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74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刘淼 徐宏耀 +3 位作者 高廷朝 李友金 蒋磊 李顺启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手术方法对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经手术治疗的74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观察手术指标、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 目的评估不同手术方法对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经手术治疗的74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观察手术指标、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74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40例,年龄2~57岁,平均(17.4±7.9)岁,治愈出院71例(95.9%)。根据Carpentier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横向折叠房化心室+环缩瓣环术29例(39.2%),其中横向折叠房化心室后加双向格林术6例;纵向折叠房化心室+瓣环成形术18例(24.3%),其中加双向格林术4例;三尖瓣锥形重建术20例(27.0%);三尖瓣置换术6例(8.1%);二次手术三尖瓣前叶补片加宽修复术1例(1.4%)。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10.6±2.1)d;住ICU时间1.5~6 d,平均(2.5±1.3)d;呼吸机使用时间5~72 h,平均(26.5±4.4)h。不同手术方法术后3 d、术后1年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均小于术前(术后3 d与术前比较,t=6.766、6.113、9.144;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t=6.803、6.243、9.129,均为P<0.01);手术前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915、32.083,均为P<0.01),且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比例高于术前(χ2=45.106、45.106,均为P<0.01);71例治愈出院患者术后3 d、术后1年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室功能指标均小于术前(术后3 d与术前比较,t=14.769、8.594、8.698、8.400、13.888;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t=14.836、9.007、9.231、9.149、13.893,均为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9%(7/71);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为4.1%(3/74)。结论根据Carpentier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均可得到较好治疗效果,建议D型病变采用纵向折叠房化心室+三尖瓣置换术,C型病变采用三尖瓣修复术+双向格林术,A、B型病变采用三尖瓣锥形重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心脏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 外科修复术 三尖瓣锥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脾破裂急症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龚溪明 吕福华 +1 位作者 叶贤德 罗剑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急症介入栓塞在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中的价值。方法对7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行介入性脾动脉栓塞(栓塞组),36例行手术修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脾脏保存率以及手... 目的探讨急症介入栓塞在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中的价值。方法对7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行介入性脾动脉栓塞(栓塞组),36例行手术修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脾脏保存率以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61),与手术组比较,栓塞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脾脏保存率明显为高(P=0.026)。结论急症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与传统外科修复术比较,提高了脾脏保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栓塞 介入治疗 外科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