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研究外语学习心理规律优化外语教学效果
- 1
-
-
作者
许志安
-
机构
天津实验中学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1987年第3期78-81,共4页
-
文摘
外语教学过程,是师生有目的、积极主动参加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支配的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以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也只有当教师了解了学习心理规律,才能正确地处理教材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
关键词
外语教学效果
外语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心理规律
教学方法
语言操练
外语教学心理学
学习效果
负迁移
学习语言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教学管理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 2
-
-
作者
马瑾
-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
-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88,共2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040278)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教学管理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体现在教学行政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两方面。教学行政管理包括课程设置、班型设置、教材的选择等多方面,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等,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着教学活动并对外语教学的效度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课程设置及安排要有连贯性、教材要适中、班型的设置应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
关键词
教学行政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
外语教学效果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被引量:9
- 3
-
-
作者
杨晓莉
-
机构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外文系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6期34-35,共2页
-
文摘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北美兴起.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纵观中国的教育,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是造成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情感因素入手,分析影响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探讨外语教师应具备的情感素质,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关键词
外语教学效果
情感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
人类情感
人的全面发展
语言学习
认知心理学
外语学习者
行为主义
-
分类号
H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外语立体化教学法值得采用
- 4
-
-
作者
苗地
-
机构
陕西榆林师专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6-78,共3页
-
文摘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是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的概括和理论化。它主张教学主体(学生)、教学客体(语言)和教学环境(教师、母语、教材、手段、条件等)三要素密切结合和相互照应,形成一个系统,从而发挥出“1+1】2”的整体效应。这一方法摒弃了传统教学法之急功近利,克服了平面教学法的顾此失彼,正确地处理了要素与要素和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
关键词
立体化教学
外语教学实践
智力因素
外语教学效果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
启发作用
言语行为
认知结构
读音规则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论听、读关系及读对听的影响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魏淑兰
-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
文摘
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从宏观上一般划分为四种:听、说、读、写,前两者属于口语能力,后两者属于书面能力。根据语言的交际方式,听和读属于输入信息手段,我们称之为“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说和写属于信息输出手段,我们称之为“运用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研究听读关系特别是读对听的影响,对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听、读信息处理过程的一致性 听读归类于接受性技能是由于二者是人们从外界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接受、加工和处理信息过程中,它们的心理活动基本一致: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从外界获得信息,送至大脑语言区加工处理,最后根据处理后的信息作出各种反应。不管听还是读。
-
关键词
听力理解
接受性技能
听读
阅读能力
知识体系
语言的交际方式
理解过程
外语教学效果
阅读理解
语篇标记
-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