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以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4 位作者 唐攀 郑文宝 Greg Hall 陈国良 张忠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4-1222,共19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同类型矿体蚀变和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系统分析,建立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同时,系统总结甲玛矿床地质特征,阐述成矿作用模型中地层、构造、岩浆等基础地质要素,并详细解析斑岩型钼铜矿体、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角岩型铜钼矿体、Manto型富铜铅锌矿体以及独立金矿体所构成的多元矿体结构特征。最后,揭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差异,提出其对相同构造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勘查评价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成矿系统 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 甲玛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2
作者 颜钰 陈秀铭 +5 位作者 谢宇为 曾真 王则琦 薛学佳 檀东昊 李霄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22,共15页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对消除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负面问题,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发挥游憩、文化等多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InVEST模型、最小累积阻...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对消除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负面问题,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发挥游憩、文化等多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InVEST模型、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和重力模型等技术手段判定生态、游憩和文化源地,构建多类型网络与识别节点,并提出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和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泉州市中心城区内生态源地共有20处,构建了38条生态廊道,识别出19个生态夹点、27个障碍点、10个踏脚石和132个断裂点。(2)筛选出28处游憩源地,构建得到游憩廊道60条。(3)提取出167处文化源地,构建主要文化廊道4条和识别文化发展片区7处。(4)生成112处复合景观节点和144条复合廊道。(5)提出节点保护建设、通廊载体打造与城市生态、文旅空间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提升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可为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目标导向 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 电路理论 最小阻力模型 泉州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Si_3N_4绝缘体界面表面基/复合中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牛蒙年 丁辛芳 童勤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38-42,共5页
本文在表面基模型基础上,借用半导体物理中复合/产生概念,提出表面基/复合中心模型,并研究了含两种类型表面基的Si3N4绝缘体及其两种表面基(硅醇基和胺基)的比率对Si3N4栅pH-ISFET敏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其... 本文在表面基模型基础上,借用半导体物理中复合/产生概念,提出表面基/复合中心模型,并研究了含两种类型表面基的Si3N4绝缘体及其两种表面基(硅醇基和胺基)的比率对Si3N4栅pH-ISFET敏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对改善pH-ISFET传感器的敏感特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基模型 复合中心理论 半导体物理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在水平力和力矩耦合作用下的变形模式研究
4
作者 刘智敏 陈广思 +2 位作者 王晓磊 李成凤 刘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04,共8页
开展系列筒型基础离心机试验,通过在不同高度对筒型基础施加水平荷载,研究地基的变形发展过程和筒型基础的抗力变化规律,进而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揭示筒型基础在水平力和力矩耦合作用下,转动中心位置的变化规律及运动模式由平动过渡... 开展系列筒型基础离心机试验,通过在不同高度对筒型基础施加水平荷载,研究地基的变形发展过程和筒型基础的抗力变化规律,进而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揭示筒型基础在水平力和力矩耦合作用下,转动中心位置的变化规律及运动模式由平动过渡到转动的过程,提出通过转动中心位置变化确定筒型基础地基变形发展过程的方法,并解释筒型基础在水平力与力矩耦合作用下出现承载力包络线向外扩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复合变形 离心模型试验 筒型基础 转动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姿态角下的目标散射中心关联与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永祥 吕玉增 +1 位作者 黎湘 庄钊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雷达成像是获取目标结构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目标散射中心在雷达视线上的投影关系,分析了多姿态观测下的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原理,基于真假散射中心的特性差异,引入复合弹性系数模型实现多姿态角散射中心关联和成像。实验采用仿真... 雷达成像是获取目标结构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目标散射中心在雷达视线上的投影关系,分析了多姿态观测下的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原理,基于真假散射中心的特性差异,引入复合弹性系数模型实现多姿态角散射中心关联和成像。实验采用仿真数据和暗室测量数据进行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成像稳定、结构清晰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中心 雷达成像 复合弹性系数模型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切口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应变集中与失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刚 贾普荣 +1 位作者 黄涛 张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41,共8页
通过对圆形切口和长条形切口复合材料层合板试件进行拉伸实验,研究中心切口形状对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测得的应变分布规律确定切口引起的应变集中,并分析层合板的破坏过程。建立了基于连续刚度退化准则的渐进损伤模型,分析... 通过对圆形切口和长条形切口复合材料层合板试件进行拉伸实验,研究中心切口形状对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测得的应变分布规律确定切口引起的应变集中,并分析层合板的破坏过程。建立了基于连续刚度退化准则的渐进损伤模型,分析含切口试件的损伤扩展进程。结果表明,渐进损伤分析模型可准确描述含切口层合板的拉伸失效行为;长条形切口引起的应变集中系数较高,但切口附近的应变梯度更大;两种中心切口形式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进程有较大差异,但两者的拉伸强度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中心切口 应变集中 渐进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中心承力筒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毛佳 江振宇 +1 位作者 陈广南 张为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复合材料中心承力筒式卫星平台结构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整星结构振动模态,在此基础上对复合材料蜂窝夹层中心承力筒结构分析模型进行简化,在满足结构的强度、变形、振动和屈曲约束条件下,对承力筒结...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复合材料中心承力筒式卫星平台结构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整星结构振动模态,在此基础上对复合材料蜂窝夹层中心承力筒结构分析模型进行简化,在满足结构的强度、变形、振动和屈曲约束条件下,对承力筒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提出的方法和思路为今后同类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模型 中心承力筒 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支架结构模型修正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邱飞力 张立民 +1 位作者 张卫华 高荣荣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为减小有限元建模中不可避免的误差,以支架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结构不同部件的三个弹性模量和三个密度参数作为设计变量。根据中心复合设计,建立试验样本空间,利用样本参数的显著性分析结果筛选修正参数。结合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支... 为减小有限元建模中不可避免的误差,以支架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结构不同部件的三个弹性模量和三个密度参数作为设计变量。根据中心复合设计,建立试验样本空间,利用样本参数的显著性分析结果筛选修正参数。结合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支架模态频率与修正参数的二阶多项式。以试验模态分析结果为依据,完成支架结构模型修正。响应面方法修正后的模态频率与试验模态频率具有一致性,且避免重复调用有限元模型,大大提高修正效率,具有修正响应快速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支架结构 中心复合设计 响应面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的顺序注塑成型工艺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夏江梅 张黎 文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118,共3页
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常规注塑工艺参数与时序阀浇口参数,并集成响应面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的优化策略,对顺序注塑成型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该策略以改善SIM制品综合品质为目标,基于中心复合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利用响应面代理模型构建... 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常规注塑工艺参数与时序阀浇口参数,并集成响应面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的优化策略,对顺序注塑成型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该策略以改善SIM制品综合品质为目标,基于中心复合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利用响应面代理模型构建SIM制品综合品质指标与工艺变量间的关系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以获取最优解。结果表明:基于时序阀控制的顺序注塑成型技术能有效地消除成形零件的熔接痕缺陷,构建的响应面代理模型能有效地描述SIM工艺变量对品质的影响关系。最后,对遗传算法得出的最优解进行模模拟分析验证,验证所提出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注塑成型 代理模型 遗传算法 中心复合试验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注塑件精密成型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建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1,共4页
为了提高注塑件品质,对注塑件进行了成型工艺优化。结合中心复合试验设计,采用Moldflow软件和响应面模型方法,拟合得到注塑件二阶响应面模型,由响应面模型获得成型最佳产品品质的工艺参数组合。采用Moldflow软件对该工艺参数组合进行了... 为了提高注塑件品质,对注塑件进行了成型工艺优化。结合中心复合试验设计,采用Moldflow软件和响应面模型方法,拟合得到注塑件二阶响应面模型,由响应面模型获得成型最佳产品品质的工艺参数组合。采用Moldflow软件对该工艺参数组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模型预测与Moldflow软件分析得到的体积收缩率相差约0.185%,该二阶响应面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使用该方法极大地缩短了分析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件 响应面模型 工艺优化 模流分析 中心复合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OA-RF的H13钢激光表面硬化工艺参数优化
11
作者 梁强 徐彬源 +2 位作者 徐永航 杜彦斌 李永亮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32,275,共17页
目的为提高激光作用于H13钢表面的硬化效果,提出一种基于鱼鹰优化算法(OOA)、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F)的H13钢激光表面硬化工艺参数预测方法。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模型粗选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搭接率等工艺参数的范围,然后在该工艺参数范... 目的为提高激光作用于H13钢表面的硬化效果,提出一种基于鱼鹰优化算法(OOA)、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F)的H13钢激光表面硬化工艺参数预测方法。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模型粗选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搭接率等工艺参数的范围,然后在该工艺参数范围下设计三因素五水平的中心复合试验(CCD),通过有限元模型得到硬化层参数。然后,分别构建响应面(RSM)、RF和基于OOA-RF的平均淬透深度、峰谷差值、峰值温度的预测模型,并对3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工艺参数寻优,并结合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和熵权法(EWM)对寻优解集重新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结果在最优工艺参数功率为517W、扫描速度为5mm/s、搭接率为48%下进行试验,得到平均淬透深度为723.3μm,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1.15%,峰谷差值为58.75μm,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3.77%,硬化表面平整,无明显凹陷现象,激光表面硬化前的硬度为(165.2±9.2)HV0.5,经表面硬化后提升至(381.4±86.2)HV0.5,平均硬度提高了约1.3倍。结论可为合金激光表面硬化工艺参数的寻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硬化 随机森林算法 有限元模型 平均淬透深度 中心复合试验 多目标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响应面法和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单梁有限元模型修正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雅勋 柴文浩 +1 位作者 杨福利 于海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3-829,共7页
为获得与实际结构受力性能吻合的有限元模型,以耿峪河大桥单梁荷载试验为工程背景,建立单梁有限元模型.提出以加权响应面法对单梁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法和方差分析筛选出显著性高的参数,建立加权响应面模型代替单... 为获得与实际结构受力性能吻合的有限元模型,以耿峪河大桥单梁荷载试验为工程背景,建立单梁有限元模型.提出以加权响应面法对单梁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法和方差分析筛选出显著性高的参数,建立加权响应面模型代替单梁有限元模型计算响应值,以测试数据构造目标函数结合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采用加权响应面法的响应面拟合精度较高,修正后模型的计算值相对荷载试验的偏差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修正 加权响应面法 中心复合试验 显著性分析 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响应面的邓肯-张E-B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亚新 江兆强 +7 位作者 孙一清 王润英 沈振中 徐力群 甘磊 李皓璇 刘源 桂靖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0,81,共8页
为研究邓肯-张E-B模型参数及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坝变形的影响,以某均质黄土坝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响应面方法分析了邓肯-张E-B模型参数的全局敏感性。通过部分因子设计筛选出对土坝变形影响较为显著的5个参数为R_(f)、γ、φ_(0)... 为研究邓肯-张E-B模型参数及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坝变形的影响,以某均质黄土坝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响应面方法分析了邓肯-张E-B模型参数的全局敏感性。通过部分因子设计筛选出对土坝变形影响较为显著的5个参数为R_(f)、γ、φ_(0)、K_(b)、K,再利用响应面方法中的中心复合设计对筛选结果做进一步的全局响应面分析,考察参数及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坝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R_(f)、γ、φ_(0)是对大坝位移敏感性最强的3个参数,这3个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大坝变形的敏感性同样重要,且高于单个因素的敏感性,在类似工程计算中应考虑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肯-张E-B模型 均质黄土坝 部分因子设计 中心复合设计 全局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模型与遗传算法的机床立柱优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雷 王明 邢屹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3-458,共6页
针对机床立柱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响应面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拉丁立方试验的设计方法,在设计空间中抽取样本点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立柱最大变形、一阶固有频率及质量的响应面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响应面模型... 针对机床立柱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响应面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拉丁立方试验的设计方法,在设计空间中抽取样本点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立柱最大变形、一阶固有频率及质量的响应面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了Pareto最优解集。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先的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的立柱质量减轻了7.2%,最大变形量和前六阶固有频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该文所提出的方法较适用于机床及类似复杂结构的参数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立柱 响应面模型 遗传算法 PARETO最优解 参数优化 中心复合试验设计 灵敏度分析 设计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后GFRP筋与ECC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丽丽 琚祥凯 +4 位作者 丛琪明 邱芳缘 王云飞 胡存川 于雅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61,共9页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协同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但关于它们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粘结耐久性能研究较少.通过设计9组共计42个试件,并采用快冻法研究了75次冻融循环后ECC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的质量...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协同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但关于它们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粘结耐久性能研究较少.通过设计9组共计42个试件,并采用快冻法研究了75次冻融循环后ECC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横向相对动弹性模量及ECC与GFRP筋粘结强度的变化情况,并对试件粘结滑移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C材料的抗冻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同时75次冻融循环后,强度等级为C30与C50的ECC与GFRP筋的粘结强度分别为普通C30混凝土与GFRP筋粘结强度的3.0倍及4.3倍;将拉拔试验结果与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mBPE模型、CMR模型和连续曲线模型进行拟合对比,得到了mBPE模型及CMR模型相应的拟合参数和拟合相关系数,并发现CMR模型的拟合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 冻融循环 中心拉拔试验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加工切削力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雷 郑清春 +1 位作者 胡亚辉 杨翠蕾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9期280-284,共5页
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车削钛合金Ti6Al4V的切削仿真模型。通过将Kistler9257B三向车削测力仪测得的主切削力与通过仿真模型获得的主切削力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设计中心复合试验,建立主切削力的数学模型。分析表明:通过试... 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车削钛合金Ti6Al4V的切削仿真模型。通过将Kistler9257B三向车削测力仪测得的主切削力与通过仿真模型获得的主切削力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设计中心复合试验,建立主切削力的数学模型。分析表明:通过试验得到的主切削力与仿真模型获得的主切削力相差小于10%;在所选试验参数范围内,随着背吃刀量增加,主切削力增大;随着刀具前角、切削速度增大,主切削力减小;背吃刀量对主切削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主切削力 中心复合试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2O3:C晶体的依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萍 张旭 文继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8,共5页
在过去的20年里,光释光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剂量学和年代测定领域。现在通用的光释光衰减曲线是一条没有明显特征的曲线,在激发过程中对激发光源强度进行线性调制,就可以得到一个带有特征波峰的光释光曲线—线性调制光释光曲线(LM-OSL曲... 在过去的20年里,光释光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剂量学和年代测定领域。现在通用的光释光衰减曲线是一条没有明显特征的曲线,在激发过程中对激发光源强度进行线性调制,就可以得到一个带有特征波峰的光释光曲线—线性调制光释光曲线(LM-OSL曲线)。采用OTOR模型和Maxima数学软件对α-Al2O3:C晶体典型情况下的LM-OSL曲线进行分析和模拟,对该晶体的LM-OSL曲线峰值对于电子陷阱初始浓度n0的依赖特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制光释光 Α-AL2O3 C晶体 单陷阱单复合中心模型 剂量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RSM框架结构整体承载能力抗震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狄生奎 张宝 王立宪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针对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度计算问题,基于克里金模型(Kriging)与响应面法(RSM),提出了计算结构可靠度指标的Kriging-RSM算法.在中心复合设计法产生样本点的基础上,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推覆分析,分别计算了... 针对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度计算问题,基于克里金模型(Kriging)与响应面法(RSM),提出了计算结构可靠度指标的Kriging-RSM算法.在中心复合设计法产生样本点的基础上,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推覆分析,分别计算了不同设计基本地震速度下框架结构的整体可靠度指标与灵敏度.结果表明:Kriging-RSM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是结构整体可靠度计算的一种新方法;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能够影响结构整体可靠度指标,但不会改变各随机变量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度 灵敏度 克里金模型 响应面法 非线性推覆分析 中心复合设计法 承载能力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素半导体量子点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俊朋 杜希文 +1 位作者 孙景 鲁颖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225-226,229,共3页
单元素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成功使光电集成成为可能。介绍了单元素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射频磁控溅射技术、硅离子注入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并且介绍了单元素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机理模型,包括量子限制效应模... 单元素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成功使光电集成成为可能。介绍了单元素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射频磁控溅射技术、硅离子注入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并且介绍了单元素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机理模型,包括量子限制效应模型、与氧有关的缺陷发光、量子限制效应-发光中心复合发光和界面层中的激子效应发光等;另外对单元素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点 光致发光性能 元素 研究进展 射频磁控溅射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法 离子注入技术 溶胶-凝胶法 量子限制效应 光电集成 制备方法 机理模型 效应模型 激子效应 复合发光 发光中心 发展前景 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纳米颗粒增强水泥浆体制备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志航 白二雷 +5 位作者 许金余 罗鑫 孟欣 刘高杰 任彪 朱靖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18-3926,共9页
基于响应曲面法,考虑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水胶比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以水泥硬化浆体抗压强度为响应,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试验,建立纳米SiO_(2)、纳米CaCO_(3)、纳米Al_(2)O_(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并以纳米CaCO_(3)增强水... 基于响应曲面法,考虑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水胶比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以水泥硬化浆体抗压强度为响应,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试验,建立纳米SiO_(2)、纳米CaCO_(3)、纳米Al_(2)O_(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并以纳米CaCO_(3)增强水泥浆体强度模型为例,分析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规律,对强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与水泥质量比为0.0270、减水剂与水泥质量比为0.0175、水胶比为0.25时,三种纳米颗粒增强水泥浆体具有较高强度。纳米SiO_(2)、CaCO_(3)、Al_(2)O_(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纳米CaCO_(3)增强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响应值随着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水胶比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水泥浆体 制备 强度模型 响应曲面法 中心复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