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徐晓旭 张磊 +4 位作者 姜博 孙晋 刘晓华 张晟 李妍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跗骨窦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1例外踝扭伤患者中88例行跗骨窦封闭注射治疗,其中男22例,女66例;年龄29~60(41.00±7.52)岁,病程1~12(5.6... 目的:探讨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跗骨窦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1例外踝扭伤患者中88例行跗骨窦封闭注射治疗,其中男22例,女66例;年龄29~60(41.00±7.52)岁,病程1~12(5.6±4.2)个月。具体药物为复方倍他米松1 ml+盐酸利多卡因4 m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88例患者完成目标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率为22.5%(88/391),封闭治疗后1个月VAS(1.20±0.89)分,AOFAS(88.70±7.04)分;治疗3个月后VAS(1.60±1.35)分,AOFAS(85.20±10.95)分;治疗6个月后VAS(2.35±1.39)分,AOFAS(80.30±9.75)分;治疗12个月后VAS(2.80±1.51)分,AOFAS(79.10±9.94)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外踝关节扭伤后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率为22.5%,封闭治疗短期内有效,1年内症状复发率为65%,针对保守治疗欠佳的患者,或考虑进行其他治疗方法,如踝关节镜下清理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关节扭伤 跗骨窦综合征 封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线锚钉固定外踝极小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马子君 房婵婵 +2 位作者 白彦凯 翟盼攀 李源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固定外踝极小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4月—2023年2月石家庄市栾城人民医院收治的外踝极小撕脱骨折患者3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手术组20例,非手术组1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肌力、疼...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固定外踝极小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4月—2023年2月石家庄市栾城人民医院收治的外踝极小撕脱骨折患者3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手术组20例,非手术组1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肌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组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感染及二次手术发生。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手术治疗外踝极小撕脱骨折疗效显著,可加速骨折愈合,缩短愈合时间,使患者更快恢复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带线锚钉 外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上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方奇 章祥洲 +2 位作者 徐东卫 武朱明 卓丹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观察修复足踝部创面疗效。方法对15例足踝部深度创面,采用外踝上动脉升支皮瓣来修复,皮瓣最大12 cm×7 cm,最小3 cm×4 cm。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诊2月-3年,足踝部外形功能良好。结论外踝上升支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不... 目的观察修复足踝部创面疗效。方法对15例足踝部深度创面,采用外踝上动脉升支皮瓣来修复,皮瓣最大12 cm×7 cm,最小3 cm×4 cm。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诊2月-3年,足踝部外形功能良好。结论外踝上升支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缺损 修复 外踝上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陈旧性外踝关节扭伤120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木荣华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1期685-685,共1页
关键词 针刀疗法 手法治疗 陈旧性外踝关节扭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阳陵泉穴治疗外踝关节扭伤46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何新芳 胥海斌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筋会阳陵泉穴治疗外踝关节扭伤的作用。方法:将79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阳陵泉穴针刺和局部穴位电磁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穴位电磁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7·39%,总有效率91... 目的:观察筋会阳陵泉穴治疗外踝关节扭伤的作用。方法:将79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阳陵泉穴针刺和局部穴位电磁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穴位电磁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7·39%,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痊愈率36·36%,总有效率69·70%。两组比较,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阳陵泉穴对外踝关节扭伤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关节扭伤 针灸疗法 阳陵泉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鞋帮样设计中内、外踝差别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6
作者 李运河 弓太生 刘霞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28-30,33,共4页
通过对皮鞋代表款式——三节头式、舌盖式、浅口式、外耳式等帮样设计的研究,从本质上找出其内、外踝差别的形成原因,并给出处理方法和数据。
关键词 帮样设计 外踝 皮鞋 形成原因 处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解剖修复治疗伴有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胡晶 刘洋 周君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9期99-102,11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修复和单纯石膏固定治疗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伴有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治疗...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修复和单纯石膏固定治疗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伴有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治疗的6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伴有外踝撕脱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A组33例行距腓前韧带解剖修复手术治疗(根据骨折块大小行固定及切除手术),B组30例行石膏固定治疗。两组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患侧踝关节的疼痛、活动度、行走步态及运动状况等指标,比较并分析二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评分(AOFAS)评分及Karlsson-Peterso踝关节功能评分、距骨前移距离。结果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术后6、18个月低于术前,术后18个月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Karlsson评分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18个月AOFAS评分高于术前,A组术后3、18个月AOFAS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两组术后18个月AOFAS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18个月AOFA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距骨前移距离差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术后12、18个月距骨前移距离差低于术前,术后18个月距骨前移距离差高于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18个月距骨前移距离差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腓前韧带解剖修复治疗伴有外侧副韧带损伤外踝撕脱性骨折较保守石膏固定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恢复更快,关节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撕脱性骨折 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布剂联合功能疗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巴布剂外敷结合弹性绷带固定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于踝关节外伤后48h内采用冷疗及弹性绷带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用自制巴布剂外敷踝... 目的观察巴布剂外敷结合弹性绷带固定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于踝关节外伤后48h内采用冷疗及弹性绷带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用自制巴布剂外敷踝关节肿胀处。治疗后第2、4、8周分别观察两组Karlsson评分,治疗后第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第4周,观察组Karlsson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踝活动功能Karlsso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绷带固定联合自制巴布剂外敷能够更快、更好地恢复急性外踝扭伤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外踝关节扭伤 巴布剂 弹性绷带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马辉 孙建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9期93-94,共2页
目的对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分析。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11例,轴点在外踝尖上1~3cm处,平均2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6×8cm~12×8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 目的对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分析。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11例,轴点在外踝尖上1~3cm处,平均2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6×8cm~12×8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有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组织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愈合,1例采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至1年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结论应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外观满意,是跟骨骨折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修复补救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点 外踝上皮瓣 跟骨骨折术后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强 李仲影 +2 位作者 王晓琴 景晓虎 吕杰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6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在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均为外伤性前足软组织缺损,合并骨与关节损伤13例。伤后常规清创,确定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是否完好,设计皮瓣并应...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在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均为外伤性前足软组织缺损,合并骨与关节损伤13例。伤后常规清创,确定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是否完好,设计皮瓣并应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结果所有皮瓣成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静脉危象,拆除旋转点处皮肤缝线后皮瓣恢复正常,4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本组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质地优良,无色素沉着、瘢痕挛缩等情况,9例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考虑为术中损伤腓浅神经所致。结论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切取较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皮瓣 外踝 软组织损伤 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钢板螺钉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中海 胡海军 沈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1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外踝钢板螺钉固定法 治疗 关节骨折 下胫腓关节分离 合并症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罡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6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2... 目的探讨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26例患者移植皮瓣血供情况均良好,皮瓣均成活,创面均达到甲级愈合,随访12个月,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良好,患者行走正常,22例患者足背外侧有轻微麻木感。对照组26例患者中,12例患者创面愈合,14例保守治疗失败,最终选择手术进行治疗后创面愈合,术后3例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不佳。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可以有效地修复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还可以部分恢复患者的修复处感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 创面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干预对老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霖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11期97-98,共2页
足踝部软组织较少,血液运行较差,在受到损伤后,极易发生肌腱外露与骨外露,临床中治疗较为困难。笔者对29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的老年患者应用围手术期干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围手术期 皮肤软组织缺损 外踝上皮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膜瓣反转移位重建陈旧断裂的外踝韧带
14
作者 郭洪旺 李裕学 +2 位作者 王世界 宋福立 尹玲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腓骨 损伤 陈旧断裂 外踝韧带 腓骨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上皮瓣修复跟腱处皮肤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15
作者 刘力红 王素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处皮肤缺损护理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我科16例用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同侧跟腱处皮肤缺损的围术期护理。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质地及功能良好。皮... 目的:探讨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处皮肤缺损护理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我科16例用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同侧跟腱处皮肤缺损的围术期护理。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质地及功能良好。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外踝上岛状皮瓣不损伤小腿重要血管及神经,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跟腱处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做好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上岛状皮瓣 跟腱处皮肤缺损 显微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体会
16
作者 杨德炎 陈仕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139-140,共2页
探讨采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1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病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41例均获随访,骨折均达解剖复位,骨性愈合。结论使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 探讨采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1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病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41例均获随访,骨折均达解剖复位,骨性愈合。结论使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 骨折 胫腓关节 解剖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足外踝扭伤33例
17
作者 李宁隆 《现代中医药》 CAS 1996年第3期31-32,共2页
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足外踝扭伤3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33例中,女23例,男10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0岁;病史最长24年,最短1h。 临床表现:均因行走不慎或过度内翻。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穴 外踝扭伤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李根杰 《临床医药实践》 2019年第9期652-655,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跟骨骨折术后需行皮瓣修复术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及手术适应证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皮瓣修复术,观察组48例采用改良外踝... 目的:分析改良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跟骨骨折术后需行皮瓣修复术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及手术适应证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皮瓣修复术,观察组48例采用改良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术。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跟骨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创面愈合评分、局部瘢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疼痛及足部对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术后采用改良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可改善患者跟骨功能和外形,缩短肿胀及疼痛时间,且并发症少,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术 传统皮瓣修复术 跟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钢板后侧固定治疗A、B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
19
作者 杨泽宇 陈兰芳 +2 位作者 李培源 刘志军 张广申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5期51-51,53,共2页
目的:探讨外踝钢板后侧固定治疗Danis-Weber A、B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Danis-Weber A、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6例,外踝使用后侧钢板固定。结果: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钢板外露,骨折均临床愈合。踝关节功能按... 目的:探讨外踝钢板后侧固定治疗Danis-Weber A、B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Danis-Weber A、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6例,外踝使用后侧钢板固定。结果: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钢板外露,骨折均临床愈合。踝关节功能按Baird-Jadcson评分优65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5.1%。结论:对于Danis-Weber A、B型踝关节骨折,外踝钢板后侧固定,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切口感染率低,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外踝钢板后侧固定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术后并发钢板外露的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20
作者 陈维维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5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接受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钢板外露的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接受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钢板外露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接受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钢板外露的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接受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钢板外露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15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后对其进行3~12个月的随访得知,其创面移植的皮瓣均成活。其中,有14例患者皮瓣的外形、颜色、血运均正常,未出现瘢痕、挛缩等情况,其在行走或运动时皮瓣未发生破溃;有1例患者皮瓣的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痊愈。术后12个月内,这15例患者的骨折端均完全愈合,在将其骨折端的钢板取出后其皮瓣的功能均正常。结论:对接受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钢板外露的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地恢复其患处皮瓣的外观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内固定术 钢板 跟骨骨折 外踝后上侧皮瓣修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