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位点序列分析揭示我国16SrI组植原体不同株系间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于少帅 李永 +4 位作者 任争光 宋传生 林彩丽 朴春根 田国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8,共14页
【目的】16SrI组植原体对我国作物和生态植物危害严重。目前植原体尚不能分离培养,对于我国植原体不同株系间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尚不清晰,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揭示我国不同地区16SrI组不同植原体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目的】16SrI组植原体对我国作物和生态植物危害严重。目前植原体尚不能分离培养,对于我国植原体不同株系间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尚不清晰,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揭示我国不同地区16SrI组不同植原体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植原体株系间不同持家基因的变异程度,为我国不同植原体株系的检测、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和依据。【方法】应用rp,tuf,secA,secY,ipt,dnaK,fusA,gyrB,pyrG和rpoB共10个持家基因序列,结合16S rDNA序列,以全基因序列已完成的洋葱黄化植原体(OY-M)、翠菊黄化丛枝植原体(AYWB)、澳大利亚葡萄黄化植原体(CPA)、草莓致死黄化植原体(SLY)和苹果簇生植原体(CPM)共5种植原体株系为参照,分析我国10个省(市)苦楝丛枝、莴苣黄化、桑萎缩、泡桐丛枝和长春花绿变植原体株系(共18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多重序列比对分析不同基因片段的序列多态性和变异程度。【结果】我国18株苦楝丛枝、莴苣黄化、桑萎缩、泡桐丛枝和长春花绿变植原体株系的rp,tuf,secA,secY,ipt,dnaK,fusA,gyrB,pyrG和rpoB多位点序列共有15种序列类型,从而揭示16SrI组不同植原体株系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rp等10个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可将16SrI-B、D亚组的不同植原体株系清晰地分开。10株苦楝丛枝植原体株系与2株桑萎缩植原体株系系统发育关系最近,多位点序列分析可将这2种基于16S rDNA序列难以区分的植原体株系清晰地区分。10株苦楝丛枝植原体株系分为4个进化枝,其多位点序列存在8种序列类型,这4个分枝与植原体株系的地理分布关系密切。与我国长春花绿变和泡桐丛枝植原体株系相比,福建三明2株莴苣黄化植原体株系与日本洋葱黄化植原体株系OY-M系统发育关系较近。在已检测分析的植原体不同基因序列片段中,dnaK基因序列片段的变异水平最高。【结论】多位点序列分析可做为一种对植原体鉴定、区分以及株系遗传多样性全面检测的有效、可靠方法。在以后的研究中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深入探讨植原体不同组间或亚组间株系的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 遗传变异 序列类型(ST)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4个不同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廖亚玲 邹全明 +2 位作者 张卫军 刘晓菲 钟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了解国内4个不同地区(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收集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株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来源。方法从胃肠疾病患者黏膜标本中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鉴定阳性的菌... 目的了解国内4个不同地区(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收集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株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来源。方法从胃肠疾病患者黏膜标本中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鉴定阳性的菌株进行ST分型比较,并且以PCR方法测定vacA基因型。结果30株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vacAs1a阳性25株(83.3%),vacA s1b阳性5株(16.7%),vacA m2阳性为30株(100%),未发现s2型菌株,其中标准株NCTC11637为vacAs1a/m1型。共确定了28种ST型。结论MLST作为幽门螺杆菌分型方法,分辨率高,结果准确,易于标准化。通过信息学分析可以将MLST分型、vacA基因型和遗传背景、临床来源结合起来,适于进行分子进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析 VAC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首例ST-7962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欢 廖勇 +7 位作者 胡晓军 雷琼 钟小荣 王珏鑫 王素萍 唐满妹 吴雨宸 邬楚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江西省赣州市2024年2月发现的1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为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病例血液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分离株进行血清分群、药敏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及多位点序列分析... 目的对江西省赣州市2024年2月发现的1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为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病例血液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分离株进行血清分群、药敏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及多位点序列分析,分析菌株遗传进化关系。结果从病例血液中分离出1株脑膜炎奈瑟菌,为B群。MLST分型为ST-7962型,无克隆群归属,为江西省首次报道发现。进化树结果显示与1977年上海携带者分离株(id-52231)遗传关系较近。药敏结果显示菌株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米诺环素、头孢曲松、氯霉素、美罗培南、利福平、氨苄青霉素8种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对青霉素中介。结论该病例为江西省内发现的首例ST-7962型B群流脑病例,应加强对本地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情况、耐药及菌株分子特征的监测,为流脑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用药和溯源调查与控制提供实验室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B群 药敏试验 多位点序列分析 ST-79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生产环节蜡样芽孢杆菌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阳 葛武鹏 +5 位作者 张静 郭春锋 梁秀珍 王智 张兴吉 王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6-171,共6页
为探讨我国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生产环节阳性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乳源分离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确立其特征序列,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体系溯源提供依据,为探究其致病机理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实验选取glpF、... 为探讨我国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生产环节阳性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乳源分离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确立其特征序列,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体系溯源提供依据,为探究其致病机理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实验选取glpF、gmk、ilvD、pta、pur、pycA、tpi 7个管家基因构建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型方案,鉴定经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得到的42株Bacillus cereus的序列类型。结果表明:42株B.cereus分为7个序列类型(sequence type,ST),分别为ST-770(4.8%,2/42)、ST-1000(71.4%,30/42)、ST-1084(9.5%,4/42)、ST-1348(2.4%,1/42)、ST-1349(2.4%,1/42)、ST-1350(2.4%,1/42)和ST-1351(7.1%,3/42);所有分离株被识别为205、142、23三个不同克隆谱系,2个单态群(ST-770和ST-1351)和2个独株(ST-1348和ST-1349);发现4个新的ST型和4个新的等位基因,已上传至国际数据库得到新的序列号和等位基因号,分别为ST-1348、ST-1349、ST-1350、ST-1351和glp-253、glp-254、ilv-277、pyc-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婴幼儿配方羊乳粉 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型(MLST) 基因序列(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媛媛 徐雅萍 +5 位作者 杜鹏程 强裕俊 张雯 陈晨 于季红 郭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184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对7个位点进行分析,利用Bi...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184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对7个位点进行分析,利用Bio Numerics 5.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8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共产生139种基因型,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可分为3个基因群,其中Ⅰ群包含93.06%的菌株。结论本医疗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具有明显的优势菌群,其感染来源仍以院内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1年湖南省某医院分离自重症监护室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杰英 丁丽 +3 位作者 彭小友 袁红霞 史文元 胡付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研究2020—2021年湖南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的科室分布、药敏特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以及ST分型,为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 目的研究2020—2021年湖南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的科室分布、药敏特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以及ST分型,为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8个ICU分离的75株CRKP菌株,应用MALDI-TOF质谱仪和VITEK-2 Compact药敏分析仪分别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用wzi基因测序法进行荚膜血清型测定,运用Sanger测序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分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ST分型。结果75株CRKP菌株主要分布在老年内科ICU(28.0%)和脑外科ICU(20.0%);CRKP对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7%(5/75)和16.0%(12/75),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96.0%);61株(81.3%)携带bla_(KPC-2)耐药基因,11株(14.7%)携带bla_(NDM-1)基因,1株(1.3%)携带bla_(NDM-5)基因,2株(2.7%)携带bla_(OXA-48)基因;ST分型前三位的主要为ST11型(54.7%,41/75)、ST1883(13.3%,10/75)、ST307(6.7%,5/75),所有ST11型和ST1883型CRKP均携带bla_(KPC-2);主要流行的荚膜血清型为KL64(38.7%,29/75)和KL47(25.3%,19/75);主要携带的毒力基因是rmpA2(48.0%,36/75)、iroN(38.7%,23/75)和iucA(37.3%,15/75)。结论该院ICU的CRKP菌株细菌耐药程度高,以ST11-KL64型和ST11-KL47型为主,大多数菌株携带bla_(KPC-2)基因和毒力基因。应该加强监测CRKP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酶型检测,从而指导临床CRKP感染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荚膜血清型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和看家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的鲍鱼养殖水体弧菌种类的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龚婷 骆祝华 +1 位作者 于艳萍 JOST Gunter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31-538,共8页
采用TCBS选择性培养基从厦门某鲍鱼养殖场的养殖水体中分离到19株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所有菌株均属于弧菌属(Vibrio),且与最近似的弧菌模式种的同源性都在98.99%以上.由于弧菌种间16S rDNA序列相似度极高,无法仅靠16S rDNA序列比... 采用TCBS选择性培养基从厦门某鲍鱼养殖场的养殖水体中分离到19株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所有菌株均属于弧菌属(Vibrio),且与最近似的弧菌模式种的同源性都在98.99%以上.由于弧菌种间16S rDNA序列相似度极高,无法仅靠16S rDNA序列比对来鉴定这些菌株到种的水平.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也显示,大多数菌株与弧菌模式种无法归为一簇,表明16S rDNA基因在弧菌种的分类鉴定上分辨率不高.进一步采用基于4种看家基因(rpo A、pyr H、gap A和top A)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MLSA)对分离到的弧菌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9株海洋弧菌归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alyticus)与魔鬼弧菌(Vibrio diabolicus)2个种,表明这两种弧菌是该鲍鱼养殖场水体环境中的优势弧菌种,在鲍鱼养殖弧菌病害防治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此外,看家基因与16S rDN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表明,4种看家基因的多态位点比率均高于16S rDNA.4种看家基因串联后的多态位点比率高达41.1%,远高于16S r DNA基因的13.4%,表明看家基因相较于16S rDNA基因有着更高的分辨率,更适合于海洋弧菌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鲍鱼 海洋弧菌 16S RDNA 看家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山西省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洋 姚素霞 +3 位作者 郝瑞娥 韩吉婷 张秋香 杨红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分析2020-2023年山西省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20-2023年山西省临床分离的479株布鲁氏菌进行常规生物学鉴定,提取基因组进行MLVA-16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k-Locus Variable-numb... 目的分析2020-2023年山西省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20-2023年山西省临床分离的479株布鲁氏菌进行常规生物学鉴定,提取基因组进行MLVA-16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k-Locus Variable-number-Analysis,MLVA)聚类显示总体相似度在50.5%~100%,共204种VNTR型,聚类结果5株以上的成簇VNTR型有11种,其中有1种成簇数量在25株的VNTR型和1种成簇数量在17株的VNTR型。对这2种VNTR型的全部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分别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聚类,存在成簇的菌株,且差异位点较少。结论MLVA分型方法可将布鲁氏菌进行有效分辨,cgMLST能进一步阐述菌株亲缘关系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山西省内存在着特定基因型的布鲁氏菌的长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廖凤 古文鹏 +1 位作者 徐闻 伏晓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6,66,共5页
目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能够引起人类急性腹泻性疾病,但与O1群和O139群相比,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其危害性。因此,我们对分离于云南省的31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开展了分子特征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法(K-B)开展抗生素敏感试验;多聚酶链反应(P... 目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能够引起人类急性腹泻性疾病,但与O1群和O139群相比,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其危害性。因此,我们对分离于云南省的31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开展了分子特征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法(K-B)开展抗生素敏感试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毒力基因;同时,我们对菌株进行了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分子分型研究。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74%的菌株对利福平耐药,对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29.03%,所有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PCR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ompW基因为阳性,87.10%的菌株hly基因为阳性,25.81%的菌株rstREl tor为阳性,16.13%的菌株rstRClassical和tcpAEl tor为阳性,而CT、rfbO1和rfbO139基因全为阴性;PFGE结果显示,31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呈现出高度的离散趋势,几乎没有相同带型的菌株出现;在MLST结果分析中,发现了1个gyrB新的等位基因,mdh基因发现了4个新的等位基因,metE基因发现了6个新的等位基因,pntA中发现了2个新的等位基因,purM中发现了3个新等位基因,pyrC中发现了4个新等位基因。经过排列组合后,共发现了17个新的霍乱弧菌ST型别(ST273-ST289)。结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特征,同时,云南省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丰富了现有的霍乱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产CTX-M型ESBLs和KPC的大肠埃希菌感染分布与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伟 王思淼 +1 位作者 金鑫 李佳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KPC)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11—2012年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KPC)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11—2012年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SBLs和KPC基因,确定CTX-M和KPC基因型别及MLST分型。结果 48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单产ESBLs 45株(93.75%),携带blaCTX-M基因者44株(91.67%),其中blaCTX-M-1组基因20株(41.67%)、blaCTX-M-9组基因32株(66.67%),同时携带两组基因者8株(16.67%)。经基因测序确定的基因亚型有CTX-M-14(65.91%,29/44)、CTX-M-55(31.82%,14/44)、CTX-M-15(11.36%,5/44)、CTX-M-3(2.27%,1/44)、CTX-M-24(2.27%,1/44)和CTX-M-65(2.27%,1/44),其中CTX-M-14+CTX-M-55(11.36%,5/44)、CTX-M-14+CTX-M-15(4.55%,2/44)和CTX-M-55+CTX-M-65(2.27%,1/44)。产ESBLs+KPC菌株中2株(4.17%)经PCR扩增均携带blaKPC和blaCTX-M基因,经测序分析1株为CTX-M-14+KPC-2,1株为CTX-M-3+KPC-2。ST131(53.66%)是主要的MLST型别,检测到ST648、ST405、ST167、ST1193等ST型。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基因型中CTX-M-14、CTX-M-55和CTX-M-15亚型最常见,存在多种不同亚型;ST131是主要的MLST型别,检测到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KPC酶 CTX-M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异质性耐药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路 何利华 +1 位作者 张艺瑶 张建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克拉霉素异质性耐药进行检测,并分析异质性耐药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中国某医院50个^(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的胃窦黏液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每个样本挑取16个HP单克隆(分离培养平板中不...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克拉霉素异质性耐药进行检测,并分析异质性耐药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中国某医院50个^(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的胃窦黏液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每个样本挑取16个HP单克隆(分离培养平板中不满16个克隆者选取全部HP克隆),用Etest法测定各克隆的克拉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进一步在异质性克拉霉素耐药病例中选取6份样本(MIC值差异较大的样本)相关的81个幽门螺杆菌克隆,利用多位点序列(MLST)分析的方法进行初步进化分析。结果 44个分离培养阳性的样本中24个全敏感,9个全耐药,11个为异质性耐药;6个MIC值差异较大的样本,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在100~1 000倍间。每个样本的9~16个克隆可分为1~6个ST型,结合vacA基因差异,分为2~8个基因型。遗传进化树显示2个样本的敏感、耐药克隆分为两簇,余4个样本中ST型与耐药间无明显关联。结论 HP在中国感染存在明显的克拉霉素异质性耐药现象,传统药敏试验可能不足以充分反映克拉霉素异质性耐药的现象,可能会引起误判,应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异质性耐药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凡纳滨对虾病原弧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小义 王丽萍 +2 位作者 黄会 陈艳武 邵宗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2012年6∽9月福建省沿海城市凡纳滨对虾养殖高位池发生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肝胰腺发白肿大,空肠,死亡率50%以上.本研究对发病现场患病对虾的肝胰腺进行了微生物分离鉴定, BOX-PCR 鉴定所分离的菌株为一株优势细菌,编号为1937.通... 2012年6∽9月福建省沿海城市凡纳滨对虾养殖高位池发生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肝胰腺发白肿大,空肠,死亡率50%以上.本研究对发病现场患病对虾的肝胰腺进行了微生物分离鉴定, BOX-PCR 鉴定所分离的菌株为一株优势细菌,编号为1937.通过16S rRNA 基因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弧菌属(Vibrio sp.).进一步基于 rpoD、topA 和 toxR 3个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表明该菌株为副溶血弧菌(Vibro parahaemolyticus).从该菌株中还扩增获得副溶血弧菌特异性的溶血素基因.人工浸浴感染试验表明,菌株1937对凡纳滨对虾后期幼体表现出较强致病性,半致死浓度为1.33×106 cfu /cm3.肌肉注射感染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凡纳滨对虾成虾也具有致病性,半致死浓度为1.42×106 cfu /cm3,并且注射后成虾肌肉白浊,肝胰腺发白,致死率高于其他已报道的致病性弧菌,该菌株极有可能为此次发病的主要病原菌.抗生素试验表明,该菌株对诺氟沙星等29种抗生素中的20种比较敏感.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该病原菌导致的虾病暴发的防控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病原菌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谈忠鸣 汪秀斌 +6 位作者 周伟忠 董晨 周璐 洪捷 钱慧敏 胡建利 鲍倡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鉴定基因型,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年共分离到56株布鲁氏菌,MLSA分型显示一株菌为猪种布鲁氏菌ST(Sequence type)17型,其他均为羊种布鲁氏菌ST8型。MLVA将56株菌分为47个基因亚型(46个羊种,1个猪种),聚类显示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东地中海簇”。结论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病主要为“东地中海簇”的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并首次发现一例人感染ST17型猪种布鲁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羊种布鲁氏菌 猪种布鲁氏菌 AMOS-PCR 多位点序列分析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2016—2019年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生物型分布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璐 段然 +4 位作者 祝雯雯 朱莹莹 鲍倡俊 王鑫 谈忠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4-728,745,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2016—2019年间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生物型分布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9年江苏地区各类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分型,并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进行毒力基因和多位...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2016—2019年间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生物型分布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9年江苏地区各类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分型,并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进行毒力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2016—2019年在江苏地区共采集各类标本6398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86株,其中105株菌为血清型无法鉴定,可鉴定血清型中以O:8、O:3为主,存在3个生物型,大部分为生物型1A。通过测序分析发现毒力基因以Ⅲ型(ail-、ystA-、ystB+、yadA-、virF-)和Ⅳ型(ail-、ystA-、ystB-、yadA-、virF-)为主,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将所有分离株分为81个ST型。结论:江苏地区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较复杂,生物型相对集中,腹泻患者中可分离到毒力基因Ⅳ型菌株,ST基因型呈多样性发散分布,应重点加强猪、鸡、狗等动物的管控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血清型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wcaG毒力基因ST19产酸克雷伯菌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慧 胡龙华 +9 位作者 钟桥石 杭亚平 刘衍伶 俞凤 陈艳慧 胡晓彦 张黎明 章白苓 张楠 王小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3-756,共4页
目的了解1例高黏液表型(HMV)产酸克雷伯菌致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黏液丝试验检测HMV表型,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主要的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基因(K1、K2、K5、K20、K54、K57... 目的了解1例高黏液表型(HMV)产酸克雷伯菌致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黏液丝试验检测HMV表型,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主要的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基因(K1、K2、K5、K20、K54、K57)和毒力基因(rmpA、wcaG、allS、kfu、aerobactin、mrkD、fimH、uge、wabG、cf29a),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对该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白血病患者血液及肺组织分离株均为产酸克雷伯菌,MLST分型为同一型ST19,该菌株对所测药物均敏感,具有高黏液表型,只检测到wcaG毒力基因,其他毒力基因和所测荚膜血清型基因均阴性。结论携带wcaG毒力基因是ST19产酸克雷伯菌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菌 毒力 白血病 黏液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创面相关环境标本分离葡萄球菌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越文 钱子煜 +1 位作者 倪斌君 赵雪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7-331,共5页
目的对某医疗机构葡萄球菌感染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对创面感染患者相关医源性环境检出的葡萄球菌进行分子溯源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分类培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医疗机构5例创面感染患者相关的医源性环境进行采样... 目的对某医疗机构葡萄球菌感染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对创面感染患者相关医源性环境检出的葡萄球菌进行分子溯源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分类培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医疗机构5例创面感染患者相关的医源性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位点序列分析和MecA基因的分型分析。结果采集医源性环境标本71份,葡萄球菌阳性26份(36.62%),其中23份检出甲氧西林耐药(MecA+)株(88.46%,23/26)。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株占77.78%(7/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株占95.00%(19/20)。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ST239为主(6株);SCCMec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以Ⅲ型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Ⅲ、Ⅳ型较多。结论医源性感染中葡萄球菌污染较多,且多为耐药株,应加强对耐药性葡萄球菌的持续监测,关注其变异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析 染色体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贵州省一起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营夏 刘英 +8 位作者 姚光海 王铭 胡灿 周敬祝 王丹 杨幸贵 谭勤琴 胡勇 李世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对2021年贵州省一起疑似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情开展病原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病例的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疑似钩体病例全血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检测,同时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目的对2021年贵州省一起疑似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情开展病原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病例的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疑似钩体病例全血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检测,同时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对病例血清进行钩体抗体检测。采用“夹夜法”捕捉疫区鼠类宿主动物,取肾脏进行钩体分离培养,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进行检测,进一步采用血清群特异PCR进行鉴定。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对本起疫情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构建聚类分析图谱,分析其与国内菌株间的遗传和进化关系。结果3份疑似钩体病例样本经分离培养均为阴性,MAT试验分别为黄疸出血群、秋季群和爪哇群抗体阳性,经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检出1例阳性。从鼠类宿主动物样本中分离出6株疑似钩体菌株,经鉴定分别为黄疸出血群(5/6)和秋季群菌株(1/6)。MLST分析显示,鼠类宿主动物携带的5株钩体为ST1型(83.33%),另1株为ST129型(16.67%)。聚类分析显示,鼠类宿主动物携带钩体与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往年菌株存在同一ST型。结论本起疫情是由致病性钩体感染引起,优势血清群和ST型与本省和周边省份往年分离株一致。秋季群菌株为贵州省近年来首次发现的钩体血清群,当地应加强监测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钩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 显微镜凝集试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用于江苏省16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卫国 虞浩 +2 位作者 杨丹丹 吕华坤 周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09-1512,1516,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的基因型及VNTR基因分布特征。方法: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13个结核病定点诊疗单位收集临床分离菌株。选取结核分枝... 目的:初步了解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的基因型及VNTR基因分布特征。方法: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13个结核病定点诊疗单位收集临床分离菌株。选取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11个具有明显多态性特征的VNTR位点,通过PCR扩增,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Bio Numerics(Version 3.0)软件进行结核菌株VNTR的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68株结核分枝杆菌。不同的菌株在同一位点上具有多态性。共分为10个基因型(Ⅰ,Ⅱ~Ⅹ型),其中以Ⅷ型为主要基因型,占75.0%、其次为Ⅱ型5.4%、Ⅳ型4.2%、Ⅶ型9.5%。不同地区之间,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也都以Ⅷ型为主要基因型,分别占各地区的83.5%,57.1%,76.6%;但是苏南、苏中、苏北三地的Ⅱ、Ⅲ、Ⅳ、Ⅶ型菌株分布在各地菌株中的比例有差异显著性((2=54.710,P<0.0001),Ⅱ型以苏中为主(11.9%)、Ⅲ型以苏南为主(3.8%)、Ⅳ型以苏南、苏北为主(5.1%与6.4%)、Ⅶ型以苏中为主(31.0%)。结论:江苏省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多态性,以Ⅷ型为主要流行型,不同地区间同样以Ⅷ型为主要流行型,但菌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果园间作大豆高效根瘤菌的筛选
19
作者 汪小玲 陈远学 +7 位作者 樊晓东 薛紫月 Friman Ville-Petri 朱林志 刘诣林 赵曙光 吴超 徐开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5-993,共9页
【目的】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是国家的战略需求,本研究旨在筛选与幼龄果园间作大豆高效匹配的根瘤菌,为西南地区果园绿色高效间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大豆的高效生产提供菌株资源。【方法】应用课题组前... 【目的】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是国家的战略需求,本研究旨在筛选与幼龄果园间作大豆高效匹配的根瘤菌,为西南地区果园绿色高效间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大豆的高效生产提供菌株资源。【方法】应用课题组前期初筛的10株优良大豆根瘤菌,分别与“南豆25”“南豆27”“成豆17”和“成豆18”进行匹配性试验,筛选出广谱高效大豆根瘤菌;然后用定量方法测定筛出根瘤菌的促生能力,用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类地位研究;再在幼龄猕猴桃园中进行大豆间作并接种高效菌剂,通过大豆生长表型和产量评价接种效果。【结果】①匹配性试验筛选出了4株广谱高效根瘤菌(S31、S36、S65、S152),能促使4个大豆品种植株干重显著提高20%以上(20.2%~372.5%);②该4株根瘤菌均具有一定的溶磷、溶钾和分泌IAA的能力,S31溶磷能力最强,S65分泌IAA能力最强;③S31为B.diazoefficens,S36为B.japonicum,S65为S.friedii,S152属于Rhizobium属的潜在新种菌株;④田间间种大豆并接种4株根瘤菌,大豆SPAD值、结瘤数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都显著提高(P<0.05),S65和S152处理比对照显著增产22%以上,S36处理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29%(P<0.05)。【结论】S.friedii S65和Rhizobium sp.S152菌株在间作系统中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兼具溶磷、溶钾及分泌IAA能力,是与四川主栽间作大豆品种匹配的广谱高效多功能菌株,适用于西南地区幼龄果园间作大豆的绿色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共生匹配性 促生性 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判别分析在布氏杆菌常见种别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培 崔步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2-804,共3页
目的建立布氏杆菌常见种别的Bayes判别模型,为布氏杆菌种别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所选择的基因组上16个具有多态性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为判别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关键序列位点并构建布氏杆... 目的建立布氏杆菌常见种别的Bayes判别模型,为布氏杆菌种别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所选择的基因组上16个具有多态性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为判别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关键序列位点并构建布氏杆菌常见种别的Bayes判别模型。结果待选的16个多态性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全部进入判别函数,建立的模型自身验证的准确率为98.21%,交互验证的准确率为97.75%。结论建立的Bayes判别模型判断布氏杆菌的常见种别正确率很高,是布氏杆菌常见种别判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 Bayes判别模型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