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在人肺癌细胞H460内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芳芳 葛银林 +1 位作者 李艳君 单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15-218,共4页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来自于秀丽线虫(C.elegans)。为检测该基因在人肺癌细胞H460中的表达效果,本项研究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fat-1,以Xfet polymer介导法转染到人肺癌细胞H460中,RT-PCR检测到有效...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来自于秀丽线虫(C.elegans)。为检测该基因在人肺癌细胞H460中的表达效果,本项研究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fat-1,以Xfet polymer介导法转染到人肺癌细胞H460中,RT-PCR检测到有效的异源基因表达,MTT法证实基因表达能有效地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率(P<0.05),气相色谱分析基因表达前后细胞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P<0.05),为将该基因用于癌症的转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 肺癌细胞H460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保护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避免凋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芳芳 葛银林 +3 位作者 薛美兰 张金玉 李泉 单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由于膳食原因,人体摄入ω-6PUFAs/ω-3PUFAs比例过高,脂类代谢严重失衡.鉴于ω-3PUFAs获取困难而且人体无催化ω-6PUFAs向ω-3PUFAs转化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本研究体外扩增来源于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ω-3多不饱... 由于膳食原因,人体摄入ω-6PUFAs/ω-3PUFAs比例过高,脂类代谢严重失衡.鉴于ω-3PUFAs获取困难而且人体无催化ω-6PUFAs向ω-3PUFAs转化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本研究体外扩增来源于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l)cDNA,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fat-1,将该基因转染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激发荧光与RT-PCR方法检测转染pEGFPC1-fat-1细胞表达该基因,气相色谱分析显示该转染细胞中ω-6PUFAs/ω-3PUFAs的比例降低;细胞抑制率实验显示转染细胞的MTT吸光值升高(P<0.05);双染法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凋亡降低,结果表明fat-1基因即使在高浓度ω-6PUFAs的细胞毒作用下,依然能够发挥将ω-6PUFAs脱氢转化为与ω-3PUFAs的生理功能,抑制3T3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实现了较强的细胞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基因表达 胚胎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脱氢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冠 杜钰 +1 位作者 黄琼 李金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脂肪酸脱氢酶(Fatty Acid Desaturases)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合成途径关键酶,催化脂肪酸链上特定位置形成双键。PUFAs参与构成生物膜,对生物膜的形成和物理性质、膜脂中脂肪酸的组成与不饱和度等方面起... 脂肪酸脱氢酶(Fatty Acid Desaturases)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合成途径关键酶,催化脂肪酸链上特定位置形成双键。PUFAs参与构成生物膜,对生物膜的形成和物理性质、膜脂中脂肪酸的组成与不饱和度等方面起主要调节作用。脂肪酸脱氢酶可分为Acyl-CoA、Acyl-lipid和Acyl-ACP 3类,又可分为可溶性脱氢酶和膜结合脱氢酶,其中膜结合脱氢酶又有羧基定向脱氢酶和甲基定向脱氢酶之分。脂肪酸脱氢酶结构上都有3个组氨酸保守区,羧基定向脱氢酶N端还有一个类似Cyt b5的血红素结合区。近年来脂肪酸脱氢酶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本文概述了几种主要脂肪酸脱氢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情况。其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获得高产PUFAs产量的工程菌株或油料作物来生产特定PUFAs有极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结构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脂肪酸脱氢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永红 张丽静 +1 位作者 张洪荣 傅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6-267,共12页
△12-脂肪酸脱氢酶是催化脂肪酸链第12位碳原子形成双键的脱氢酶类,控制着油酸、亚油酸和其他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含量。△12-脂肪酸脱氢酶根据电子供体不同可以分为fad2型和fad6型,fad2又可以分为管家型fad2和种子特异型fad2,fad... △12-脂肪酸脱氢酶是催化脂肪酸链第12位碳原子形成双键的脱氢酶类,控制着油酸、亚油酸和其他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含量。△12-脂肪酸脱氢酶根据电子供体不同可以分为fad2型和fad6型,fad2又可以分为管家型fad2和种子特异型fad2,fad2型和fad6型具有相同功能,但亲缘关系较远。fad2型编码基因在植物中一般有多个拷贝。本研究从△12-脂肪酸脱氢酶的结构和功能、分类、系统进化、生理学作用、基因克隆、基因结构和拷贝数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系统进化分析 拷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官玲亮 侯凯 +3 位作者 刘千 邹宇婷 易斌 吴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2-383,共12页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红花未成熟的种子和叶片中分离到8个FAD2基因和1个FAD6基因片段,并全部提交至GenBank上。在NCBI中Blast结果显示,CtFAD2-1和Ct-FAD2-8与向日葵、大豆、棉花等种子特异表达的F...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红花未成熟的种子和叶片中分离到8个FAD2基因和1个FAD6基因片段,并全部提交至GenBank上。在NCBI中Blast结果显示,CtFAD2-1和Ct-FAD2-8与向日葵、大豆、棉花等种子特异表达的FAD2-1基因的同源性较高。而CtFAD2-2与其他作物中组成型表达的FAD2-2/CtFAD2-3有较高的相似性。将红花ω6脂肪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CtFAD2-1与CtFAD2-8的同源性最高,为79.9%;其次是CtFAD2-2与CtFAD2-1和CtFAD2-8,分别为70.8%和70.2%;而这3个FAD2基因与其余5个拷贝间的序列相似性均较低,在52.0%~61.0%之间;CtFAD6与CtFAD2之间的相似性极低,在18.0%~21.9%之间。红花8个FAD2均检测到内质网滞留信号,将其定位于内质网膜上,而CtFAD6 N-端检测到67bp的质体信号肽序列,将其定位于叶绿体膜上。疏水性和跨膜分析结果显示,除Ct-FAD2-6以外,其余FAD2均含有6个疏水区,分别跨膜4~6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ω6脂肪酸 RT-RACE 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花生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 RNAi抑制表达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小茜 单雷 +2 位作者 唐桂英 滕娜 毕玉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9-415,419,共8页
以成熟花生种子萌动4d的上胚轴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倒位重复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片段分别与CaMV35S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启动子相连导入花生。经PCR检测证实含有AhFAD2倒位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 以成熟花生种子萌动4d的上胚轴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倒位重复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片段分别与CaMV35S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启动子相连导入花生。经PCR检测证实含有AhFAD2倒位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农杆菌介导法 △^12脂肪酸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油茶两个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林萍 周长富 +1 位作者 姚小华 曹永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3-751,共9页
[目地]研究普通油茶油脂成分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2条普通油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Cofad6和Cofad2-2,并对这两个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进行比较,对其基因表达量与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 [目地]研究普通油茶油脂成分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2条普通油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Cofad6和Cofad2-2,并对这两个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进行比较,对其基因表达量与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ofad6基因c DNA编码区全长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Cofad2-2基因c DNA编码区全长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经比对,Co FAD6蛋白与其余物种FAD6蛋白有65.7%83.68%的氨基酸同源,Co FAD2-2与浙江红花油茶FAD2-2蛋白有99.22%的氨基酸同源,与其余物种的蛋白质78.59%81.72%同源。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Co FAD6和Co FAD2-2均具有一个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域,属于脂酰-Co A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两者均为跨膜蛋白,且Co FAD2-2具有定位于内质网的保守模序。定量PCR检测发现,在普通油茶‘长林4号’无性系未成熟种子中,Cofad6表达量随着种子发育先升高后降低,而Cofad2-2基因随着种子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与种子油脂中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推测Cofad2-2基因是调控普通油茶种子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关键基因之一,该研究为普通油茶油脂改良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12脂肪酸基因 表达模式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6-脂肪酸脱氢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白义春 康相涛 +2 位作者 孙桂荣 田亚东 黄艳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关键词 △^6-脂肪酸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机体组织 Α-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组成成分 大脑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ω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官玲亮 陈郡雯 +3 位作者 刘千 侯凯 邵金凤 吴卫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8-917,共10页
采用RT—PCR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技术,从红花叶片中分离到2个质体类(1)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CtFAD7和CtFAD8)的全长cDNA和1个微体类∞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CtFAD3)的部分序列。将其在NCBI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 采用RT—PCR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技术,从红花叶片中分离到2个质体类(1)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CtFAD7和CtFAD8)的全长cDNA和1个微体类∞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CtFAD3)的部分序列。将其在NCBI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均与其他植物质体和微体‘1)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红花CtFAD3、CtFAD7和CtFAD8均含有3个富含组氨酸的保守结构域,分别为HDCGH、HXXXXXHRTHH和HVIHH,其中CtFAD7和CtFAD8的N-端分别含有56和27个氨基酸残基的质体信号肽序列。疏水性和跨膜分析表明,3个红花ω3脂肪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均包含4个疏水区域,分别跨膜1~3次。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3个ω3脂肪酸脱氢酶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通过对cDNA和DNA序列比较发现,CtFAD7和CtFAD8的DNA序列中均包含有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各内含子的碱基序列和长度在物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在内含子出现的位置,均为该基因的保守区;而从第2#到7#外显子的长度和序列相似性在物种问非常保守。推测∞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内含子对于保证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功能的保守性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ω3脂肪酸 RT-RACE 基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大豆导入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卜云萍 李明春 +2 位作者 胡国武 王广科 邢来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7,共7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育 4 3、黑农36、黑农 37等品种。采用多种外植体和感染方法 ,从子叶节和胚轴诱导出丛生芽与再生植株。经过在含 5 0mg L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 ,获得一...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育 4 3、黑农36、黑农 37等品种。采用多种外植体和感染方法 ,从子叶节和胚轴诱导出丛生芽与再生植株。经过在含 5 0mg L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 ,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分析 ,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深黄被孢霉 △^6-脂肪酸 农杆菌介导法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丽娟 禹山林 +2 位作者 杨庆利 闵平 曹玉良 《花生学报》 2007年第3期5-10,共6页
根据已报道的△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881bp部分cDNA序列,然后通过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RACE),向两端延伸得到1410bp的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全长cDNA序... 根据已报道的△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881bp部分cDNA序列,然后通过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RACE),向两端延伸得到1410bp的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有一个长1140bp、编码379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约为43kDa。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蛋白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氨基酸疏水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具有膜固定蛋白(membrance-anchored protein)重要特征的疏水结构,2个疏水区共跨膜4次,这些特性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为△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酸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烟草表达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明春 刘莉 +2 位作者 胡国武 财音青格乐 邢来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8-621,共4页
将高山被孢霉ATCC16 2 6 6Δ6 脂肪酸脱氢酶 (D6D)基因亚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 1中 ,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pBMACL6。经根癌农杆菌LBA4 4 0 4的介导 ,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Xanthi,得到一批转基因烟草植株。转基因植株... 将高山被孢霉ATCC16 2 6 6Δ6 脂肪酸脱氢酶 (D6D)基因亚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 1中 ,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pBMACL6。经根癌农杆菌LBA4 4 0 4的介导 ,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Xanthi,得到一批转基因烟草植株。转基因植株的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 ,D6D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脂肪酸GC分析表明 ,与未转基因的烟草苗对照相比 ,转基因植株有D6D基因目标产物γ 亚麻酸的产生 ,说明高山被孢霉的D6D基因在烟草中得到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被孢霉△^6-脂肪酸基因 转基因烟草 Γ-亚麻酸 品质改良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和野桑蚕脂肪酸脱氢酶desat4全长cDNA和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全梅 程道军 +3 位作者 马振刚 胡晓明 查幸福 赵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5-894,共10页
【目的】获得家蚕Bombyx mori和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esat4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目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家蚕和野桑蚕desat4基因全长cDNA序... 【目的】获得家蚕Bombyx mori和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esat4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目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家蚕和野桑蚕desat4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于家蚕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它们的启动子,并采用原核表达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结果】克隆得到家蚕与野桑蚕desat4基因全长cDNA,长度分别为1717 bp和1718 bp,ORF长度为1059 bp,编码352个氨基酸残基,结构上有3个组氨酸保守区和4次跨膜结构域,说明该蛋白质是膜蛋白。同源性分析发现Desat4氨基酸序列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 MsexKPSE脱氢酶拥有88.9%相似性。克隆获得的家蚕和野桑蚕desat4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分别为1808 bp和870 bp,该区域包含有热休克因子HSF(heat shock factor)结合位点、NIT2结合位点和CdxA(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A)结合位点等等,并未发现有典型的TATA-box,但在靠近5'-UTR区域发现了转录起始因子特征序列。时期表达谱分析显示desat4基因从刚产下卵到成虫(蛾)的36个不同发育时间点都有持续稳定的表达。应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Desat4蛋白质,并用温和变性剂十二烷基-β-D-麦芽吡喃糖苷(dodecy l-β-D-maltoside,DDM)就能很好地促进该蛋白质的溶解。【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家蚕和野桑蚕desat4基因全长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构建了desat4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脂肪酸 全长CDNA 启动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B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洪涛 单雷 +3 位作者 全先庆 毕玉平 杨家森 王秀丽 《花生学报》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花生油中亚油酸(LA,C18:2Δ9,12)含量很高,为了研究花生Δ12脂肪酸脱氢酶(Δ12 FAD)的功能,用RT-PCR方法从花生未成熟种子中扩增出AhFAD2B的cDNA,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416中,并转化酿酒酵母K601,得到工程菌Kp4AFAD2B。气相色谱分析脂肪... 花生油中亚油酸(LA,C18:2Δ9,12)含量很高,为了研究花生Δ12脂肪酸脱氢酶(Δ12 FAD)的功能,用RT-PCR方法从花生未成熟种子中扩增出AhFAD2B的cDNA,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416中,并转化酿酒酵母K601,得到工程菌Kp4AFAD2B。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该基因能在酵母K601中表达,并使菌株产生了两种新的脂肪酸即棕榈二烯酸(C16∶2Δ9,12)和亚油酸(C18∶2Δ9,12),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1%和9.2%,棕榈油酸(C16∶1Δ9)和油酸(C18∶1Δ9)含量与对照相比相应地下降,证明该基因编码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除能作用于C18∶1Δ9,还具有催化16碳的C16∶1Δ9底物在Δ12位脱氢生成C16∶2Δ9,12的功能,但在两种底物之间可能更偏爱C18∶1Δ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亚油酸 △12脂肪酸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基因型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殷冬梅 崔党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66-1471,共6页
根据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花生属不同基因型的全长为1 140 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编码37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约为42kDa。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 根据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花生属不同基因型的全长为1 140 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编码37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约为42kDa。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蛋白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氨基酸疏水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具有膜固定蛋白(membrance-anchored protein)重要特征的疏水结构,2个疏水区共跨膜4次,这些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为Δ12-脂肪酸脱氢酶。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AD序列在花生属植物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与其他物种的FAD序列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为探讨花生属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分子水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属 脂肪酸 序列分析 演变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导入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劲峰 郑树松 +3 位作者 张崎 蒋海玉 邢来君 张美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可将亚油酸转化为γ-亚麻酸。我们将克隆的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重组质粒pBI121-D6DMI。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途径,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可将亚油酸转化为γ-亚麻酸。我们将克隆的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重组质粒pBI121-D6DMI。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途径,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了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经过诱导分化获得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PCR检测及Souther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脂肪酸基因 Γ-亚麻酸 甘蓝型油菜 深黄被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大豆导入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丽雅 盖燕 何聪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采用RT-PCR法扩增出中国境内生长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59个核苷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同源性可达到99%。将克隆到的基因连接pRTL2质粒的35S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pPTN-D... 采用RT-PCR法扩增出中国境内生长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59个核苷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同源性可达到99%。将克隆到的基因连接pRTL2质粒的35S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pPTN-D6D,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将该基因导入到垦农18和小粒豆2个大豆品种中。经PCR检测分析,初步证明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酸 大豆 Δ6-脂肪酸基因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牡丹ω-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金鑫 孙金金 +3 位作者 原晓龙 王娟 杨宇明 王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ω-3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依据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方法从滇牡丹克隆得到1个FAD3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Pd FAD3(Gene Bank登录号为KX289610)。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d FAD... ω-3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依据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方法从滇牡丹克隆得到1个FAD3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Pd FAD3(Gene Bank登录号为KX289610)。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d FAD3基因片段序列全长2 134 bp,包含完整的c DNA开放阅读框,编码含有45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属于FAD蛋白质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与芍药属芍药组植物芍药亲缘关系较近;该蛋白质属于跨膜蛋白质,亲水性较低;RT-PCR结果显示其在种子中的表达随着种子成熟出现双峰型的表达量变化,与目前所报道的其他物种的FAD3表达情况相似。为进一步研究其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及获得含高不饱和脂肪酸转基因滇牡丹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ω-3脂肪酸 基因克隆 基因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其共转化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秀春 林俊芳 郭丽琼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63-67,共5页
采用RT-PCR的方法从海南玻璃苣中克隆了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Δ6-dsa)。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Δ6-dsa全长1347bp编码448个氨基酸。Δ6-dsa序列在genbank中采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Δ6-dsa核苷酸序列与克隆自美国德克... 采用RT-PCR的方法从海南玻璃苣中克隆了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Δ6-dsa)。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Δ6-dsa全长1347bp编码448个氨基酸。Δ6-dsa序列在genbank中采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Δ6-dsa核苷酸序列与克隆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Δ6-dsa克隆进T-easyVector后形成质粒pGΔ6-DSA。把质粒pGΔ6-DSA上的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片段克隆进含有T-DNA和35S启动子的质粒pGIN22中,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GIN23。把表达载体pGIN23与另一个含有T-DNA、启动子、筛选标记基因的表达载体pLPN28进行亚克隆,使得筛选标记基因和Δ6-dsa分别插入到同一质粒的2个相互独立的T-DNA内,构建成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脂肪酸 表达载体 克隆 共转化 筛选标记基因 基因 DNA DSA 质粒 玻璃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脂肪酸含量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向萍 雷黎立 +2 位作者 周琼 王克华 常国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1-24,共4页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安卡鸡、文昌鸡和如皋鸡Δ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不同基因型与胸肌脂肪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6没有检测到SNP突变,在外显子2检测到T101C和C197T 2个SNP突变,共3种基因型,其...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安卡鸡、文昌鸡和如皋鸡Δ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不同基因型与胸肌脂肪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6没有检测到SNP突变,在外显子2检测到T101C和C197T 2个SNP突变,共3种基因型,其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在3个鸡种中均大于0.81,该位点在各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脂肪酸含量的最小二乘检验表明,AB基因型个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必需脂肪酸(EFA)含量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提示AB型可能对脂肪酸含量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SNP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