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Ⅰ载体疫苗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艳琪 胡基华 曲晓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86-91,101,共7页
[目的]构建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载体疫苗,评价构建的载体疫苗免疫效果,为研发可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鉴定OprI基因,将OprI基因扩增... [目的]构建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载体疫苗,评价构建的载体疫苗免疫效果,为研发可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鉴定OprI基因,将OprI基因扩增产物与pMG36c质粒双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G36c-OprI;对乳酸乳球菌MG1363菌株感受态细胞制备和电转化方法优化,将重组质粒电转化MG1363感受态细胞,酶切和PCR反应及测序鉴定转化情况,SDS-PAGE电泳检测OprI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灌胃、皮下注射和鼻腔喷雾接种小鼠方式评价载体疫苗安全性和异常毒性,采用免疫小鼠、攻毒试验评价免疫效果。[结果]重组载体疫苗构建成功;感受态细胞制备和电转化优化条件:细菌OD_(600)=0.5,复壮时间3 h,质粒添加量100 ng和转化电压2.5 kV时,转化效率可达到425 CFU/μg DNA;载体疫苗安全性、异常毒性试验合格;载体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为76.67%;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IgG和IgE水平显著高于免疫前(P<0.01),载体疫苗免疫组水平显著高于MG1363菌株免疫组(P<0.01)。[结论]构建了安全、无异常毒性、免疫效果较好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乳酸乳球菌重组载体疫苗,为有效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蛋白I 乳酸乳球菌 重组载体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ISCOM疫苗免疫欧洲鳗鲡后抗体分泌细胞变化
2
作者 林晨韬 黄春兰 +2 位作者 李艳虹 李盼 宋铁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859-863,共5页
制备嗜水气单胞菌MOMP-ISCOMs疫苗,使用该疫苗口服和注射免疫欧洲鳗鲡,分别于口服或注射免疫后第14、28d分离欧洲鳗鲡的皮肤和肾脏细胞,使用ELISPOT技术分析其中抗体分泌细胞ASC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2种免疫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增加皮肤... 制备嗜水气单胞菌MOMP-ISCOMs疫苗,使用该疫苗口服和注射免疫欧洲鳗鲡,分别于口服或注射免疫后第14、28d分离欧洲鳗鲡的皮肤和肾脏细胞,使用ELISPOT技术分析其中抗体分泌细胞ASC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2种免疫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增加皮肤和肾脏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其中口服免疫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数量增加速度较快,注射免疫组特异性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欧洲鳗鲡 外膜蛋白iscoms疫苗 皮肤 肾脏 A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的免疫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斌福 林能锋 +1 位作者 俞伏松 林天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以溶藻弧菌外膜蛋白为模式抗原,制备其ISCOMs,免疫大黄鱼,进行安全和免疫力试验测定,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安全、纯净;免疫组菌体凝集效价比对照组高,但免疫组个体间有差异,而免疫组的血清ELIS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 以溶藻弧菌外膜蛋白为模式抗原,制备其ISCOMs,免疫大黄鱼,进行安全和免疫力试验测定,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安全、纯净;免疫组菌体凝集效价比对照组高,但免疫组个体间有差异,而免疫组的血清ELIS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试验组(0.3×107个.尾-1)存活率可达100%,对照组(0.3×108个.尾-1)存活率为20%;试验表明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安全,免疫大黄鱼后可产生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溶藻弧菌 外膜蛋白 iscoms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沙门氏菌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究Ⅰ.免疫激发复合物型(ISCOM)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申之义 王凤阳 +6 位作者 李利萍 苗儒 关平原 李平安 张七斤 巴开明 郭世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1年第2期26-28,共3页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法提取鸡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作为抗原,制备免疫激发复合物型(Immunostimulating Complex,ISOOM)亚单位疫苗。ISCOM型OMP亚单位疫苗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笼型颗粒结构,直径为60nm~120nm。无菌性检测...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法提取鸡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作为抗原,制备免疫激发复合物型(Immunostimulating Complex,ISOOM)亚单位疫苗。ISCOM型OMP亚单位疫苗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笼型颗粒结构,直径为60nm~120nm。无菌性检测结果为无菌,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对3周龄雏鸡肌注接种,6周龄攻毒,接种80μgOMP/只1SCOM型亚单位疫苗的雏鸡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攻击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沙门氏菌 外膜蛋白 亚单位疫苗 免疫激发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DNA疫苗载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盼 李素一 +3 位作者 吴唯维 林天龙 林晨韬 陈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844-848,共5页
为构建嗜水气单胞菌的DNA疫苗载体,根据已发表的该菌外膜蛋白基因momp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到嗜水气单胞菌L316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成DNA疫苗,命名为pcDNA3-POMP。以纯化... 为构建嗜水气单胞菌的DNA疫苗载体,根据已发表的该菌外膜蛋白基因momp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到嗜水气单胞菌L316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成DNA疫苗,命名为pcDNA3-POMP。以纯化的原核表达蛋白GST-POMP免疫SD大鼠制备抗血清,用ELISA测定抗体效价达到1∶100 000以上;用pcDNA3-POMP质粒转染293细胞,转染48h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的RNA进行RT-PCR,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至此,初步完成嗜水气单胞菌DNA疫苗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疫苗免疫和效价的检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DNA疫苗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豪 张丹琳 +3 位作者 张显浩 陈瑞爱 苏丹萍 贺东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6,共4页
用超声波破碎并采用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进行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提取,提取物经SDS-PAGE电泳检测后制备成疫苗,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SPF小鼠,于免疫前及免疫后每隔1周分别收集血清。以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同时用... 用超声波破碎并采用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进行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提取,提取物经SDS-PAGE电泳检测后制备成疫苗,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SPF小鼠,于免疫前及免疫后每隔1周分别收集血清。以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同时用不同血清型大肠埃希菌菌株与免疫血清做玻板凝集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在免疫小鼠后的第28天左右机体内的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值,免疫血清能够与不同菌株发生凝集反应且不同菌株对小鼠的攻毒都具有免疫保护力,说明外膜蛋白不仅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而且对不同菌株具有交叉免疫保护力,因此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可望适用于防控猪大肠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外膜蛋白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外膜蛋白脂质体疫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董琳琳 蒋桃珍 龚人雄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共3页
本研究以冷冻干燥法制得新城疫病毒 ( NDV)外膜蛋白脂质体疫苗。两次免疫后 SPF鸡的血清 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 :NDV外膜蛋白脂质体疫苗免疫组的算术平均滴度要高于仅以 NDV外膜蛋白免疫组 ,二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且前者... 本研究以冷冻干燥法制得新城疫病毒 ( NDV)外膜蛋白脂质体疫苗。两次免疫后 SPF鸡的血清 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 :NDV外膜蛋白脂质体疫苗免疫组的算术平均滴度要高于仅以 NDV外膜蛋白免疫组 ,二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且前者以 NDV强毒株攻击后的保护率达1 0 0 %,也优于单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外膜蛋白 脂质体疫苗 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新明 程顺峰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研究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疫苗对牙鲆的免疫效果,用该种疫苗对牙鲆进行了免疫试验。给牙鲆注射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疫苗,饲养25 d后分别用鱼肠道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进行攻毒,20 d后分别统计各组鱼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该疫苗对鱼... 为研究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疫苗对牙鲆的免疫效果,用该种疫苗对牙鲆进行了免疫试验。给牙鲆注射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疫苗,饲养25 d后分别用鱼肠道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进行攻毒,20 d后分别统计各组鱼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该疫苗对鱼肠道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4.6%、30.8%、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肠道弧菌 外膜蛋白疫苗 牙鲆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单晓枫 曹亮 +4 位作者 沈锦玉 陈龙 康元环 陈亨利 钱爱东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8期66-69,共4页
就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DNA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现状、免疫方式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气单胞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基因工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株HIV-1外膜蛋白基因疫苗诱导免疫小鼠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福祥 孙永涛 +4 位作者 孙永年 徐哲 王临旭 白雪帆 黄长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构建中国流行株HIV 1外膜蛋白 (gp12 0 )基因疫苗并接种小鼠 ,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将HIV 1gp12 0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 GP12 0 ,并经EcoRI和PstI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同... 目的 :构建中国流行株HIV 1外膜蛋白 (gp12 0 )基因疫苗并接种小鼠 ,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将HIV 1gp12 0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 GP12 0 ,并经EcoRI和PstI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同时以pVAX1 GP12 0和空载体pVAX1分别免疫BALB/c小鼠 ,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 γ水平 ,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用乳酸脱氢酶 (LDH)试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的应答。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 ,成功地构建了HIV 1gp12 0基因疫苗。与空载体pVAX1组相比较 ,pVAX1 GP12 0免疫组小鼠血清抗HIV 1gp12 0抗体的滴度和IFN γ的水平均升高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pVAX1 GP12 0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 (SI)及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 ,均高于空载体pVAX1组 (P <0 .0 1)。结论 :构建了针对我国HIV 1流行株的gp12 0基因疫苗。以其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为进一步将其用于我国的HIV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外膜蛋白 核酸疫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沙门氏菌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究——Ⅱ油乳剂型(OE)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11
作者 申之义 王凤阳 +6 位作者 李利萍 苗儒 关平原 李平安 张七斤 巴开明 郭世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1年第3期22-23,共2页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法提取鸡沙门氏菌外膜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油乳剂型(Oil Emulsion OE) 亚单位疫苗。该亚单位疫苗为油包水(W/O)型,稳定性良好,安全可靠。对3周龄雏鸡用该疫苗肌注接种,6周龄攻毒,结果表...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法提取鸡沙门氏菌外膜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油乳剂型(Oil Emulsion OE) 亚单位疫苗。该亚单位疫苗为油包水(W/O)型,稳定性良好,安全可靠。对3周龄雏鸡用该疫苗肌注接种,6周龄攻毒,结果表明,接种 800ug OMP/只油乳剂型亚单位疫苗的雏鸡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攻击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外膜蛋白 亚单位疫苗 油乳剂型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主要外膜蛋白在诊断和疫苗研制方面的进展
12
作者 姜久昆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1-583,共3页
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是全世界流行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我国是该病的主要疫区之一。钩体可分为致病性的问号钩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和不致病的双曲钩体(Leptospira biflexa)。问号钩体自然宿主和血清群众多... 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是全世界流行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我国是该病的主要疫区之一。钩体可分为致病性的问号钩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和不致病的双曲钩体(Leptospira biflexa)。问号钩体自然宿主和血清群众多(28个血清群、250余个血清型).各群、型抗体之间交叉保护作用较弱或无。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主要流行的问号钩体血清群、型差异很大,常随当地自然宿主的变更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疫苗研制 外膜蛋白 人兽共患传染病 问号钩体 诊断 交叉保护作用 自然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群脑膜炎奈瑟菌外膜蛋白NMB0315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和免疫保护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开铭 谢梅花 +4 位作者 余敏君 唐双阳 张璐思 邓苏宏 胡四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48-1653,1658,共7页
目的:构建B群脑膜炎奈瑟菌pc DNA3.1(+)/NMB0315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效果及免疫保护作用,初步探讨NMB0315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一种新的预防... 目的:构建B群脑膜炎奈瑟菌pc DNA3.1(+)/NMB0315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效果及免疫保护作用,初步探讨NMB0315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一种新的预防B群流脑的核酸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B群脑膜炎奈瑟菌标准株MC58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NMB0315基因,克隆至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经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的pc DNA3.1(+)/NMB0315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和RAW264.7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大量提取重组质粒,肌注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体内抗NMB0315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滴度,观察核酸疫苗对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构建的核酸疫苗pc DNA3.1(+)/NMB0315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转录和表达;免疫小鼠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在疫苗免疫后的2、4、6周,pc DNA3.1(+)/NMB0315组和pc DNA3.1(+)/NMB0315+Cp G组血清总Ig G及Ig G1、Ig G2a、Ig G2b和Ig G3亚类抗体水平呈递增趋势,均明显高于PBS、pc DNA3.1(+)、Cp G对照组(P<0.001);小鼠血清Ig G2a/Ig G1比值均小于1;生殖道灌洗液中特异性s Ig A水平均明显高于PBS、pc DNA3.1(+)、Cp G对照组(P<0.01)。免疫第6周,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pc DNA3.1(+)/NMB0315+Cp G、pc DNA3.1(+)/NMB0315疫苗组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效价分别为1∶128和1∶64;在致死量B群脑膜炎奈瑟菌MC58攻击后72 h存活率分别为70%和65%,对照组[PBS,pc DNA3.1(+),Cp G]72 h存活率为0。结论:NMB0315核酸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包括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活性较高;NMB0315核酸疫苗对感染B群脑膜炎奈瑟菌小鼠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脑膜炎奈瑟菌 B群脑膜炎奈瑟菌外膜蛋白0315 核酸疫苗 免疫活性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0315不同形式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振宇 宋迎春 +3 位作者 吴晓霞 唐双阳 余敏君 胡四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和评价NMB0315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及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联合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体液/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及其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探索NMB0315疫苗有效的免疫方法和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制备核酸疫苗[p... 目的:初步探讨和评价NMB0315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及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联合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体液/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及其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探索NMB0315疫苗有效的免疫方法和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制备核酸疫苗[pc DNA3.1(+)/NMB0315]和重组蛋白疫苗(p ET-30a/NMB0315),采用核酸初免-蛋白加强的方法联合免疫或分别免疫雌性BALB/c小鼠,测定特异性体液/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效价,观察疫苗对感染B群脑膜炎球菌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NMB0315核酸疫苗组(p NMB0315-Cp G)、蛋白疫苗组(r NMB0315-FA)及联合免疫疫苗组(p NMB0315-Cp G+r NMB0315-FA)诱导的血清特异性Ig G、Ig G1、Ig G2a及生殖道灌洗液中特异性s Ig A水平在第八周达到峰值,A450值分别为(0.505±0.042、0.513±0.022、0.342±0.017、0.250±0.015)、(0.823±0.061、0.807±0.045、0.596±0.027、0.450±0.028)和(0.694±0.053、0.711±0.032、0.455±0.021、0.386±0.024),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其中,蛋白疫苗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联合免疫疫苗组和核酸疫苗组(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IFN-γ水平,联合免疫疫苗组明显高于蛋白疫苗组和核酸疫苗组(P<0.05);核酸疫苗组、蛋白疫苗组和联合免疫疫苗组免疫血清在补体介导下的体外杀菌抗体效价分别为1∶64、1∶128和1∶128,对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95%和80%。免疫2、4、6、8周时,核酸疫苗组、重组蛋白疫苗组和联合免疫疫苗组Ig G2a/Ig G1比值均小于1。结论:NMB0315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包括黏膜免疫)效果从高到低为:重组蛋白疫苗组、联合免疫疫苗组、核酸疫苗组;诱导细胞免疫的效果从高到低为:联合免疫疫苗组、核酸疫苗组、重组蛋白疫苗组;NMB0315疫苗对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从高到低为:重组蛋白疫苗组、联合免疫疫苗组、核酸疫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脑膜炎球菌 外膜蛋白0315 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菌外膜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5
作者 鱼艳荣 刘希成 +1 位作者 张彦明 王晶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2期35-39,共5页
外膜蛋白对细菌本身和宿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革兰氏阴性菌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功能及遗传调控。外膜蛋白可作为大肠杆菌的克隆标志 ,在细菌的致病机理及免疫机理中都有重要作用。研制开发外膜蛋白疫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外膜蛋白 结构 遗传学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与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巧云 谢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9-2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是胃内一种长期慢性感染致病菌,其外膜蛋白(OMPs)包括脂蛋白、菌毛蛋白及一些黏附因子。这些黏附因子与幽门螺杆菌的黏附定植、持续感染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黏附是幽门螺杆菌定植及致病的关键。研究减弱黏附作用的疫... 幽门螺杆菌是胃内一种长期慢性感染致病菌,其外膜蛋白(OMPs)包括脂蛋白、菌毛蛋白及一些黏附因子。这些黏附因子与幽门螺杆菌的黏附定植、持续感染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黏附是幽门螺杆菌定植及致病的关键。研究减弱黏附作用的疫苗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该文就与黏附有关的OMPs、黏附受体、黏附机制及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 黏附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和脂多糖的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帅涛 宫强 +4 位作者 彭永刚 程茗 秦翠丽 张敏 牛明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4-647,共4页
为确定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的保护性抗原外膜蛋白(OMPs)和脂多糖(LPS)在抵抗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提取了禽P.multocida CVCC 474的OMPs和LPS成分,将该两种成分分别与弗氏佐剂混合制备免疫原,进行动物免疫。小鼠分为4组:OMPs组... 为确定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的保护性抗原外膜蛋白(OMPs)和脂多糖(LPS)在抵抗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提取了禽P.multocida CVCC 474的OMPs和LPS成分,将该两种成分分别与弗氏佐剂混合制备免疫原,进行动物免疫。小鼠分为4组:OMPs组、LPS组、禽P.multocida弱毒活疫苗组和PBS对照组,每组16只。各组均免疫3次,每次间隔两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以禽P.multocida强毒株CVCC 474进行攻毒,计算小鼠死亡数及保护率。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免疫后,OMPs组与LPS组免疫小鼠特异性血清抗体水平持续升高,与弱毒活疫苗组水平相近,与PBS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OMPs组、LPS组和弱毒活疫苗组的SI值极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1),但3个免疫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OMPs免疫组的保护率与弱毒活疫苗相当,为8/10,高于LPS免疫组的保护率(7/10),表明OMPs作为研制禽P.multocida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外膜蛋白 脂多糖 疫苗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原递送载体:细胞溶素A融合目的蛋白整合的重组外膜囊泡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世杰 黄惟巍 +12 位作者 舒聪妍 黎奎 夏烨 李扬 李慧 孙鹏艳 杨旭 白红妹 孙文佳 刘存宝 褚晓杰 冯雪军 马雁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2-1278,共7页
细菌外膜囊泡(OMVs)是革兰氏阴性菌以出芽方式分泌的一种蛋白脂质体,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成为外源大分子抗原蛋白的载体。成孔蛋白细胞溶素A(Cly A)可作为引导序列将C-端融合的外源蛋白质定位在菌体及其所分泌的OMVs外膜上。利用Cly A融... 细菌外膜囊泡(OMVs)是革兰氏阴性菌以出芽方式分泌的一种蛋白脂质体,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成为外源大分子抗原蛋白的载体。成孔蛋白细胞溶素A(Cly A)可作为引导序列将C-端融合的外源蛋白质定位在菌体及其所分泌的OMVs外膜上。利用Cly A融合蛋白重组的OMVs可介导抗原呈递,制备疫苗。为验证这一假说,本研究拟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目的蛋白,采用重组技术,构建Cly A-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转化E.coli DH5α,获得Cly A-EGFP融合蛋白整合的重组细菌OMVs,探索Cly A/EGFP融合蛋白整合的OMVs作为一种制备新型疫苗载体的可行性。重组OMVs分别经蛋白酶K和/或EDTA处理后,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Cly A-EGFP融合蛋白有效地整合在重组的OMVs中,且EGFP呈现于表面。重组OMVs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孵育后,以EGFP作为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OMVs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摄取。进而,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证明,重组的OMVs可被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有效摄取,并促进BMDCs表达CD86和CD80,说明重组的OMVs可激活树突状细胞,促进其成熟。本研究结果提示,利用Cly A融合特异目的蛋白整合的重组OMVs,可作为外源蛋白质的载体,介导抗原呈递作用,在设计与制备疫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囊泡 疫苗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抗原递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6基因真核质粒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多姣 张彦霞 +3 位作者 刘雪晴 李双霞 贾天军 张玉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18-2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外膜蛋白P6(outer membrane proteinP6,P6)真核质粒的免疫保护性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HisA-P6核酸疫苗,转染HeLa细胞;将P6质粒免疫BALB/c小...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外膜蛋白P6(outer membrane proteinP6,P6)真核质粒的免疫保护性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HisA-P6核酸疫苗,转染HeLa细胞;将P6质粒免疫BALB/c小鼠后,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和IL-4产生水平;CCK-8法分析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建立小鼠NTHi感染模型,检测小鼠鼻咽部灌洗液NTHi数目变化;HE染色法分析鼻黏膜病理变化。结果:pcDNA3.1/HisA-P6在HeLa细胞中有目的蛋白的表达,免疫后pcDNA3.1/HisA-P6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刺激指数均高于pcDNA3.1/HisA、PBS对照组(P<0.05),而IL-4的表达无差异;P6组鼻咽部NTHi清除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显示P6组小鼠鼻黏膜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而对照组鼻黏膜紊乱、脱落。讨论:P6核酸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NTHi保护效应,其可能的保护机制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黏膜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外膜蛋白P6 核酸疫苗 保护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表达的HIV-2外膜糖蛋白的纯化与活性测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应玖 金宁一 +1 位作者 王宏伟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56-1258,共3页
Expression condition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external glycoprotein gp105 in the recombinant Pichia Pastoris strain were optimized via orthogonal test of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rate of aeration, the i... Expression condition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external glycoprotein gp105 in the recombinant Pichia Pastoris strain were optimized via orthogonal test of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rate of aeration, the inductive duration, the initial p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anol. The results from tests of between subjects effects show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gp105 in recombinant Pichia Pastoris strain is adequate aeration during methanol induction, and the optimum inductive condition for gp105 expression was: more than 80% aeration, 3 days for induction, th einitial pH of 6 0-7 0, the final m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1 0%-1 5%. With this condition, the expressed gp105 was secreted into fermentation broth and reached a ield of 30%, approximately 200 mg/L. Expressed gp105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ating out and Sephadex G 100 chromatography and the yield of gp105 was 40%. gp105 was purified to electrophoretic purity and its pI was about 5 0 by SDS PAGE and isoelectrofocusing. Its N terminal amino acid was arginine by Dansyl Cl an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expressed gp105 was secreted and cleavaged correctly. The results from ELISA demonstrated that the purifiec gp105 showed good reactiongenicity and antigenic specif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外膜蛋白 纯化 艾滋病 病原性 活性测定 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疫苗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