2007年第5期9-13,共5页
为了研究在高架轨道梁上的磁浮动力作用,利用磁浮车动力学与控制的模块化组装模型技术,分析了道梁挠度对磁浮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车桥耦合机制问题进行了预研究。磁浮关系是电磁悬浮力与悬浮气隙及其一次、二次导数间的约束关系。如... 为了研究在高架轨道梁上的磁浮动力作用,利用磁浮车动力学与控制的模块化组装模型技术,分析了道梁挠度对磁浮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车桥耦合机制问题进行了预研究。磁浮关系是电磁悬浮力与悬浮气隙及其一次、二次导数间的约束关系。如果悬浮系统具有低频高回路增益,道梁挠度摄动不会影响磁浮关系的稳定性。否则,若低频回路增益并不足够大,气隙波动对悬浮系统形成明显的非线性影响,其固有频率也有明显的摄动。由于悬浮模块与悬浮框架的搭接结构,悬浮框架具有产生高频自振的力学条件。在磁浮车辆的3级悬挂中,即电磁悬挂、一系悬挂(橡胶悬挂)和二系悬挂(摇枕空簧),前两者固有频率接近时,悬浮框架产生高频自振,并以机械—电磁能量转换形式,使磁浮动力作用产生高频扰动,进而引起轨道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车辆 多体动力学与控制 磁浮动力作用 车桥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