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感染伤口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彭雨馨 付光蕾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88,共4页
伤口感染是指微生物入侵伤口并达到一定水平后引起患者局部和或全身反应,并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伤口延迟愈合[1]。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可达1.2%~23.6%[2],外伤性伤口感染率为26.0%[3],全球慢性伤口的感染率为78.2%[4]。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局部组织损伤 感染伤口 慢性伤口 全身反应 伤口感染 人工智能 微生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感染
2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7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外科感染 败血症休克 皮质醇 外科伤口感染 医科 流行病学 微生物学 应答 预后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感染
3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12期79-79,共1页
0144636 外科感染/Neucefem 类抗菌药的临床意义[日]/屿田甚五郎//诊と药.-2000,37(7).-3~12 冀医情0144637 是外科伤口感染吗?/Ogon M//Lancet.-2000,356(9242).
关键词 外科感染 外科伤口感染 临床意义 抗菌药 医科 友谊 医院 依从性 血红蛋白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感染
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5期58-58,共1页
9916525 外科感染新世纪前夜的老问题(第l部分)[俄]/∥.-1998,157(1).-85~91 友谊医 9916526 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长期预后/Poulsen K B∥World J Surg.-1997,21(8).-799~805 湘医图 9916527 烫伤和术后伤口 MRSA感染引起中毒性休克综... 9916525 外科感染新世纪前夜的老问题(第l部分)[俄]/∥.-1998,157(1).-85~91 友谊医 9916526 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长期预后/Poulsen K B∥World J Surg.-1997,21(8).-799~805 湘医图 9916527 烫伤和术后伤口 MRSA感染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3例[日]/小浦场祥夫∥日形外会志.-1998,18(2).-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感染 外科伤口感染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新世纪 友谊 烫伤 院内感染 预后 术后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5
作者 张玉富 孙旭 +2 位作者 黄雷 张伯松 王满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15例,包括骨盆1例、股骨3例、髌骨3例、跟腱1例、胫骨4例、肱骨1例、踝关节2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7-12 d后,若引流量...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15例,包括骨盆1例、股骨3例、髌骨3例、跟腱1例、胫骨4例、肱骨1例、踝关节2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7-12 d后,若引流量仍较多或引流管堵塞,则更换引流装置,VSD应用次数为1-3次。若引流量较少且伤口局部红肿消退,体温正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ESR降至正常水平,则再次手术清创并封闭创面。结果本组13例创面经清创后应用VSD 7-12 d后,发现创面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10例直接缝合修复创面,3例行组织瓣移植。随访12-20个月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无疼痛,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例胫骨感染患者严重难以控制最终行截肢术。结论彻底清创后应用VSD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局部细菌增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直接闭合或组织瓣移植消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彻底清创、高效引流、恰当的固定及敏感抗炎药物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骨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清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口负压引流在高能量四肢开放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健 王满宜 +1 位作者 郭祁 张玉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37-38,共2页
目的评价在高能量四肢开放性损伤中伤口负压引流的作用。方法对51例高能量所致四肢开放性损伤(GustiloⅢ)患者行常规清创、适当固定,软组织损伤一期使用负压引流装置维斯第敷料覆盖,二期闭合伤口。对其感染率、是否需要截肢、骨折不愈... 目的评价在高能量四肢开放性损伤中伤口负压引流的作用。方法对51例高能量所致四肢开放性损伤(GustiloⅢ)患者行常规清创、适当固定,软组织损伤一期使用负压引流装置维斯第敷料覆盖,二期闭合伤口。对其感染率、是否需要截肢、骨折不愈合需要进一步处理、伤口闭合方法、手术至最终闭合伤口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18例出现感染,其中13例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GustiloⅢA型感染率为12.5%,ⅢB型感染率为63%,ⅢC型为42%。13例需要二期手术促进骨折愈合。2例患者行二期截肢。5例患者通过清创及维斯第治疗可直接闭合伤口,46例患者须行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手术闭合伤口。结论使用伤口负压引流作为四肢开放骨折伤口的临时覆盖物,与传统方法治疗效果相近,但可能有助于减少二期软组织重建手术以闭合伤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外科伤口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Pre-Alb和hsCRP对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峰 王洪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86-87,共2页
检测普外科术后感染患者(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未发生感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Alb、pre-Alb以及hsCRP手术前后降低/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认... 检测普外科术后感染患者(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未发生感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Alb、pre-Alb以及hsCRP手术前后降低/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认为Alb、pre-Alb和hsCRP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并发感染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前白蛋白 C反应蛋白 外科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电疗机对腹部术后伤口理疗的探讨
8
作者 范秀玲 郭美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S1期49-50,共2页
该研究选择妇产科经腹部手术者5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理疗组)和对照组(未理疗组)各288例,理疗组患者术后即使用理疗仪对腹部伤口理疗,结果实验组腹部伤口感染率为035%,对照组感染率为41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 该研究选择妇产科经腹部手术者5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理疗组)和对照组(未理疗组)各288例,理疗组患者术后即使用理疗仪对腹部伤口理疗,结果实验组腹部伤口感染率为035%,对照组感染率为41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适当理疗可显著降低腹部术后伤口的感染率,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值得在临床手术科室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妇科 外科伤口感染 物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相对隔离法预防继发性腹膜炎切口感染的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齐飞 苏永宾 《淮海医药》 2001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继发性腹膜炎 手术中相对隔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保彦 赵青 +1 位作者 顾雪静 王桂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 732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切口感染组108例、切口未感染组5 624例,对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 732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切口感染组108例、切口未感染组5 624例,对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产妇试产失败、胎膜早破、肥胖、术中出血、合并基础疾病者术后切口感染组明显高于切口未感染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试产失败、胎膜早破、肥胖、术中出血、合并基础疾病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0、1.64、2.37、2.58、7.57,95%CI分别为1.88~8.69、2.04~9.12、2.32~10.23、1.23~4.66、1.36~8.06,P均<0.05)。结论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试产失败、胎膜早破、肥胖、术后出血及合并基础疾病。产妇控制体质量、预防胎膜早破、严格术中操作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外科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爱华 魏晓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264例,按照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感染组病原菌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264例,按照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感染组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术后切口感染30例,无术后切口感染234例,发生率为11.36%。感染组共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68.18%),革兰阳性菌14株(31.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kg/m^2、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Ⅲ~Ⅳ期、采用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0h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围术期干预措施可切实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外科伤口感染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换药预防肥胖患者腹部Ⅱ类切口术后感染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国芳 权永志 +1 位作者 常建伟 赵军山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5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预防肥胖患者腹部Ⅱ类切口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胃肠道等腹部手术并符合肥胖标准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切口治疗组采用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联合外... 目的观察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预防肥胖患者腹部Ⅱ类切口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胃肠道等腹部手术并符合肥胖标准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切口治疗组采用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外科换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二次缝合率、切口愈合分级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率治疗组为3.3%,对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切口二次缝合病例,对照组切口二次缝合3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分级治疗组甲级96.7%、乙级3.3%,对照组甲级83.3%、乙级6.7%、丙级10.0%,两组甲级、丙级切口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级切口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时间治疗组为(8.0±1.4)d,对照组为(12.0±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可减少肥胖患者腹部Ⅱ类切口术后感染率及二次缝合率,且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肥胖症 预防 外科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创术后持续灌洗联合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情 杨重飞 +1 位作者 贾瑛 李潇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2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清创术后持续灌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据术后感染处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持续灌洗联合VS... 目的观察清创术后持续灌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据术后感染处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持续灌洗联合VSD组(VSD组)和常规持续灌洗组(常规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相关指标(拔管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炎性及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以及治疗期间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SD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常规组的79.31%(χ^2=4.062,P=0.044)。VSD组拔管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术后1周,两组血清CRP、NE、Co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1周VSD组上述指标亦低于常规组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4,P=0.389)。结论清创术后持续灌洗联合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效果确切,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胫腓骨 外科伤口感染 持续灌洗 负压封闭引流 C反应蛋白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毅 杨扬 +4 位作者 孙涛 胡运达 张晶 李春雪 骆瑞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 目的探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合单层引流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乳房外观满意度、术后积液排出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头凸起、乳头形态、触碰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乳房形态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积液排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为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有效手段,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提高美容效果,预防复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头内陷 分层引流 乳头内陷矫正术 复发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单次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维铭 黎介寿 +2 位作者 尹路 刘福坤 曹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正确选择与恰当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近年来,提倡用单次预防性抗生素.其效果如何值得探讨。本文对20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贲门癌患者手术中与手术后血液与组织的抗生素浓度进行前瞻性测定,探讨... 正确选择与恰当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近年来,提倡用单次预防性抗生素.其效果如何值得探讨。本文对20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贲门癌患者手术中与手术后血液与组织的抗生素浓度进行前瞻性测定,探讨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对持续时间长、创伤较大的清洁或可能污染的手术,术前一次应用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的头孢三嗪预防术后感染是合理的;对于创伤小、手术持续时间较短的,庆大霉素等半衰期短的药物仍不失为有效的预防性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三嗪 庆大霉素 预防 外科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膏配合玉红膏外敷治疗肛裂患者术后创口愈合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邢瑞林 左进 《甘肃中医》 2010年第8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三黄膏、生肌玉红膏纱条交替换药对肛裂术后创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三黄膏、生肌玉红膏纱条每日交替敷于创面;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敷于创面。2组均每天便后换药1... 目的:观察三黄膏、生肌玉红膏纱条交替换药对肛裂术后创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三黄膏、生肌玉红膏纱条每日交替敷于创面;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敷于创面。2组均每天便后换药1次,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18天内有53例完全治愈,治愈率88.33%;对照组有31例完全治愈,治愈率51.6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黄膏、生肌玉红膏纱条交替换药可加速肛裂术后创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外科伤口感染 三黄膏 生肌玉红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半裸乳内动脉与胸部切口并发症
17
作者 邓勇志 孙宗全 +1 位作者 Hugh S Paterson Karen Byth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 评价双侧半裸乳内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胸部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 75 1例应用双侧半裸乳内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 (5 5 .8± 7.8)岁 ,4 4例 (5 .8% )年龄 >6 6岁 ;男性 6 33例 (... 目的 评价双侧半裸乳内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胸部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 75 1例应用双侧半裸乳内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 (5 5 .8± 7.8)岁 ,4 4例 (5 .8% )年龄 >6 6岁 ;男性 6 33例 (84 .3% ) ;糖尿病 170例 (2 2 .6 % )。结果  4 4例 (5 .8% )胸部切口并发症。 2 2例 (2 .9% )胸骨感染 ,其中 15例 (2 .0 % )胸骨感染合并纵隔炎 ,7例 (0 .9% )仅有胸骨感染。胸部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周围血管疾病 (OR :5 .0 )、饮食控制的糖尿病 (OR :5 4 5 )和延迟关胸 (OR :2 2 .9)。胸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 (OR :2 .70 )、术后肺部并发症 (OR :4 .80 )和术后脑血管意外 (OR :2 1.6 )。围术期死亡率 1.5 % (11/75 1) ,其中 2例胸骨感染。结论 应用双侧半裸乳内动脉进行全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不增加胸部切口并发症。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乳房动脉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钛板在颧骨骨折复位固定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梅 冯莹 +3 位作者 孙旭 王培培 李娜 栗兴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期67-69,89,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钛板在颧骨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颧骨骨折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3D打印个性化钛板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钛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钛板在颧骨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颧骨骨折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3D打印个性化钛板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总有效率、手术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钛板技术复位固定治疗颧骨骨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3D打印个性化钛板 失血 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娟 蒋京红 李秋红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4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病因及诊治过程。结果:24例中出血发生于术后1周内3例,2~4周16例,4周以上5例;出血量〈500mL 7例,500—100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4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病因及诊治过程。结果:24例中出血发生于术后1周内3例,2~4周16例,4周以上5例;出血量〈500mL 7例,500—1000m L8例,1000~2000m L6例,〉2000m L3例。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蜕膜残留、胎盘残留等。9例体温升高;11例休克,其中2例血压为零。24例血红蛋白均不同程度下降,13例白细胞升高。结论:尽管剖宫产是常用而较安全的手术,但也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应合理选择切口的部位、大小及长度,并注意产褥期护理,预防产褥期感染,可减少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手术后并发症 出血 外科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腹症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探讨
20
作者 吕效忠 张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观察 32例急腹症伴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经采用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是降低急腹症伴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急腹症 糖尿病 外科伤口感染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