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多井评价方法及地质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冯庆付
江青春
+4 位作者
任梦怡
汪泽成
刘英明
田瀚
黄士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47,共9页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15口井的成像测井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各分带的标准成像图版,利用交会图及直方图分析各分带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识别岩溶发育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残积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以及受岩溶作用较弱的基岩;②风化壳残积带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为“暗—亮—暗”条带状模式,垂直渗流岩溶带为垂直线状与暗色斑状组合模式,水平潜流岩溶带为水平线状—层状与斑状组合模式,基岩整体显示为亮色块状模式偶见线状或斑状特征;③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顶部;④该区茅口组岩溶发育主要受裂缝发育控制,而裂缝发育又与断层关系密切。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多井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风险探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井评价
成像测
井
碳酸盐岩
岩溶划分
平面预测
垂直渗流带
水平潜流带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测井多井评价方法的特低渗透油藏精细评价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霞
石玉江
+1 位作者
李长喜
胡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63-169,203+1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藏为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其储层物性、含油性等非均质程度强,储层参数平面分布和油藏展布规律复杂。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在测井资料标准化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通...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藏为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其储层物性、含油性等非均质程度强,储层参数平面分布和油藏展布规律复杂。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在测井资料标准化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通过测井多井解释明确了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平面分布规律;应用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基于不同的测井相特征对比、划分小层砂体,并依据不同砂层物性和含油性特征的差异开展了岩性油藏精细对比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控制因素和展布规律,实现了基于测井多井评价方法的特低渗透复杂岩性油藏精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精细
评价
特低渗透油藏
测
井
多井评价
岩心刻度测
井
储层物性
含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储层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丽娟
陈恭洋
+1 位作者
王泽中
郭康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8-373,共6页
利用测井资料与仅有的地质资料相结合。研究其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区块,进行逐井逐层段分析运算,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区块目...
利用测井资料与仅有的地质资料相结合。研究其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区块,进行逐井逐层段分析运算,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区块目的层储集参量值。储集层参量主要包括泥质含量、岩石骨架内各类岩性的相对含量、粒度中值以及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等。这些参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直接反映了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变化特征,以及油气水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
井
多井评价
孔隙度
渗透率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低渗透油藏源储配置与富集区优选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
11
4
作者
石玉江
李长喜
+3 位作者
李高仁
李霞
周金昱
郭浩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45-5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长8油层组为典型的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参数的控制因素与平面分布规律复杂,已成为油藏评价和开发建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单井精细解释基础上,通过对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的分析,应用测井多井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长8油层组为典型的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参数的控制因素与平面分布规律复杂,已成为油藏评价和开发建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单井精细解释基础上,通过对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的分析,应用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展多学科结合研究,建立了特低渗透储层含油富集程度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测井表征方法,提出烃源岩生烃能力与储层含油富集程度的有效配置控制了有利富集区的分布。基于源储配置思路,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的富集规律,并优选出了富集区。该研究对特低渗透油藏规避快速建产风险,加快勘探开发进程,提高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对致密油气等非常规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多井评价
源储配置
富集规律
多学科结合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电阻率与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转换方法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在老井复查和多井评价的过程中,原有的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梯度和电位)和侧向电阻率测井系列在应用过程中不匹配,给测井解释带来诸多不便。提出了电阻率转换的方法,从而找到普通电阻率与侧向电阻率测井对标准模式的转换方式。提出了电...
在老井复查和多井评价的过程中,原有的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梯度和电位)和侧向电阻率测井系列在应用过程中不匹配,给测井解释带来诸多不便。提出了电阻率转换的方法,从而找到普通电阻率与侧向电阻率测井对标准模式的转换方式。提出了电阻率转换模型。经过验证应用效果良好,同时为建立解释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多井评价
解释模型
测
井
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多井评价方法及地质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冯庆付
江青春
任梦怡
汪泽成
刘英明
田瀚
黄士鹏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47,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寒武系—中新元古界盆地原型、烃源岩与成藏条件研究”(编号:2016ZX05004001-001)
文摘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15口井的成像测井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各分带的标准成像图版,利用交会图及直方图分析各分带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识别岩溶发育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残积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以及受岩溶作用较弱的基岩;②风化壳残积带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为“暗—亮—暗”条带状模式,垂直渗流岩溶带为垂直线状与暗色斑状组合模式,水平潜流岩溶带为水平线状—层状与斑状组合模式,基岩整体显示为亮色块状模式偶见线状或斑状特征;③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顶部;④该区茅口组岩溶发育主要受裂缝发育控制,而裂缝发育又与断层关系密切。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多井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风险探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多井评价
成像测
井
碳酸盐岩
岩溶划分
平面预测
垂直渗流带
水平潜流带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Keywords
Multi-well evaluation
Imaging logging
Carbonate rock
Karst division
Plane prediction
Vertical seepage zone
Horizontal underflow zone
Sichuan Basin
Gaoshiti–Moxi area
分类号
P6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测井多井评价方法的特低渗透油藏精细评价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霞
石玉江
李长喜
胡松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63-169,203+12,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20-008)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藏为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其储层物性、含油性等非均质程度强,储层参数平面分布和油藏展布规律复杂。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在测井资料标准化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通过测井多井解释明确了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平面分布规律;应用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基于不同的测井相特征对比、划分小层砂体,并依据不同砂层物性和含油性特征的差异开展了岩性油藏精细对比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控制因素和展布规律,实现了基于测井多井评价方法的特低渗透复杂岩性油藏精细评价。
关键词
储层精细
评价
特低渗透油藏
测
井
多井评价
岩心刻度测
井
储层物性
含油性
Keywords
reservoir fine evaluation,ex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multi-well evaluation,core calibrating logging data,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oiliness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储层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丽娟
陈恭洋
王泽中
郭康良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8-373,共6页
文摘
利用测井资料与仅有的地质资料相结合。研究其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区块,进行逐井逐层段分析运算,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区块目的层储集参量值。储集层参量主要包括泥质含量、岩石骨架内各类岩性的相对含量、粒度中值以及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等。这些参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直接反映了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变化特征,以及油气水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
测
井
多井评价
孔隙度
渗透率
储集层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低渗透油藏源储配置与富集区优选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
11
4
作者
石玉江
李长喜
李高仁
李霞
周金昱
郭浩鹏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45-50,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08ZX05044)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长8油层组为典型的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参数的控制因素与平面分布规律复杂,已成为油藏评价和开发建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单井精细解释基础上,通过对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的分析,应用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展多学科结合研究,建立了特低渗透储层含油富集程度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测井表征方法,提出烃源岩生烃能力与储层含油富集程度的有效配置控制了有利富集区的分布。基于源储配置思路,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的富集规律,并优选出了富集区。该研究对特低渗透油藏规避快速建产风险,加快勘探开发进程,提高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对致密油气等非常规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多井评价
源储配置
富集规律
多学科结合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multi-well evaluation
source rock-reservoir collocation
enrichment rule
multi-subject combination
Ordos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电阻率与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转换方法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辉
机构
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文摘
在老井复查和多井评价的过程中,原有的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梯度和电位)和侧向电阻率测井系列在应用过程中不匹配,给测井解释带来诸多不便。提出了电阻率转换的方法,从而找到普通电阻率与侧向电阻率测井对标准模式的转换方式。提出了电阻率转换模型。经过验证应用效果良好,同时为建立解释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电阻率
多井评价
解释模型
测
井
资料
分类号
P631.32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多井评价方法及地质应用
冯庆付
江青春
任梦怡
汪泽成
刘英明
田瀚
黄士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测井多井评价方法的特低渗透油藏精细评价
李霞
石玉江
李长喜
胡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储层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及应用
周丽娟
陈恭洋
王泽中
郭康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特低渗透油藏源储配置与富集区优选测井评价方法
石玉江
李长喜
李高仁
李霞
周金昱
郭浩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普通电阻率与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转换方法分析
胡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