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通风网络模拟的多中段开采通风方式选择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涛 叶义成 +1 位作者 王文杰 周琪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在调研金山店铁矿现有通风系统基础上,分析东区采场多中段开采时-410 m中段污风对-340 m中段的影响。建立基于CFX的矿山通风网络三维模型,并结合现场数据对其准确性进行检验。通过新掘及改造中段回风天井、增加局扇等措施改善东区-340 ... 在调研金山店铁矿现有通风系统基础上,分析东区采场多中段开采时-410 m中段污风对-340 m中段的影响。建立基于CFX的矿山通风网络三维模型,并结合现场数据对其准确性进行检验。通过新掘及改造中段回风天井、增加局扇等措施改善东区-340 m中段通风,并通过模拟分析,判断优化方案可行性。利用CFX软件分析矿区风流风速及流向,为通风网络优化和通风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网络 多中段开采 CFX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矿多中段充填开采对地表塌陷区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万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225,共10页
随着矿井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多中段开采引起的围岩稳定问题是矿井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某金矿开采分为早期浅部空场法开采和后期深部充填开采两个阶段,早期开采在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塌陷区。为了掌握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 随着矿井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多中段开采引起的围岩稳定问题是矿井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某金矿开采分为早期浅部空场法开采和后期深部充填开采两个阶段,早期开采在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塌陷区。为了掌握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形叠加效应是否引起浅部塌陷区的活化,进而影响地表稳定性及井下安全生产,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浅部塌陷区形成原因、机理,进而分析了地表塌陷区当前的自身稳定性;然后,采用RHINO、FLAC3D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深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开采引起的围岩移动变形规律及其引起的地表塌陷区的剩余沉降和塑性区发育。研究认为,某金矿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后充填区自身的变形量、浅部采空区内部岩层位移及地表沉降整体较小,相比于未充填情况下可较大程度减小围岩变形和地表塌陷区沉降,地表塌陷区仅在局部区域出现塑性区,多中段充填开采在维持当前充填效果的前提下不影响地表塌陷区的整体稳定性。本文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为金属矿山充填开采覆岩变形安全性评价及地表塌陷区灾害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多中段开采 塌陷区 采空区 充填开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郁标 杨金维 +1 位作者 寇永渊 王文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为研究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通过现场调查、数值计算及理论分析,对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位移变化规律、应力分布特征、塑性破坏范围以及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过程... 为研究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通过现场调查、数值计算及理论分析,对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位移变化规律、应力分布特征、塑性破坏范围以及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过程中,中间中段巷道变形破坏最显著,下部中段次之,上部中段最小;不同中段巷道变形破坏具有区域性,上部中段与中间中段巷道中部变形破坏明显,下部中段巷道东西部变形显著;各中段巷道变形破坏呈明显非对称性,巷道近扰动侧边帮变形破坏较远扰动侧边帮更显著;协同开采扰动、地应力及矿岩条件是导致协同开采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二矿区 巷道变形 破坏特征 多中段协同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段联合开采围岩扰动效应及采矿进路支护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孟庆彬 王锐 +4 位作者 韩立军 李兴权 陈轲 黄小忠 刘发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0-943,共14页
受多次开采扰动影响,多中段联合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稳定性差,地压显现剧烈,采矿进路支护难。以白象山铁矿-470,-430和-390 m中段联合开采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及采场围岩数字照相变形量测技术,揭示多中段联合开采采... 受多次开采扰动影响,多中段联合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稳定性差,地压显现剧烈,采矿进路支护难。以白象山铁矿-470,-430和-390 m中段联合开采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及采场围岩数字照相变形量测技术,揭示多中段联合开采采场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中段逐分层向上回采对上覆岩层产生了累积叠加扰动效应,导致采场围岩反复承受荷载(多次扰动)而失稳破坏;各分层矿体下沉量随开采步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空充填区中部位置附近覆岩的下沉量最大,采场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增长特征。各中段保留矿体(顶柱)对维持采场围岩稳定、减弱相邻中段间的采矿扰动和降低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有积极的作用,受多中段联合开采扰动影响较大、完整性破坏严重的中段保留矿体中的应力可突然释放,出现了局部或整体失稳,威胁采场围岩整体稳定性。确定多中段联合开采扰动条件下采矿进路切圆拱断面形式,其拱高为2.0 m,提出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采矿进路围岩变形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段联合开采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围岩应力 变形规律 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多中段采动影响的竖井工程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慧高 张海军 郭彬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82-385,共4页
研究受多中段采动影响的竖井工程稳定性问题,成为我国最大充填法开采矿山——金川二矿区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亦是首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大贫矿开采后形成4个中段同时... 研究受多中段采动影响的竖井工程稳定性问题,成为我国最大充填法开采矿山——金川二矿区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亦是首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大贫矿开采后形成4个中段同时回采相对3个中段开采回采来说,只是加大竖井工程破坏的风险,尤其是竖井井壁位移方面比较突出,但并没有改变竖井今后可能发生变形、破坏的模式,其变形、破坏的模式依然是在延续现今单纯三中段富矿开采时竖井变形和破坏的模式,穿过竖井井筒的断层破碎带仍然是竖井可能发生破坏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段开采 采动影响 竖井工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采矿条件下临时水平矿柱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江文武 徐国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1,65,共4页
针对复杂采矿条件下金川二矿区仍采用多中段开采的现实,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1 000 m临时水平矿柱从其形成、逐分段回采变薄直至最终消失全过程,在控制围岩地压活动方面所起作用的机制,以及临时矿柱应力与变形分... 针对复杂采矿条件下金川二矿区仍采用多中段开采的现实,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1 000 m临时水平矿柱从其形成、逐分段回采变薄直至最终消失全过程,在控制围岩地压活动方面所起作用的机制,以及临时矿柱应力与变形分布的演变规律。结论表明,临时水平矿柱形成之初,在控制上下围岩收敛变形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但在矿柱与围岩结合部位引起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回采水平矿柱对采空区下盘围岩变形产生相对较大影响,但不至引起灾害性地压活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二矿区 复杂采矿条件 多中段开采 水平矿柱 地压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