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1
作者 陈汉东 王和驹 +1 位作者 马心赤 林崇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总结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腕掌侧切割伤中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全部采取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2年的随访,手指屈曲活动功能优良率达84%,手部的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目的:总结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腕掌侧切割伤中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全部采取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2年的随访,手指屈曲活动功能优良率达84%,手部的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术中清创彻底,对所有损伤组织进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损伤 显微外科 修补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间隔穿孔不同术式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真真 孙子瑞 刘煜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74-1778,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合并室间隔穿孔(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PIVSR)行外科修补手术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2020年于河南省人民医... 目的回顾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合并室间隔穿孔(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PIVSR)行外科修补手术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2020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并确诊为PIVSR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介入封堵术组(n=50)和外科修补手术组(n=14),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术中、术后相关结果及随访结局等。结果与外科修补手术组相比,介入封堵术组女性多、穿孔(VSR)直径小、病情相对轻、住院费用低、手术时间短、ICU滞留时间短、术后残余分流比例高。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左室舒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术后1个月和6个月之间的差异及随访无死亡事件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x回归分析中显示心功能Killip分级(Ⅱ-Ⅳ级)是影响两组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PIVSR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预后好,术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费用低,远期生存率较高,介入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可能成为外科手术修复的一种有价值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外科修补手术 介入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